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论文和设计-罗昳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淡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海水淡化技术存在的能源消耗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其中:包括海水加压过滤系统和四柱漂浮床,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装在四柱漂浮床上;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器、两组增压泵系统、稳压储水罐、若干反渗透过滤器、连接水管和淡水出水管;所述增压泵系统包括增压泵、活动连杆和漂浮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和四柱漂浮床(2),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装在四柱漂浮床(2)上;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包括海水过滤器(3)、两组增压泵系统(4)、稳压储水罐(5)、若干反渗透过滤器(6)、连接水管和淡水出水管(8);所述四柱漂浮床(2)包括水平床架(2-1)、四个竖直导杆(2-2)和若干格栅板(2-4),所述四个竖直导杆(2-2)竖直设在海床上,若干所述格栅板(2-4)设在水平床架(2-1)一侧,所述竖直导杆(2-2)上设有上圆筒形套筒(2-3)和下圆筒形套筒(2-5),所述水平床架(2-1)的四个拐角分别与四个竖直导杆(2-2)上的圆筒形套筒(2-3)连接,所述格栅板(2-4)的上部与水平床架(2-1)连接,所述格栅板(2-4)的下部与下圆筒形套筒(2-5)连接,所述水平床架(2-1)、若干格栅板(2-4)、上圆筒形套筒(2-3)和下圆筒形套筒(2-5)可沿四个竖直导杆(2-2)上下运动;所述增压泵系统(4)包括增压泵(4-1)、活动连杆(4-2)和漂浮体(4-3),所述漂浮体(4-3)放置在格栅板(2-4)中并可随海水在格栅板中上下运动,所述漂浮体(4-3)通过活动连杆(4-2)与增压泵(4-1)的活塞杆端连接,所述活动连杆(4-2)与四柱漂浮床(2)的边缘铰接,所述漂浮体(4-3)随海水的上下运动并通过活动连杆(4-2)控制增压泵(4-1)的运转;所述海水过滤器(3)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稳压储水罐(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稳压储水罐(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6)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6)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的出水口与淡水出水管(8)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和四柱漂浮床(2),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装在四柱漂浮床(2)上;

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包括海水过滤器(3)、两组增压泵系统(4)、稳压储水罐(5)、若干反渗透过滤器(6)、连接水管和淡水出水管(8);

所述四柱漂浮床(2)包括水平床架(2-1)、四个竖直导杆(2-2)和若干格栅板(2-4),所述四个竖直导杆(2-2)竖直设在海床上,若干所述格栅板(2-4)设在水平床架(2-1)一侧,所述竖直导杆(2-2)上设有上圆筒形套筒(2-3)和下圆筒形套筒(2-5),所述水平床架(2-1)的四个拐角分别与四个竖直导杆(2-2)上的圆筒形套筒(2-3)连接,所述格栅板(2-4)的上部与水平床架(2-1)连接,所述格栅板(2-4)的下部与下圆筒形套筒(2-5)连接,所述水平床架(2-1)、若干格栅板(2-4)、上圆筒形套筒(2-3)和下圆筒形套筒(2-5)可沿四个竖直导杆(2-2)上下运动;

所述增压泵系统(4)包括增压泵(4-1)、活动连杆(4-2)和漂浮体(4-3),所述漂浮体(4-3)放置在格栅板(2-4)中并可随海水在格栅板中上下运动,所述漂浮体(4-3)通过活动连杆(4-2)与增压泵(4-1)的活塞杆端连接,所述活动连杆(4-2)与四柱漂浮床(2)的边缘铰接,所述漂浮体(4-3)随海水的上下运动并通过活动连杆(4-2)控制增压泵(4-1)的运转;

所述海水过滤器(3)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稳压储水罐(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稳压储水罐(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6)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6)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的出水口与淡水出水管(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与稳压储水罐(5)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装有逆止阀(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淡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但是现有的海水淡化存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问题。

传统能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恶化,利用环境清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波浪能发电日益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海浪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清洁能源,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海浪能量密度高,是风能的4~30倍;与太阳能相比,海浪不受天气影响。因此,如何将海浪能应用至海水淡化领域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解决现有海水淡化技术存在的能源消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其中:包括海水加压过滤系统和四柱漂浮床,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装在四柱漂浮床上;

