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包括钢针校正板、位于钢针校正板上方的排气钢板、位于排气钢板上方且连接排气钢板的驱动单元、设在钢针校正板两侧的固定单元以及连接固定单元和驱动单元的支撑单元;钢针校正板和排气钢板均水平布设,在排气钢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竖向的排气针,在钢针校正板上设有与排气针一一对应的通孔,排气针的下端穿过通孔;驱动单元包括气缸,在气缸下端设有竖向的连杆,连杆下端连接排气钢板;固定单元包括分别固定在钢针校正板两侧边缘的竖向的钢板以及位于钢针校正板下方且安装在钢板内壁的滑轮组。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针均匀排列,驱动单元有效控制排气针插入深度,大大的提高了排气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针校正板(1)、位于钢针校正板(1)上方的排气钢板(2)、位于排气钢板(2)上方且连接排气钢板(2)并能驱动排气钢板(2)竖向移动的驱动单元(3)、设在钢针校正板(1)两侧用以固定钢针校正板(1)的固定单元(4)以及连接固定单元(4)和驱动单元(3)的支撑单元(5);所述钢针校正板(1)和排气钢板(2)均水平布设,在排气钢板(2)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竖向的排气针(6),在钢针校正板(1)上设有与所述排气针(6)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排气针(6)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气缸(31),在气缸(31)下端设有竖向的连杆(32),连杆(32)下端连接所述排气钢板(2);所述固定单元(4)包括分别固定在钢针校正板(1)两侧边缘的竖向的钢板(41)以及位于所述钢针校正板(1)下方且安装在所述钢板(41)内壁的滑轮组(45);所述支撑单元(5)包括连接气缸(31)和钢板(41)的多个气缸支撑臂(51)。
设计方案
1.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针校正板(1)、位于钢针校正板(1)上方的排气钢板(2)、位于排气钢板(2)上方且连接排气钢板(2)并能驱动排气钢板(2)竖向移动的驱动单元(3)、设在钢针校正板(1)两侧用以固定钢针校正板(1)的固定单元(4)以及连接固定单元(4)和驱动单元(3)的支撑单元(5);
所述钢针校正板(1)和排气钢板(2)均水平布设,在排气钢板(2)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竖向的排气针(6),在钢针校正板(1)上设有与所述排气针(6)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排气针(6)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气缸(31),在气缸(31)下端设有竖向的连杆(32),连杆(32)下端连接所述排气钢板(2);所述固定单元(4)包括分别固定在钢针校正板(1)两侧边缘的竖向的钢板(41)以及位于所述钢针校正板(1)下方且安装在所述钢板(41)内壁的滑轮组(45);所述支撑单元(5)包括连接气缸(31)和钢板(41)的多个气缸支撑臂(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4)还包括设在钢板(41)上边缘的上部角钢(42)和设在钢板(41)下边缘的下部角钢(43),且上部角钢(42)的竖板与所述钢板(41)焊接并共面,两个上部角钢(42)的横板相对设置;下部角钢(43)的竖板与所述钢板(41)焊接并共面,两个下部角钢(43)的横板相对设置;
两个上部角钢(42)之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加固角钢(44),两个上部角钢(42)和两个加固角钢(44)围成方形的上部角钢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支撑臂(51)有四个,四个气缸支撑臂(51)绕气缸(31)均布,所述气缸支撑臂(51)分别设在上部角钢(42)的中部和气缸(31)之间以及加固角钢(44)的中部与气缸(3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气缸支撑臂(51)与水平面夹角均为6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45)有两组,两组滑轮组(45)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分别设在两个钢板(41)上;每组滑轮组(45)包括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直线和同一水平面的三个滑轮(451),每个滑轮(451)安装在所述钢板(41)上;所述滑轮(451)与位于其下方的下部角钢(43)的横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边缘水平板(81)的厚度;
所述两组滑轮组(45)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相对的边缘水平板(8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组滑轮组(45)分别位于两个边缘水平板(81)上;所述下部角钢(43)的横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两个相对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滑轮(451)起到导向作用,用以使滑轮组(45)带动钢板(41)移动到下一个发泡模箱(8)的边缘水平板(81)上时,不发生偏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钢板(2)的水平宽度小于两个钢板(41)之间的距离,方便排气钢板(2)竖向移动;所述排气钢板(2)的水平宽度大于其上方两个上部角钢(42)的横板之间的距离,用以对排气钢板(2)的竖向移动进行限位,防止排气钢板(2)升高的位置过高,从而避免排气针(6)脱离所述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针(6)的长度等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深度,用以使排气针(6)能伸入发泡模箱(8)内的水泥发泡板方栋(71)底部,从而有效控制并统一排气针(6)所形成的排气孔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针(6)有9个,9个排气针(6)按照3×3阵列分布在排气钢板(2)下表面,用以使排气针(6)能在水泥发泡板方栋(71)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排气孔;
