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牛用细管冻精输精时细管误入子宫体内的取出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19)在《褪黑素对青年母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繁的繁殖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奶牛上,在肉牛上的研究及应用相对较少,获得的妊娠率偏低,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褪黑素是体内强有效的抗氧化剂,能直接清除胞内自由基,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提高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质量,进一步影响后期黄体大小和质量,提高孕酮浓度,维持母牛妊娠,提高妊娠率。本试验以Cosynch方案为对照,选择86头健康、膘情适中的青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CTR)、一次褪黑素(MT)组、一次褪黑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和两次褪黑素组(2MT)。每组分别随机选取10头牛,于两次褪黑素注射前后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人工授精后第10 d和第45 d采集血样,检测孕酮水平,人工授精后60 d直肠检查妊娠率,旨在筛选出提高青年母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妊娠率的技术方案。结果表明,两次褪黑素组青年母牛妊娠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HCG组(CTR vs 2 MT,P=0.036;MT+HCG vs 2 MT,P=0.017),与一次褪黑素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3)。人工授精后第10d和第45 d检测血清中孕酮浓度,褪黑素+HCG组孕酮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一次褪黑素组(P<0.05),与2MT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在第一次褪黑素处理前各组MDA、SOD、GSH-PX和CAT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褪黑素处理24 h后,褪黑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MDA浓度显着降低(P<0.05),抗氧化酶SOD和GSH-PX浓度显着升高(P<0.05),CAT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第二次褪黑素处理前MDA、SOD、GSH-PX和CAT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褪黑素处理24 h后,两次褪黑素组与其他三组相比MDA浓度显着降低(P<0.05),抗氧化酶SOD和GSH-PX浓度显着升高(P<0.05),CAT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能够提高青年母牛抗氧化水平,且两次褪黑素处理能显着提高青年母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的妊娠率,HCG添加虽然能够提高孕酮水平,但不能提高妊娠率。
杨婷[2](2015)在《奶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文中认为通过介绍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简述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程序,并指出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实际的奶牛人工授精操作提供部分技术指导和参考。
王伟[3](2014)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次研究中对1-2胎次奶牛进行定时人工授精处理,通过分析繁殖数据发现该技术可提高奶牛受胎,并对患繁殖疾病的奶牛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奶牛繁殖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选择三种处理方法:常规人工授精法、定时人工授精法(程序一)、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程序二)对三个奶牛场的226头1-2胎次成母牛进行处理,以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授精,授精后27-35d进行B超妊娠诊断,60d进行直肠触诊孕检,提前检出空怀牛并再次参加定时人工授精使之尽早怀孕,减少了饲养成本。并且通过收集受胎率、空怀天数和返情率等数据资料做检验分析和对比,在奶牛场生产繁殖中取得良好的效应。选择定时人工授精方法和抗生素治疗方法对231头1-2胎次成母牛中患有子宫、卵巢疾病的母牛进行处理,处理后观察奶牛发情情况,对发情牛进行授精,27-35d进行B超妊娠诊断,60d进行直肠触诊孕检。通过收集发情率、受胎率等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其目的可减少治疗所用的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1)定时人工授精、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应用于奶牛繁殖,成母牛实际受胎率相比常规人工授精提高13.48%、20.26%。(2)定时人工授精、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应用于奶牛繁殖,成母牛空怀天数相比常规人工授精短。(3)定时人工授精对于成年母牛返情的减少与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相比,差异不显着,相比常规人工授精减少3.5%~3.7%左右。(4)应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处理患有持久黄体、卵巢静止和子宫内膜炎的成年母牛,其受胎率分别可达56.25%、66.67%,应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联合10%土霉素子宫注入剂对患有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的成年母牛其受胎率为46.67%、45.46%。
廖彦琼[4](2013)在《水牛性别控制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水牛奶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为缓慢,产奶良种水牛数量紧缺。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增加良种奶水牛的数量,扩大母水牛的利用率,全面提高水牛的生产水平,促进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稳步上升,应用性别控制技术是较为快速和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水牛性控精液应用于人工授精,系统分析水牛性控精液受胎率的影响因素,以便深入探讨提高水牛性控精液受胎率的各种途径,为优化水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使用条件,提高其配种效率,也为今后性控精液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具体研究内容为:研究一,通过对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广西水牛养殖小区畜牧兽医服务站内使用水牛分离X精子性控精液配种的4540份配种记录进行调查,并分析母牛胎次、配种年龄、杂交代次、季节、输精员技术以及不同品种公牛生产的精液对水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其中性控精液均由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提供,每支0.25ml细管含200万个X精子。