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说论文_宫志翀

导读:本文包含了三世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羊,康有为,儒家,今文,人性论,孔子,经学。

三世说论文文献综述

宫志翀[1](2019)在《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化处理——康有为的人性论与叁世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继承了董仲舒人性论的两个要点:性情理论、王教与善的关系。他以脱胎于性情理论的魂魄框架为基础,分判了孟、荀的优劣,并将两者整合为孔子法,从而形成了一套分析不同人性因素与政教方式、社会环境的政治哲学框架。从"人为天生"的德性维度出发,王教的使命是普遍的成全人性,康有为进而将该观念带入孔子法中,完成了从性恶法到性善法的上升,人性亦随文明进化而得到成全。因此,人性论可说是康有为叁世说的脉络之一,亦是一种对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化处理。(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5期)

王江武,高瑞杰[2](2019)在《何休的“叁世”说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何休的"叁世"说是其"叁科九旨"的重要内容。董仲舒的"叁世异辞"还不能说具有进步的或进化的观念,而何休的"叁世"说则有着进步的观念。这种进步的观念不同于欧洲基于线性时间意识的进化论,也不是陈述实然的历史事实,而是"张法太平",是公羊学家应然的王道理想的演进的逻辑;何休历史观的另一个观念是"复古",复古与进化看似冲突,实则孔孟以降之"古"就不是一个客观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投射了自己的道德理想的价值范畴,儒者据以"是古非今",即以此为圭臬来批判现实,开辟未来;"叁世"说进一步明确了所"复"的王道理想的实现阶次,两者并不冲突。(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茅海建[3](2019)在《戊戌时期康有为“大同叁世说”思想的再确认——兼论康有为一派在百日维新前后的政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康有为弟子在《知新报》《时务报》上的言说,查证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再次确认了康有为的"大同叁世说"及其传播范围。"大同叁世说"有其革命性的理想,说的是未来,也有其阶段性的规定,说的是当下,中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康有为一派为此设计了"自上""自下"两套变法方案。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所行的是"自下"之策,康有为在北京所走的是"自上"之路。当北京的"自上"之路突遇光明后,康有为也调整其政治策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1期)

