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色长余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白光,长余辉
白色长余辉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杜姗姗[1](2015)在《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_2O_2S:Tb~(3+),Eu~(3+),Mg~(2+),Ti~(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的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陶瓷、塑料、夜光油漆、玻璃、激光器件及光通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报道的稀土掺杂长余辉发光材料的颜色主要覆盖了从蓝紫色到红色的大部分区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商业化生产应用的色光主要集中在蓝色和绿色,而最常用的白光距离实际的应用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Y+2O2S为基质,以(Tb3, Eu3+)为发光中心,以(Mg2+, Ti4+)为辅助激活离子,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Y3+2O2S:Tb,Eu3+, Mg2+, Ti4+发光材料,并用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及荧光材料余辉特性测试仪对实验样品的激发谱、发射谱、形貌、物相(XRD)和余辉衰减曲线进行了表征。在固定(Tb3+, Mg2+, Ti4+)离子浓度不变的条件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2O2S:Tb3+, Eu3+, Mg2+, Ti4+实验样品。研究了不同的Eu3+离子掺杂浓度、硫化温度、升温速率及恒温时间对Y4+2O2S:Tb3+, Eu3+, Mg2+, Ti实验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白光的形成来自于Tb3+和Eu3+发射光的混合,其发射归属于Tb3+离子的5D3和5D4两能级向基态7FJ(J=1,2,3,4,5,6)能级的跃迁以及Eu3+离子的5Di(i=0,1,2)能级向7Fj(j=1,2,3,4)能级的跃迁,其中发射较强的是来自Tb3+离子在417nm (5D3→7F5)处的蓝光发射和544nm (5D74→F5)处的黄绿光发射以及Eu3+离子在626nm (5D70→F2)处的红光发射;在实验样品中,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75%,在此掺杂浓度下的样品,有纯的Y2O2S相,色坐标值为(0.311,0.308),余辉时间长达1451s (≥1mcd/m2);在煅烧温度为1200℃、恒温时间2h、升温速率6℃/min的还原性气氛下,实验样品Y+2O2S:Tb3+, Eu3+, Mg2, Ti4+有较好的发光性能。为了使实验样品Y2O2S:Tb3+, Eu3+, Mg2+, Ti4+有特定的形貌结构,在溶胶凝胶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用另一种方法(水热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Y2O2S:Tb3+, Eu3+, Mg2+, Ti4+粉体发光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就可以合成具有管状形貌结构的实验样品;要使样品能够保持较好的形貌结构,硫化温度不能超过800℃;当Eu3+的掺杂浓度为0.90%时,该样品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马建琴[2](2015)在《Y_2O_2S:Dy~(3+),Mg~(2+),Ti~(4+)白色长余辉微纳米发光材料的水热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应急照明、安全标志、人造纤维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因此对于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主要包括一些颜色为红、绿、蓝等的单色光材料,而最适合用于照明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能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目前如何提高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 Dy3+, Mg2+,Ti4+微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样品Y2O2S: Dy3+, Mg2+, Ti4+的发光性能,我们研究了Dy3+浓度、二价离子种类、四价离子种类以及辅助激活离子掺杂量对样品的物相、光谱及余辉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出Y(OH)3: Dy3+, Mg2+, Ti4+前驱体,然后再将前驱体粉末分别在750oC、800oC、850oC、900oC和950oC的温度下硫化6h得到样品Y2O2S: Dy3+, Mg2+, Ti4+。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色度图、余辉光谱及热释光谱分析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为纯相的Y(OH)3,形貌为纳米管;在900oC下煅烧后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的Y2O2S,形貌为微纳米颗粒,色坐标为(0.36,0.38),余辉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分别为1604mcd/m2和2571s (≥1mcd/m2)。2.为了研究Dy3+浓度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 Dy3+, Mg2+, Ti4+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实验1中得到的最佳硫化温度的基础上合成了Y2O2S: xDy3+, Mg2+, Ti4+(x=0.5%,1.0%,1.5%,2.0%,2.5%)微纳米颗粒。测试结果表明:当Dy3+浓度为2.0%时,样品激发、发射光谱的强度最强,余辉性能最好,其余辉初始亮度为1925mcd/m2,余辉时间为60min (≥1mcd/m2)。3.为了研究二价离子种类对Y2O2S: Dy3+, Mg2+, Ti4+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实验1和2的基础上合成了样品Y2O2S: Dy3+, M2+(M=Mg, Ca, Zn, Ba),Ti4+。