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京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景观服务设施,京族文化,户外饮水机
京族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凤,赵诚[1](2019)在《广西京族文化特色景观服务设施设计——以户外饮水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服务设施户外饮水机为游客带来便利,在旅游度假区使用越来越广泛。以户外饮水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饮水机分类、现有饮水机的问题、京族文化特色、产品设计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拟设计一款服务游客,具有京族文化特色、人性化的户外饮水机。(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戚剑玲[2](2019)在《重建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京族70年跨文化传播之进程及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中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揭开了全面发展的新篇章。在广西北部湾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增强民族文化交流及维护民族团结逐渐成为边境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京族的跨文化传播进程从自然涵化逐渐转向民族间的文化互惠与互融。改革开放后,京族一直秉持并进一步发扬了这种跨文化传播精神。21世纪初期,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影响之下,京族跨文化传播先是在中越两国之间广泛开展,并逐步拓展至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既呈现京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又重建了文化自信,为京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越边境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助力,同时体现了全球文化互通、文明互鉴的内在要求和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韦丽珍,韦杏,粟铃红,农金丽,陈媛[3](2019)在《广西京族医药研究及其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京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当地居民的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我国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京族医药,对促进我国京族医药发展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文献查阅、民间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京族医药文化,针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保护和传承京族医药文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戚剑玲[4](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传承——以京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具有明显的身体性。"身体"视域的引入,有助于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身体形塑与传承等关键议题的深入讨论。身体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中介,也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需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艰苦的身体磨砺以传承京族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族群文化记忆和身体经验结合起来,重塑京族的族群想象与文化认同,不仅拓展了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边界,在当代京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能为探索更加多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路径提供镜鉴。(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龚红梅[5](2019)在《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者的素质提高,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目标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色彩,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形式,代表与产生着不同民族与国家的特色和魅力。防城港京族文化旅游对当地特色旅游具有宣传、增加旅游项目和吸引游客的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主要以防城港京族音乐为切入点,对京族旅游开发和音乐的价值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3期)
陈锋[6](2019)在《论新时代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克立教授在谈到中国文化发展现实道路时,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新时代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应是在做好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前提下,遵循"汉魂、京体、越用"叁体合一原则和思路,即以"汉学为魂,京学为体,越学为用,叁体合一,综合创新",把中华文化灵魂地位,京族文化主体地位和越族文化"鉴借之石"地位有机融合融汇融通起来,重视人才培养,推进京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龚红梅[7](2019)在《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厘清学界对中越边境防城港京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以京族音乐为主要切入点,研究京族音乐文化对当地旅游产业开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裴龙[8](2019)在《京族哈节文化信仰中的鼓点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节是中国京族每年都进行的民俗活动,唱哈是该民俗活动的民族特色。伴随着哈妹唱哈的同时,还有音乐的存在,其中鼓点节奏音乐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鼓的基本造型、鼓点节奏、以及鼓点节奏所带来内涵等都与京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背景,民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京族的社会历史、审美意识、文化情趣。(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0期)
张亚楠,梁碧容,卢有泉[9](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析——以东兴京族哈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再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生产性保护。本文以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澫尾村京族哈节为例,结合笔者两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哈节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继续进行生产性保护的研究策略。(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佳慧[10](2019)在《京族哈节节日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播民族文化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存续,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京族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海洋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2006年,京族哈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的发展为民族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技术的进步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尽管如此,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播仍面临着传播主体不明确、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渠道利用不合理、缺乏受众、传播效果不佳的困境。选择京族哈节作为案例,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第一手研究资料,深入解读传播内容,并运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结合民族学、符号学的知识,分析哈节节日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提出明确传播主体、创新传播内容、合理利用传播渠道、培养民族文化受众、提升传播效果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在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做出有益的探索,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京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49年,中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揭开了全面发展的新篇章。在广西北部湾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增强民族文化交流及维护民族团结逐渐成为边境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京族的跨文化传播进程从自然涵化逐渐转向民族间的文化互惠与互融。改革开放后,京族一直秉持并进一步发扬了这种跨文化传播精神。21世纪初期,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影响之下,京族跨文化传播先是在中越两国之间广泛开展,并逐步拓展至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既呈现京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又重建了文化自信,为京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越边境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助力,同时体现了全球文化互通、文明互鉴的内在要求和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京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凤,赵诚.广西京族文化特色景观服务设施设计——以户外饮水机为例[J].现代园艺.2019
[2].戚剑玲.重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京族70年跨文化传播之进程及效应[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韦丽珍,韦杏,粟铃红,农金丽,陈媛.广西京族医药研究及其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9
[4].戚剑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传承——以京族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龚红梅.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J].北方音乐.2019
[6].陈锋.论新时代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J].民族论坛.2019
[7].龚红梅.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大观(论坛).2019
[8].裴龙.京族哈节文化信仰中的鼓点艺术[J].大众文艺.2019
[9].张亚楠,梁碧容,卢有泉.“一带一路”倡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析——以东兴京族哈节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李佳慧.京族哈节节日文化传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