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疲劳寿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沟球轴承,模态振型,振动谐响应,疲劳敏感性
结构疲劳寿命论文文献综述
沈明明,李荣,刘祖国,汤耿,彭敏[1](2019)在《数控机床轴承结构振动谐响应及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数控机床用的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转中的振型及结构疲劳寿命。首先通过Solidworks建立了深沟球轴承的叁维模型,利用ANSYS对轴承进行模态及谐响应分析,获得轴承在固有振动频率以及在各阶次频率下的固有振型变化,同时借助有限元谐响应分析,确定了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其次利用ANSYS中的Faigue模块对轴承进行了疲劳寿命研究,通过结合材料的S-N曲线理论以及Hertz接触理论,对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轴承强度工况下,固有频率1125Hz为结构共振最大点,且轴承的寿命范围为5937.7~1×10~6次,为后续轴承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松梅,郑哲,李帅帅,常德功[2](2019)在《减振型叁叉式万向联轴器结构及其疲劳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动力传动系统中叁叉式万向联轴器的工作可靠性,根据叁叉式万向联轴器工作时滑块组件上存在的周期性变化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设计了橡胶减振型叁叉式万向联轴器新型结构,并对其寿命进行预测。采用名义应力法,通过试验获得氟橡胶材料的S—N曲线,并对减振结构进行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减振型叁叉式万向联轴器的最小疲劳循环次数为5.88×106次,出现在氟橡胶减振元件处;由减振型万向联轴器运行的里程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确定其寿命约为1.47×106km。研究结果可为联轴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定期维修与更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会利,谢常领,秦泗凤[3](2019)在《基于结构应力法的斜拉桥锚箱疲劳寿命评估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钢结构的抗疲劳设计采用规范推荐的S-N曲线结合试验修正的方法,但由于疲劳细节和荷载的复杂性,很难找到相对应的S-N曲线且试验的成本较高。结构应力法可以从理论上对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评估大连市滨海大道西延伸线工程斜拉桥锚箱结构的疲劳性能,开展了足尺模型试验,并基于结构应力法评估了锚箱的疲劳寿命。通过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各斜拉索的索力,并考虑平均应力的影响确定试验加载的最大峰值和最小峰值。在完成规范要求的疲劳循环后,为进一步探究锚箱超长期服役的疲劳性能,增大加载幅值经过276万次的疲劳加载,锚箱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刚度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基于结构应力法预测锚箱的疲劳寿命为9.17×10~6次。综合结构应力法评估结果和疲劳试验研究表明锚箱的疲劳性能可靠,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郭冲冲,武文华,吕柏呈,于思源,张延涛[4](2019)在《基于物理试验的软刚臂系泊系统铰结构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软刚臂系泊系统铰结构疲劳磨损问题,建立了铰结构的运动接触模型,通过弹性力学分析了铰结构的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基于缩比模型试验分析了铰结构摩擦切应力和轴力关系,摩擦切应力与接触应力相互合成铰结构接触区域应力分布;利用现场原型监测应变数据计算得到现场服役铰结构的接触区域热点应力时程,引入到线弹性断裂力学,对比结构设计指标和规范等,计算了现场服役铰结构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10-11)
高光甫,党战伟,刘冬,生金峰,白建军[5](2019)在《压缩天然气高压储气井局部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寿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天然气高压储气井的高压储气方式广泛应用于国内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中,其安全性是加气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以某加气站压缩天然气高压储气井为研究对象,针对进排气接头和密封堵头2个局部危险结构,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的简化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和疲劳极限计算,得出了最危险部位的应力分布和疲劳极限,并按照JB 4732—1995(2005年确认)《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中的相关准则对其进行应力评定及疲劳校核,为压缩天然气高压地下储气井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05期)
李国禄,李少凡,董丽虹,王海斗,靖建农[6](2019)在《表面强化后梯度结构与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强化技术使零件表层结构呈梯度分布并产生较高的残余压应力,可有效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近年来,表层梯度结构与残余应力对零件疲劳寿命的影响机理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梯度结构与残余应力及其松弛对材料疲劳性能影响的新进展。材料经表面强化后,其表层晶粒明显细化,尺寸沿深度方向呈梯度分布,促使裂纹源转移至硬化层内部。残余应力与外力迭加,降低了零件的实际受力,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寿命,然而目前尚不能从机理层面对其进行揭示。对于残余应力松弛,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松弛模型的建立尚未完善。此外,在裂纹萌生阶段,梯度结构与残余应力均对零件疲劳强度有重要的影响,二者中哪个因素在疲劳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还未可知。