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圈地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幔,岩石圈,华北,同位素,玄武岩,逸度,中亚。
岩石圈地幔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苗[1](2019)在《地幔再富集作用对岩石圈地幔Fe-Mg-Ca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目前的大洋玄武岩和华北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Fe-Mg-Ca同位素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地幔再富集作用对岩石圈地幔Fe-Mg-Ca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认识华北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转变的方式提供新途径。统计结果表明,没有受到地幔交代作用影响的橄榄岩,其Fe-Mg-Ca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而地幔再富集作用会导致岩石圈地幔的Fe-Mg-Ca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均一,说明地幔再富集作用是导致岩石圈地幔Fe-Mg-Ca同位素组成变化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勇,刘金高,朱弟成[2](2019)在《藏南岩石圈地幔结构与演化:雅江蛇绿岩Os同位素与强亲铁元素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绵延约2000km的雅江蛇绿岩带被认为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要的缝合带之一(Hébert et al.,2012),它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可以帮助破解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谜团。近十年来,雅江蛇绿岩中的镁铁质岩石(辉长/辉绿岩脉、枕状玄武岩)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吴福元等,2014),尤其是通过锆石U-Pb定年技术确定其形成时代为130~120Ma,利用全岩或矿物微量元素图解与Sr-Nd-Pb-Hf同位素示踪方法揭示这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王子桢,夏群科,刘佳[3](2019)在《华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对克拉通破坏动力因素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圈地幔水化的最有效途径是海洋板块的俯冲加水。华北克拉通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海洋板块不同方向的俯冲,包括特提斯洋板块的北向俯冲、古亚洲洋板块的南向俯冲和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它们都能造成由费县岩石圈地幔高水含量(Xia et al.,2013)所指示的华北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高度水化。目前关于华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研究还较为匮乏(仅仅给出了叁个点(符山、铁铜沟与费县)的信息)。本文选取华北克拉通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4](2019)在《中亚造山带南缘弧-陆碰撞与大陆弧岩石圈地幔折返的Os同位素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造山带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增生造山带,他经历了不同地块长时间复杂的汇聚增生作用过程,其中弧-陆碰撞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我们对具体弧-陆碰撞及其深部地幔过程的认知还很有限。本研究对敦煌造山带橄榄岩开展了系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工作,以此探讨弧-陆碰撞过程中大陆俯冲以及弧下岩石圈地幔折返过程。敦煌造山带橄榄岩出露于敦煌早古生代高压变质地体中,其北部紧邻北山早古生代大陆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耿显雷,刘勇胜,王选策,Stephen,F.Foley,胡兆初[5](2019)在《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热化学状态:地幔过渡带挥发分再循环与岩石圈减薄》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如何保持长期稳定以及如何被重新活化减薄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长期稳定得益于早期大量熔体(富铁)的提取,以使其密度低于下覆软流圈地幔。同时,低的挥发份组成(特别是水)能使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具有很强的刚性,以抵制软流圈的物理侵蚀,是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然而,(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张拉,刘勇胜[6](2019)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岩石圈地幔的多阶段熔体改造——来自辉南新生代玄武岩地幔包体的地球化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圈地幔是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热边界层和流变边界层,还是重要的物质储库,其组成及演化对于整个固体地球都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辉南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捕获了大量的地幔包体,为探究该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改造提供了直接样品。根据岩相学特征,将包体划分为纯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异剥橄榄岩和辉石岩。原位主微量元素以及Sr同位素分析揭示这些包体在成分上具有高度不均一性。不同程度的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全昳糠,霍腾飞,杨冬红,刘金民[7](2019)在《鲁西郯城蛇纹岩微量元素和锆石U-Pb年代学:对华北陆块东部岩石圈地幔改造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鲁西郯城蛇纹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全岩微量元素研究。结果为:蛇纹岩中44颗锆石的年龄值可以分为5组,其中岩浆锆石的年龄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1 815~2 518 Ma)、新元古代(711 Ma、719 Ma)、早白垩世(106~122 Ma)和晚白垩世(78~92 Ma),而变质锆石形成于晚叁迭世(225~231 Ma)。郯城蛇纹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整体上与华北陆块代表古老岩石圈地幔残留的橄榄岩类包体地球化学特征相类似。蛇纹岩的原岩为纯橄岩,是华北陆块东部古老岩石圈地幔的残留。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岩浆锆石的存在,代表拆沉的华北陆块基底物质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和晚叁迭世变质锆石的发育,表明蛇纹岩的原岩受到了由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俯冲-断离扬子陆壳物质熔融产生的熔体改造;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岩浆锆石年龄的出现,与华北陆块东部该时期发育的岩浆作用时间相一致。