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率调制论文-王迪,尹韶云,江海波,马宏博,高天元

折射率调制论文-王迪,尹韶云,江海波,马宏博,高天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折射率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息,表面等离子体,严格耦合波分析法,正弦光栅

折射率调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迪,尹韶云,江海波,马宏博,高天元[1](2019)在《基于折射率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全息衍射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折射率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全息显示方案,采用严格耦合波计算方法,仿真了变折射率薄膜正弦光栅结构参数与衍射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银作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发材料时,0.2μm为光栅最优厚度,在此基础上,一级次光衍射效率与折射率差值、周期呈正比增长关系.对折射率范围进行了拓展,确定了折射率调制范围在1.34~1.8、周期为0.9μm时,对应的衍射效率可达33%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优化设计表面等离子体全息显示结构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智超,张丽娟,杨进华,王高[2](2018)在《折射率调制矩阵的Bragg光栅光谱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光纤光栅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利用传输矩阵法构建了分段调制折射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在各个分段中以不同形式的折射率调制组合实现对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研究了基于不同折射率分布条件下的谱形特性,为实现获取任意形态的Bragg光谱分布提供了理论支撑。系统结合耦合模理论与矩阵传输算法,当分段后子光纤光栅尺寸符合边界条件时,即仍可应用耦合模理论计算,同时又可以将多段的耦合方程以正、反向模式的形式通过矩阵函数进行表达。由此可知,虽然任意折射率调制组合构成的整个光纤光栅不具备通解形式,但分段后的子光纤光栅具有可解析的特性,同时再利用矩阵传输算法可以将m段子光纤光栅的正反向模式进行计算,就能将任意形式光纤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函数转化为传输矩阵组,再对其反射率分布场进行解析。最终,可以得到整个光纤光栅的等效正、反模式,即实现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由理论部分可知,回波光谱分布特性主要受正反向导模耦合系数、纤芯位置、分段数决定,可由^σ(z)和k(z)表示。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可知,两参数在(0,1)范围内对反射率函数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随着控制参数阶数的增大,反射率调制斜率也会增大;当k(0. 38,0. 48),^σ(0. 52,0. 58)时,反射率调制符合单调特性。从而得到了不同控制参数条件下反射率函数的分布变化,讨论了耦合系数对回波谱形控制的量化效果。实验利用AVESTA公司的Ti:Sapphire飞秒激光器完成了四种不同结构光纤光栅的制作,采用了四种折射率分段调制的FBG结构,分别是:(1)在m段中Λ1和Λ2交替均匀分布;(2)在m/2段中Λ1和Λ2交替均匀分布,其余段随机分布;(3)在m/2段中Λ1和Λ2随机分布,其余段也随机分布;(4)在整个光纤光栅段折射率随机分布。对以上四种FBG的回波光谱分布进行测试与比较,可知采用分段折射率调制对Bragg光谱特性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以矩阵组形式的FBG若在m段分布时,则与传统串联型均匀FBG测试效果一致,具有两个明显的Bragg特征峰;而矩阵组在m/2段中分布时,测试光谱仍能明显获取折射率调制特征信息,即存在两个Bragg特征峰,但峰峰值减小,噪声谱增大,半宽变窄。同时,相比交替模式而言,随机分布形式此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可见,通过控制矩阵组分布对回波谱形中特征峰值、半宽及功率谱进行调制。该方法在预先设计折射率调制矩阵的条件下,可以对Bragg光谱分布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目标回波谱形的获取。(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2期)

