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

(河南省新郑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新郑451100)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EMS患者根据米非司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3例),分别为6.25mg/d、12.5mg/d,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B组(18.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EMS临床效果显著,但是大剂量应用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故推荐小剂量用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用药剂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093-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位置而形成的一类病症,属于女性妇科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可供选择,手术治疗虽见效快,但因创伤较大,容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综合考虑临床效果和患者接受度,药物治疗仍是首选,其中抗孕激素治疗EMS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作为孕激素拮抗剂的代表性药物,米非司酮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诊治的68例EMS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诊治的EMS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诊时均有月经异常、痛经等表现,经影像学及妇科检查并确诊,将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及对米非司酮过敏者排除在外。根据给药剂量,将上述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5例,年龄范围为25~42岁,平均年龄为(36.7±4.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为(4.6±1.3)年;B组33例,年龄范围为24~42岁,平均年龄为(36.8±4.6)岁;病程为1~10年,平均为(4.5±1.2)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51,生产企业: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物治疗,规格为25mg,A组用药剂量为6.25mg/d,B组用药剂量为12.5mg/d,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周期第1d晚睡前开始用药,口服,每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分别在用药前后测量两组患者血清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等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4.8统计学软件对收录数据进行分析,以(x-±s)和n(%)分别描述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各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激素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见表。

2.2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经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A组35例患者用药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潮热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B组33例患者用药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恶心、潮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EMS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症状并无明显特异性,根据患者年龄、生育情况及病情轻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物治疗分为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可选择的药物较多,如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其中,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双重作用,在月经周期使用可诱发一种无周期性激素模式,通过抑制激素分泌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而且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更易为患者所接受[3]。本组研究选取的68例EMS患者均接受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其中A组35例患者给予小剂量(6.25mg/d)用药,B组33例患者给予大剂量(12.5mg/d)用药,两组用药疗程和随访时间均相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E2等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表明小剂量用药能够达到大剂量用药的治疗效果;两组用药期间均有患者出现恶心、潮热等症状,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B组(18.2%),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小剂量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EMS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通过不同给药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小剂量用药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用药成本,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建议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洁.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10(1):35-37.

[2]阮雅文.腹腔镜术后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7(8):4266-4267.

[3]龚文珍,林彩菊,张双有.两种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4):479-480.

标签:;  ;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