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挺:“后乡土社会”下的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论文

王挺:“后乡土社会”下的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论文

[摘 要]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单一性局面被打破,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价值观念的逐步影响,传统乡村社会关系结构正面临着巨大变化,从原先传统的“乡土社会”过渡到了“后乡土社会”时期。乡村社会关系逐渐摆脱了以往血缘、地缘关系为依托的模式,发展成具有“工具性”和“利益性”特征的现代社会关系。在经济利益观念的影响下,乡土人的价值观更加趋于理性化和功利化。在这种“后乡土社会”的趋势下,探究乡村社会关系变迁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也是传统乡村社会与现代化发展融合的一种需要。文章从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社会关系变迁入手,分析在“后乡土社会”中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后乡土社会;社会关系;变迁

1 后乡土社会

“后乡村社会”是目前中国农村的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它是指在大多数保留传统结构的基础上,由于现代的科技、文化和市场等因素的渗透,农村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后乡土社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乡下人们不再落后和封闭,反而更加开放和进步。以民生为主的乡土社会,如今农业劳作不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大量农民工外出工作,乡村土地出现闲置状态。其次,农村人口进入高度流动和不确定状态。越来越多的乡民离开村庄外出寻找就业机会。这些乡民跟随机会不断改变工作类型,而机会的不确定性导致村民流动的不确定性。最后,传统的“治理法则”的崩溃和长者权威的边缘化。现代化思潮的影响使农村社会关系结构打破了封闭和低流动性的本质,传统的礼仪规范被破坏,改变了以血缘、地缘和传统族长权威为基础的传统秩序。

OPC UA TSN将能实现即插即用网络,易于管理和配置。网络站点的通信速度比目前市场上的任何协议都快,高达18倍。这为高精度同步的运动和控制应用等领域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当前,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开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杨福旺表示:“我们提出,所有销售人员都是农化服务人员,必须有服务能力。我们必须走价值营销的理念,通过我们对最终客户的服务来体现客户的价值,让产品提高产量、提高品质。”

当乔十二郎第一次出现在焰火渠时,老太医一眼就看出,这孩子身上怨气太重,内心怨毒太深,照此下去,只怕难以保全。也许是出于对弱小者的同情,抑或出于同病相怜,在没有任何人劝说,乔十二郎没有求助他的前提下,洞明世事的老太医,自觉自愿站到乔十二郎阵营。

2 党家村社会关系的现状和变迁

2.1 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主要指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家庭联系,一般指父辈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代际关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接力”和“反馈”,意味着父辈生养孩子,孩子自然有义务赡养父母。这样的平衡关系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体现,与外国的代际关系有很大的不同。

党家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村里的亲属关系和地缘政治关系逐渐向外扩大,转变为商业关系。在传统的乡土社会,党家村的老人跟随自己的小儿子生活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有很多老人独自留下来生活。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是由于人们的利益性导致的,使得乡土社会关系发生改变,代际关系随之改变。

2.2 地缘关系

地缘关系的扩大和发展,使得乡民们的地理范围也在扩大。乡村的地缘意识逐渐模糊,村落与村落、村落与城镇之间的界限基本消除,地缘关系出现不同的划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党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同组姻亲村庄,人口较为稠密,邻里关系亲近,会经常来往和组织活动。近年来,党家村的人口由于受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年轻人因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而离开家乡外出打工。随着发展旅游产业,村内外出人员渐渐回来,他们对于“同乡”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不单是同族有血缘关系的人称为“同乡”,场域观念逐渐被打破。地缘关系的改变使得乡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市场化的包容和开放性给农村社会发展创造了机会。

2.3 宗族关系

党家村是个世代同族生活且注重宗族礼仪的村落,村子中有党、贾祖祠。党祖祠位于村子的北部位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具有很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目前党家村保存最好、最大的祠堂,也是宗族讨论大事和开展重要活动的场所。另外一座祠堂就是贾祖祠,位于党祖祠西侧,建造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保存较为完好的贾氏宗祠,也是村子开展主要活动以及祭祀的场所。

党家村年长者和村干部对宗族观念非常重视,虽然宗族关系在血缘关系下逐渐淡化,但是党家村内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尊崇孝道”和“家庭和睦”依旧是党家村民众所遵从的。每逢节日都会有祭祖仪式,村里人以及远在外地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总体来看,党家村年长者对宗族关系比较看重,年轻人对于宗族观念比较理性。

3 党家村社会关系变迁原因

3.1 现代化市场的浸入与价值观的转变

对于党村的社会现状,土地收入不再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形成了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文化体验。基于血缘关系和区域关系,农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打破了传统,开始走向市场化。新农村的转型和建设,推动了党家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社会关系得到了更新和改变。重建旧的社会关系中,市场经济为主导是传统的亲属关系、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重新塑造的重要条件。

3.2 农业生产生活的变化

2003年之前,党家村仍然是一个破旧落后的自然村。2003年之后,党家村以自身优势保护和挖掘古村落遗址项目,转换发展方式。党家村的村民不仅耕种,而且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作用获得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另外,党家村完成了明清两代古建筑的发掘和保护,已经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社会经济模式。对比传统的乡土社会关系,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为党家村乡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乡民间的社会关系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和开放,乡村长者权威开始衰弱,并向经济、政治权力过渡。开放性资源分配意味着给村民带来了更多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源,表明新的社会经济形式已经改变了传统乡土社会的关系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陆益龙.后乡土性:理解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理论框架[J].人文杂志,2016(11):106-114.

[2]王畅.关中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魏唯一,陈怡.陕西韩城党家村[J].文物,2018(12):71-83.

[中图分类号]F320;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7-34-2

作者简介:王挺(1993—),男,硕士,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任泽玉(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标签:;  ;  ;  ;  ;  ;  ;  ;  ;  ;  

王挺:“后乡土社会”下的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