张留洋,杨莹,曲玉秋,程广真,赵子健[3](2018)在《折射率线性调制晶体中超快倍频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折射率线性调制晶体中超短脉冲倍频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泵浦衰减的情况下,研究了转换效率和脉冲宽度随匹配带宽和晶体长度的变化.大信号时各频率成份在晶体不同位置的不平衡转换致使脉冲展宽,且由于折射率的调制,脉冲宽度和转换效率出现了周期性变化.同时,分析了谐波脉冲啁啾随晶体长度和带宽的变化,发现随着晶体长度的增大,归一化最佳啁啾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长晶体时趋于1,其极大值位置决定于本征带宽和调制带宽.讨论了相位失配量对转换效率和脉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失配因子y决定了中心频率的匹配位置,当y=0时,中心频率在晶体中心匹配,这有利于提高转换效率并减小脉冲宽度.(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超,徐德刚,石嘉,钟凯,李绪锦[4](2018)在《基于激光器内腔调制的低探测极限折射率传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基于光纤激光器内腔调制的低探测极限折射率传感系统。将基于单模-无芯-单模的全光纤多模干涉结构作为损耗调制器件插入光纤激光器环形腔内,采用激光器内腔调制技术获得了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窄半峰全宽的传感信号,从而实现了低探测极限的折射率测量。系统的折射率探测极限可达7.3×10-7 RIU。该传感系统具有输出稳定、温度交叉敏感小的特点,在高精度生物化学传感、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12期)

骆琰,石福权,戴欢欢,陈佳佳,彭保进[5](2018)在《基于SPR角度调制技术的溶液折射率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溶液浓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的溶液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应用系统.采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模型,用角度调制的方法对此传感器进行定标和测量,将折射率的变化与共振角的改变对应起来,经过光电转换,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实现溶液折射率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光学参数固定的情况下,一个固定的折射率对应一个最佳的共振角度和共振波长,折射率与最佳共振角度成线性关系U=-1.206d-8.140.实验数据显示,灵敏度可达0.208 V/(0.001n)(n为折射率).该系统成本低,测量精度高,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陈琛[6](2018)在《离子辐照对几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调制及光波导结构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光路是高度集成化的光学系统,将微型光源、光开关、分支器、定向耦合器、调制器和微型探测器等元件整合到同一块光学芯片上,以实现光信号的收发、传输和处理。相比于传统的光学系统,集成光路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造价更低廉、性能更稳定。光波导是集成光路的基本元件,由折射率较低区域环绕折射率较高区域而形成,具有可与光波长相比拟的微米或亚微米量级的尺寸和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基于全反射原理,光场被封闭在波导中,只能沿着特定的方向传输。波导区域的空间极其狭小,因而其内部光场的功率密度容易达到很高的水平。某些基底材料原有的光学特性,诸如非线性、激光特性,在波导中将会有更优异的表现。波导的品质关系到整个集成光路的性能和表现,因此高质量波导的制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制备波导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光学和物理、化学性质,如高通透性、高损伤阈值、耐高温、抗腐蚀、不易潮解。常用的材料种类包括单晶晶体、透明陶瓷、玻璃、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其次,波导的制备技术必须适用于所选择的基底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波导结构。制备波导的原理,是在基底材料中引起折射率的变化,使波导区域的折射率大于周围的环境。目前,相对成熟的制备技术有:薄膜沉积、外延生长、金属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注入与离子辐照、脉冲激光写入等等。