所述排气针(6)的长度为70cm,排气针(6)的直径为4mm,排气针(6)之间的间距为30cm,所述钢针校正板(1)和排气钢板(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65cm;所述气缸(31)带动排气钢板(2)的竖向最大行程为65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1)上设有开关,用以实时控制气缸(31)推动或收回连杆(32),从而控制排气钢板(2)的升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发泡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导致在水泥发泡方栋内部形成的横向裂纹和次裂纹严重影响了水泥发泡板的产品合格率,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人工排气效率低,排气孔深浅、垂直度不统一,造成排气效果不好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水泥发泡板排气孔深浅、垂直度不统一,排气效果差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包括钢针校正板、位于钢针校正板上方的排气钢板、位于排气钢板上方且连接排气钢板并能驱动排气钢板竖向移动的驱动单元、设在钢针校正板两侧用以固定钢针校正板的固定单元以及连接固定单元和驱动单元的支撑单元;
所述钢针校正板和排气钢板均水平布设,在排气钢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竖向的排气针,在钢针校正板上设有与所述排气针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排气针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在气缸下端设有竖向的连杆,连杆下端连接所述排气钢板;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分别固定在钢针校正板两侧边缘的竖向的钢板以及位于所述钢针校正板下方且安装在所述钢板内壁的滑轮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连接气缸和钢板的多个气缸支撑臂。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设在钢板上边缘的上部角钢和设在钢板下边缘的下部角钢,且上部角钢的竖板与所述钢板焊接并共面,两个上部角钢的横板相对设置;下部角钢的竖板与所述钢板焊接并共面,两个下部角钢的横板相对设置;
两个上部角钢之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加固角钢,两个上部角钢和两个加固角钢围成方形的上部角钢组。
可选地,所述气缸支撑臂有四个,四个气缸支撑臂绕气缸均布,所述气缸支撑臂分别设在上部角钢的中部和气缸之间以及加固角钢的中部与气缸之间。
可选地,个气缸支撑臂与水平面夹角均为60度。
可选地,所述滑轮组有两组,两组滑轮组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分别设在两个钢板上;每组滑轮组包括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直线和同一水平面的三个滑轮,每个滑轮安装在所述钢板上;所述滑轮与位于其下方的下部角钢的横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水泥发泡板的发泡模箱的边缘水平板的厚度;
所述两组滑轮组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水泥发泡板的发泡模箱的相对的边缘水平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组滑轮组分别位于两个边缘水平板上;所述下部角钢的横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水泥发泡板的发泡模箱的两个相对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滑轮起到导向作用,用以使滑轮组带动钢板移动到下一个发泡模箱的边缘水平板上时,不发生偏移。
可选地,所述排气钢板的水平宽度小于两个钢板之间的距离,方便排气钢板竖向移动;所述排气钢板的水平宽度大于其上方两个上部角钢的横板之间的距离,用以对排气钢板的竖向移动进行限位,防止排气钢板升高的位置过高,从而避免排气针脱离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排气针的长度等于水泥发泡板的发泡模箱的深度,用以使排气针能伸入发泡模箱内的水泥发泡板方栋底部,从而有效控制并统一排气针所形成的排气孔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排气针有9个,9个排气针按照3×3阵列分布在排气钢板下表面,用以使排气针能在水泥发泡板方栋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排气孔;
所述排气针的长度为70cm,排气针的直径为4mm,排气针之间的间距为30cm,所述钢针校正板和排气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65cm;所述气缸带动排气钢板的竖向最大行程为65cm。
可选地,所述气缸上设有开关,用以实时控制气缸推动或收回连杆,从而控制排气钢板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单元的滑轮组配合两个钢板加装于发泡模箱的边缘水平板之上,排气针均匀排列,驱动单元有效控制排气针插入深度,大大的提高了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工排气方式的水泥发泡板方栋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人工排气方式的水泥发泡板方栋竖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水泥发泡板方栋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水泥发泡板方栋竖截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钢针校正板,2-排气钢板,3-驱动单元,4-固定单元,5-支撑单元,6-排气针,7-水泥发泡板,8-发泡模箱,9-排气孔;
31-气缸,32-连杆;
41-钢板,42-上部角钢,43-下部角钢,44-加固角钢,45-滑轮组,451-滑轮;
