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填充论文-樊攀

真空填充论文-樊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真空填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模型,集热效率

真空填充论文文献综述

樊攀[1](2019)在《nLM-TIM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光热利用的主要形式。内部热阻大,传热效率低是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热界面材料是一种导热材料,可用于减少接触热阻,提高两接触表面间的传热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纳米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nLM-TIM)填充型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用新研制出的nLM-TIM来优化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内部传热,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研制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纳米级复合导热材料—nLM-TIM。本文利用超声分散和表面活性剂调控相结合的控制技术有效地获得了nLM-TIM,其最大导热系数达到6.73±0.04 W/(m·K),液态金属的最大填充率为85.7%(体积分数),其体积电阻率为2.09×10~9Ωm,在220V时,可以保证材料的高导热性和电绝缘性。(2)建立了nLM-TIM填充型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物理模型和一维稳态传热数学模型。本文通过所建立的集热器内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得到了纳米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公式。理论计算结果显示,nLM-TIM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最高可达73%。(3)搭建了nLM-TIM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测试平台。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本文搭建了nLM-TIM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性能测试平台,实验结果显示,单根集热管中纳米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填充型真空管的热管冷凝端的温度最高可达150℃,和一般型的热管式真空管的最高温度110℃相比,提高了36.4%。在集热器性能测试平台测试的集热器瞬时效率实验测试值,和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更进一步证明了nLM-TIM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具有优良的集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巍尧,成志强,张勇,张豫,陆剑锋[2](2017)在《环氧树脂真空填充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钢套筒是油气管道修复补强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环氧树脂在套筒与管壁间填充的完整性,对管道补强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LUENT软件中的VOF方法,模拟了环氧树脂在真空条件下的填充过程,分析了套筒的进出胶口位置和真空度对环氧树脂最终填充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氧套筒进胶口和出胶口相距越远,环氧树脂填充率越高。在进胶口和出胶口分别位于套筒上下两端时填充效果最好,在真空度为80 k Pa时,填充率为99.90%;(2)出胶口真空度对环氧树脂的填充完整性影响较小,在真空度为50 k Pa时,填充率为99.79%。在真空度为80 k Pa时,填充率为99.90%,填充率仅增加了0.11%。(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高伟[3](2016)在《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容器珍珠岩填充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容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隔热层的填充是很重要的工序。本文介绍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容器的结构和珍珠岩,并重要介绍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容器珍珠岩填充工艺。(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29期)

[4](2016)在《一种填充式防爆真空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式防爆真空胎,包括钢圈和包覆在钢圈上的轮胎,轮胎中填充有若干软体气珠,软体气珠为内部储存有空气的软橡胶球,轮胎中设有防止在轮胎破损时软体气珠漏出的钢丝网层;钢圈上设有用于向轮胎中灌注软体气珠的灌注嘴,以及在灌注软体气珠时排出轮胎内部空气的排气嘴,灌注嘴上设有用于将灌注嘴盖(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6年01期)

舒畅[5](2015)在《石墨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是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具有传热性能好、集热温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重要研究意义。在现存的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石墨材料作为导热介质的新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石墨具有导热系数高、接触性能好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传热性能。为研究石墨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建立了石墨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物理模型和一维稳态传热数学模型,提出了其热损系数和集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求解,与传统的肋片型、导热油型热管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预测石墨填充型热管集热器的运行状况,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对其热性能进行建模和动态仿真,得到了石墨填充型热管集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有效输出能量的变化图。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型热管集热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集热效率可达65.8%,比肋片型和导热油型热管集热器分别高出11%和7%;在春分日和冬至日这个时间段内有3.5h~10h以上的时间出口温度在100℃以上,可以产生蒸汽。本文创新性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索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提高集热效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开发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晨,刘缓缓,陈明清,刘士荣[6](2014)在《真空填充胶晶模板法快速制备叁维有序大孔二氧化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修饰的聚苯乙烯(PS)胶体晶体为模板,采用"叁明治-真空"填充法将钛酸四丁酯的乙醇溶液填充到模板间隙中,煅烧除去模板快速高效制备了表面无覆盖层的叁维有序大孔二氧化钛(3DOM Ti O2)材料。制备的3DOM Ti O2具有典型的反蛋白石结构,孔壁完整且孔径大小均匀,呈六方密堆积的FCC结构。其孔径为230 nm左右,收缩率仅为14%,孔与孔之间由小窗口相连。XRD分析表明,500℃下煅烧制备的3DOM Ti O2为锐钛矿晶型。(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4年12期)