离子注入和离子辐照不仅适用的材料种类齐全,而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然而,二者形成波导的机理却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离子注入对基底材料折射率的改变,主要依靠离子在射程末端与目标材料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所造成的结构性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会造成局部折射率下降,形成光位垒。波导位于位垒与样品表面之间。离子辐照所采用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6,能量≥1 MeV/amu,这种情况下,入射能量主要通过离子与目标材料电子之间的非弹性碰撞沉积到材料中,引起电子损伤并导致材料折射率的改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离子注入和离子辐照对多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改造。通过选择适当种类、能量、剂量的离子轰击样品表面,形成了平面光波导;再结合其它表面加工工艺,如飞秒激光烧蚀和金刚石切割技术,进一步得到了二维脊形波导和叁维分支波导。分别表征了波导的导波特性,如传输模式和传输损耗,以及与基底材料有关的功能特性,如荧光特性、上转换发射、非线性频率转化等。根据离子注入、离子辐照过程中的能量沉积情况合理地重建了波导中折射率的分布;模拟了光场在波导中的传输,并与测量结果作了对照。我们探索了一种调制铌酸锂晶体折射率的新方法,即通过氩离子辐照过程中的电子能量沉积作用在可变深度下制造光位垒。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厚度不等的表面型波导和埋入型夹层波导。实验中,我们利用非线性晶体的二阶非线性极化效应,通过不同的相位匹配方式,包括双折射相位匹配、非临界相位匹配,在连续波和脉冲激光两种机制下,实现了波导中二次谐波的有效输出。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在Nd:SLG及Nd:SGG无序晶体表面,使用15 MeV碳离子辐照结合金刚石切割处理,得到了侧壁相对光滑的脊型波导。测量了从633纳米可见光到4微米中红外波段的波导模式以及传输损耗,证明了波导良好的光场限制能力和出色的导波特性。此外,我们发现钕离子的荧光性能在波导中以较大程度保留了下来,为波导激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在铒镱共掺杂磷酸盐玻璃表面,使用飞秒激光烧蚀结合15 MeV碳离子辐照,制造了宽度不等的脊形光波导结构。分别测量了 633和1064纳米波段的模式分布和传输损耗;并根据碳离子辐照的情况,构造了样品表面的折射率分布。在980纳米激光的激励下,实现了脊形铒镱共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中绿光和红光的上转换发射。在磷酸氧钛钾(KTP)非线性光学晶体表面,使用15 MeV碳离子辐照结合精密金刚石切割工艺,制造了高质量(侧壁粗糙度约为2纳米)、低损耗(传输损耗约为1dB·cm-1)的脊形光波导。测量了 532和1064纳米波段的波导模式,重建了脊形波导的折射率分布。通过拉曼散射光谱的比对分析了碳离子辐照对KTP晶体非线性的影响。以Ⅱ类双折射相位匹配的方式,实现了波导中倍频绿光的有效输出。在1064纳米脉冲激光泵浦下,最大二次谐波输出功率和光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 110.9 W和12.4%。在砷酸氧钛钾(KTA)非线性晶体中,使用15 MeV氧离子注入结合飞秒激光烧蚀技术,制备了不同规格的脊型波导和Y分支型波导分束器。研究了波导在633和808纳米波段的传输特性。发现波导的出射光功率,随入射光偏振方向而变化;波导分束器的功率分配比例,由光束入射位置所决定。经过逐步的退火处理,波导的传输损耗显着降低,导波性能得到改善。利用氩(Ar)离子辐照中的电子能量沉积作用,实现了对铌酸锂(LiNbO3)晶体折射率的调制,通过改变离子的入射能量,获得了不同规格的表面型波导;并采用多能量辐照构建了埋藏于表面以下的夹层波导。研究了波导在1064纳米波段的传输特性和非临界相位匹配条件下的倍频性能,并根据电子阻止能力随深度的变化,合理地重建了波导中寻常光和非常光的折射率分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01)

唐秀福,罗家昌,卢逢旺,刘俊[7](2016)在《介质折射率对对称结构光子晶体内部局域电场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输矩阵法理论,研究介质折射率对镜像对称结构一维光子晶体内部局域电场的调制,揭示介质折射率的变化与内部局域电场强度变化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对称结构光子晶体(AB)5(BA)5,随着介质A的折射率或A、B介质的折射率比值的增大,内部局域电场降低;随着介质B的折射率增大,内部局域电场增强。对于光子晶体(AB)5(BA)2(AB)2(BA)5,随着介质A、B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增大,光子晶体内部局域电场增强,对光在光子晶体中传播的局域限制作用增大,光子晶体的分立透射峰也越来越精细。