结果表明:掺杂不同二价离子样品的荧光光谱强度、发光纯度及余辉时间均按照Mg2+、Zn2+、Ca2+、Ba2+的顺序依次递减,且当掺杂二价离子为Mg2+时,样品有最佳的余辉性能,余辉时间可达3500s以上。4.为了研究不同四价离子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在实验1和2的基础上合成了样品Y2O2S: Dy3+, Mg2+, N4+(N=Ti, Si, Nb, Zr)。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发光性能按照Ti4+、Si4+、Nb4+、Zr4+的顺序递减,当四价离子为Ti4+时,样品的发光光谱、余辉时间及陷阱深度最佳。5.为了提高样品的发光性能,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合成了辅助激活离子(Mg2+, Ti4+)掺杂量不同的白色长余辉材料Y2O2S: Dy3+, Mg2+, Ti4+。测试结果表明:当掺杂Mg2+, Ti4+含量为5.0%时,样品表现出最佳的余辉性能。其余辉初始亮度为2385mcd/m2,余辉时间大约为4980s (≥1mcd/m2)。(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马建琴,黄平,崔彩娥,王磊,田跃[3](2015)在《水热法制备Y_2O_2S∶Dy~(3+),Mg~(2+),Ti~(4+)白色长余辉微纳米材料及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微纳米发光材料Y2O2S∶x Dy3+,Mg2+,Ti4+(x=0.5%,1.0%,1.5%,2.0%,2.5%),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和发射光谱、色度坐标、余辉曲线和热释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后,样品的形貌为颗粒状,其粒径在150~250 nm之间;在359 nm的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在488 nm和579 nm处有两个很强的发射峰,它们分别对应于Dy3+的蓝色跃迁(4F9/2→6H15/2)和黄色跃迁(4F9/2→6H13/2),适当比例的黄光和蓝光混合可以产生白光;当Dy3+浓度为2.0%(摩尔分数)时,样品的余辉性能最佳,用254 nm的低压汞灯照射10 min后,余辉时间可达到3600 s(≥1 mcd/m2)以上,与同样温度下高温固相法或溶胶凝胶法所制备样品的相比,其余辉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贺雪琴[4](2014)在《Dy~(3+)掺杂的Y_2O_2S基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它属于一种蓄能型功能材料,现普遍应用于疏散指示灯、装饰涂料、军事设施及医学系统等诸多领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讲,白色长余辉材料最适宜于用作照明光源,然而其性能却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因此制备色度纯,亮度高的白色长余辉材料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考虑到Y2O2S基质性能的优越性以及Dy3+发射光谱的特殊性(其蓝光发射与黄光发射可以混合产生白光),因此本文大量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Dy3+掺杂的Y2O2S基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Y2O2S:Dy3+, M2+, Z4+并研究了不同M2+,Z4+种类及不同的Mg2+,Ti4+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然后以EDTA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2O2S:Dy3+, Mg2+, Ti4+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及微机热释光计量仪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如下:1、不同的M2+(Mg2+, Sr2+, Ca2+, Ba2+), Z4+(Zr4+, Si4+, Ti4+, Nb4+)及Mg2+,Ti4+含量并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均为Y202S型化合物),没有改变Dy3+发射峰的位置,488nm的蓝光发射和577nm的黄光发射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p/2→6H13/2跃迁。其中Y2O2S:1%Dy3+,6%Mg2+,6%Ti4+发光材料余辉性能最佳,其色度坐标为(0.34,0.33),余辉时间2160s(≥1mcd/m2)。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2O2S:Dy3+, Mg2+, Ti4+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结果表明:硫化温度在1200℃以下时,得到纯相的Y2O2S;激发和发射光谱表明,样品的宽带吸收峰(267nm)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红移,488nm和579nm两个主发射峰分别对应于Dy3+离子4F9/2→6H15/2,4F9/2→6H13/2的发射跃迁;硫化温度达到1200℃时,样品的色度坐标为(0.38,0.37),陷阱深度为1.1eV,余辉时间为3900s(≥1mcd/m2)。3、在1200℃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02S:X Dy3+,Mg2+,Ti4+(X=0.5,1,1.5,2%mo1),测试结果表明:Dy3+猝灭浓度为1%mmol时,样品的余辉性能最佳。4、为了进一步降低硫化温度,添加助溶剂。测试结果表明:以碳酸钠和磷酸钾为助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样品在10000℃时,表现出最佳的余辉性能,较(2)制备的样品,合成温度降低了2000℃。(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黄平,杨帆,崔彩娥,王磊,雷星[5](2013)在《煅烧温度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_2O_2S:Tb~(3+),Sr~(2+),Zr~(4+)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Tb3+,Sr2+,Zr4+,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照度计和热释光谱仪研究了煅烧温度对样品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煅烧时,样品为Y2O3与Y2O2S的混合相,其中Y2O3为主相;在1000和1 050℃煅烧时为纯的Y2O2S相;当温度高于1 050℃时。