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英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任玉忠[1](2022)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中职教育属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递英语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构建高效化的英语课堂,促进中职生的自主发展。
韦静远[2](2021)在《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中职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有的中职生有一定压力,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文章通过对心理弹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结合,探讨在心理弹性研究现状的背景下,其对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以期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视角与新方向。
刘润民,赵忠平[3](2021)在《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中职智慧校园建设在为教师教和学生学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在等概率抽样法选取浙江400名中职生开展问卷调查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得出数字媒体应用对学习习惯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媒体使用用途对学习习惯存在显着影响,越倾向于进行网络学习越对学习习惯产生正向影响;(2)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对学习习惯产生显着影响,当日均使用时长为"3~6h/Day"时对学习习惯中的学习标准与方向、学习规律与策略、学习动机方面产生最显着的正向作用,时长">6h/Day"则对学习卫生与健康习惯存在显着负向影响;(3)数字媒体使用数量对学习习惯产生显着影响,使用数量越多对学习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且数量为3种时负向影响最显着。
吴俊峰[4](2021)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过低评价和中职学生因为长期学习成绩较差而形成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心理问题越来越严峻。目前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疾病的发现和矫正,但是对问题的过分关注并没有使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重点关注中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准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重塑自信,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中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就业打下基础。本文以广东省M中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开展M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心理品质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兴趣下降、个性自责自卑、人际敏感焦虑、职业素养偏低。另外,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各维度发展并不一致,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分别是超越维度的信念与希望品质、节制维度的宽容和谦虚品质,发展最差的是认知维度的创造力品质、人际维度的领导力品质和勇敢维度的真诚品质。与全国高中生常模相比,中职生在认知、公正、节制维度高于全国高中生,而在勇敢、人际、超越维度低于全国高中生。相关分析表明,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与专业满意度、人际支持、学校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程度、积极心理品质均存在显着性负相关;中职学生自杀想法与人际支持、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之间存在显着性负相关,说明中职生获得的人际支持程度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对自杀想法的产生有影响,且人际支持越多,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越不会产生自杀想法;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人际支持、学校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程度存在显着性正相关。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存在专职管理机构缺失、管理者专业素养不足、管理内容片面等特点。影响M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和积极品质发展有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的因素。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为指导,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探讨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提升策略:成立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实施分层管理;完善管理内容,开展积极心理管理,包括创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档案、营造积极心理环境、强化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加强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和训练以及对影响中职学生生心理健康的风险因子进行主动识别和积极管控等;构建积极支持系统等对策建议。
罗兴华[5](2021)在《中职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N中专为例》文中指出在国家各级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保障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水平依然比较低下。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学习经历的影响,中职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有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来发挥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南昌市N中专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此进行了数据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中职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再次,制定了详细的个案服务计划,以此对中职生学习倦怠现象的个案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分析,并选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个案服务成效进行评估,同时进行了个案实务反思。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干预和改善中职生学习倦怠的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在中职生教育中普遍存在且是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密不可分。通过学校个案工作的研究,发现有效的学校社区服务可以干预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社会工作介入使得学生能较好地摆脱学习倦怠现象、提高学习成绩,但是中职学校社工数量偏少、社工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学校和国家的支持。本文的研究对于干预和改善当前中职生学习倦怠现象,提高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闫沙沙[6](2021)在《中职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X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提出