60-90天后采用直肠把握法鉴定水牛妊娠情况。调查统计结果如下:(1)调查使用分离X精子的性控精液配种母牛的平均受胎率为48.35%(2195/4540)。生产母犊性别准确率为87.39%(1,684/1,927)。而在流产率方面,处女牛的流产率5.21%(5/96)显着高于经产牛1.30%(24/1,852,p<0.05)。(2)统计不同胎次母牛的受胎率结果表明,性控精液配种处女牛的受胎率为48.73%(96/197);配种经产牛的受胎率为48.54%(1852/3816),二者间无统计差异(p>0.05)。(3)比较不同配种年龄母牛的配种结果显示,2-4岁、5-7岁年龄段水牛配种后的受胎率分别为47.50%(370/779)、50.01%(935/1,833),两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显着高于8岁及以上年龄段水牛的受胎率45.93%(592/1,289,p<0.05)。繁殖高峰出现在5-7岁年龄段。(4)比较不同杂交代次的母牛受胎率的结果显示,配种杂交水牛F1代、F2代及以上的受胎率分别为52.57%(143/272)和60.29%(41/68),稍微高于本地沼泽型水牛的受胎率49.13%(1,984/4,038),但三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5)对武鸣地区的8名输精员在各配种点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性控精液配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输精员人工授精后获得的受胎率平均值为42.94%(651/1,516)。其中,15号输精员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最高(63.72%,72/113),且是获得受胎率最低的14号输精员(10.53%,10/95)的6.05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输精员获得的受胎率相互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6)不同品种公牛生产的性控精液配种的受胎率差异显着(p<0.05),来自摩拉水牛性控精液配种的受胎率为52.46%(895/1,706)显着高于来自尼里-拉菲水牛的受胎率46.15%(1,299/2,815)。(7)统计一年内各季节使用水牛性控精液配种母牛群的受胎率的结果显示,夏季配种的受胎率(408/776,52.58%)和秋季(602/1,165,51.67%)的受胎率最高,二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冬季次之(552/1172,47.10%);春季水牛的受胎率最低(337/794,42.44%),且显着低于其它季节(p<0.05)。研究二,本试验于2012年7-11月期间使用分离X精子的性控精液(2×106个/0.25ml)、未分离精液(2×106个/0.25ml)、常规精液(2×107个/0.25ml)进行人工授精,以探讨和分析不同精子数的精液、不同配种年龄母牛、不同精液来源公牛等因素对受胎率的影响。(1)性控精液与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配种后对受胎率的结果表明,性控精液的受胎率为48.15%(156/324),与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的受胎率51.94%(107/156)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显着低于常规精液的受胎率58.18%(128/220,p<0.05)。其中,经产牛使用性控精液配种的情期受胎率(148/315,46.98%),与使用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配种的情期受胎率(102/200,51%)相比差异显着(p=0.463<0.05)。(2)统计不同胎次母牛的受胎结果表明,2-4岁母牛使用性控精液、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配种后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6.15%(30/65)、55%(11/20),二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5-7岁母牛使用性控精液、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配种后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3.57%(60/112)、46.51%(20/43),两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而8岁及以上母牛使用性控精液配种后的情期受胎率43.84%(64/146)显着低于使用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的受胎率63.75%(51/80,p<0.05)。(3)不同公牛来源的性控精液、常规精液人工授精后受胎率都有显着差异。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受胎率,在生产性控精液时,应该挑选生产性能较好的公牛。
柴局[5](2011)在《内蒙古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绒山羊产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产绒量多,绒毛细等特点。用冷冻精液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加速优良种群扩繁,加快绒山羊良种化进程。但是由于山羊精子的生理特点,其冷冻效果自然很低,目前仍未形成一种有效的冷冻保存技术程序。为了进一步改善绒山羊冷冻精液品质,本研究在改进绒山羊冷冻方法与优化冷冻稀释液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精子活率、质膜完整性、线粒体活性、顶体完整率和DNA完整性等为检测指标,利用荧光显微镜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一些常规检测手段对精子品质进行了客观有效的评价,目的是研究出适合内蒙古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的稀释液配方和冷冻程序。为绒山羊精液冷冻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对精子冷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精液冷冻程序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稀释比例1:3(v/v),去除精浆,一步法稀释,采用缓慢降温法(降温前在室温下静置10 min),降温3 h;(2)平衡后放在距液氮面4㎝处薰蒸,时间为10 min;(3)用较高温度解冻,55℃水浴6 s;解冻后精液放入37℃水浴锅内孵育10 min,精子复苏后进行指标的评价冷冻效果最优。2.通过逐步法对国内外9种较好的稀释液进行筛选,筛选出最好的基础液为D组(Tris 3.07g、柠檬酸1.64g、葡萄糖0.5g、果糖0.66g,卵黄5%),平均活率达41.21%,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平均分别为75%、62.27%,效果显着优于其他组(p<0.05)。3.不同添加成分对精子冷冻效果的研究。筛选出三类物质的最优成分和添加量:(1)糖类在稀释液中属于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在稀释液中具有维持渗透压和给精子供能等主要作用,在蔗糖、海藻糖和葡聚糖3种糖的添加比较研究中确定海藻糖能有效的提高精子解冻后的质量,添加后活力平均达到0.44,优于其他组(p<0.05),最佳添加终浓度为62.5mM;(2)研究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精液冷冻的效果。