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包括包括桩体、设于桩体前侧的显示面板、设于桩体中部的刷卡面板和设于桩体一侧的电缆,所述电缆的顶部固设有充电头,所述桩体的侧壁上设有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设于桩体上部的多个上滚轮和设于上滚轮下部的多个下滚轮,所述桩体内设有带动下滚轮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电缆交错穿过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桩体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套,所述电缆经过上滚轮与下滚轮之后穿过连接套。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电缆在不使用时堆放在地面上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包括桩体(1)、设于桩体(1)前侧的显示面板(2)、设于桩体(1)中部的刷卡面板(3)和设于桩体(1)一侧的电缆(4),所述电缆(4)的顶部固设有充电头(4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设有缠绕机构(5),所述缠绕机构(5)包括设于桩体(1)上部的多个上滚轮(51)和设于上滚轮(51)下部的多个下滚轮(52),所述桩体(1)内设有带动下滚轮(52)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53),所述电缆(4)交错穿过上滚轮(51)和下滚轮(52),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套(54),所述电缆(4)经过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后穿过连接套(54)。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包括桩体(1)、设于桩体(1)前侧的显示面板(2)、设于桩体(1)中部的刷卡面板(3)和设于桩体(1)一侧的电缆(4),所述电缆(4)的顶部固设有充电头(4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设有缠绕机构(5),所述缠绕机构(5)包括设于桩体(1)上部的多个上滚轮(51)和设于上滚轮(51)下部的多个下滚轮(52),所述桩体(1)内设有带动下滚轮(52)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53),所述电缆(4)交错穿过上滚轮(51)和下滚轮(52),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套(54),所述电缆(4)经过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后穿过连接套(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3)包括固设在桩体(1)侧壁上的气缸(531)、与气缸(531)的活塞杆相连的滑移板(532)和滑移板(532)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多个升降板(533),所述下滚轮(52)转动连接在升降板(533)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对应驱动机构(53)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滑移板(532)滑移连接在安装槽(13)内,所述桩体(1)的侧壁对应升降板(533)之间的位置处固设有均设有挡板(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内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14),所述滑移板(532)与导柱(14)滑移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54)的内环面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滚珠(541),所述滚珠(541)与连接套(54)的内侧壁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对应上滚轮(51)内侧的位置处固设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11),所述支撑柱(11)转动连接在连接槽(111)上,所述支撑柱(11)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12),所述螺母(112)能够与上滚轮(51)的侧壁相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部固设有卡套(17),所述卡套(17)的内部开设有与电缆(4)的直径相同的安装孔(171),所述安装孔(171)与卡套(17)一侧的侧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部对应卡套(17)上部的侧壁上固设有内防尘套(18),所述内防尘套(18)一侧的侧壁上铰接有外防尘套(19),所述外防尘套(19)的侧壁上固设有卡块(191),所述内防尘套(1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191)配合的卡槽(181),所述充电头(41)能够放置于内防尘套(18)与外防尘套(19)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4362699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快速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在充电桩本体固定设有两个弧形的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延伸部A与延伸部B,显示面板的两端设置有与球形的夹持空间相互配合的卡接部;刷卡区包括安装在充电桩上的刷卡面板,连杆的一端连接有半椭圆状的底圈,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下压杆,在底圈上沿其圆周设置有凸起,在凸起的顶端安装有感应器,在刷卡面板的内表面上开有与感应器相配合的盲孔。