郭清[7](2021)在《中职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实践探究》文中认为应对挫折能力直接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水平,也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两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立足心理测量数据,探索有效提高中职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策略实践。近年来,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健康状况所作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这个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中职生处于青少年阶段,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中,
李坤静[8](2020)在《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职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目标。中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中职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有不小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源于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同中职生不想学、不会学、不乐学的矛盾较为突出。本研究从学习动机缺失的角度切入,厘清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参考《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编制《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问卷》。通过对在校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现阶段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并对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论文包括五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选题意义,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界定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访谈,厘清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说明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对学生、教师、学校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部分,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总结概括中职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存在的消极学习意向、学习回避行为和学习低投入行为的相关学习动机缺失表现。第四部分,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消极认知、课程学习中的消极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消极思想深入分析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对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现象由感性认知跃升为理性看待,为应对策略研究提供依据、奠定基础。第五部分,应对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策略探析。从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创设能带来积极体验的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营造有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曹娟[9](2020)在《中职培养模式对中职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刘伟[10](2020)在《现实逃避与虚拟满足 ——中职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文中提出目前成长于2000年后的在校中职生,其成长历程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体成长与中国手机游戏的快速发展和体验密不可分。在此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关注,且学生群体内中职生的手机游戏沉迷问题更突出,既往研究多从教育管理角度入手而鲜有社会学角度。因此,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中职生的沉迷手游的深层原因,并且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深入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的游戏图景中,以挖掘中职生沉迷手游的现状、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以中职生的个体成长为逻辑起点,以推拉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研究发现:中职生的手游行为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进入—沉浸—退出—再入的进出往复过程。中职生不断地进入和退出游戏场域,其内在隐含了中职生的手游行为实践的一个矛盾:“没事就玩游戏”和“玩够的游戏”。这两种并存的心理状态也恰恰反应出他们内心的挣扎,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始终游离于现实生活和游戏世界之中,尽管玩够游戏也不曾真正退出过,而是在进与退的边缘徘徊,呈现了一幅中职生沉迷手游的生活图景。本研究基于推拉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中职生沉迷手游的原因是现实生活的推力和游戏世界的拉力共同促成的。认同危机与现实逃避成为中职生进入游戏的推力,社会认同与虚拟满足成为其进入游戏的拉力。中职生的学业刻板化、缺钱的危机、个体出路的天花板效应和生活的无意义感促成了中职生个体的迷茫,无形中促成了生活中的认同危机并成为他们进入游戏的直接助推力。家庭文化资本的缺乏、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变以及中职学校的规训与职业教育的污名化成为他们逃离现实生活世界的间接助推力。因此,中职生个体的迷茫、家庭和学校的钳制促成了中职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认同危机,他们必须选择一个宣泄口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认同。鉴于个体主观信念结构不同,他们会采取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的信念试图提高所属内群的自尊和自我价值。中职生借由手机游戏看似平等的机制保障了中职生在游戏世界的参与程度,游戏世界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中职生全方位“捕获”。游戏世界通过中职生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的信念系统,经过范畴化进入到游戏内群,中职生通过摒弃他们原来附带的“污名化”的消极标签,超越“学业挫败”的优越感;在技术/段位、代打挣钱等不同于“学习”的其他维度上进行群际比较;在脱离权威和规训、追求自由等维度将传统的负面特质重新定义的方式以及在游戏内群中重新开辟和选择更低的群体,游戏实现了对抗现实权威、营造虚拟阶层流动的感觉以及获得情感联结创造群体归属感的社会功能,帮助中职生塑造了游戏世界中的积极社会认同。因此,针对中职生沉迷手游的问题,紧靠技术层面限制他们的消费和上网时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着眼于重塑他们现实生活世界的社会认同,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就感、将职业生涯规划放到首位、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课外生活以及引导其树立良好的消费理念,以避免他们沉迷虚拟世界中的快感之中进而加快阶级再生产的命运。
二、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英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一)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 |
(二)中职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比较低 |
(三)课堂参与形式较为单一 |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
(一)通过合作探究引导中职生主动参与 |
(二)尊重中职生英语个性化学习差异 |
(三)构建融洽英语课堂 |
(四)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2)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弹性研究概述 |
(一)心理弹性的基本概念 |
(二)心理弹性的影响机制 |
二、心理弹性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
(二)心理弹性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
三、心理弹性研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
(一)重视心理弹性内部保护性因子的作用 |
1. 培养中职生积极的心理特质 |
2. 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 |