(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姚琳琳,谢涛,景燕敏,吴晟,李英娜[8](2016)在《光纤Bragg光栅折射率调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纤Bragg光栅(FBG)中两个正反向模式之间会发生耦合,要了解光纤光栅的物理特性,提高反射率的精度,就需要深入研究光纤光栅的耦合模理论。通过光纤Bragg光栅的耦合方程,研究在不同的折射率调制深度的情况之下光纤反射谱变化,并用Matlab做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光栅长度取2,5,10 mm,弱光栅、中度光栅、强光栅在折射率变化0.000 1时的反射谱带宽最大值分别是2.015 0×10~(-11),5.276 7×10~(-11),9.214 3×10~(-11)。计算表明:在固定光栅长度情况下,每0.000 1折射率变化所导致的反射谱带宽变化值在任意反射带中都相对稳定,其中,弱光栅反射谱最小,中度光栅反射谱次之,强光栅反射谱最大。(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6年07期)

刘丹骏[9](2016)在《基于折射率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动态全息》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光学全息由波前的全息记录和重建这两个独立部分组成,不过受限于记录介质以及运动物体全息图的拍摄方法,全息显示的内容只能是静态的,这就限制了其在叁维立体显示中的应用。目前在动态全息显示方面主要是结合数字计算全息方法采用空间光调制器和新型全息材料来实现叁维图像的动态再现,但受限于显示尺寸、全息材料的分辨率以及在消除零级衍射方面的问题,动态全息的发展相当缓慢。表面等离子体全息成像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有望成为下一代叁维显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叁维动态全息显示为目标,重点研究了散射物光波同表面等离子体的干涉过程以及基于液晶电光调制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动态全息方法,为表面等离子体在计算全息以及动态全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以光学干涉理论为基础研究不同空间频率的物体散射光与表面等离子体的干涉过程,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全息干涉条纹的记录理论。2、应用有限元法对基于棱镜耦合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静态全息过程进行仿真,并分析金属和记录介质层厚度等参数对干涉条纹及再现结果的影响。3、研究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全息图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全息图的再现过程进行仿真。4、设计一种基于液晶电光调制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动态全息方案,并分析液晶折射率对入射光的调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期刊2016-05-01)

李志红[10](2016)在《包层折射率调制LPFG理论、传感和带通滤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光栅是近二十年来传感和通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无源光器件之一。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以及与现有光电器件兼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实现智能材料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能够实现同向传输纤芯导模和包层模间的能量交换或模式耦合,从而在其透射谱谐振波长处产生分立的谐振峰。目前LPFG及其相关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带阻型纤芯折射率调制LPFG,且已报道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然而,随着工程建筑和环境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更多类型的能“感知”工程结构以及环境变化的高灵敏光纤传感方案已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包层折射率调制LPFG(C-LPFG)及其相关器件的模式耦合原理以及折射率传感特性,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应用光纤分层和离散化处理方法,详细推导了叁层模型开放波导光纤光栅线偏振模色散方程以及分层耦合模理论(MCMT)。将分层光纤光栅折射率调制函数应用到封闭波导光纤光栅复耦合模理论(CCMT),从而扩展了MCMT和CCMT理论的应用范围,为复杂折射率调制光纤光栅的仿真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2.