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对比文件虽然能够防止雨水与灰尘进入到显示面板内进而影响显示器的工作,但是长度太长容易出现在地面乱放或者拖曳的现象,如果该电缆太短有时候又无法对汽车进行充电,并且如果电缆长期放在地面上会导致电缆太脏而无法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电缆在不使用时堆放在地面上的汽车便捷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包括桩体、设于桩体前侧的显示面板、设于桩体中部的刷卡面板和设于桩体一侧的电缆,所述电缆的顶部固设有充电头,所述桩体的侧壁上设有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设于桩体上部的多个上滚轮和设于上滚轮下部的多个下滚轮,所述桩体内设有带动下滚轮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电缆交错穿过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桩体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套,所述电缆经过上滚轮与下滚轮之后穿过连接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在不适用时,下滚轮位于上滚轮的下方,电缆从桩体内伸出之后依次绕过下滚轮的上部、上滚轮的上部进行传送,而后穿过连接套的内部之后穿出,这样电缆在多个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进行限位,而将电缆挂在桩体的侧壁上,当电缆需要拉出并对汽车进行充电时,驱动机构带动多个下滚轮向上运动,这样与下滚轮相连的一段相互分离,电缆可以从桩体的侧壁上拉出并对汽车进行充电,当汽车充电完成之后,驱动机构带动下滚轮向下运动,这样从连接套内伸出的电缆在下滚轮的带动下回缩,从而从新挂在桩体的侧壁上,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设在桩体侧壁上的气缸、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滑移板和滑移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多个升降板,所述下滚轮转动连接在升降板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滑移板上下运动,升降板跟随着滑移板上下运动,下滚轮在对电缆进行下压时会跟随着电缆的移动并进行滚动,从而减少电缆与下滚轮之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体的侧壁上对应驱动机构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滑移板滑移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桩体的侧壁对应升降板之间的位置处固设有均设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槽内从而保证桩体的整体更加美观,挡板将相邻两个下滚轮之间的位置处隔开,从而保证相邻的下滚轮之间不会相互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内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所述滑移板与导柱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板上下移动的同时沿着导柱的轴线方向上下滑动,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的内环面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与连接套的内侧壁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在连接套内拉出或者回缩时,滚珠会跟随着电缆的滑动而进行滚动,从而减少电缆连接套内的摩擦,电缆的拉伸与回缩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体对应上滚轮内侧的位置处固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在连接槽上,所述支撑柱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能够与上滚轮的侧壁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挡柱连接槽的外侧从而对上滚轮进行限位,需要对上滚轮进行清洗或更换时,将螺母拧开即可将上滚轮拿出,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体的侧壁上部固设有卡套,所述卡套的内部开设有与电缆的直径相同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卡套一侧的侧壁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缆不使用时,靠近充电头的电缆的一端挤入到安装孔内,这样将充电头挂在桩体的侧壁上,从而方便拿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体的上部对应卡套上部的侧壁上固设有内防尘套,所述内防尘套一侧的侧壁上铰接有外防尘套,所述外防尘套的侧壁上固设有卡块,所述内防尘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充电头能够放置于内防尘套与外防尘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缆的一端卡入到安装槽内之后,充电头放入到内防尘套内,而后盖合上外防尘套,并且外防尘套与内防尘套通过卡接固定,这样充电头在不充电时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充电头的插座内进入灰尘而导致接触不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体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交错设置的上滚轮和下滚轮,并在桩体内设置带动下滚轮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这样电缆在不使用时能够沿着上滚轮和下滚轮挂在桩体的侧壁上,从而防止电缆堆放在地面上;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带动滑移杆进行上下移动,同时与滑移杆相连的升降杆带动下滚轮上下运动,更为稳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柱对滑移板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导柱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凸显缠绕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滚轮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防尘套与外防尘套爆炸示意图。