结果表明:甘油对精子的冷冻保护效果最佳,平均活率0.42,优于其他组(p<0.05),添加浓度5%(v/v);(3)稀释液中添加抗氧化剂的效果研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精子代谢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和减弱不饱和脂防酸的氧化等作用,关于L-谷氨酸、β-巯基乙胺、亚牛磺酸的报道较少,本试验在D组稀释液的基础上,研究3种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对山羊精子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对冷冻后精子活率都显着提高(p<0.05),但L-谷氨酸对山羊精子的冷冻保护效果比β-巯基乙胺和亚牛磺酸明显(p<0.05),添加L-谷氨酸后活率平均达到0.48,最佳添加浓度为5 mM。4.本实验用AO(吖啶橙)染色方法研究冷冻前后精子的DNA完整性,分析冷冻是否对精子DNA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海藻糖在山羊精子冷冻-解冻过程中可以改善精子的质量,对精子DNA的完整性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他组(p<0.05);细管冻精在高倍稀释与低倍稀释相比,可明显增加解冻后精子DNA的损伤程度,通过精子细胞的TUNEL凋亡测定,冷冻前后对精子DNA的损伤程度不明显或不显着(p>0.05)。但添加保护剂后可加剧DNA的损伤程度(p<0.05)。5.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良种山羊的遗传资源,进一步研究了附睾精子的冷冻效果,通过对山羊附睾精子的冷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羊附睾精子能够成功地冷冻保存,冷冻效果优于射出精子的冷冻效果,冷冻后活率平均达0.55。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筛选内蒙古白绒山羊精液冷冻-解冻程序和稀释液配方的优化组合,在5%的甘油下添加海藻糖(62.5 mM)和L-谷氨酸(5 mM),取得了较好的冷冻效果,解冻后精子活率平均达0.48。
王海军[6](2010)在《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新源县黄牛历经20多年的品种改良,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奶牛品种改良方面,特别是优质良种奶牛倍受饲养户的青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良种的冷冻精液,加快与当地母牛的人工改良工作,这是提高奶牛质量的必要
朱晓光[7](2010)在《新疆野生盘羊的杂交繁育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项目是利用石河子市西公园饲养新疆野生盘羊的独特条件,对盘羊进行了电刺激采精、死精症的治疗、精液冷冻、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技术的初步研究,并对繁育出的杂交一代、二代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盘羊的电刺激采精和死精症治疗的研究用电刺激法对盘羊进行了人工精液采集技术研究,先后采精59次,采精成功53次,成功率89.8%。盘羊对不同输出电压的电刺激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阴茎勃起反应,随着采精次数的逐渐增加,在8V左右的输出电压刺激下,更容易发生阴茎勃起和射精反应。7岁龄盘羊在治疗后,精子数量明显增多、活力明显增强,使母羊受精怀孕。而3岁龄盘羊在治疗后,精子数量和活力无明显改变。成功采集到了盘羊精液,精子活力、密度均较好,说明电刺激对盘羊的精液品质没有影响,是适合盘羊的一种采精方法。2.盘羊的精液冷冻技术研究为了准确评价盘羊精液的冷冻效果,我们设计了三种稀释液配方,对盘羊和家养四角羊的精液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精液稀释、冷冻、保存和解冻的对比。3#稀释液即Tris3.63g,葡萄糖0.50g,果糖1.99g,柠檬酸钠0.63g,牛磺酸0.63g,青霉素10万IU,链霉素10万IU、卵黄15ml、甘油12%的冷冻精液解冻后,盘羊、四角羊的精子活力分别为0.23±0.06和0.31±0.15,效果较好。盘羊冷冻精液的解冻活力明显低于四角羊,除了四角羊的鲜精活力高于盘羊之外,是否还与品种、生理结构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3.同期发情技术研究利用孕酮缓释阴道栓(CIDR)、前列腺素(P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排卵数3号(LHRH-A3)对盘羊、巴什拜羊及其F1代羊和其它品种绵羊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发情率盘羊为75%,F1代羊为68%,巴什拜羊为80%,其它品种绵羊为93.33%。发情率盘羊、F]代羊与其它品种绵羊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巴什拜羊与F1代羊、其它品种绵羊之间差异显着(P<0.05)。盘羊与F1代羊的发情率基本一致,但显着低于其它品种绵羊,说明盘羊的遗传性稳定,杂交后代羊可能已经具备了盘羊的生理特性。4.超数排卵技术研究利用孕酮缓释阴道栓(CIDR)、前列腺素(P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卵泡素(FSH)、促排卵数3号(LHRH-A3)对盘羊、F1代羊、家养绵羊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排卵数盘羊、F1代羊及家养绵羊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平均排卵数盘羊与F1代羊、家养绵羊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F1代羊和家养绵羊之间差异显着(P<0.05);超排成功率和平均排卵数盘羊为75%(3/4)和3.3个/头、F1代羊为100%(3/3)和16个/头、家养绵羊为100%(3/3)和20.7个/头,总体上超排反应较好。5.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盘羊的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显着高于巴什拜羊、F1代羊与F2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血小板数(PL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盘羊、巴什拜羊与F1代羊显着低于F2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白细胞总数(WBC)盘羊与巴什拜羊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高于F1代羊与F2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巴什拜羊与F1代羊之间差异显着(P<0.05);F1代羊与F2代羊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淋巴细胞(LYM)盘羊显着高于巴什拜羊、F1代羊与F2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而巴什拜羊、F1代羊、F2代羊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间细胞(MID)和粒细胞(GRAN)盘羊显着低于巴什拜羊、F1代羊和F2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6.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血糖(GLU)盘羊高于巴什拜羊,差异显着(P<0.05);巴什拜羊显着低于F2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盘羊和F2代羊显着低于巴什拜羊和F1代羊,差异极显着(P<0.01)。谷丙转氨酶(ALT)盘羊显着高于巴什拜羊,差异极显着(P<0.01);巴什拜羊低于F2代羊,差异显着(P<0.05);F1代羊低于盘羊,差异显着(P<0.05)。各种矿物元素的含量,除钠元素的含量较正常参考值偏高外,其余元素的含量虽然在盘羊、巴什拜羊、F1代羊和F2代羊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在绵羊正常参考范围内,而且F1代羊和F2代羊六种元素的变化规律具有盘羊的特点,这说明盘羊及其杂交后代羊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后代羊的遗传性稳定。