梁若冰,马良栋,张吉礼[7](2012)在《填充型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的热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一种新型的填充型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U型管内流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分析U型管两支管内流体沿轴向的温度变化,对热损失系数和填充层导热系数等影响集热管热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并以石墨作为填充材料,对石墨填充U型管式和铝翼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结果吻合较好,填充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其集热效率可较现有铝翼型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提升12%。(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梁若冰[8](2011)在《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商品总能耗的27%,而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65%左右,开发利用太阳能及其建筑一体化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已成为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和产业发展重点。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是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是解决太阳能空调技术的关键,也是在建筑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太阳能采暖空调技术、显着降低化石燃料能源消耗的关键。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和传热性能好的优点,有望成为太阳能采暖空调系统的集热和驱动热源。通过对U型管式真空集热器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发现现有的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内部传热模式、传热机理和传热效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单根集热管为对象的热工性能评价方法和试验方法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本文以深入探索U型真空集热管内部传热特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传热性能为目标,开展了以下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首先,以现有铝翼U型真空集热管内部传热机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U型真空集热管稳态传热模型,解析求解分析了其内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吸热管与金属护翼之间空气热阻对集热管的集热效率影响很大,当玻璃管和空气层合成的综合导热系数由5W/(m·k)提高到40W/(m·K)时,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会下降10%,流体出口温度将下降16%,吸收涂层温度将提高30℃左右,进而增大了集热器热损失系数,导致集热效率下降。其次,在定量评价铝翼U型真空管传热性能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具有单U和多U结构形式的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分析了各种形式的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的结构形式和热阻网络图,并分析了均匀边界条件下的传热过程。建立了U型真空集热管内部流体温度模型及其无量纲表达通式,实现了其解析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均匀场线热源法,给出了真空管内部热阻解析解形式,分析了吸热管壁温度以及热损失系数,进而研究了U型管内工质沿流动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第叁,通过试验验证了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传热特性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分析整台集热器热工性能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更科学地评价集热管集热性能,提出单根集热管热工性能评价和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根集热管热性能试验台,系统地分析了单根集热管热工性能测试的难点和试验台误差、精度问题。第四,基于均匀边界条件下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传热模型,分析了填充层导热系数、填充物结构形式以及热损失系数等影响U型填充式集热管热工性能的关键因素,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对U型填充式真空管内部热阻的调节和集热管内部结构形式的优化,提出了U型空心填充式集热管,建立了传热模型,并给出解析解和传热特性,完成了该类集热管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对比分析。本文以量化评价现有铝翼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内部传热特性为切入点,提出了单U和多U结构形式的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建立了其内部传热学模型,求得了其解析解;提出了单根U型集热管热工性能测试方法,建立了其试验测试平台,通过理论和试验对比研究了单U和多U结构形式的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集热性能。本文创新性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索U型管式集热管内部传热机理、提高集热效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开发新型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进一步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技术支持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梁若冰,马良栋,张吉礼,赵天怡[9](2011)在《叁U型填充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相同换热面积下的单U型和叁U型填充真空集热管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U型管内流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分析了U型管各支管内流体沿玻璃管轴向的温度变化,并且对填充层导热系数、进出口温差、得热量和效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单U型填充真空集热管的集热性能.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吻合较好,证明填充真空集热管具有良好的热性能;与单U型填充真空管相比,叁U型填充真空管的集热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朱丽娟,王明娜,张喻,董秀奇[10](2009)在《抽真空对消失模铸造液态金属填充时的导流撇渣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基础理论揭示出砂箱内真空管路的分布对液态金属的填充及渣孔、气孔、碳缺陷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证明。为减少砂箱内的真空压降,应采用单一大颗粒干砂、减少白模密度、砂箱应专用且不可有过大吃砂量、吸真空管路分布面积应较大、直浇道横截面积不可过大、浇注温度不可过高。根据这一原理为提高铸件质量,使渣孔、气孔、碳缺陷集中并上浮应采用单一顶抽式砂箱为宜。(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09年01期)

真空填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氧钢套筒是油气管道修复补强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环氧树脂在套筒与管壁间填充的完整性,对管道补强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LUENT软件中的VOF方法,模拟了环氧树脂在真空条件下的填充过程,分析了套筒的进出胶口位置和真空度对环氧树脂最终填充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氧套筒进胶口和出胶口相距越远,环氧树脂填充率越高。在进胶口和出胶口分别位于套筒上下两端时填充效果最好,在真空度为80 k Pa时,填充率为99.90%;(2)出胶口真空度对环氧树脂的填充完整性影响较小,在真空度为50 k Pa时,填充率为99.79%。在真空度为80 k Pa时,填充率为99.90%,填充率仅增加了0.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空填充论文参考文献

[1].樊攀.nLM-TIM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王巍尧,成志强,张勇,张豫,陆剑锋.环氧树脂真空填充过程的数值模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高伟.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容器珍珠岩填充工艺[J].科技展望.2016

[4]..一种填充式防爆真空胎[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

[5].舒畅.石墨填充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热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张晨,刘缓缓,陈明清,刘士荣.真空填充胶晶模板法快速制备叁维有序大孔二氧化钛[J].应用化学.2014

[7].梁若冰,马良栋,张吉礼.填充型U型管式真空集热管的热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2

[8].梁若冰.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传热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9].梁若冰,马良栋,张吉礼,赵天怡.叁U型填充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理论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1

[10].朱丽娟,王明娜,张喻,董秀奇.抽真空对消失模铸造液态金属填充时的导流撇渣影响[J].铸造.2009

标签:;  ;  ;  ;  

真空填充论文-樊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