图中,1、桩体;11、支撑柱;111、连接槽;112、螺母;12、连接板;13、安装槽;14、导柱;15、滑移槽;16、挡板;17、卡套;171、安装孔;18、内防尘套;181、卡槽;19、外防尘套;191、卡块;2、显示面板;3、刷卡面板;4、电缆;41、充电头;5、缠绕机构;51、上滚轮;52、下滚轮;53、驱动机构;531、气缸;532、滑移板;533、升降板;54、连接套;541、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便捷充电桩,包括桩体1、显示面板2、刷卡面板3、电缆4和缠绕机构5。桩体1呈矩形并竖直设置,显示面板2呈矩形并固设于桩体1的侧壁上,显示面板2的内部设有显示屏,刷卡面板3设于显示面板2的下方,电缆4连接于桩体1的侧方,电缆4的端部设有充电头41(参考图4),将电缆4拉出,将充电头41插入到汽车上,可以汽车进行充电。
如图2和图3所示,缠绕机构5设于桩体1设有电缆4的一侧,缠绕机构5包括上滚轮51、下滚轮52、驱动机构53和连接套54。上滚轮51共有两个并水平设于桩体1的上部,下滚轮52共有两个并水平设于桩体1的下部,上滚轮51和下滚轮52交错设置,驱动机构53与下滚轮52相连,连接套54与上滚轮51同一高度设置并设于上滚轮51的一侧。电缆4在缠绕时,先从电缆4从桩体1内伸出之后依次绕过下滚轮52的上部、上滚轮51的上部进行传送,而后穿过连接套54的内部之后穿出。
桩体1侧壁上对应两个上滚轮51的位置处均固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外端开设有环形的连接槽111,上滚轮51转动连接在连接槽111内,支撑柱11的外端开设有螺纹并且螺纹连接有螺母112。螺母112与连接槽111配合对上滚轮51的内外两侧进行限位,这样上滚轮51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桩体1对应连接套54的位置处固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2,连接套54与连接板12的侧壁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套54的内侧壁上滚动连接有多个并沿着内侧壁的周面方向均匀分布的滚珠541。电缆4在连接套54内伸缩时,滚珠541跟随着电缆4进行转动,电缆4的摩擦更小。
桩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的安装槽13,驱动机构53设于安装槽13内,驱动机构53包括气缸531、滑移板532和升降板533。气缸531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安装槽13的内侧壁上,滑移板532水平设置并且与气缸531下部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桩体1对应安装槽13外侧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滑移槽15,升降板533共有两个并分别滑移连接在两个滑移槽15内,两个滑移板532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挡板16,将两个升降板533分割开,两个下滚轮52分别位于两个升降板533的外侧并分别与两个升降板533转动连接。在电缆4不使用时,其在上滚轮51和下滚轮52的限位下处于拉紧状态,当汽车充电时,气缸531带动升降板533向上运动,电缆4可以拉出进行使用,使用完成之后,气缸531的活塞杆伸张可以再次将电缆4拉紧。
为了防止滑移板532发生偏移,安装槽13对应气缸531两侧的位置处均固设有导柱14,滑移板53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并与导柱14滑移连接,这样滑移板532沿着导柱14运动而不会发生偏移。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固设有水平设置的卡套17,卡套17位于限位板的上方,卡套17的上部开设有安装孔171,安装孔171与卡套17一侧的侧壁连通,桩体1侧壁上对应卡套17上方的位置处固设有内防尘套18,内防尘套18的一侧铰接有外防尘套19,外防尘套19的侧壁上固设有卡块191,内防尘套1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191配合的卡槽181,卡块191与卡槽181卡接,内防尘套18与外防尘套19内开设有容纳充电头41的内腔,这样电缆4的一端卡入到安装孔171内,而后充电头41卡入到内防尘套18与外防尘套19之间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充电头41上落入灰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不会骑车充电时,充电头41设于内防尘套18与外防尘套19之间,电缆4绕着上滚轮51和下滚轮52的外表面进行拉紧;当进行充电式,打开外防尘套19,将充电头41取出,气缸531的活塞杆收缩,手动拉动电缆4将电缆4拉出并进行充电,在充电完成之后,气缸531的活塞杆伸张并将电缆4拉紧,而后在将电缆4的一端卡入到安装槽13内,将充电头41放入到内防尘套18与外防尘套19之间,并将内防尘套18、外防尘套19卡接固定,以便下一次的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032.8
申请日:2019-01-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20746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B60L 53/31
专利分类号:B60L53/31
范畴分类:32B;37C;
申请人:安浦(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浦(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33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龙湾屯村南井路330号
发明人:章浩
第一发明人:章浩
当前权利人:安浦(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卡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