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论文_刘江涛,姜志浩,张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颗粒,细胞,泡沫,磁学,油藏,纺丝。

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刘江涛,姜志浩,张传玲[1](2019)在《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高活性析氧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法和后煅烧法制备了一种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催化剂材料。通过SEM、TEM、XRD和XPS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与表征。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的测试证明催化剂NiFe-N-CNF-2具有优越的OER性能(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0. 4 V),甚至可以媲美商业RuO_2催化剂。该方法为制备低成本和高活性析氧催化剂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陈浩禹,张亦文,吴忠,秦真波,吴姗姗[2](2019)在《金属含量对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同时具备高的磁化强度及电阻率,从而实现更好的高频软磁特性。方法通过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不同金属靶功率下制备了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并探究金属含量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电学和静态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薄膜中的金属颗粒被非晶态的TiO_2分散。金属含量的增加可以显着提高纳米颗粒薄膜中金属颗粒的结晶性,降低薄膜电阻率,并且通过改变金属含量,可使薄膜逐渐从超顺磁态向铁磁态转变,达到精确调控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磁学和电学性能的目的。结论在金属含量达到54%时,实现了高电阻率和高饱和磁化强度共存,有望得到具有高频软磁特性的纳米颗粒复合薄膜。(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陈贵东,毛海央,熊继军,王玮冰,陈大鹏[3](2020)在《基于烛灰纳米颗粒层的高灵敏度MEMS湿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烛灰纳米颗粒层的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的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廉,仅包括烛灰纳米颗粒层的沉积、烛灰纳米颗粒层表面的氧等离子体亲水化处理和金属电极的制备叁个步骤。实验表明,在30%~90%相对湿度内,该MEMS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4.17 MΩ/%RH,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 s和8 s,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此外,使用此传感器对呼吸频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此湿度传感器可以精确地跟踪人的呼吸,因此所研究的湿度传感器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20年01期)

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4](2019)在《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吸附性与还原性优良的零价铁,试验结合金属修饰与固体负载的两种改良方法,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活性炭负载型镍铁双金属颗粒(Ni/Fe-AC BP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图(EDS)、比表面积分析仪(BET)进行表征,并以六价铬去除率为其性能评价指标。单因素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沉积液配比为硫酸铁400g/L,硫酸镍80g/L,硼酸40g/L,硫酸锰60g/L;最佳电沉积条件为电流密度0.45A/cm2,温度40℃,电沉积10min,此条件下,六价铬去除率高达100%。FESEM、EDS及XRD证实了镍铁双金属颗粒制备成功,且所制材料呈絮球状,分散均匀;BET及AC、Fe-AC、Ni/Fe-AC BPs除铬对比试验表明,Ni/Fe-AC BPs的比表面积较AC小47.60%,但除Cr(Ⅵ)率高达100.00%,而AC吸附率仅5.43%。因此,Ni/Fe-AC BPs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袁晨露,郭茜旎,陈世桢,周欣[5](2019)在《新型葫芦[6]脲纳米颗粒超极化~(129)Xe“分子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同浓度下,超极化~(129)Xe的核磁共振(NMR)灵敏度是传统质子NMR的10000倍以上,但单原子Xe不具有靶向性,只有单一NMR信号.若超极化~(129)Xe与"分子笼"相结合,就能获得新的"笼"内Xe信号,为发展超极化~(129)Xe分子探针奠定基础.因此,构建新型的"分子笼"是发展新型超极化~(129)Xe分子探针的一个重要方向.葫芦[6]脲纳米颗粒的出现能改善以葫芦[6]脲为主体的~(129)Xe分子探针水溶性差、信号弱等缺点.本文构建了水溶性的葫芦[6]脲纳米颗粒,并发现其具有葫芦[6]脲/纳米颗粒内部两个"笼"内~(129)Xe信号.这一发现使这种纳米颗粒具有成为超极化~(129)Xe分子探针的潜力,能降低检测结果中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率,值得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汪星月,李文超,刘辉,曹阳[6](2019)在《功能化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具有良好近红外光响应能力的功能化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组织的光声诊断和光热治疗。方法以氯化铁为催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对吡咯单体进行水相聚合制备得到聚吡咯纳米颗粒。对所得纳米颗粒进行聚多巴包裹,随后进行聚乙二醇修饰和吲哚菁绿负载,最终得到聚乙二醇化聚吡咯/吲哚菁绿复合纳米颗粒。对所得纳米颗粒进行全面的理化表征,研究其光声性能、光热性能、细胞相容性,以及细胞吞噬行为。最后考察其对活体肿瘤模型的光声造影能力以及光热治疗能力。结果和讨论所得功能化聚吡咯纳米颗粒呈球形或准球形,在800 nm左右显示明显的吸收峰。与对照材料相比,其光声和光热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该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静脉注射6h后,其可对肿瘤部位显示较强的光声造影效果,并在激光照射后起到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本工作成功制备得到具有近红外光响应能力的聚乙二醇化聚吡咯/吲哚菁绿复合纳米颗粒。所得纳米颗粒表现出增强的光声造影能力和光热转化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静脉注射后,所得纳米颗粒可富集于肿瘤部位,对其进行光声诊断和光热治疗。本工作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肿瘤诊疗纳米平台的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李美芳,沈伟强[7](2019)在《FeS-PEG载药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纳米材料FeS-PEG的载药性能,以及其在载带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后DOX对肿瘤细胞4T1细胞增殖、入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合成法合成纳米材料FeS,经层层交联修饰FeS得到FeS-PEG;分析FeS-PEG的细胞毒性、载药性能并进行载药入胞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FeS-PEG纳米材料对抗肿瘤药物DOX的载药率为134%,载药后在pH=7.4的环境下释药7.13%,pH=6释药10.94%,pH=5释药24.53%。并且FeS-PEG载药后可将DOX药物滞留于细胞质中;游离DOX培养细胞促进细胞凋亡比例为(5.1±0.72)%,而FeS-PEG载药后可促进细胞凋亡比例(31.28±2.28)%。结论 FeS-PEG纳米材料可载带小分子药物,改变小分子药物在细胞内的停留部位,将小分子药物滞留于细胞质中,另外,该纳米材料载带药物后可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持久杀伤作用,在药物载带输送方面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春燕,佟鹏,李辰,邵帅,曲功霖[8](2019)在《纳米氧化铈颗粒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γ射线半数抑制剂量和纳米氧化铈的使用浓度,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γ射线和纳米氧化铈处理后的细胞存活情况。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γ射线照射组,纳米氧化铈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000 5、0.05和5μmol/L的纳米氧化铈处理后,再进行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胞内pH值检测。结果: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γ射线诱导A549/DDP细胞半数抑制剂量为25 Gy。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发现,与照射组相比,纳米氧化铈低浓度组细胞的SF2降低、a/b比值和增敏比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纳米氧化铈低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增加(t=5.42,P<0.05);纳米氧化铈低、中、高浓度组的S期阻滞明显(t=3.14、4.08、6.81,P<0.05);纳米氧化铈低、高浓度组的胞内pH值升高(t=2.86、4.93,P<0.05)。结论:低浓度纳米氧化铈对于体外培养的A549/DDP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增敏作用。(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9年06期)