(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郑捷,刘洋,童明波[7](2019)在《腐蚀环境对飞机梁结构连接件疲劳寿命和裂纹扩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腐蚀环境谱与疲劳载荷谱交替作用来模拟沿海飞机停放-飞行-停放过程。以飞机梁结构连接件的下壁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标记载荷法和详细目视检测法监测其裂纹的扩展状况,并采用GE5显微镜观测断口形貌。分析了腐蚀环境对梁结构连接件疲劳寿命与裂纹扩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形成穿透裂纹的初始阶段,试验件受到表面的防护漆以及连接处的密封胶保护,腐蚀环境在该阶段对梁结构连接件的疲劳寿命影响不明显,与非腐蚀试验相比,该阶段的寿命仅缩短了5.5%;在穿透裂纹的扩展阶段,腐蚀环境加速了穿透裂纹的扩展过程,同时还加剧了穿透裂纹扩展过程的分散性,与非腐蚀试验相比,穿透裂纹的扩展寿命缩短了23.1%。(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马云龙,王朔,贺丹[8](2019)在《重复使用运载器低温贮箱结构疲劳寿命与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低温贮箱的疲劳寿命问题,从结构可靠性角度出发,探究其结构疲劳分析的一般方法。首先,根据RLV的实际工况建立了贮箱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低温贮箱在飞行状态下的局部高应力区和地-空地循环应力谱;其次,基于无限寿命设计的思想,利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计算了贮箱结构在无限寿命期内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概率(可靠度);最后,结合贮箱疲劳载荷的设计数据,根据疲劳寿命估算的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利用名义应力法分析了某一给定飞行周期内的贮箱结构疲劳损伤程度,通过Monte Carlo法计算了该结构的可靠度。以上工作为RLV低温贮箱结构在工程中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芝斌,陈朵朵[9](2019)在《圆管杆件结构应力释放孔位置的应力分布及其疲劳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圆管杆件是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构造,为方便制作,一般会在插入圆管的节点板末端开一个应力释放孔。文中对其应力释放孔位置的应力分布、应力释放孔附近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结构设计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9年14期)
艾阳,朱顺鹏,钱桂安[10](2019)在《随机缺陷下结构疲劳寿命及其尺寸效应的概率建模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球墨铸铁和铝合金制成的工程部件的疲劳寿命由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制造缺陷所决定。因此,本文基于制造缺陷的尺寸和位置,提出了考虑制造缺陷对疲劳寿命影响的概率模型。具体而言,就是将CT扫描获得的缺陷近似作为圆形裂纹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并结合威布尔分布对试件的疲劳寿命建模。基于此,提出一个基于表面初始裂纹损伤机理的表面缺陷修正系数,并利用叁组铸铁和铝合金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此外,还探讨了等幅载荷作用下统计尺寸效应对疲劳寿命分布的影响。最后,分别对叁种不同尺寸材料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预测的P-S-N图表明所提出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与概率分散带吻合一致,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结构疲劳寿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动力传动系统中叁叉式万向联轴器的工作可靠性,根据叁叉式万向联轴器工作时滑块组件上存在的周期性变化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设计了橡胶减振型叁叉式万向联轴器新型结构,并对其寿命进行预测。采用名义应力法,通过试验获得氟橡胶材料的S—N曲线,并对减振结构进行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减振型叁叉式万向联轴器的最小疲劳循环次数为5.88×106次,出现在氟橡胶减振元件处;由减振型万向联轴器运行的里程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确定其寿命约为1.47×106km。研究结果可为联轴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定期维修与更换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疲劳寿命论文参考文献
[1].沈明明,李荣,刘祖国,汤耿,彭敏.数控机床轴承结构振动谐响应及疲劳寿命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2].李松梅,郑哲,李帅帅,常德功.减振型叁叉式万向联轴器结构及其疲劳寿命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19
[3].王会利,谢常领,秦泗凤.基于结构应力法的斜拉桥锚箱疲劳寿命评估与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9
[4].郭冲冲,武文华,吕柏呈,于思源,张延涛.基于物理试验的软刚臂系泊系统铰结构疲劳寿命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9
[5].高光甫,党战伟,刘冬,生金峰,白建军.压缩天然气高压储气井局部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寿命评估[J].石油化工设备.2019
[6].李国禄,李少凡,董丽虹,王海斗,靖建农.表面强化后梯度结构与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7].郑捷,刘洋,童明波.腐蚀环境对飞机梁结构连接件疲劳寿命和裂纹扩展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2019
[8].马云龙,王朔,贺丹.重复使用运载器低温贮箱结构疲劳寿命与可靠性分析[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9].王芝斌,陈朵朵.圆管杆件结构应力释放孔位置的应力分布及其疲劳寿命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19
[10].艾阳,朱顺鹏,钱桂安.随机缺陷下结构疲劳寿命及其尺寸效应的概率建模与评估[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