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细菌应激与持留菌形成的单细菌水平研究

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细菌应激与持留菌形成的单细菌水平研究

论文摘要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几乎存在于所有环境微生物和众多致病微生物中。TA系统通常由同一启动子下的两个共转录基因组成,分别编码不稳定的抗毒素分子(蛋白或RNA)和稳定的毒素蛋白。TA系统调控细胞内多个重要的细胞过程,如翻译、DNA复制、细胞壁合成等,并在协助细菌应对应激环境、耐受抗生素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A系统的异质性表达是细菌进入休眠状态形成小部分(占细菌群体的10-4-10-6)多药耐受持留菌的关键,对TA系统的表达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望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标,减少或者消除持留菌的形成,从而减少临床上的反复感染与慢性疾病,缓解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目前TA系统的研究主要在基因水平与转录水平,如: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NA印迹技术等。但是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各种生理功能的主要执行者,TA系统主要在蛋白水平调控细菌的代谢,仅在转录水平分析TA系统将遗漏导致持留菌形成的关键因素。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是蛋白水平常用的研究方法,但集权平均的研究方法会掩盖TA系统在细菌个体间的异质性表达,无法揭示少数细菌形成持留菌时TA系统的表达情况,也无法准确研究TA系统的作用机制。采用荧光显微镜在单细菌水平对TA系统进行分析受限于通量低而难以得到具有统计代表性的数据。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对单个细菌内毒素与抗毒素蛋白进行同时分析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论文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纳米流式检测装置(nano-flow cytometer,nFCM)高灵敏、多参数表征的优势,结合适用于活体标记的双砷染料一四半胱氨酸(FlAsH-TC)体系,发展了毒素与抗毒素的单细菌水平研究方法,发现抗毒素在细菌应激中的调控作用并探讨毒素抗毒素比例与持留菌的关系。本论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TA系统在细菌应激反应、持留菌的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并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单细菌水平研究解析抗毒素蛋白在细菌应激中的调控作用。基于nFCM-TC-FlAsH体系,以MqsR/MqsATA系统为模型建立抗毒素蛋白与细菌生长同时检测的方法。我们首次发现天然启动子指导下的TA系统,在无环境压力时存在高表达与低表达MqsA抗毒素蛋白的两个细菌亚群。在环境压力如胆汁应激、热激和氨基酸饥饿条件下,这两个细菌亚群通过不同的反应来调控MqsA降解或表达。此外,我们发现MqsA抗毒素蛋白在氨基酸饥饿时先降解后重新增长。同时分析MqsA抗毒素蛋白与细菌生长,发现细菌生长在环境压力下的反应与MqsA抗毒素蛋白的表达一致,但反应时间滞后60 min。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qsA的随机增加有助于细菌存活,并且两个不同表型的亚群使得细菌能够应对变化的环境。本章发展的方法将为TA系统的异质性分析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第三章为单细菌水平毒素、抗毒素同时检测nFCM-TA-双荧光检测法的建立,T/A比例的获取及其与持留菌形成关系的探讨。基于nFCM-TC-FlAsH体系,我们在单细菌水平检测到天然启动子指导下微量表达的MqsR毒素蛋白。通过双砷染料对MqsR-TC毒素蛋白进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对MqsA-His抗毒素蛋白进行标记,结合nFCM建立nFCM-TA-双荧光检测法,在单细菌水平实现低丰度毒素与抗毒素蛋白的同时检测。为了揭示T/A比例与持留菌的关系,通过利福平诱导持留菌形成,nFCM-TA-双荧光检测法对单个细菌内的毒素与抗毒素蛋白进行同时检测。我们发现利福平作用前存在MqsA高表达MqsR低表达和MqsA与MqsR均低表达的两个亚群,前者在利福平作用后消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福平作用12h时出现了第三个亚群:MqsR高表达(是同时间MqsR低表达亚群的25倍)MqsA低表达的亚群,其比例随着利福平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24h时达到24.7%。进一步结合nFCM-TC-FlAsH体系与非跨膜型核酸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对MqsR毒素蛋白的表达与细菌生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高表达MqsR毒素蛋白的细菌PI信号强度介于死菌和活菌之间,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与活菌无异,说明MqsR高表达MqsA低表达的亚群依然具有生物活性。结合持留比例分析,在利福平作用下细菌个体通过先降解MqsA抗毒素蛋白,后增加MqsR毒素蛋白的双重作用来不断增加T/A比例,从而协助细菌耐受高浓度抗生素的作用。论文第四章为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论文在TA系统调控细菌应激及持留菌形成中的工作,展望TA系统与细菌耐药及TA系统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毒素-抗毒素系统在细菌应激中的重要作用
  •     1.1.1 毒素-抗毒素系统及其研究意义
  •     1.1.2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作用机制
  •     1.1.3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生理功能
  •     1.1.4 毒素-抗毒素系统在细菌应激反应中的研究现状
  •     1.1.5 单细菌水平毒素-抗毒素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   1.2 毒素-抗毒素系统在持留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1.2.1 持留菌的临床意义与研究方法
  •     1.2.2 毒素-抗毒素系统在持留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机理模型
  •     1.2.3 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持留菌形成的研究现状
  •   1.3 单细菌水平毒素-抗毒素系统研究方法与纳米流式技术
  •     1.3.1 双砷染料-四半胱氨酸体系在单细菌水平研究中的应用
  •     1.3.2 免疫荧光技术在单细菌水平研究中的应用
  •     1.3.3 纳米流式检测装置简介
  •     1.3.4 纳米流式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nFCM-TC-FlAsH体系在单细菌水平揭示抗毒素对细菌应激反应的调控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2 实验步骤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单细菌水平抗毒素蛋白与细菌生长同时检测原理
  •     2.3.2 nFCM-TC-FlAsH体系对MqsA抗毒素蛋白与细菌生长同时检测方法的建立
  •     2.3.3 nFCM-TC-FlAsH体系对不同应激条件下MqsA抗毒素蛋白与细菌生长的同时检测
  •   2.4 本章小结
  •   2.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nFCM-双荧光法在单细菌水平分析毒素抗毒素比例与持留菌形成的关系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3.2.2 实验步骤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基于nFCM对毒素与抗毒素蛋白双荧光同时检测方法的建立
  •     3.3.2 持留菌培养方案选择
  •     3.3.3 nFCM-TC-FlAsH体系检测应激及持留诱导环境下MqsR毒素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
  •     3.3.4 nFCM-TA-双荧光法分析毒素与抗毒素蛋白表达与持留菌形成的关系
  •     3.3.5 nFCM同时分析持留菌诱导环境下毒素蛋白的表达与细菌生理状态
  •   3.4 本章小结
  •   3.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章苗苗