华北陆块东部岩石圈地幔受到多阶段、不同性质熔体的改造,改造的峰期发生在早白垩世,与华北陆块东部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的峰期时间一致。(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郑建平,戴宏坤,张卉[8](2019)在《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富化和置换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大陆主要由华北和华南两个古老地块在早中生代沿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拼合形成,在显生宙特别是晚中生代时,东部大陆特别是华北东部发生显着活化,表现为浅部强烈的构造变形、盆地形成、岩浆活动、巨量成矿和深部岩石圈地幔的改造、减薄和增生作用,从而明显区别于全球其他稳定的克拉通地区。本文梳理了中国东部大陆演化历史和岩石圈地幔特征,认为华北和华南地块均由古老陆块拼合而成,块体初始规模小且内部发育薄弱带;显生宙以来华北、华南甚至整个中国东部都受到周边多个构造域的夹持影响,板片俯冲引起的软流圈上涌和熔流体活动沿大陆内部薄弱带和边缘有效侵蚀、改造上覆大陆岩石圈,使之发生减薄、再富集和置换作用,这种被改造的岩石圈地幔具有饱满的组成(富含玄武质组分)、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刚性程度,容易发生构造变形和部分熔融,使原本稳定的克拉通发生活化。因此,块体规模和内部薄弱带(内因)及周边构造环境(外因)是大陆稳定性的重要控制因素,中国东部大陆显生宙活化是这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汤艳杰,张宏福[9](2019)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锂同位素特征与熔体改造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是显生宙以来全球古老克拉通破坏最为剧烈的地区。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其相关的科学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使我们认识到其破坏不仅表现为岩石圈厚度的剧烈减薄,更重要的是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与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即从古生代克拉通型转变为新生代大洋型。本文在综述华北地幔捕虏体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华北岩石圈地幔高度不均一的组成特征,以及不同来源的熔体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作用,为深入认识华北岩石圈地幔的转变过程提供进一步的制约。(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浩田,杨德彬,师江朋,许文良,王枫[10](2018)在《鲁西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Pb同位素的研究为探讨鲁西地区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提供了制约。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中少量锆石和辉绿岩中锆石发育条痕状吸收,具有相对高的Th/U比值(0.11~3.12),暗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辉长岩中多数为岩浆成因的捕获锆石。辉长岩和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2±3Ma和112±1Ma;辉长岩中捕获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介于2469~1752Ma之间,暗示古老地壳物质的存在。辉长岩和辉绿岩整体具有低Si O_2(49.08%~52.61%)、高MgO(4.52%~9.67%)、Na_2O含量(2.58%~3.49%)以及高Mg~#值(45~6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贫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其(La/Yb)_N=8.98~10.2,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3~0.93)。辉长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46~0.7060之间,ε_(Nd)(t)值介于-16.71~-15.54之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初始比值分别为16.596~16.776、15.255~15.290和36.328~36.648。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2.0~-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间一致;起源于受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岩石圈地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绵延约2000km的雅江蛇绿岩带被认为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要的缝合带之一(Hébert et al.,2012),它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可以帮助破解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谜团。近十年来,雅江蛇绿岩中的镁铁质岩石(辉长/辉绿岩脉、枕状玄武岩)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吴福元等,2014),尤其是通过锆石U-Pb定年技术确定其形成时代为130~120Ma,利用全岩或矿物微量元素图解与Sr-Nd-Pb-Hf同位素示踪方法揭示这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圈地幔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新苗.地幔再富集作用对岩石圈地幔Fe-Mg-Ca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2].徐勇,刘金高,朱弟成.藏南岩石圈地幔结构与演化:雅江蛇绿岩Os同位素与强亲铁元素的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王子桢,夏群科,刘佳.华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对克拉通破坏动力因素的制约[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中亚造山带南缘弧-陆碰撞与大陆弧岩石圈地幔折返的Os同位素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耿显雷,刘勇胜,王选策,Stephen,F.Foley,胡兆初.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热化学状态:地幔过渡带挥发分再循环与岩石圈减薄[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张拉,刘勇胜.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岩石圈地幔的多阶段熔体改造——来自辉南新生代玄武岩地幔包体的地球化学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全昳糠,霍腾飞,杨冬红,刘金民.鲁西郯城蛇纹岩微量元素和锆石U-Pb年代学:对华北陆块东部岩石圈地幔改造的启示[J].世界地质.2019
[8].郑建平,戴宏坤,张卉.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富化和置换过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9].汤艳杰,张宏福.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锂同位素特征与熔体改造作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10].杨浩田,杨德彬,师江朋,许文良,王枫.鲁西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