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八中学341400

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感受文字中的激情、忧患、良知中,引发学生对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探讨和拷问,去叩响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魅力。文学作品的美无处不在,如何美化中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和利用语文教材的美感资源,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的美无处不在,如何美化中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和利用语文教材的美感资源,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教会学生通过对语文的感知和理解,对文章所描述的形象和思想情感进行感受、体验和思考;同时以其他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为辅助手段,拓展学生审美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一、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契机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学生通过学习可看到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绚丽多姿的生动画面,感受到人情之趣,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产生“移情”力量。例如,阅读《中国石拱桥》,不但能欣赏到中国古代石拱桥雄伟壮观的魅力画面,而且在愉悦的体验中引起对中华民族无穷智慧、伟大创造力的遐想,从而升起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读着《沁园春·雪》,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激起对北国风光的向往和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教材,又是帮助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师益友。可是,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那么,再好的课文也是徒劳的,进入不了心灵,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觉得应首先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有了它学生才能自觉地借助文字去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

二、增加信息量,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美的鉴赏力是一种对美的鉴别、欣赏、评判的能力。在审美鉴赏中,如果学生的欣赏能力不够、知识素养不足,尽管有审美客体存在,也产生不了美感。因此,必须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感受文字中的激情、忧患、良知中,引发学生对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探讨和拷问,去叩响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魅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些例子。这告诉我们,教育还得为学生增加美的“补品”(信息量)——在课外阅读中享受美。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中国也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说法。为此,笔者除利用课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外,还精心为学生挑选名家名作,作为课外审美的“补品”。

三、初步确定“由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螺旋上升模式,渐次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首先教会学生“美读”。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美读”品尝生活之美、人生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并从字里行间汲取语言的养分,把实用性和审美性统一起来。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想象与联想无疑是重要的心理因素。要重视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

四、借助电教手段,以图像配以音乐展现文章意境

在用好课文所配图案的同时,受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栏目的启发,教师可让学生凭借音乐的形象感知画中的形象、理解文章的语言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贯的读古诗还原为原生态的吟唱,从而产生了不同往昔的韵味。由此,在图片形象、音乐形象的合力之下,学生陶醉在美(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的情境中,学习就成了内在情感的一种需要,审美能力的提高自是不在话下。对语言的鉴赏,笔者期望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这其中,尤其应重视语言的色彩感、音乐感。对于意境的鉴赏,笔者首先让学生进入意境天地。“入境始与亲”,把自己幻化成为其中的角色,从而把握意境的特点,并完成意境的再创造,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讲述他在这种情境中所看到的、体验到的。教师适时地提出美与丑的标准,交给学生一把标尺,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学会理解分析。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感受表达以后,学生对美的认识会更明确,感情会随之深化。这种以表达美的感受为内容的语言和思维的协同活动,必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笔者的做法:一是读。如举行课文配乐朗读比赛,这样不仅可以反映文章内在的情感与音乐内在情感于外在形式上是否契合,还可以综合地体现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二是演。有故事的文章,通过表演再现其中的情节、情境,可以更准确、更真切地体验作者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三是编。让学生创造小说、故事、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其中语言的运用、语体的选择、情境的设计、形象的考虑都可能形象地显现出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按照美学规律,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才能真正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审美中陶情怡性,“启人思”,“增人感”。

标签:;  ;  ;  

浅析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