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凝土强度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准则,材料,应力,钢管,重力坝。
混凝土强度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曹大富[1](2019)在《自密实混凝土双轴试验研究与强度准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自密实混凝土双轴力学性能,考虑不同侧向应力影响,应用岩石真叁轴仪对自密实混凝土开展双轴压-压和双轴拉-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不同加载工况自密实混凝土破坏形态和应力-应变曲线,同时引用普通混凝土双轴受力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自密实混凝土双轴受力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与普通混凝土相类似,主应力方向应力-应变曲线发展趋势与侧向应力没有关系;受侧向压应力影响,双轴压-压作用下,自密实混凝土主压应力从36.62 MPa提高至59.17 MPa,平均提高幅度为55.78%,双轴拉-压作用下,自密实混凝土主拉应力从2.45 MPa降低至0.91 MPa,最大降低幅度为62.79%,与普通混凝土双轴受力试验数据对比,自密实混凝土双轴加载主应力受侧向压应力影响更为明显。同时,基于主应力空间和八面体空间应力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双轴受力强度准则方程,所提出的强度准则方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关少钰,白涌滔,刘卫辉,李银胜,王伟[2](2019)在《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高强钢管混凝土柱压弯屈服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准则。考虑到柱的水平侧移在截面上引起的附加弯矩作用,假设截面应力在屈服前呈线性分布。引入临界斜率k′的定义,以此斜率作为全截面受压的临界值。由平衡条件得到钢管混凝土柱内不同点处的应力状态,代入统一强度理论(UST)得到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函数,并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塑性势函数,以钢管混凝土柱内某点开始进入塑性作为其承载力极限,由此推导出相应的承载力设计值,并将求得的结果与相关规范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UST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准则与相关规范求解一致,且对于压弯构件以及轴压构件等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丁梦佳[3](2019)在《动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规律及其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指的是将废弃的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块通过破碎、清洁、分级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级配进行混合,部分或全部替代砂石等天然骨料(主要是粗骨料),然后加入水泥、水等配置而成的新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废弃物问题,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都十分关注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许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都仅限于对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和单轴状态下力学性能的研究。然而,对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和破坏准则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采用大连理工大学的液压伺服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再生混凝土多轴动态试验,即进行了叁种不同强度等级(C20,C40,C60)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取代率(30%,50%)和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3,1 0-3/s,10-2/s)及不同应力比下的动态试验,应力状态有如下几种:单轴拉,单轴压,双轴压-压,双轴拉-压,叁轴压-压-压。其中,双轴及叁轴的加载方式为比例加载。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 0-5/s,10-4/s,10-3/s,10-2/s)下的单轴拉和单轴压试验,给出了再生混凝土在单轴受拉或单轴受压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和强度规律,分析了应变速率对单轴强度的影响。在同一应变速率下,再生混凝土的骨料取代率为30%时的强度提高幅度明显比50%替代率的高。2.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的双轴压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应变速率及应力比下,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的区别,以及应变速率、应力比、再生骨料取代率这些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在双轴压下的强度准则,并引入了应变速率作为参数。再生混凝土双轴压-压强度随应力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近似呈现抛物线形变化趋势。在不同应力组合下,混凝土对应变率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3.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的双轴拉-压试验,分析了应变速率、应力比、再生骨料取代率这些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双轴拉-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强度准则,并引入了应变速率作为参数。同一应力比下,当应变率增加,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也跟着提高。应变速率越大,提高的幅度值越大。对应于同一应变率,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值有明显的不同。抗压强度随着拉应力增大而降低。4.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10-2/s)下的叁轴压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压-压-压状态下的动态强度规律。分析了应变速率、应力比、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及强度的影响,并在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考虑应变速率及应力比的强度准则。在同一应变速率下,强度最大值多出现在应力比为-0.1:-0.5:-1和-0.1:-0.75:-1之间。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均呈现提高的趋势。当应变率为10-2/s时,强度提高幅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4)
李慧[4](2019)在《常态-碾压混凝土联合筑坝材料变形特性与抗剪强度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筑坝形式下坝体的多个部位往往存在大体积常态与碾压混凝土材料共用的情况。坝体结构中两种材料分布部位的多样性和力学性能的差异性是导致坝体出现变形协调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分析筑坝材料的变形协调特性,建立了常态-碾压混凝土复合试件细观数值模型,基于实际工程材料性能数据,采用非均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复合试件的细观强度特性,评价了粉煤灰掺量、材料界面倾斜角对联合筑坝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明超,张梦溪,张津瑞[5](2019)在《常态-碾压混凝土联合筑坝材料变形特性与抗剪强度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筑坝形式下坝体的多个部位往往存在大体积常态与碾压混凝土材料共用的情况。