蔡虹[8](2009)在《牛精液冷冻稀释液新配方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所用精液采自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和安格斯各3头种公牛,通过改变牛精液冷冻保存液组成成分,检测了不同种公牛冷冻前后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及精子畸形率,从而了解不同个体和品种对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牛精液冷冻稀释液新配方,以提高牛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试验及主要结果如下:1、为了分析用大豆卵磷脂替代卵黄的精液冷冻保存效果,并筛选大豆卵磷脂最适浓度,分二个试验。①在牛冷冻精液稀释液国家标准推荐的配方基础上,添加1%、3%、5%、7%、9%的大豆卵磷脂替代卵黄。结果发现:当卵磷脂浓度为3%时,精液解冻后精子活率(为42.11±3.62%)显着高于对照组(冻后活力为38.334±2.45%,p<0.05)。卵磷脂浓度为5%时,解冻后活力为41.004±3.77%,仍高于对照组(p>0.05)。冻后各组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畸形率差异较小(p>0.05)。②以Tris-柠檬酸缓冲液为稀释液,添加1%、3%、5%、7%、9%的大豆卵磷脂替代卵黄,结果发现:当卵磷脂浓度为3%时,精液解冻后精子活力(39.56±3.40%)高于对照组(35.89±2.32%,p>0.05),而各组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畸形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因此,牛冷冻稀释液中添加3%和5%的卵磷脂冷冻效果较好。2、为了比较甘油(G)、乙二醇(EG)和二甲基酰胺(DA)三种抗冻保护剂两两配合的冷冻保护效果,分别设置了1%、3%、5%三个浓度两两正交组合,结果发现:5%G+3%EG、5%G+3%DA、3%EG+3%DA几个试验组效果较好,冻后活力分别为40.334±2.52%、38.674±1.15%、39.004±1.00%,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其中5%G+3%EG解冻后活力最高,精子顶体完整率也较高,畸形精子较少。3、为了比较甘油(G)、乙二醇(EG)和二甲基酰胺(DA)三种抗冻保护剂联合应用的冷冻保护效果,分别设置了1%、3%、5%三个浓度进行正交组合,结果发现:1%G+3%EG+3%DA组合冷冻效果最好(冻后活力达40.004±2.65%),高于对照组(p>0.05)。但解冻后顶体完整率在各试验组间,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4、为了分析牛个体和品种对精子冷冻解冻的影响,分别取西门塔尔(XM)、利木赞(LM)和夏洛莱牛(XL)的精液进行冷冻,并检测了精子冷冻前后活力、冷冻后顶体完整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XM、LM和XL鲜精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冷冻解冻后,XL精液冻后活力显着低于XM和LM(p<0.05),顶体完整率和畸形率差异不显着(p>0.05)。
王立强[9](2009)在《三种冷冻保护剂对奶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假阴道法采集成年种公牛精液,经精液品质检查后,将合格精液用不同冷冻稀释液进行稀释、平衡,制作细管冷冻精液,以筛选出适宜的奶牛精液冷冻稀释液和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1.在牛精液冷冻时,Ⅱ号冷冻稀释液优于其它3种冷冻稀释液(P<0.05);甘油为最佳的冷冻保护剂,优于乙二醇和DMSO冷冻效果(P<0.05),其最佳浓度为7%,精子冻后活率平均可达0.52±0.057,畸形率≤15.44%,顶体完整率达57.82%。奶牛细管冻精的解冻效果以75℃水浴,2s到6s的解冻时间最佳。2.LDL代替卵黄后不仅改善了精子质量评定时的视野环境,而且冻后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所提高,8%LDL获得最好的冷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P<0.05)。冻后精子活率可达53.42%,精子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分别达到70.32%和50.43%,而对照组仅为42.53%和40.24%。精子直线速度平均为32μm/s,平均路径速度为35μm/s,差异显着(P<0.05);a,b级精子可占精子总数的50%以上,比对照组高出10%。稀释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最适添加量为8%(w/v)。3.稀释液中添加4.5mg/mL的维生素C时,精子活率为45.61%,质膜完整性为44.21%,顶体完整率为64.76%,精液品质显着高于对照组的36.88%、36.30%、53.40%,差异极显着(P<0.05)。添加0.50%维生素B12效果最好,其精子活力为53.34%,顶体完整率为67.10%、质膜完整性51.35%,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高庆华[10](2009)在《精子流式分离和低剂量授精研究及XY精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式细胞高速分选术是被生产的后代证实有效的性别控制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的X、Y精子。该方法基于X和Y精子染色体DNA含量差别,采用活细胞荧光染料与精子DNA结合,分选获得活精子,随后用于子宫内人工授精或性控胚胎移植。分选冷冻精液低剂量人工授精在牛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生产表观正常的后代。而对其他物种、甚至人类,研究改进其精液分选和授精将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流式细胞分选的X和Y精子同时也是寻找其他性别控制方法的良好研究材料。本研究旨在将精子专用高速的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用于梅花鹿、马鹿和山羊,初步建立了梅花鹿、马鹿和山羊分选精液的低剂量授精技术体系和进一步对高纯度分选奶牛精液采用扣除杂交筛选,初步获得牛XY精子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如下结果:1.对16头种公马鹿电刺激采精,筛选比对天鹿3号稀释液的冷冻方法和甘油浓度,经冷冻处理,液氮保存,对冷冻精液品质和受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马鹿对电刺激采精有耐受性,麻醉保定的采精频率每周2次最佳。甘油浓度6%的天鹿3号稀释液冷冻效果最优,细管冻精活率48.14±13.15%,顶体完整率为56.34±14.84%,126头诱导同期发情和107头自然发情马鹿人工授精的情期产羔率分别达到50.80%和78.50%。2.对电刺激或假阴道采集的马鹿、梅花鹿和山羊精液运输后流式分选、冷冻和低剂量授精。(1)马鹿X、Y精子纯度分别为93. 1%和95. 2%,解冻活率为46±5%和43±5%与常规对照精子活率43±6%没有明显差异,采用分选的106个有效精子对同期化发情的母鹿通过直肠把握授精生产15头性控后代,两性后代性别符合率均为100%,初生重和85d重及妊娠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着差异。(2)梅花鹿XY精子纯度分别为91.2%和94.1%,活率为45±4%和43±3%与常规对照精子活率43±4%没有明显差异,采用分选的106个有效精子对同期化发情的母花鹿通过腹腔镜授精生产20头性控后代,雌性后代性别符合率100%(5/5),雄性为92.9%(14/15)。初生重和85d重及妊娠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着差异。(3)萨能奶山羊XY精子纯度分别为94.4%和96. 2%,解冻活率为43±4%和42±4%,通过腹腔镜用分选的106个有效Y精子对同期化发情的母羊优势卵泡侧子宫角输精,生产出4头雄性后代,性别符合率为100%。