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是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的典型陆内变形构造带,自中生代以来在多向汇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形成复杂的盆-山格局。燕山构造带在早白垩世(约135 Ma)之后全面处于伸展构造背景的观点已广为接受,但燕山构造带侏罗纪的构造性质以及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燕山构造带山间盆地沉积地层忠实记录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开展盆-山系统同构造沉积及其控制构造关系研究是揭示构造带侏罗纪构造变形机制、演化过程及大地构造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选取燕山构造带西段张家口地区的中生代下花园盆地和宣化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研究、物源分析、盆缘断层相关褶皱构造解析和生长地层识别与解释,恢复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并建立“源-汇”体系,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张家口地区侏罗纪期间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学研究和物源分析结果指出,燕山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发育完整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受盆缘逆冲断层活动控制,下花园盆地和赤城盆地表现为典型的挠曲盆地,盆缘和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和相关的生长地层。基于古沉积环境恢复结果和盆缘生长构造解析,结合生长地层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重建张家口地区由褶皱-逆冲带和挠曲盆地构成的晚三叠-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晚侏罗-早白垩世”源-汇“体系。“源-汇”体系的演化表明燕山构造带在中侏罗世发生构造体制转变,由晚三叠-早侏罗世N-S向挤压背景转为中侏罗-早白垩NW-SE挤压构造背景,可能代表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主导燕山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程。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林成发
导师: 刘少峰
关键词: 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断层相关褶皱,生长地层,源汇体系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刘少峰教授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太平洋俯冲的动力学关系》(项目编号:911142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的子课题《地球深部过程对浅部系统的制约》(项目编号:XDB18030604)
分类号: P534.52;P542;P597.3
DOI: 10.27493/d.cnki.gzdzy.2019.000043
总页数: 210
文件大小: 26825K
下载量: 175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论文; 断层相关褶皱论文; 生长地层论文; 源汇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