再次出现Y2O3相;用288 nm波长光激发样品,Tb3+发射峰形状与位置不变,其中位于417 nm蓝光与544 nm黄绿光主发射峰归属于Tb3+的5D3→7F5与5D4→7F5跃迁;当煅烧温度为1000℃时,样品的能级陷阱深度为0.64eV,余辉时间为160s(≥1mcd/m2)。(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杨帆[6](2013)在《稀土离子激活的Y_2O_2S基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它在紫外光、可见光的激发下储存能量,激发停止后,以可见光的形式缓慢释放能量,广泛应用于应急照明、交通标志、安全指示、装饰工艺等。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长余辉材料的发光颜色覆盖了从蓝色到红色的大部分区域,最适宜于用作照明光源的白色长余辉材料却离实用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而获得性能优越的白色长余辉材料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Tb3+,Sr2+,Zr4+,利用XRD、荧光光谱及热释光谱分别研究了煅烧温度、恒温时间对样品的物相及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1000℃恒温时间30min的还原性气氛下,生成了纯的Y202S相;用288nm波长光激发,样品发出417nm蓝光、544nm黄绿光,它们归属于Tb3+的5D3→7F5、5D4→7F5跃迁;在此煅烧条件下,样品的色度坐标为(0.24,0.33),陷阱深度为0.64eV,余辉时间为160s(≥1mcd/m2)。为了提高Y2O2S:Tb3+,Sr2+,Zr4+的发光性能,我们向其掺杂不同浓度的Eu3+,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Tb3+,Eu3+,Sr2+,Zr4+,利用荧光光谱、余辉光谱及热释光谱分别研究了其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63nm紫外光的激发下,417nm、544nm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Tb3+的5D3→7F5、5D4→7F5跃迁,626nm的发射峰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通过它们的混合来产生白光。当Eu3+的掺杂浓度为0.15%时,样品的色度坐标为(0.28,0.31),陷阱深度为0.89eV,余辉时间为220s(≥1mcd/m2)。为了提高使Y2O2S:Tb3+,Eu3+,Sr2+,Zr4+的发光性能,我们向其掺杂不同种类的二价离子(Mg2+,Sr2+,Ca2+,Ba2+)、四价离子(Zr4+,Si4+,Ti4+,Nb4+)以及不同的量,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Tb3+,Eu3+,M2+,N4+,利用荧光光谱、余辉光谱及热释光谱分别研究了其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掺杂离子没有改变发射峰的位置,掺有6%Mg2+,6%Si4+的样品,表现出最好的余辉性能,其色度坐标为(0.29,0.30),余辉时间为1400s(≥1mcd/m2)。在上述制备工艺及最佳掺杂辅助激活离子的条件下,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Dy3+的新型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Dy3+,Mg2+,Si4+,利用XRD、荧光光谱、余辉光谱及热释光谱分别研究了其物相及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的Y202S相,在357nm波长的激发下,Dy3+离子发出486nm的蓝光和577nm的黄光,通过它们的混合来产生白光。掺有1%Dy3+的样品,余辉性能最佳,其色度坐标为(0.28,0.28),陷阱深度为1.65eV,余辉时间可达36min(≥1mcd/m2)。(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黄平,杨帆,崔彩娥,王磊,雷星[7](2013)在《掺杂离子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_2O_2S:Tb~(3+),Eu~(3+),M~(2+)(M=Mg,Ca,Sr,Ba),Zr~(4+)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Tb3+,Eu3+,M2+(M=Mg,Ca,Sr,Ba),Zr4+,利用X晶体衍射、发光光谱、余辉曲线和热释光曲线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没有改变样品晶体结构和发射峰的位置,但对其发光强度、余辉时间及陷阱深度有较大的影响。在263 nm紫外光的激发下,469 nm和626 nm的发射分别对应于Eu3+的5D2→7F0、5D0→7F2跃迁,544 nm的发射对应于Tb3+的5D4→7F5跃迁,主要通过它们的混合产生白光。掺杂不同二价离子样品的余辉性能按Mg2+、Sr2+、Ca2+、Ba2+的顺序递减,其中掺杂Mg2+的样品,色度坐标为(0.29,0.32),陷阱深度为1.17 eV,余辉时间长达320 s(≥1 mcd/m2),表现出最佳的发光性能。(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安艳清,张艳阁,巨正花,刘伟生[8](2012)在《一种新型白色长余辉材料CaSnO_3:Sm~(3+)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所报道的白色长余辉材料,都是在单一基质中实现的,主要选用Dy~(3+[1]),也有用Pr~(3+)和Tb~(3+)作为掺杂离子,通过发光离子的两组或多组发射复合成白色光。而Sm~(3+)作为发光中心,一般发射的是橙红色光,本文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一种基于Sm~(3+)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SnO_3:Sm~(3+),发现在紫外灯(254 nm)照射后,余辉为白色,余辉时间在1 h左右。通过254 nm激发光谱观察到来自基质的发射和Sm~(3+)的特征发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6-29)