初生重和70d重及妊娠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着差异。采用分选的低剂量106个有效精子通过腹腔镜或直肠把握子宫角授精可以生产健康的马鹿、梅花鹿和山羊的预知性别后代。3.流式细胞分选的冷冻马鹿精子对超数排卵供体采用直肠把握方法单次子宫体输精(对照组108有效精子,n=6;未分选组107有效精子,n=6;Y精子组107有效精子,n=6),成功生产出可供移植的性控雄性胚胎25枚;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基于牙釉质基因DNA序列片段巢式扩增分析的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对15枚常规马鹿胚胎样本(未分选精液授精)性别鉴定为8M:7F,4枚性控胚胎(分选Y精液授精)全部为雄性;移植后常规胚胎组受胎率(47.6%,20/42)和雄性胚胎组(42.9%,8/21)的差异不显着,雄性胚胎组的8头后代全部为雄性,明显偏离常规胚胎组11M:9F的后代性别比。4.采用Trizol结合E.Z.N.A.TM Total RNA kitⅡ离心层析柱方法对上游纯化的奶牛细管冷冻精子总RNA在2h内提取得到总RNA,OD260:OD280比值1.8,产量0.92μg/107精子,纯化精子总RNA的23SrRNA、Lep和Sry基因片段的RT-PCR产物电泳均获得目的条带且没有污染体细胞18S rRNA,可以用于后续的精子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5.用流式细胞术分离的高纯度牛X精子和Y精子作为材料,在固相支持物磁珠上进行Y精子对X精子扣除杂交以富集性别差异表达基因,对扣除得到的Y-X差异mRNA采用Super SMART技术扩增,构建Y-X扣除杂交cDNA质粒库;克隆菌落PCR鉴定后,对27个有插入片段的克隆测序,BLAST分析均可以搜索到匹配的牛基因组序列,在线分析测得序列的同源性,结果比对上高度同源的4个EST序列,其中1个为牛已知Sry基因,3个为牛未知基因。
二、奶牛用细管冻精输精时细管误入子宫体内的取出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用细管冻精输精时细管误入子宫体内的取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褪黑素对青年母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 |
2 褪黑素及其生理功能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设计 |
1.3 实验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母牛妊娠率检测结果 |
2.2 人工授精后第10 d和第45 d血清中孕酮水平变化 |
2.3 第一次注射褪黑素前后MDA与抗氧化酶变化 |
2.4 第二次注射褪黑素前后MDA与抗氧化酶变化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奶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 |
2 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
2.1 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
2.1.1 发情鉴定 |
2.1.2 适时配种 |
2.2 精液准备 |
2.3 冻精解冻和输精技术 |
2.3.1 精液解冻 |
2.3.2 输精消毒 |
2.3.3 输精技术 |
2.4 解冻后精液的保存 |
2.5 重视早期妊娠检查, 注意复配 |
3 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3.1 发情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
3.1.1 安静发情 |
3.1.2 假发情 |
3.1.3 持续发情 |
3.1.4 孕期发情 |
3.2 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消毒不严 |
3.2.2 解冻精液注意事项 |
3.2.3 适时输精 |
3.2.4 防治母牛生殖器官的各种疾病 |
4 小结 |
(3)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1 引言 |
1.1 奶牛繁殖 |
1.2 奶牛人工授精 |
1.2.1 发情鉴定 |
1.2.2 人工授精 |
1.2.3 B超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 |
1.2.4 生殖激素 |
1.3 繁殖障碍 |
1.3.1 发情监测对繁殖的不利因素 |
1.3.2 胎间期的繁殖的不利因素 |
1.3.3 奶牛生殖疾病因素 |
1.4 定时人工授精在奶牛繁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
1.4.1 定时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 |
1.4.2 定时人工授精的原理 |
1.4.3 定时人工授精的程序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2 定时人工授精在奶牛繁育上的应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受胎率统计结果 |
2.2.2 空怀率统计结果 |
2.2.3 返情率统计结果 |
2.2.4 同期发情率 |
2.2.5 经济效益 |
2.3 讨论 |
2.3.1 GnRH和PGR_(2α)对奶牛繁殖率的应用 |
2.3.2 应用定时人工授精程序需注意的因素 |
2.3.3 应用定时人工授精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
2.4 小结 |
3 定时人工授精对奶牛繁殖疾病的治疗效果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妊娠诊断 |
3.1.4 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对持久黄体的治疗效果 |
3.2.2 对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 |
3.2.3 对卵巢静止的治疗效果 |
3.2.4 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
3.2.5 经济比较 |
3.3 讨论 |
3.3.1 GnRH和PGF_(2α)对持久黄体的治疗 |
3.3.2 GnRH和PGF_(2α)对卵巢囊肿的治疗 |
3.3.3 GnRH和PGF_(2α)对卵巢静止的治疗 |
3.3.4 GnRH和PGF_(2α)对卵巢静止的治疗 |
3.4 小结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水牛性别控制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1 性别控制技术 |
1.1 哺乳动物分离精子性别控制机制及手段 |
1.2 性别控制的研究简史 |
1.3 性别控制技术分离精子的方法 |
1.4 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技术在生产上的意义 |
1.5 性控精液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1.5.1 性控精液的情期受胎率 |
1.5.2 生产成本 |
1.5.3 种公牛遗传品质 |
2 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术 |
2.1 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概况 |
2.2 使用性控精液的特点 |
2.3 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
2.4 广西水牛性别控制技术推广 |
2.5 影响水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 |
2.5.1 合理选择配种时机 |
2.5.2 受配母牛的发情鉴定 |
2.5.3 输精员的技术水平 |
2.5.4 输精部位和输精剂量 |
第二章 影响水牛性别控制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的调查与分析 |
前言 |
1 基本情况(材料和方法) |
1.1 受配牛的选择 |
1.2 使用的材料和仪器 |