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器、两组增压泵系统、稳压储水罐、若干反渗透过滤器、连接水管和淡水出水管;

所述四柱漂浮床包括水平床架、四个竖直导杆和若干格栅板,所述四个竖直导杆竖直设在海床上,若干所述格栅板设在水平床架一侧,所述竖直导杆上设有上圆筒形套筒和下圆筒形套筒,所述水平床架的四个拐角分别与四个竖直导杆上的圆筒形套筒连接,所述格栅板的上部与水平床架连接,所述格栅板的下部与下圆筒形套筒连接,所述水平床架、若干格栅板、上圆筒形套筒和下圆筒形套筒可沿四个竖直导杆上下运动;

所述增压泵系统包括增压泵、活动连杆和漂浮体,所述漂浮体放置在格栅板中并可随海水在格栅板中上下运动,所述漂浮体通过活动连杆与增压泵的活塞杆端连接,所述活动连杆与四柱漂浮床的边缘铰接,所述漂浮体随海水的上下运动并通过活动连杆控制增压泵的运转;

所述海水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组增压泵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稳压储水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稳压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组增压泵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组增压泵系统的出水口与淡水出水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与稳压储水罐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装有逆止阀。

本实用新型利用海浪的动能驱动增压泵系统,通过增压泵系统将海水汲取并加压,可以直接从海浪能取得能源,只用到机械而没用外接电源,实现了安全性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四柱漂浮床的设置,使得柱塞泵系统可随海潮水位上下浮动,避免其随海浪冲击而发生晃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四柱漂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海水加压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其中:包括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和四柱漂浮床2,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装在四柱漂浮床2上;

所述海水加压过滤系统1包括海水过滤器3、两组增压泵系统4、稳压储水罐5、若干反渗透过滤器6、连接水管和淡水出水管8;

所述四柱漂浮床2包括水平床架2-1、四个竖直导杆2-2和若干格栅板2-4,所述四个竖直导杆2-2竖直设在海床上,若干所述格栅板2-4设在水平床架2-1一侧,所述竖直导杆2-2上设有上圆筒形套筒2-3和下圆筒形套筒2-5,所述水平床架2-1的四个拐角分别与四个竖直导杆2-2上的圆筒形套筒2-3连接,所述格栅板2-4的上部与水平床架2-1连接,所述格栅板2-4的下部与下圆筒形套筒2-5连接,所述水平床架2-1、若干格栅板2-4、上圆筒形套筒2-3和下圆筒形套筒2-5可沿四个竖直导杆2-2上下运动;

所述增压泵系统4包括增压泵4-1、活动连杆4-2和漂浮体4-3,所述漂浮体4-3放置在格栅板2-4中并可随海水在格栅板中上下运动,所述漂浮体4-3通过活动连杆4-2与增压泵4-1的活塞杆端连接,所述活动连杆4-2与四柱漂浮床2的边缘铰接,所述漂浮体4-3随海水的上下运动并通过活动连杆4-2控制增压泵4-1的运转;

所述海水过滤器3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稳压储水罐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稳压储水罐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6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若干组反渗透过滤器6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的出水口与淡水出水管8连接。

所述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与稳压储水罐5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装有逆止阀9。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浅海上,同时将四个竖直导杆2-2竖直设在海床上、漂浮体4-3放置在格栅板2-4内的海水中,启动两组增压泵系统4,通过漂浮体4-3随海水的上下运动控制增压泵4-1的运转,实现对海水的汲取和加压,使得海水进入海水过滤器3进行过滤,过滤后海水通过第一组增压泵系统4加压后进入稳压储水罐5内稳压,然后通过连接水管7进入反渗透过滤器6过滤,经反渗透过滤器6过滤后的淡水通过第二组增压泵系统4加压后由淡水出水管8流出。

设计图

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060.8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507794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C02F 9/02

专利分类号:C02F9/02;F03B13/22;C02F103/08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窦志浩;罗昳萌

第一申请人:窦志浩

申请人地址: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6号3号楼5单元1602户

发明人:罗昳萌;窦志浩;李春业

第一发明人:罗昳萌

当前权利人:窦志浩;罗昳萌

代理人:朱世婷

代理机构:14105

代理机构编号: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海浪蓄能海水淡化装置论文和设计-罗昳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