坝体结构中两种材料分布部位的多样性和力学性能的差异性是导致坝体出现变形协调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分析筑坝材料的变形协调特性,建立了常态-碾压混凝土复合试件细观数值模型,基于实际工程材料性能数据,采用非均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复合试件的细观强度特性,评价了粉煤灰掺量、材料界面倾斜角对联合筑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复合试件强度介于两种材料之间且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侧向压应力对复合试件的强度提升较大,根据数值试验数据,提出了联合筑坝形式下复合试件的破坏准则,分析了复合试件斜剪破坏产生机制,验证了剪切破坏准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联合筑坝材料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叶艳霞,张志银,刘月,张春苗[6](2019)在《基于弹头型屈服的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和破坏规律,因此那些针对普通混凝土建立的强度准则将不能完全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考虑到轻骨料混凝土和岩土材料具有相似的破坏特征,该文适当的调整了岩土材料的弹头型屈服函数作为子午线方程,并选取了William-Warnke模型的椭圆曲线作为π平面形状函数,建立了一个连续、光滑、封闭的弹头型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准则。该准则克服了二次抛物线型强度准则不光滑和椭圆型强度准则在高静水压力下过于保守的缺陷,能够较好的描述轻骨料混凝土破坏曲面的几何特征。利用最小二乘法量化了强度准则,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议的弹头型强度准则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邓明科,叶旺,马福栋[7](2019)在《高延性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延性混凝土存在纤维桥联作用和应变硬化特征,与普通混凝土的破坏机制有较大差异。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准则,对6种古典强度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根据高延性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过-王强度准则与高延性混凝土的试验结果;最后采用五参数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适合高延性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准则。研究结果表明:过-王强度准则不能准确描述高延性混凝土的破坏情况,通过五参数统一强度理论确定的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准则表达式简单,具有清晰的物理概念和力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柯书武,于强,柯济民[8](2018)在《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准则的重力坝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重力坝的可靠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建基面抗滑稳定等方面,对基于不同强度准则的重力坝可靠度分析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介绍了采用的双轴强度准则、广义随机空间内的可靠度分析方法,然后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对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准则的某重力坝可靠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关少钰,白涌滔,李银胜,王伟[9](2018)在《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高强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准则。考虑到柱的水平侧移在截面上引起的附加弯矩作用,假设截面应力在屈服前呈线性分布。引入临界斜率k’的定义,以此斜率作为全截面受压的临界值。由平衡条件得到钢管混凝土柱内不同点处的应力状态,代入统一强度理论(UST)得到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函数,并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塑性势函数。以钢管混凝土柱内某点开始进入塑性作为其承载力极限,由此推导出相应的承载力设计值,并将求得的结果与《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ST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准则与相关规范求解一致,且对于压弯构件以及轴压构件等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8-10-13)
肖洋,彭刚,王乾峰,罗曦[10](2018)在《考虑率效应的混凝土压剪强度及破坏准则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AZW-1000大型多功能静动力叁轴仪对5种不同加载速率、6种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混凝土进行抗剪试验,分析法向应力和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抗剪性能的影响,并基于Bresler-Pister静态强度准则,提出了考虑率效应的混凝土压剪强度准则。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剪切强度随法向压力增大呈线性分阶段增大,在一定法向压力范围内剪切强度增幅近似呈直线,然后增幅开始减小;压剪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动态抗剪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加载速率对其影响不大。随着法向压力增大,混凝土率效应增强;基于BreslerPister静态强度提出的混凝土动态压剪强度准则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为动态压剪作用下混凝土强度准则的提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混凝土强度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准则。考虑到柱的水平侧移在截面上引起的附加弯矩作用,假设截面应力在屈服前呈线性分布。引入临界斜率k′的定义,以此斜率作为全截面受压的临界值。由平衡条件得到钢管混凝土柱内不同点处的应力状态,代入统一强度理论(UST)得到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函数,并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塑性势函数,以钢管混凝土柱内某点开始进入塑性作为其承载力极限,由此推导出相应的承载力设计值,并将求得的结果与相关规范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UST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准则与相关规范求解一致,且对于压弯构件以及轴压构件等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凝土强度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曹大富.自密实混凝土双轴试验研究与强度准则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9
[2].关少钰,白涌滔,刘卫辉,李银胜,王伟.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高强钢管混凝土柱压弯屈服准则[J].工程力学.2019
[3].丁梦佳.动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规律及其破坏准则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4].李慧.常态-碾压混凝土联合筑坝材料变形特性与抗剪强度准则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19
[5].李明超,张梦溪,张津瑞.常态-碾压混凝土联合筑坝材料变形特性与抗剪强度准则研究[J].水利学报.2019
[6].叶艳霞,张志银,刘月,张春苗.基于弹头型屈服的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准则[J].工程力学.2019
[7].邓明科,叶旺,马福栋.高延性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J].硅酸盐通报.2019
[8].柯书武,于强,柯济民.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准则的重力坝可靠度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18
[9].关少钰,白涌滔,李银胜,王伟.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高强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准则[C].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8
[10].肖洋,彭刚,王乾峰,罗曦.考虑率效应的混凝土压剪强度及破坏准则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