1.3 调查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胎次母牛人工授精的结果 |
2.2 不同配种年龄母牛与受胎率的关系 |
2.3 母牛杂交代次与受胎率的关系 |
2.4 输精员技术水平与受胎率的关系 |
2.5 不同品种公牛的精液与受胎率的关系 |
2.6 季节对水牛性控精液受胎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母牛胎次、年龄对水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以及产犊情况 |
3.2 不同杂交代次的母牛对水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
3.3 输精员技术水平对水牛性控精液配种受胎率的影响 |
3.4 不同种公牛的精液对水牛性控精液配种受胎率的影响 |
3.5 季节因素对水牛性控精液配种受胎率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三章 含分离X精子的性别控制精液与其等精子数的未分离精液、常规精液在水牛上的应用对比试验 |
前言 |
1 试验方案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时间 |
1.1.1 精液配种时间和地点 |
1.1.2 水牛精液 |
1.1.3 受配牛的选择 |
1.2 试验设计 |
1.2.1 输精人员 |
1.2.2 采取自然发情人工冻配授精的方法 |
1.2.3 精液使用 |
1.2.4 妊娠检查 |
1.2.5 收集数据及测定项目 |
1.2.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精子数的精液对水牛人工授精的结果 |
2.2 性控精液、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对不同配种年龄母牛人工授精的结果 |
2.3 不同公牛来源的性控精液、常规精液对人工授精的结果 |
3 讨论 |
3.1 不同精子数的精液对处女牛、经产牛配种效果的比较 |
3.2 不同配种年龄或胎次的母牛使用性控精液、含200万精子的未分离精液配种效果比较 |
3.3 不同公牛来源的性控精液、常规精液对人工授精的效果比较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内蒙古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1 精液冷冻保存的意义 |
1.1.2 家畜冷冻精液保存研究的现状 |
1.1.3 家畜精液冷冻技术研究现状 |
1.1.4 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 精子的发生 |
1.2.1 精子细胞的特殊性 |
1.2.2 附睾精子细胞的特殊性 |
1.2.3 精子发生调节 |
1.2.4 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的形态变化 |
1.3 精液冷冻保存机理 |
1.3.1 冻晶形成的机理 |
1.3.2 冷冻对细胞的损伤 |
1.3.3 精液冷冻过程中的变化 |
1.3.4 冷冻对精子功能的影响 |
1.3.5 玻璃化冻结的保护作用 |
1.4 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因素 |
1.4.1 稀释液 |
1.4.2 精清 |
1.4.3 冷冻保护剂 |
1.4.4 温度变化 |
1.4.5 精液冷冻方法 |
1.4.6 冷冻保存的程序 |
1.4.7 解冻方法 |
1.5 山羊精液质量评定方法 |
1.5.1 精液品质评定的常规指标 |
1.5.2 精子质量评定的新方法 |
1.5.3 分子检测指标 |
1.6 冷冻精液的优点 |
1.6.2 山羊精液冷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展望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细管精液冷冻基础液筛选与冷冻程序的优化研究 |
2.1 山羊细管精液冷冻基础液筛选与温度曲线的研究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冷冻精液的冷冻温度曲线 |
2.1.4 结论与讨论 |
2.2 稀释方法与精清去留对山羊精液冷冻效果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讨论与结论 |
3 研究二 不同添加成分对山羊精液冷冻效果的研究 |
3.1 海藻糖、蔗糖和葡聚糖对山羊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1.1 精液采集 |
3.1.1.2 稀释液配制 |
3.1.1.3 精液的稀释与平衡 |
3.1.1.4 细管冻精的制备 |
3.1.1.5 冷冻-解冻后细管冻精的质量评定 |
3.1.1.6 统计分析 |
3.1.2 结果与分析 |
3.1.3 结论与讨论 |
3.2 抗冷冻保护剂对山羊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3 不同抗氧化剂对山羊冷冻保存技术的影响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结果与分析 |
3.3.3 讨论 |
3.4 小结 |
4 研究三 冷冻对山羊精子遗传物质的影响 |
4.1 冷冻对山羊精子染色质结构的影响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1.3 结论与讨论 |
4.2 冷冻对山羊精子细胞凋亡的影响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2.3 讨论 |
5 研究四 绒山羊附睾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6 结论及创新点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 |
1.1 外部观察 |
1.2 阴道检查 |
1.3 试情法 |
1.4 直肠检查法 |
2 严格消毒, 重视保护精子 |
3 快速解冻 |
4 做好镜检, 确保精液质量 |
5 适时输精 |
5.1 |
5.2 |
5.3 |
(7)新疆野生盘羊的杂交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符号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盘羊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种群现状及杂交利用研究进展 |
1.1 盘羊的生物学特性 |
1.2 经济价值 |
1.3 种群现状及保护 |
1.4 杂交利用 |
2 电刺激采精的研究现状 |
3 精液冷冻的研究现状 |
4 同期发情的研究现状 |
5 超数排卵的研究现状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盘羊电刺激采精和死精症治疗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器材 |
1.3 试验药品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7岁龄盘羊治疗前的采精情况和结果 |
2.2 7岁龄盘羊治疗后的采精情况和结果 |
2.3 3岁龄盘羊治疗前后的采精情况和结果 |
3 讨论 |
3.1 治疗前后盘羊对电刺激的反应 |
3.2 药物对死精症治疗的效果 |
3.3 季节对盘羊发情的影响 |
试验二 盘羊精液冷冻技术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和试剂 |
1.4 精液的采集和品质评定 |
1.5 稀释液的配制 |
1.6 精液的稀释与平衡 |
1.7 细管冻精的制作 |
1.8 冷冻精液的解冻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营养水平精液品质评定 |
2.2 不同稀释液对冻精活力的影响 |
3 讨论 |
试验三 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一代羊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药品与仪器 |
1.4 同期发情处理方法 |
1.5 发情鉴定 |
1.6 人工采精与输精 |
1.7 妊娠诊断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品种羊的同期发情率比较 |
2.2 不同品种羊的同期受胎率比较 |
2.3 不同PMSG剂量的同期发情效果比较 |
3 讨论 |
试验四 盘羊超数排卵技术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药品 |