何明虎[9](2012)在《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关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单色光发光体的研究较多。本文在单色光的基础上,按照互补光的原理,合成出两种基质、不同激活剂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论文中详细研究了稀土掺杂对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了两类不同的实验方法制备出发光性能较好的白色发光体。探索了稀土含量、合成温度、反应时间、助溶剂、球磨介质等工艺条件对磷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L)、余辉衰减和红外光谱(IR)等表征手段对发光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实验与表征、高温固相法合成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分析讨论、凝胶-燃烧法合成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分析讨论和结论。第一部分对发光材料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概念、种类、应用等;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体系、合成方法、应用范围以及发光的原理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绪论还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作了大致的介绍,并详述了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实验表征中详细介绍了实验原料、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的表征手段,作为以下两部分的实验基础。以叁氧化二镝,二氧化硅,碱式碳酸镁,碳酸锶,硼酸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基质为Sr_2MgSi_2O_7,掺杂激活剂为Dy~(3+)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并系统的分析了Dy的掺杂含量、烧结温度和时间、球磨方式、助溶剂的添加等因素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Dy的掺杂含量会直接影响发光性能,只有在一定的掺杂浓度内,才会产生发光;也只有在一定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内才能成功得到发光性能好的发光体,不同的球磨介质也会对发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助溶剂的添加会直接影响烧结温度和时间,进而影响发光性能。通过不同的实验表征,实验得到:该类发光体在350nm下的激发峰最强,此时的发射峰在470nm、490nm、575nm和680nm左右,这是在Dy的4f组态内发射,对应着~4F_(9/2)→~6H_(15/2)的蓝色(470nm和490nm)发射、~4F_(9/2)→~6H_(13/2)的黄色(575nm)发射和~4F_(9/2)→~6H_(11/2)的红色(680nm)发射。由光色互补,发出白光,而且亮度高,余辉时间长。但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进行粒度分析时,发现其粒度偏大。采用凝胶-燃烧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合成了白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_2Si_2O_8:Eu~(2+),Dy~(3+),通过不同实验条件的探讨分析,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定其晶体结构和内部杂质,用荧光光谱(FL)测定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Eu~(2+),Dy~(3+)掺杂含量直接决定着发光的性能,只有将Eu~(2+),Dy~(3+)掺杂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才会产生发光;点火温度、尿素用量、还原温度及时间均直接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而影响其发光性质。结果发现:SrAl_2Si_2O_8:Eu~(2+),Dy~(3+)的激发峰在270nm最强,在不添加助溶剂的情况下,发射峰在470nm和620nm左右;添加了助溶剂后,发射峰在390nm、470nm、580nm和620nm左右,这是Eu和Dy的4f组态内发射,对应着Dy的~4H_(21/2)→~6H_(15/2)的紫色(390nm)发射、Eu的4f~65d~1→4f~7的蓝色(470nm)发射、Dy的~4F_(9/2)→~6H_(13/2)的黄色(580nm)发射和Dy的~4F_(9/2)→~6H_(11/2)的橙色(620nm)发射。通过扫描电镜(SEM)图像观察,凝胶燃烧法制备的磷光体,粒径较小,粉体松散,具有很强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性能。结论部分对前四部分进行了概述,包括两种发光体合成的最佳适宜条件、颗粒粒径和光谱性能等,总结全文。本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和燃烧合成法分别成功合成出不同基质和激活剂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较好,为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王树博,谢晓峰,武惠忠,史岩,庄彩虹[10](2010)在《白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Dy~(3+)和MgSiO_3:Dy~(3+)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材料可用于弱光照明等领域。该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Dy3+和MgSiO3:Dy3+。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球磨工艺条件(球磨方式、球磨时间等)、烧结温度、助溶剂等影响因素,并采用XRD和亮度计分析评价这些影响因素对白色长余辉材料的晶体结构和余辉衰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纯相基底至少需要1 250℃的烧结温度,且Sr2MgSi2O7:Dy3+的发光性能优于MgSiO3:Dy3+的发光性能。