51-气缸支撑臂;
71-水泥发泡板方栋;
81-边缘水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发泡板排气装置,包括钢针校正板1、位于钢针校正板1上方的排气钢板2、位于排气钢板2上方且连接排气钢板2并能驱动排气钢板2竖向移动的驱动单元3、设在钢针校正板1两侧用以固定钢针校正板1的固定单元4以及连接固定单元4和驱动单元3的支撑单元5;钢针校正板1和排气钢板2均水平布设,在排气钢板2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竖向的排气针6,在钢针校正板1上设有与排气针6一一对应的通孔,排气针6的下端穿过通孔;驱动单元3包括气缸31,在气缸31下端设有竖向的连杆32,连杆32下端连接排气钢板2;固定单元4包括分别固定在钢针校正板1两侧边缘的竖向的钢板41以及位于钢针校正板1下方且安装在钢板41内壁的滑轮组45;支撑单元5包括连接气缸31和钢板41的多个气缸支撑臂5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泥发泡板的发泡模箱上加装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固定单元4的滑轮组45配合两个钢板41加装于发泡模箱的边缘水平板之上,排气针均匀排列,驱动单元3有效控制排气针插入深度,大大的提高了排气效率。
具体的,固定单元4还包括设在钢板41上边缘的上部角钢42和设在钢板41下边缘的下部角钢43,且上部角钢42的竖板与钢板41焊接并共面,两个上部角钢42的横板相对设置;下部角钢43的竖板与钢板41焊接并共面,两个下部角钢43的横板相对设置;两个上部角钢42之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加固角钢44,两个上部角钢42和两个加固角钢44围成方形的上部角钢组,方形的上部角钢组既能用于安装支撑单元5,又能用于加固固定单元4的各部件之间的稳固性。
为实现将驱动单元3固定在排气钢板2上方,用以支撑驱动单元3的支撑单元5的气缸支撑臂51有四个,四个气缸支撑臂51绕气缸31均布,气缸支撑臂51分别设在上部角钢42的中部和气缸31之间以及加固角钢44的中部与气缸31之间,从而使驱动单元3的气缸31能稳固在排气钢板2的正上方。
具体的,四个气缸支撑臂51与水平面夹角均为60度,增强气缸支撑臂51的稳固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滑轮组45有两组,两组滑轮组45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分别设在两个钢板41上;每组滑轮组45包括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直线和同一水平面的三个滑轮451,每个滑轮451安装在钢板41上;滑轮451与位于其下方的下部角钢43的横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边缘水平板81的厚度,从而使边缘水平板81能位于滑轮451与位于其下方的下部角钢43的横板之间;两组滑轮组45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相对的边缘水平板8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组滑轮组45分别位于两个边缘水平板81上;下部角钢43的横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两个相对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滑轮451起到导向作用,用以使滑轮组45带动钢板41移动到下一个发泡模箱8的边缘水平板81上时,不发生偏移。
排气钢板2的水平宽度小于两个钢板41之间的距离,方便排气钢板2竖向移动;排气钢板2的水平宽度大于其上方两个上部角钢42的横板之间的距离,用以对排气钢板2的竖向移动进行限位,防止排气钢板2升高的位置过高,从而避免排气针6脱离通孔。
优选的,排气针6的长度等于水泥发泡板7的发泡模箱8的深度,用以使排气针6能伸入发泡模箱8内的水泥发泡板方栋71底部,从而有效控制并统一排气针6所形成的排气孔的深度,保证排气针6能完整插入发泡模箱底层,且插孔均匀、垂直、间距一致,有效改善了人工排气的弊端。
更具体的,排气针6有9个,9个排气针6按照3×3阵列分布在排气钢板2下表面,用以使排气针6能在水泥发泡板方栋71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排气针6的长度为70cm,排气针6的直径为4mm,排气针6之间的间距为30cm,钢针校正板1和排气钢板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65cm;气缸31带动排气钢板2的竖向最大行程为65cm。
气缸31上设有开关,用以实时控制气缸31推动或收回连杆32,从而控制排气钢板2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水泥发泡浆料注入发泡模箱,待水泥发泡浆料将达到初凝时,推动本实用新型,使滑轮组沿边缘水平板移动至需要排气的发泡模箱上方;按动气缸上的开关,气缸推动连杆,连杆推动排气钢板将排气针插入水泥发泡板方栋内,关闭开关,气缸收回,拔出排气针,即完成一次排气。如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水泥发泡板方栋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水泥发泡板方栋竖截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单元的滑轮组配合两个钢板加装于发泡模箱的边缘水平板之上,排气针均匀排列,驱动单元有效控制排气针插入深度,大大的提高了排气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626.1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718062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28B1/50
专利分类号:B28B1/50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陕西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陕西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镇大王西村
发明人:庞小辉;张建军;曹波
第一发明人:庞小辉
当前权利人:陕西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郑建
代理机构:61216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