1.4 超数排卵处理方法 |
1.5 人工输精 |
1.6 冲胚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试验五 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后代羊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样品采集 |
1.3 仪器设备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RBC、Hb与PLT的测定结果 |
2.2 WBC、LYM、MID与GRAN的测定结果 |
2.3 PCV、MCV、MCH与MCHC的测定结果 |
3 讨论 |
试验六 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后代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样品采集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血清中GLU、TB、DB、ALP与ALT的测定结果 |
2.2 血清中矿物元素的测定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牛精液冷冻稀释液新配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
1 引言 |
2 国内外牛冷冻精液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
2.1 国内外牛冷冻精液生产现状 |
2.1.1 冷冻方法 |
2.1.2 冷冻-解冻后精子活力 |
2.1.3 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受胎率 |
2.2 国内外牛冷冻精液发展趋势 |
3 精液稀释液成分研究进展 |
3.1 营养物质 |
3.2 缓冲物质 |
3.3 维持渗透压物质 |
3.4 防冷休克保护剂 |
3.5 抗冻保护剂 |
3.6 抗氧化物质 |
3.7 抗菌物质 |
3.8 其他添加物质 |
4 精液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
4.1 精液冷冻保存的冷源 |
4.2 冷冻程序 |
4.3 分装 |
5 冷冻过程中精子细胞的损伤变化 |
5.1 精液的成分变化 |
5.2 不同冷冻速度对精子的损伤 |
5.3 细胞膜损伤造成的精子损伤 |
5.4 精子形态的变化 |
5.5 精子细胞内成分的变化 |
6 影响精子冻后存活的因素 |
6.1 种属差异 |
6.2 冷冻精子的基因 |
6.3 冷冻前精子的质量 |
6.4 渗透性冷冻保护剂 |
6.5 精液稀释液 |
6.6 细胞内的Ca~(2+) |
6.7 活性氧ROS |
7 牛精液冷冻保存效果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
7.1 评定指标和方法 |
7.1.1 外观检查法 |
7.1.2 精子活动能力评定 |
7.1.3 精子密度评定 |
7.1.4 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评定 |
7.1.5 精子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 |
7.1.6 精子细胞膜完整性的评价 |
7.1.7 精液中酶的活性 |
7.1.8 受精能力的检测 |
7.2 精液品质评定的新方法和新设备 |
7.2.1 精液品质分析仪 |
7.2.2 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精子染色体结构 |
7.2.3 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精子质膜变化 |
7.2.4 荧光极化各向异性测定精子质膜流动性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1.4 溶液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精液采集 |
2.2.2 鲜精品质的评定 |
2.2.3 精液的稀释 |
2.2.4 平衡与分装 |
2.2.5 精液冷冻 |
2.2.6 冷冻精液的解冻 |
2.2.7 精液品质检查指标及方法 |
2.2.8 统计分析 |
2.3 试验设计 |
2.3.1 测定不同个体和品种牛的精液品质 |
2.3.2 采用大豆卵磷脂替代卵黄 |
2.3.3 甘油、乙二醇和二甲基酰胺混合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外观检查结果 |
3.2 pH检查 |
3.3 不同个体和品种牛的鲜精及解冻后精液品质的差异 |
3.4 卵磷脂替代卵黄 |
3.4.1 国标稀释液基础上卵磷脂替代卵黄 |
3.4.2 Tris-柠檬酸稀释液基础上卵磷脂替代卵黄 |
3.5 三种抗冻保护剂的不同组合替代纯甘油 |
3.5.1 甘油(G)和乙二醇(EG)组合 |
3.5.2 甘油(G)和二甲基酰胺(DA)组合 |
3.5.3 乙二醇(EG)和二甲基酰胺(DA)组合 |
3.5.4 G、EG、DA组合 |
4 讨论 |
4.1 精液的颜色和pH |
4.2 大豆卵磷脂替代卵黄的效果 |
4.3 甘油、乙二醇和二甲基酰胺混合替代纯甘油冷冻的效果 |
4.3.1 甘油、乙二醇和二甲基酰胺两两组合的冷冻效果 |
4.3.2 甘油、乙二醇和二甲基酰胺三者组合的冷冻效果 |
4.4 牛的品种及个体差异和精液品质的关系 |
4.5 精液冷冻保存的几个技术问题 |
4.5.1 稀释液pH |
4.5.2 稀释方法、温度 |
4.5.3 精液冷冻的平衡时间 |
4.6 稀释基础液中各种物质的选择 |
4.6.1 缓冲液的选择 |
4.6.2 糖类的选择 |
4.6.3 蒸馏水的使用 |
4.7 稀释液优化组合 |
5 小结 |
5.1 本研究获得的结果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4 下一步值得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三种冷冻保护剂对奶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家畜精液冷冻技术研究进展 |
1.1 精液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
1.2 精液冷冻保存原理 |
第二章 牛精液冷冻技术研究进展 |
2.1 影响牛冷冻精液受胎率的主要技术因素 |
2.1.1 冷冻精液稀释液的研究 |
2.1.2 冷冻精液保护剂 |
2.1.3 精液的稀释及分装 |
2.1.4 精液的降温和平衡及冷冻 |
2.1.5 冷冻精液的贮存 |
2.1.6 冷冻精液的解冻 |
2.1.7 输精 |
2.2 牛精液冷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双糖对奶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仪器 |
3.1.2 溶液的配制 |
3.1.3 染液的配制 |
3.1.4 精液的采集 |
3.1.5 精液的冷冻 |
3.1.6 精子活率、畸形率及顶体完整率测定 |
3.1.7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稀释液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
3.2.2 不同冷冻保护剂对冻精质量的影响 |
3.2.3 不同甘油浓度对冻精质量的影响 |
3.2.4 不同解冻温度和时间对冻精质量的影响 |
3.3 结论与讨论 |
3.3.1 稀释液成分与精液冷冻效果分析 |
3.3.2 冷冻保护剂与精液冷冻效果分析 |
3.3.3 冻精不同解冻方法的效果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奶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设备与试验材料 |
4.1.2 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提取 |
4.1.3 稀释液的配制 |
4.1.4 精液的采集 |
4.1.5 精液的稀释 |
4.1.6 细管冷冻精液的制作 |
4.2 冻后精液品质检测 |
4.2.1 精子活率的检测 |
4.2.2 精子顶体完整率的检测 |
4.2.3 精子质膜完整率的检测 |
4.2.4 冻后精子活力及运动参数的评定 |
4.2.5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LDL 对冻后精子活率的影响 |
4.3.2 LDL 对精子顶体完整率的影响 |