因而,Sr是该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白色长余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应急照明、安全标志、人造纤维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因此对于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主要包括一些颜色为红、绿、蓝等的单色光材料,而最适合用于照明的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能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目前如何提高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 Dy3+, Mg2+,Ti4+微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样品Y2O2S: Dy3+, Mg2+, Ti4+的发光性能,我们研究了Dy3+浓度、二价离子种类、四价离子种类以及辅助激活离子掺杂量对样品的物相、光谱及余辉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出Y(OH)3: Dy3+, Mg2+, Ti4+前驱体,然后再将前驱体粉末分别在750oC、800oC、850oC、900oC和950oC的温度下硫化6h得到样品Y2O2S: Dy3+, Mg2+, Ti4+。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色度图、余辉光谱及热释光谱分析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为纯相的Y(OH)3,形貌为纳米管;在900oC下煅烧后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的Y2O2S,形貌为微纳米颗粒,色坐标为(0.36,0.38),余辉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分别为1604mcd/m2和2571s (≥1mcd/m2)。2.为了研究Dy3+浓度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 Dy3+, Mg2+, Ti4+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实验1中得到的最佳硫化温度的基础上合成了Y2O2S: xDy3+, Mg2+, Ti4+(x=0.5%,1.0%,1.5%,2.0%,2.5%)微纳米颗粒。测试结果表明:当Dy3+浓度为2.0%时,样品激发、发射光谱的强度最强,余辉性能最好,其余辉初始亮度为1925mcd/m2,余辉时间为60min (≥1mcd/m2)。3.为了研究二价离子种类对Y2O2S: Dy3+, Mg2+, Ti4+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实验1和2的基础上合成了样品Y2O2S: Dy3+, M2+(M=Mg, Ca, Zn, Ba),Ti4+。结果表明:掺杂不同二价离子样品的荧光光谱强度、发光纯度及余辉时间均按照Mg2+、Zn2+、Ca2+、Ba2+的顺序依次递减,且当掺杂二价离子为Mg2+时,样品有最佳的余辉性能,余辉时间可达3500s以上。4.为了研究不同四价离子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在实验1和2的基础上合成了样品Y2O2S: Dy3+, Mg2+, N4+(N=Ti, Si, Nb, Zr)。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发光性能按照Ti4+、Si4+、Nb4+、Zr4+的顺序递减,当四价离子为Ti4+时,样品的发光光谱、余辉时间及陷阱深度最佳。5.为了提高样品的发光性能,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合成了辅助激活离子(Mg2+, Ti4+)掺杂量不同的白色长余辉材料Y2O2S: Dy3+, Mg2+, Ti4+。测试结果表明:当掺杂Mg2+, Ti4+含量为5.0%时,样品表现出最佳的余辉性能。其余辉初始亮度为2385mcd/m2,余辉时间大约为4980s (≥1mcd/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色长余辉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杜姗姗.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_2O_2S:Tb~(3+),Eu~(3+),Mg~(2+),Ti~(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2].马建琴.Y_2O_2S:Dy~(3+),Mg~(2+),Ti~(4+)白色长余辉微纳米发光材料的水热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3].马建琴,黄平,崔彩娥,王磊,田跃.水热法制备Y_2O_2S∶Dy~(3+),Mg~(2+),Ti~(4+)白色长余辉微纳米材料及发光性能[J].人工晶体学报.2015
[4].贺雪琴.Dy~(3+)掺杂的Y_2O_2S基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5].黄平,杨帆,崔彩娥,王磊,雷星.煅烧温度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_2O_2S:Tb~(3+),Sr~(2+),Zr~(4+)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3
[6].杨帆.稀土离子激活的Y_2O_2S基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7].黄平,杨帆,崔彩娥,王磊,雷星.掺杂离子对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_2O_2S:Tb~(3+),Eu~(3+),M~(2+)(M=Mg,Ca,Sr,Ba),Zr~(4+)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3
[8].安艳清,张艳阁,巨正花,刘伟生.一种新型白色长余辉材料CaSnO_3:Sm~(3+)的制备和性能研究[C].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9].何明虎.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质[D].吉林大学.2012
[10].王树博,谢晓峰,武惠忠,史岩,庄彩虹.白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Dy~(3+)和MgSiO_3:Dy~(3+)的制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