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话器论文和设计-章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包括盆架、与所述盆架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的振动音圈,所述受话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上盖一侧的助听音圈,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电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提高了手机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和抗干扰性,提高了助听器用户的通话体验。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受话器,包括盆架、与所述盆架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的振动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上盖一侧的助听音圈,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电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受话器,包括盆架、与所述盆架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的振动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上盖一侧的助听音圈,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音圈包括内壁面,所述助听音圈包括外壁面,所述外壁面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助听音圈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音圈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助听音圈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振动方向平行,且所述外壁面上任意一点至所述内壁面的距离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的磁轭、组配于所述磁轭中央的磁钢及组配于所述磁钢远离所述磁轭一侧的极芯,所述助听音圈组配于所述极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包括主磁钢及位于所述主磁钢两侧的副磁钢,所述极芯包括组配于所述主磁钢的主极芯及组配于所述副磁钢的副极芯,所述助听音圈组配于所述主极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钢和所述主极芯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外壁面所围成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极芯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内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的连接方式为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话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助听设备辅助功能的受话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作为一种帮助患有听觉障碍的人士重新听到声音的小型扩音器,其工作原理是把听障人士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人士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够送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从而使听障人士感觉到声音。

将助听器与手机一起使用时,手机的受话器在辐射声波的同时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电磁波信号,该电磁波作用在助听器上,并通过助听器的拾音部件将电磁波信号转换为声音,从而让使用助听器的听障人士可以正常的接听电话。

然而,由于相关技术的受话器本身的振动音圈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很小,导致受话器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即HAC(Hearing Aid Compatibility)较差,因此,具有良好HAC功能的受话器已经逐渐成为手机厂商对受话器的基本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受话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手机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和抗干扰性的受话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包括盆架、与所述盆架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的振动音圈,所述受话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上盖一侧的助听音圈,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振动音圈包括内壁面,所述助听音圈包括外壁面,所述外壁面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助听音圈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内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振动音圈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助听音圈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振动方向平行,且所述外壁面上任意一点至所述内壁面的距离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的磁轭、组配于所述磁轭中央的磁钢及组配于所述磁钢远离所述磁轭一侧的极芯,所述助听音圈组配于所述极芯。

优选的,所述磁钢包括主磁钢及位于所述主磁钢两侧的副磁钢,所述极芯包括组配于所述主磁钢的主极芯及组配于所述副磁钢的副极芯,所述助听音圈组配于所述主极芯。

优选的,所述主磁钢和所述主极芯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外壁面所围成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主极芯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内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的连接方式为串联。

优选的,所述助听音圈与所述振动音圈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通过在所述振膜远离所述上盖一侧设置与所述振动音圈电连接的助听音圈,在所述受话器工作时,所述助听音圈和所述振动音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相互叠加,共同作用在助听器上,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所述受话器产生电磁波的能力,提高了手机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和抗干扰性,提升了助听器用户的通话体验;因所述助听音圈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电磁波信号,仅能提高助听器使用者通话时的通话质量,而并不会对普通用户产生任何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受话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话器100,所述受话器100包括盆架10、与所述盆架10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上盖3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50和磁路系统70及助听音圈90。

所述振动系统50包括振膜51及驱动所述振膜51的振动音圈53。

所述振动音圈53呈环状,且所述振动音圈53插入所述磁路系统70的磁间隙内,用于传递所述磁路系统70的电信号并驱动所述振膜51振动发声。

具体的,所述振动音圈53包括内壁面531。

所述磁路系统70包括与所述盆架10固定连接的磁轭71、组配于所述磁轭71中央的磁钢73及组配于所述磁钢73远离所述磁轭71一侧的极芯75。所述助听音圈90组配于所述极芯75。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钢73包括主磁钢731及位于所述主磁钢731两侧的副磁钢733,所述极芯75包括组配于所述主磁钢731的主极芯751及组配于所述副磁钢733的副极芯753。所述助听音圈90组配于所述主极芯751。

当装有所述受话器100的手机与助听器配合使用时,为了提高所述受话器100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而在所述受话器100内设置所述助听音圈90。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所述助听音圈90,在所述受话器工作时,所述助听音圈90和所述振动音圈53产生的电磁波信号相互叠加,共同作用在助听器上,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所述受话器100产生电磁波的能力,提高了手机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和抗干扰性,提升了助听器用户的通话体验;另一方面因所述助听音圈90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电磁波信号,仅能提高助听器使用者通话时的通话质量,而并不会对普通用户产生任何干扰。

具体的,所述助听音圈90设置于所述振膜51远离所述上盖30的一侧,并与所述振膜51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助听音圈90收容于所述振动音圈53所围成的空间内。也就是说,所述助听音圈90包括外壁面91,所述外壁面91与所述内壁面531相对设置且所述助听音圈90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内壁面531上。

更优的,所述助听音圈90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振动音圈53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振动方向平行,且所述外壁面91上任意一点至所述内壁面531的距离均相等。

所述外壁面91所围成的面积等于所述主磁钢731和所述主极芯751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加强了所述助听音圈90与所述主极芯75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极芯751也收容于所述振动音圈53所围成的空间内。即所述主极芯751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内壁面531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助听音圈90与所述振动音圈53电连接。且所述助听音圈90与所述振动音圈5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串联或并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100通过在所述振膜51远离所述上盖30一侧设置与所述振动音圈53电连接的助听音圈90,在所述受话器100工作时,所述助听音圈90和所述振动音圈53产生的电磁波信号相互叠加,共同作用在助听器上,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所述受话器100产生电磁波的能力,提高了手机与助听器之间的兼容性和抗干扰性,提升了助听器用户的通话体验;因所述助听音圈90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电磁波信号,仅能提高助听器使用者通话时的通话质量,而并不会对普通用户产生任何干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受话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9181.2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SG

国家/省市:SG(新加坡)

授权编号:CN209390370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H04R 9/10

专利分类号:H04R9/10;H04R9/04

范畴分类:38B;39A;

申请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新加坡卡文迪什科技园大道85号2楼8号

发明人:章统

第一发明人:章统

当前权利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巍巍

代理机构:44298

代理机构编号: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受话器论文和设计-章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