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涉及回收存放装置领域。该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包括垃圾推车和回收池,所述回收池位于垃圾推车的右下方,所述垃圾推车的顶部开设有分类槽,所述垃圾推车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分类槽相连通,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板,所述抽板的右侧贯穿滑槽并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位于垃圾推车的右侧,所述滑槽内部对应抽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垃圾推车、回收池、抽板、定位桩和隔离网,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河面垃圾在打捞清理时,由于经常将可回收垃圾全部堆在一起放入存放池内,再被垃圾车集体运走,导致存放池内的垃圾分类存放效果不佳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包括垃圾推车(1)和回收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池(2)位于垃圾推车(1)的右下方,所述垃圾推车(1)的顶部开设有分类槽(3),所述垃圾推车(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与分类槽(3)相连通,所述滑槽(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板(5),所述抽板(5)的右侧贯穿滑槽(4)并固定连接有拉环(6),所述拉环(6)位于垃圾推车(1)的右侧,所述滑槽(4)内部对应抽板(5)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辊(7),所述导向辊(7)搭接在抽板(5)的底部,所述回收池(2)的顶部开设有滑轨(8),所述滑轨(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8)分别位于垃圾推车(1)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回收池(2)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9),所述存放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网(10),所述回收池(2)顶部对应存放槽(9)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桩(11),所述回收池(2)顶部对应定位桩(11)的位置处通过合页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所述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合盖(12)分别位于存放槽(9)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合盖(13)均位于两个第一合盖(12)的中间。
设计方案
1.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包括垃圾推车(1)和回收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池(2)位于垃圾推车(1)的右下方,所述垃圾推车(1)的顶部开设有分类槽(3),所述垃圾推车(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与分类槽(3)相连通,所述滑槽(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板(5),所述抽板(5)的右侧贯穿滑槽(4)并固定连接有拉环(6),所述拉环(6)位于垃圾推车(1)的右侧,所述滑槽(4)内部对应抽板(5)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辊(7),所述导向辊(7)搭接在抽板(5)的底部,所述回收池(2)的顶部开设有滑轨(8),所述滑轨(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8)分别位于垃圾推车(1)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回收池(2)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9),所述存放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网(10),所述回收池(2)顶部对应存放槽(9)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桩(11),所述回收池(2)顶部对应定位桩(11)的位置处通过合页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所述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合盖(12)分别位于存放槽(9)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合盖(13)均位于两个第一合盖(12)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推车(1)包括导向轮(101)、推杆(102)和车厢(103),所述导向轮(10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导向轮(101)呈“工”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槽(3)和存放槽(9)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存放槽(9)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存放槽(9)分别位于第二合盖(1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轨(8)分别位于存放槽(9)的正面和背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存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是用于回收后存放部分垃圾的存放池,河道河面经常漂浮一些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以及水草等垃圾,需要通过人工定期清理,一般垃圾较大的河流区域需要垃圾船打捞,垃圾较少的河流区域需要人工划船手动打捞,打捞点不同,需要将垃圾集中运往存放池。
现有的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池一般为一个整体池子,由于打捞后经常将可回收垃圾全部堆在一起放入存放池内,再被垃圾车集体运走,导致存放池内的垃圾分类存放效果不佳,被垃圾车运走后不利于后期分类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河面垃圾在打捞清理时,由于经常将可回收垃圾全部堆在一起放入存放池内,再被垃圾车集体运走,导致存放池内的垃圾分类存放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包括垃圾推车和回收池,所述回收池位于垃圾推车的右下方,所述垃圾推车的顶部开设有分类槽,所述垃圾推车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分类槽相连通,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板,所述抽板的右侧贯穿滑槽并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位于垃圾推车的右侧,所述滑槽内部对应抽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搭接在抽板的底部,所述回收池的顶部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分别位于垃圾推车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回收池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回收池顶部对应存放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桩,所述回收池顶部对应定位桩的位置处通过合页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合盖和第二合盖,所述第一合盖和第二合盖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合盖分别位于存放槽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合盖均位于两个第一合盖的中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垃圾推车包括导向轮、推杆和车厢,所述导向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导向轮呈“工”字形。