4.3.3 LDL 对精子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
4.3.4 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之间的相关性 |
4.3.5 不同的稀释液对精子运动特性及级别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关于LDL 在冷冻-解冻过程中对精子的保护作用 |
4.4.2 关于LDL 对冻后精子品质的影响 |
4.4.3 关于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之间的相关性 |
4.4.4 LDL 对精子运动特性及级别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维生素C 和维生素B_(12)对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主要仪器 |
5.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
5.1.3 精液的采集 |
5.1.4 精液的稀释 |
5.1.5 稀释方法 |
5.1.6 分装细管 |
5.1.7 精液的平衡、冷冻 |
5.2 冻精品质评定 |
5.2.1 冻精活率及运动性能的测定 |
5.2.2 质膜完整性的测定 |
5.3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维生素C 和维生素B_(12) 对精子运动特性的影响 |
5.4.2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_(12)对精子等级的影响 |
5.4.3 维生素C 和维生素B_(12) 对精子顶体完整率及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
5.5 讨论 |
5.5.1 维生素C 对精子的保护机理 |
5.5.2 关于维生素B_(12) 在冷冻精液稀释液中保护作用机理 |
5.5.3 维生素C 对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5.5.4 维生素B_(12) 对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精子流式分离和低剂量授精研究及XY精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技术 |
1.1.1 性别控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1.2 流式分选XY 精子为基础的性别控制技术 |
1.1.3 较为安全的精子流式分选技术的研究 |
1.1.4 性别控制DNA 疫苗的研究 |
1.2 哺乳动物X、Y 精子分离研究进展 |
1.2.1 流式细胞检索仪精子分离法的研究及应用状况 |
1.2.2 其他X、Y 精子分离的技术方法和应用 |
1.2.3 X、Y 精子分离技术研究展望 |
1.3 哺乳动物性控DNA 疫苗 |
1.3.1 哺乳动物性控疫苗研究的免疫学基础 |
1.3.2 哺乳动物性控疫苗研究的分子基础 |
1.3.3 性控DNA 疫苗的定义 |
1.3.4 性控DNA 疫苗的对象和性别控制的实现途径 |
1.3.5 利用XY 精子性别特异性基因表达为基础的性控疫苗研究现状 |
1.3.6 性控DNA 疫苗技术的展望 |
1.4 XY 精子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技术 |
1.4.1 精子RNA 提取和定量 |
1.4.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研究方法 |
1.4.3 生物信息学分析进展 |
1.5 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鹿冷冻精液制备及人工授精试验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3 结果 |
2.3.1 不同电刺激采精频率马鹿的采精效果 |
2.3.2 天山马鹿射精电压 |
2.3.3 细管冻精制作工艺的筛选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马鹿、梅花鹿和奶山羊XY 精子流式分选及人工授精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马鹿精液的分选及授精结果 |
3.3.2 梅花鹿精液的分选及授精结果 |
3.3.3 奶山羊精液分选和人工授精结果 |
3.4 讨论 |
3.4.1 关于马鹿分选精子和低剂量直肠把握输精 |
3.4.2 关于梅花鹿精子分选和低剂量腹腔镜人工授精 |
3.4.3 关于奶山羊精子分选和输精剂量 |
3.4.4 关于分选精液后代的安全性评价 |
3.4.5 关于分选精子的应用 |
3.5 小结 |
第四章 马鹿性控胚胎生产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材料 |
4.2.2 方法 |
4.3 结果 |
4.3.1 性控胚胎生产 |
4.3.2 胚胎性别鉴定 |
4.3.3 胚胎移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奶牛精子RNA 提取及质量评定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材料 |
5.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5.2.3 方法 |
5.3 结果 |
5.3.1 奶牛细管冻精优化和总RNA 提取结果 |
5.3.2 奶牛细管冻精总RNA 的RT-PCR |
5.4 讨论 |
5.4.1 奶牛细管冻精RNA 提取 |
5.4.2 奶牛细管冻精RNA 检测 |
5.5 小结 |
第六章 奶牛X、Y 精子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6.1 前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材料 |
6.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6.2.3 方法 |
6.3 结果 |
6.3.1 奶牛高纯度XY 精子流式分选结果 |
6.3.2 奶牛Y-X 精子扣除杂交结果 |
6.3.3 奶牛Y-X 精子扣除杂交cDNA 的测序和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奶牛用细管冻精输精时细管误入子宫体内的取出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褪黑素对青年母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D]. 高翔.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2]奶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杨婷. 湖北畜牧兽医, 2015(08)
- [3]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D]. 王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4]水牛性别控制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 廖彦琼. 广西大学, 2013(03)
- [5]内蒙古绒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D]. 柴局.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1)
- [6]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J]. 王海军. 新疆畜牧业, 2010(10)
- [7]新疆野生盘羊的杂交繁育技术研究[D]. 朱晓光. 石河子大学, 2010(03)
- [8]牛精液冷冻稀释液新配方研究[D]. 蔡虹. 华中农业大学, 2009(S1)
- [9]三种冷冻保护剂对奶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D]. 王立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10]精子流式分离和低剂量授精研究及XY精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D]. 高庆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