(二)逐步拓宽心理弹性外部保护性因子的支持渠道 |
1. 组织心理弹性团体辅导 |
2. 做好特殊群体的干预工作 |
3. 重视同伴支持的作用 |
4. 加强家校间的联合工作 |
(3)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设计 |
三、数据与变量说明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说明 |
1. 解释变量(数字媒体) |
2. 被解释变量(学习习惯) |
3. 控制变量 |
4.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模型中变量的选取、编码及描述 |
(三)模型建立 |
四、结果分析 |
(一)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学生总体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 |
(二)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学生学习卫生与健康习惯的影响因素 |
(三)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学生学习标准与方向习惯的影响因素 |
(四)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学生学习规律与策略习惯的影响因素 |
(五)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习惯的影响因素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 数字媒体使用用途对中职生学习习惯产生显着影响 |
2. 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对中职生学习习惯产生显着影响 |
3. 数字媒体使用数量对中职生学习习惯产生显着影响 |
(二)研究建议 |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 |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需要积极心理学的介入 |
(三)个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四、概念界定 |
(一)中职生 |
(二)积极心理品质 |
(三)心理健康 |
(四)心理健康管理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观察法 |
第一章 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关系 |
二、人本管理理论 |
(一)人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
(二)人本管理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
(三)人本管理理论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关系 |
第二章 广东省M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问卷设计 |
(三)访谈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一)对象的抽取与人口学特征 |
(二)施测与数据处理 |
三、调查结果 |
(一)人口学差异 |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广东省M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一)学习兴趣匮乏,学习动机较弱 |
(二)个性自责自卑,缺乏恒心和毅力 |
(三)人际交往敏感焦虑,主动交往意识较差 |
(四)职业素养提升缓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原因 |
(二)社会原因 |
(三)家庭原因 |
(四)学生自身原因 |
第四章 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提升策略与建议 |
一、成立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完善管理机制 |
(一)设置不同功能机构,明确各自职责 |
(二)组建专业团队,提升管理者管理意识和能力 |
(三)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
二、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对不同对象实行分层管理 |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初级预防体系 |
(二)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二级预防体系 |
(三)针对严重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的三级预防体系 |
三、开展积极心理管理,完善管理内容 |
(一)创建中职生心理档案 |
(二)创设有利条件,营造积极心理环境 |
(三)加强学生心理问题调适,强化心理调节技能训练 |
(四)激发学生潜能,开发和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 |
(五)防微杜渐,加强对心理健康风险因子的识别与干预 |
四、家校社区联动,构建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支持系统 |
(一)开展专业兴趣活动,提升专业满意度 |
(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支持度 |
(三)加强家校沟通,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
(四)加强社区管理,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着作 |
(二)期刊 |
(三)学位论文 |
(四)其他 |
二、外文文献 |
附录1 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 |
附录2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问卷 |
附录3 中职生人际支持现状及积极心理品质被关注度问卷 |
附录4 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访谈提纲1:(学校心理老师和班主任) |
附录5 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访谈提纲2:(学校领导)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中职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N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文献回顾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倦怠 |
2.1.2 学校社会工作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中职生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外学习倦怠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3.N校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与分析 |
3.1 N校生源基本情况 |
3.2 数据来源 |
3.2.1 量表设计 |
3.2.2 调查开展与数据处理 |
3.3 N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与特征 |
3.3.1 N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普遍 |
3.3.2 N校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但是学习状态普遍不佳 |
3.3.3 N校学生对学校和自身前景整体评价不高 |
3.4 N校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
3.4.1 学生自身因素 |
3.4.2 学校因素 |
3.4.3 家庭因素 |
3.4.4 社会因素 |
4.社会工作介入实务 |
4.1 个案的由来及选择依据 |
4.1.1 个案的由来 |
4.1.2 个案选择依据 |
4.1.3 个案工作流程 |
4.2 个案服务计划的设计 |
4.2.1 基本情况摸查 |
4.2.2 接案和问题界定 |
4.2.3 个案服务计划 |
4.3 个案实施过程 |
4.4 个案服务成效 |
4.4.1 学习倦怠测量 |
4.4.2 学习成绩评估 |
4.5 个案实务反思 |
5.中职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措施与建议 |
5.1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
5.2 培养学生兴趣 |
5.3 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
5.4 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
5.5 加强学校管理 |
5.6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7)中职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职生挫折心理现状分析 |
2 中职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 |
2.1 中职生心理发展上存在的不平衡。 |
2.2 中职生挫折情境下存在不合理的归因认知。 |
2.3 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支持。 |
3 提高中职生挫折应对能力的实施策略 |
3.1 营造帮助中职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