    导师: 吴丽娜,颜晓梅

    关键词: 毒素抗毒素系统,应激反应,持留菌,单细菌分析,双砷染料四半胱氨酸体系,纳米流式

    来源: 厦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 Q93

    DOI: 10.27424/d.cnki.gxmdu.2019.000251

    总页数: 116

    文件大小: 8924k

    下载量: 3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微宇宙下粘细菌捕食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 2020(03)
    • [2].《消灭细菌》(儿童画)[J]. 影剧新作 2020(01)
    • [3].细菌性应急检验实效性提高的方法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03)
    • [4].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可培养和不可培养细菌的分布规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10)
    • [5].耐冷细菌适应低温机制研究进展及应用[J]. 山东化工 2017(17)
    • [6].粘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 生物技术进展 2016(04)
    • [7].小细菌,大画家[J]. 儿童故事画报 2019(34)
    • [8].科学家用细菌实现“空气发电”[J]. 家庭科技 2020(03)
    • [9].与细菌交个朋友——例谈科学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分析[J].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02)
    • [10].无处不在的细菌[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2)
    • [11].人体细菌博物馆[J].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0(05)
    • [12].海底深处岩石缝隙中发现大量细菌[J]. 大自然探索 2020(06)
    • [13].细菌真会翻跟头[J]. 中学生百科 2020(27)
    • [14].存活在太空的细菌聚合体[J]. 科学世界 2020(10)
    • [15].学会与身体里的细菌和谐相处[J]. 祝您健康 2019(09)
    • [16].牙细菌的一家[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16(03)
    • [17].细菌没那么简单[J]. 教师博览 2012(03)
    • [18].大战细菌王[J]. 中华家教 2018(Z1)
    • [19].探究细菌运动活性的影响因素[J]. 现代养生 2018(12)
    • [20].细菌、鱼与冰箱[J].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18(Z6)
    • [21].“看见”看不见的细菌[J]. 百科知识 2016(02)
    • [22].冰箱冷冻室的细菌会比冷藏室还多,是真的吗?[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04)
    • [23].健康关键词:细菌[J]. 家庭医学 2016(05)
    • [24].神奇的细菌[J]. 读写算(小学低年级) 2016(06)
    • [25].亦敌亦友的细菌[J]. 小学科学 2015(01)
    • [26].好细菌 坏细菌[J]. 当代学生 2015(01)
    • [27].细菌画作[J]. 百科知识 2015(10)
    • [28].微小而重要的细菌[J]. 科学世界 2015(08)
    • [29].细菌与人类[J]. 初中生学习(低) 2015(09)
    • [30].细菌没你想的那么坏[J]. 初中生之友 2014(07)

    标签:;  ;  ;  ;  ;  ;  

    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细菌应激与持留菌形成的单细菌水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