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分类槽和存放槽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存放槽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存放槽分别位于第二合盖的两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滑轨分别位于存放槽的正面和背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垃圾推车、回收池、抽板、定位桩和隔离网,在打捞时需要使用到垃圾推车,将垃圾推车放在河道岸边,打捞时即可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推车的分类槽中,装满垃圾后,将垃圾推车推到回收池上,即可向右拉动抽板,将垃圾推车内部的垃圾分类倒入回收池的存放槽内,达到了存放池内部垃圾分类放置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河面垃圾在打捞清理时,由于经常将可回收垃圾全部堆在一起放入存放池内,再被垃圾车集体运走,导致存放池内的垃圾分类存放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推车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回收池位置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垃圾推车;101、导向轮;102、推杆;103、车厢;2、回收池;3、分类槽;4、滑槽;5、抽板;6、拉环;7、导向辊;8、滑轨;9、存放槽;10、隔离网;11、定位桩;12、第一合盖;13、第二合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河面垃圾清理用回收存放装置,包括垃圾推车1和回收池2,回收池2通过水泥砖垒砌在地下,且回收池2周围砌有水泥平台,方便垃圾推车1行驶,回收池2位于垃圾推车1的右下方,垃圾推车1的顶部开设有分类槽3,垃圾推车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4,滑槽4与分类槽3相连通,且使整个垃圾推车1为上下贯穿的,滑槽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板5,抽板5为垃圾推车1的活动底板,起到支撑垃圾推车1内部垃圾的作用,抽板5的右侧贯穿滑槽4并固定连接有拉环6,拉环6位于垃圾推车1的右侧,滑槽4内部对应抽板5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辊7,导向辊7起到支撑抽板5的作用,当抽板5运动到导向辊7的右侧时,由于抽板5位于滑槽4内部的部分较少,且受到的垃圾重力不大,即可不用导向辊7支撑,导向辊7搭接在抽板5的底部,回收池2的顶部开设有滑轨8,滑轨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轨8分别位于垃圾推车1的正面和背面,回收池2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9,存放槽9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用于排放积水,存放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网10,排水管通过隔离网10隔离,设置隔离网10防止垃圾堵塞排水管,回收池2顶部对应存放槽9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桩11,每个存放槽9对应定位桩11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定位桩11分别位于每个存放槽9的两侧,回收池2顶部对应定位桩11的位置处通过合页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合盖12分别位于存放槽9的两侧,两个第二合盖13均位于两个第一合盖12的中间,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对应定位桩11的位置均设置有卡口,将网袋的袋口套在定位桩11上时即可通过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的卡口卡住定位桩11,使网袋固定。
具体的,垃圾推车1包括导向轮101、推杆102和车厢103,导向轮101的数量为四个,导向轮101呈“工”字形,便于导向轮101卡在滑轨8两侧,使垃圾推车1的分类槽3与存放槽9位置对应。
具体的,分类槽3和存放槽9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存放槽9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存放槽9分别位于第二合盖13的两侧,分类槽3和存放槽9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只需保证分类槽3和存放槽9的数量一致,以及位置相对应即可。
具体的,两个滑轨8分别位于存放槽9的正面和背面,使滑轨8卡在导向轮101的中间,使垃圾推车1不会倾倒,且不会偏向。
在使用时,首先在四个存放槽9内部均放入垃圾收集网袋,将网袋的袋口展开套在定位桩11上,再绕合页向靠近存放槽9的一侧分别转动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第一合盖12和第二合盖13均卡在定位桩11表面,将网袋固定,网袋位于隔离网10的上方,垃圾推车1分类装满打捞上来的垃圾后,从岸边运往回收池2,当垃圾推车1运到回收池2的左侧时,使导向轮101运动到滑轨8上,导向轮101卡在滑轨8上通过滑轨8导向,即可使垃圾推车1向右运动到回收池2的正上方,使四个分类槽3分别位于四个存放槽9的正上方,即可向右拉动拉环6带动抽板5向右沿着滑槽4滑动,使垃圾推车1内部的垃圾落入回收池2内部,即可完成分类。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垃圾推车1、回收池2、抽板5、定位桩11和隔离网10,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河面垃圾在打捞清理时,由于经常将可回收垃圾全部堆在一起放入存放池内,再被垃圾车集体运走,导致存放池内的垃圾分类存放效果不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388.9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67019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65F 3/00
专利分类号:B65F3/00;B65F1/00;B65F1/14
范畴分类:41A;32B;
申请人:周建新
第一申请人:周建新
申请人地址:2241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
发明人:周建新;周红芹
第一发明人:周建新
当前权利人:周建新
代理人:刘桂荣
代理机构:1129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