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9](2019)在《高温高压油藏纳米颗粒提高CO_2泡沫驱油效果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油田黑79区块小井距CO_2驱试验区,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驱替平面不均衡,吸气剖面和吸水剖面变差,形成气窜通道,影响混相驱采收率。试验区油藏温度高达96.7℃,平均油层压力高达23.9 MPa,常规CO_2泡沫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提出了在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的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其进行应用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耐温耐盐性;随着压力的升高,当CO_2泡沫达到临界状态时,更容易与起泡剂溶液混合,形成更致密的网状结构,比在常压下形成的CO_2泡沫性能更优。注入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高渗层和低渗层的分流率都在50%左右,在驱油过程中,泡沫对高渗层能进行有效封堵,调整吸气剖面,从而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周彦霞,蒲辉,钟珣,李春成,张少杰[10](2019)在《Hele-Shaw 模型中纳米颗粒渗吸采油可视化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是石油科技人员不懈攻关的技术难题之一,渗吸采油是致密油藏开发的有效方法。为直观地展示渗吸采油过程,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Hele-Shaw模型为实验平台,开展了油藏初始润湿性和纳米颗粒粒径对渗吸采收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ele-Shaw模型中主要发生逆向渗吸,原始亲水性储层渗吸采收率较高;与NaCl溶液相比,含纳米颗粒渗吸液可以驱替出更小孔喉的原油,而且颗粒粒径越小,渗吸采收率越高。(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使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同时具备高的磁化强度及电阻率,从而实现更好的高频软磁特性。方法通过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不同金属靶功率下制备了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并探究金属含量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电学和静态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薄膜中的金属颗粒被非晶态的TiO_2分散。金属含量的增加可以显着提高纳米颗粒薄膜中金属颗粒的结晶性,降低薄膜电阻率,并且通过改变金属含量,可使薄膜逐渐从超顺磁态向铁磁态转变,达到精确调控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磁学和电学性能的目的。结论在金属含量达到54%时,实现了高电阻率和高饱和磁化强度共存,有望得到具有高频软磁特性的纳米颗粒复合薄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刘江涛,姜志浩,张传玲.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高活性析氧催化剂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陈浩禹,张亦文,吴忠,秦真波,吴姗姗.金属含量对Co-TiO_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3].陈贵东,毛海央,熊继军,王玮冰,陈大鹏.基于烛灰纳米颗粒层的高灵敏度MEMS湿度传感器[J].微纳电子技术.2020

[4].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9

[5].袁晨露,郭茜旎,陈世桢,周欣.新型葫芦[6]脲纳米颗粒超极化~(129)Xe“分子笼”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9

[6].汪星月,李文超,刘辉,曹阳.功能化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7].李美芳,沈伟强.FeS-PEG载药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8].王春燕,佟鹏,李辰,邵帅,曲功霖.纳米氧化铈颗粒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19

[9].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高温高压油藏纳米颗粒提高CO_2泡沫驱油效果实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9

[10].周彦霞,蒲辉,钟珣,李春成,张少杰.Hele-Shaw模型中纳米颗粒渗吸采油可视化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论文知识图

纯钛样品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黑色...多层膜的磁滞回线催化剂的TEM图片,(b)为(a)图的...能量为45keV、剂量为1×1017/cm2的C...是190℃反应8小时产物,通过类似方法...异质样品的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纳米颗粒论文_刘江涛,姜志浩,张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