杨天奇[4](2018)在《“公羊叁世”“进化论”与“儒家大同”——论康有为对传统“叁世说”的“延异”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的"叁世论"对前人虽有所继承,却又有不同,如其在《春秋董氏学》中将"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分别称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并认为君主专制为"据乱世",君主立宪制为"升平世",民主共和制阐为"太平世"。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指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皆属资本主义政体,而此前所论的"升平世"与"太平世"并无质的区别。为此,他对之前的叁世论又重新进行了划分,并在《大同书》中详加说明。如果说戊戌前康有为的叁世说是对传统公羊叁世的延续,其探讨仍旧局限在传统的帝王治道之内的话,戊戌政变后的他便不再醉心于改制之说,而试图以叁世论世界历史、演大同之义。他的这一做法非徒欲施之一国,而将以施之天下,非欲行之于现在,而欲行之于将来。其着眼点既不在清王朝,也不在中国,而在于未来之世界。(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茅海建[5](2017)在《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叁世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完成了两部理论性的着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受到当时人的极大关注,也有一些学者将之误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在戊戌之后宣称,康有为戊戌时期已有"大同之学",但因康有为的《大同书》刊印甚晚而未引起注意。本文再次考察了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的立意,认为康的真正意图是"创制立教",并在戊戌之前已初步建立起"大同叁世说"的理论。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和《春秋董氏学》中极其简单地说明其"大同叁世说"的思想,若对这一学说没有深入了解,很难从这些文字中窥其全豹。然而,梁启超曾因与严复的争论而撰写了《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大致说明了"大同叁世说"的主要原理,梁启超还在湖南时务学堂中直接宣传"大同叁世说"。将康、梁两者的分别论述加以综合,可以大体得知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叁世说"。(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历史和全球视野中的社会转型论文与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刘良华[6](2017)在《叁世说与课程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叁世说"的思路,社会发展呈现为据乱世、升平世与太平世叁个阶段。社会变迁往往导致教育变革,并由此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据乱世重视法制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军事教育等"谋生教育";太平世追求审美游戏式的"浪漫教育"或"自由教育";升平世的教育方案则既重视谋生教育,也强调浪漫教育。叁世说对教育提出的警告是:虽然浪漫教育或博雅教育在升平世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浪漫教育或自由教育必导致社会的颓废与国家的衰败。(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长春[7](2016)在《清儒的“叁世”说与廖平的“制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今文经学家谈论"叁世说",有着独特的学术关怀和理论旨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廖平在批评何休"叁世"旧说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套新的经学制度论。他认为谈论"叁世"不必拘泥于"所见""所闻""所传闻"的划分,只要能够牢牢把握住"世变之大纲",探索因应"世变"的不同"书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治法",就符合今文"叁世"说的精神。在廖平眼中,"据乱→升平→太平"实际上就是"过去→现在→将来"。他用这一模式重新划分《春秋》的不同阶段,并把这种划分按照"验小推大"的方法扩展到《尚书》。(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陈徽[8](2016)在《公羊“叁世说”的演进过程及其思想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公羊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叁世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的过程。其初,"叁世说"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的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的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的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叁世说",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叁世说"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的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叁统说"、进化论等观念的引入,"叁世说"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的象征。"叁世说"的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的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黄开国[9](2016)在《康有为戊戌变法以后的大同叁世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的叁世说有很大差别。戊戌变法以前,康有为的叁世说基本上是春秋公羊学的传统之说,戊戌变法以后的叁世说则是大同叁世说。它成为康有为晚年用以构建新经学的基本思想形式。从总体上看,康有为的大同叁世说与维新变法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以进化论言叁世进化是大同叁世说最显着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康有为对进化论并不是无保留地接受,而是批判性地吸取;运用这一学说,康有为对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富有近代意义的新解读。(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干春松[10](2015)在《康有为的叁世说与《大同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的思想中,大同是其终极性的追求,而通过结合公羊叁世和进化论,康有为的大同论说有了合理的逻辑建构,从而使康有为的社会理想既有现实的关切,又有理想的维度。(本文来源于《思想与文化》期刊2015年01期)

三世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何休的"叁世"说是其"叁科九旨"的重要内容。董仲舒的"叁世异辞"还不能说具有进步的或进化的观念,而何休的"叁世"说则有着进步的观念。这种进步的观念不同于欧洲基于线性时间意识的进化论,也不是陈述实然的历史事实,而是"张法太平",是公羊学家应然的王道理想的演进的逻辑;何休历史观的另一个观念是"复古",复古与进化看似冲突,实则孔孟以降之"古"就不是一个客观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投射了自己的道德理想的价值范畴,儒者据以"是古非今",即以此为圭臬来批判现实,开辟未来;"叁世"说进一步明确了所"复"的王道理想的实现阶次,两者并不冲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说论文参考文献

[1].宫志翀.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化处理——康有为的人性论与叁世说[J].哲学动态.2019

[2].王江武,高瑞杰.何休的“叁世”说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大同叁世说”思想的再确认——兼论康有为一派在百日维新前后的政治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

[4].杨天奇.“公羊叁世”“进化论”与“儒家大同”——论康有为对传统“叁世说”的“延异”与“重构”[J].社会科学论坛.2018

[5].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叁世说”[C].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历史和全球视野中的社会转型论文与摘要集.2017

[6].刘良华.叁世说与课程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

[7].李长春.清儒的“叁世”说与廖平的“制度”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陈徽.公羊“叁世说”的演进过程及其思想意义[J].孔子研究.2016

[9].黄开国.康有为戊戌变法以后的大同叁世说[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干春松.康有为的叁世说与《大同书》[J].思想与文化.2015

论文知识图

思茅微陆块新生代玄武岩野外特征(a、...一01通气量对FLOA降解甲磺隆的影响像供养。 佛说叁千大千世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7)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6)

标签:;  ;  ;  ;  ;  ;  ;  

三世说论文_宫志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