3.2 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3.3 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3.4 教师专业化成长。 |
(8)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学习动机缺失的研究 |
(二)关于思想政治课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关于学习动机缺失概念的研究 |
(二)关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关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干预策略的研究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的重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及不良影响 |
一、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 |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二)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 |
(三)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 |
(四)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 |
二、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不良影响 |
(一)不利于中职生成长成才 |
(二)不利于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
(三)不利于中职学校提高办学效益 |
第二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 |
一、中职生畏惧思想政治课学习 |
(一)缺乏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出勤情况不佳 |
(二)经常不完成思想政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 |
(三)不主动提问,消极对待老师的提问 |
二、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投入度低 |
(一)思想政治课堂问题行为突出,课堂纪律不佳 |
(二)对待思想政治课很少进行预习和复习巩固 |
(三)完成作业质量不高,抄作业的现象较突出 |
第三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分析 |
一、中职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消极认识 |
(一)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目的观 |
(二)自认为缺乏学习好思想政治课的能力 |
(三)自认为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无聊繁琐 |
二、中职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的消极体验 |
(一)学习过程中不受尊重的体验 |
(二)学习行为不自主(受控制)的体验 |
(三)学习过程中不断挫败的体验 |
三、中职生受到社会中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 |
(一)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
(二)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四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应对策略 |
一、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
二、提高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
(一)引导中职生采取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策略 |
(二)引导中职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 |
(三)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
(四)引导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
三、思想政治课引领中职学校育人全过程 |
(一)推动中职思想政治课同其他课程相互融合 |
(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
(10)现实逃避与虚拟满足 ——中职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问题日益严重 |
2.学生群体内中职生的手机游戏沉迷问题更突出 |
3.既往研究多从教育管理入手而鲜有社会学角度 |
(二)文献综述 |
1.青少年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现状研究 |
2.青少年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归因研究 |
3.青少年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应对研究 |
4.已有研究述评 |
(三)概念界定 |
1.中职生 |
2.游戏沉迷 |
3.社会认同 |
(四)理论基础 |
1.推拉理论 |
2.社会认同理论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研究设计 |
(一)数据与样本来源 |
(二)田野方法与过程 |
1.深度访谈法 |
2.参与式观察法 |
3.研究过程 |
(三)信效度说明 |
(四)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三、进出常轮回:中职生的手机游戏生命史群像 |
(一)进入:好奇与尝试 |
1.电子设备的获得 |
2.同辈群体的引领 |
(二)沉浸:精力的投入 |
1.提升段位 |
2.游戏充钱 |
3.社交互动 |
4.开通小号 |
(三)退出:厌倦与离开 |
1.段位瓶颈 |
2.情绪波动 |
3.游戏卡顿 |
4.玩够游戏 |
(四)再入:生活无意义 |
1.侥幸心理 |
2.重获手机 |
3.没事就玩 |
(五)小结:进出常轮回 |
四、家校各助推:中职生的认同危机与现实逃避 |
(一)直接推力:中职生个体的迷茫 |
1.学业刻板化 |
2.缺钱的危机 |
3.天花板效应 |
4.生活无意义 |
(二)间接推力:家庭和学校的钳制 |
1.家庭资本的缺乏与教养方式的转变 |
2.中职学校的规训与职业教育污名化 |
(三)认同危机:逃离现实生活的困顿 |
五、认同多牵扯:中职生的社会认同与虚拟满足 |
(一)中职生通过范畴化进入到游戏内群 |
1.游戏中消失的不平等场域 |
2.范畴化获得自我身份认同 |
(二)中职生通过社会比较提升内群地位 |
1.游戏是中职生对抗现实权威的武器 |
2.游戏为中职生营造了虚拟阶层流动 |
3.与低地位群体比较以提升自我价值 |
(三)中职生借由情感归属实现社会认同 |
1.同辈群体的联结构建强大的社交网络 |
2.游戏中由情感联结创造出群体归属感 |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中职生呈现出进出往复的沉迷手游图景 |
2.认同危机与现实逃避是进入游戏的推力 |
3.社会认同与虚拟满足是进入游戏的拉力 |
4.社会变迁下的中职生要重建自我认同感 |
(二)建议对策 |
1.关注中职生的学业发展变化 |
2.实行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
3.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业成就感 |
4.把职业生涯规划放首要位置 |
5.创造更多的课外生活的乐趣 |
6.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职学生沉迷手游问题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 任玉忠. 学周刊, 2022(06)
- [2]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韦静远. 中学教学参考, 2021(30)
- [3]数字媒体应用对中职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实证研究[J]. 刘润民,赵忠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21(01)
-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 吴俊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职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N中专为例[D]. 罗兴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中职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X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闫沙沙. 济南大学, 2021
- [7]中职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实践探究[J]. 郭清. 知识文库, 2021(10)
- [8]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 李坤静. 西南大学, 2020(05)
- [9]中职培养模式对中职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D]. 曹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10]现实逃避与虚拟满足 ——中职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 刘伟.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