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帖敷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运用

穴位帖敷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运用

(四川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四川成都6100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以咳嗽、咯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重。在慢阻肺的防治中运用穴位帖敷治疗,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疗效显著,无创痛,安全经济,病人依从性高,因其确切的疗效广泛应用于COPD的临床防治。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护理技术;穴位帖敷;肺胀;内病外治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5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以咳嗽、咯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表现,随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出现咳嗽、咯痰,这些症状可持续多年而往往被患者忽略,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对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TheGlobalBurdenDiseaseStudy)”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1]。其病因与吸烟,粉尘吸入、空气污染以及感染等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名“肺胀病”,是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甚,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肾。本病属中医“肺胀”、“心悸”、“水肿”、“痰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内伏于肺,加之冷暖不当、饮食失调或情志不畅等原因致外邪入侵,而诱发气道痉挛、肺失肃降,痰阻气道[2]。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3],其中穴位帖敷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穴位帖敷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将特制的中药研成细粉和液体调和成膏、丸状制剂,贴敷在特定穴位上,一方面通过穴位刺激,疏通经络;另一方面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渗透吸收,使药物进入病变部位,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内病外治”,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早在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现代以来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更为穴位贴敷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非常广泛,最著名的有“三伏贴”与“三九贴”,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阴阳,使人体功能趋于平衡,主治咳嗽,喘息,胸中气逆,咯唾痰涎,咽喉肿痛等。

临床应用操作方法:

(1)膏剂制备:方剂—白芥子、半夏、细辛、草决明,肉桂将各中药粉碎研成细末,用姜汁和蜂蜜调和成糊状,稀稠适中,取小勺摊于空白贴圆槽内,药饼直径约1.5~2cm,厚度0.1~0.2cm,置于冰箱中低温保存。

(2)取穴施治:其穴位选择相同于针灸疗法,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如肺俞穴,再配以大椎穴,治风热咳嗽,气喘;膻中穴,予中药穴位帖敷可治胸闷气短,咳嗽心悸,配以天突穴可治哮喘;天突则利于减轻咳嗽、咽喉肿痛;丰隆穴,配上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此外穴位帖敷又较针灸取穴略有不同,穴位帖敷的施药范围较大,所选取之穴通常是一片而非一个点,即使选取稍微偏差也能利于药物的吸收,故应灵活运用。

(3)其操作方法: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贴药法[4]的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者清洁双手,予病员取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卧位,用75%酒精或0.5%~1%碘伏棉签于施药部位清洁皮肤(酒精或对碘过敏者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清洁),待干后将敷贴充分贴于选定穴位,保留时间为3~5h,一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护理配合:重视健康宣教及心理施护。向慢阻肺患者说明此疗法的机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何为“冬病夏治”?三伏天时阳热盛,帖敷温热药物后能增加机体御寒能力,至冬天时则少发病。此外,中药膏剂应湿软度适宜,帖敷时应将药物固定牢固,以免移位或中药脱落。帖敷后要密切观察疗效及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轻重对症施护。帖敷的最佳时间为去除帖敷药物后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感,几天以后脱一层薄屑而不留疤即为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生冷,肥甘厚腻等生痰助湿的食物,避免寒冷或潮湿的环境致使皮肤毛孔收缩而影响药物的吸收[5];某些中药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皮肤对中药过敏者,体虚脱证者和皮肤破损者应禁用。

穴位帖敷疗法广泛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总体特色:简、便、廉、验[6]。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且不经胃肠用药,无损伤脾胃之弊端,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其操作方法简单,临床上每个护理人员可轻松学习并熟练掌握,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无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所用药物取材广泛,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疗效显著,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值得我们对此疗法深入研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2).

[2]张登本.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2007.11重印).

[3]齐雪丽.中医护理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21).

[4][1]ZYYXH/T1.16-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S].中华中医药学会.

[5]朱塞男.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

[6]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11).

标签:;  ;  ;  

穴位帖敷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