复杂包层折射率调制可简化为叁个参量:调制角度?θ、调制深度?r以及调制幅度clδn。研究表明,非均匀包层折射率调制引起纤芯导模同时耦合至低阶LP0j和高阶LP vj(v≥1)包层模;高阶模式耦合的谐振峰LP01,vj(v≥1)是由相应的两个偏振模式(C vj LP和S vj LP)耦合谐振峰合成,且随?θ变化具有典型的周期特征;谐振峰强度01,res vj T会出现与耦合相位以及模场分布相关的极值点;谐振波长01,res vjλ会出现相应的红移(?θ变化时)或蓝移(?r变化时);clδn变化引起01,res vj T线性变化;在不考虑偏振时,低阶和高阶模式谐振峰LP01,vj具有类似的折射率传感特性,其平均灵敏度达到01,S vj≈760nm/RIU。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包层折射率调制倾斜LPFG(TLPFG)的折射率传感特性,其最大灵敏度达到01,0S j=1918.4nm/RIU,高于非倾斜LPFG的灵敏度。3.提出一种高灵敏镀银膜C-LPFG的SPR折射率传感方案(C-LPFG型SPR)。通过对SPR模式的色散曲线及其导数、模场分布因子等参量的研究,揭示了SPR模式的激励原理以及折射率传感原理:SPR模式来源于有效折射率实部接近于环境折射率SRI的高阶EH包层模,SPR模式色散曲线随SRI变化发生整体漂移而保持形状不变,导致SPR模式谐振波长出现漂移,从而实现高灵敏C-LPFG型SPR传感。研究发现,当包层半径从62.5cl r=μm减小至22.25cl r=μm时,C-LPFG型SPR的折射率灵敏度从2900/SRI S≈nm RIU提高至4900/SRI S≈nm RIU(SRI的变化范围为1.33 1.337SRI≤n≤),均高于普通的纤芯折射率调制LPFG的SPR传感灵敏度。4.提出一种高灵敏带通型C-LPFG折射率传感方案。其基本原理为:输入光直接耦合至光纤包层并激励起包层模式,其中满足PMC条件的包层模式传输至包层中的光栅区域时再次耦合至纤芯并输出,从而其输出光谱具有典型的带通特性。研究发现,谐振波长处于TAP附近的带通型C-LPFG具有非常高的折射率灵敏度;减小包层半径后(14.6cl r=μm),其最大平均折射率灵敏度高达SRI=4757.6nm/US RI,相应的最大局部折射率灵敏度达到6000/SRI≈n S m RIU(1.33 1.36SRI≤n≤),高于同类型传统的带阻型LPFG传感。5.提出一种高灵敏带通型镀非金属膜C-LPFG(CC-LPFG)的折射率传感方案。镀非金属膜C-LPFG的模式发生模式转化后,其模场分布转移至膜层内,从而增大了光纤模式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带通型CC-LPFG(17.56cl r=μm)的最大平均折射率灵敏度和最大局部灵敏度高达4S SRI2.12×=10 nm/RIU和3.5 104/SRI=×nm IUS R(1.33 1.34SRI≤n≤),具有非常明显的传感优势。6.初步研究了带通型C-LPFG的带通滤波特性,为后续可调谐宽带以及窄带带通滤波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3-28)

折射率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对光纤光栅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利用传输矩阵法构建了分段调制折射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在各个分段中以不同形式的折射率调制组合实现对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研究了基于不同折射率分布条件下的谱形特性,为实现获取任意形态的Bragg光谱分布提供了理论支撑。系统结合耦合模理论与矩阵传输算法,当分段后子光纤光栅尺寸符合边界条件时,即仍可应用耦合模理论计算,同时又可以将多段的耦合方程以正、反向模式的形式通过矩阵函数进行表达。由此可知,虽然任意折射率调制组合构成的整个光纤光栅不具备通解形式,但分段后的子光纤光栅具有可解析的特性,同时再利用矩阵传输算法可以将m段子光纤光栅的正反向模式进行计算,就能将任意形式光纤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函数转化为传输矩阵组,再对其反射率分布场进行解析。最终,可以得到整个光纤光栅的等效正、反模式,即实现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由理论部分可知,回波光谱分布特性主要受正反向导模耦合系数、纤芯位置、分段数决定,可由^σ(z)和k(z)表示。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可知,两参数在(0,1)范围内对反射率函数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随着控制参数阶数的增大,反射率调制斜率也会增大;当k(0. 38,0. 48),^σ(0. 52,0. 58)时,反射率调制符合单调特性。从而得到了不同控制参数条件下反射率函数的分布变化,讨论了耦合系数对回波谱形控制的量化效果。实验利用AVESTA公司的Ti:Sapphire飞秒激光器完成了四种不同结构光纤光栅的制作,采用了四种折射率分段调制的FBG结构,分别是:(1)在m段中Λ1和Λ2交替均匀分布;(2)在m/2段中Λ1和Λ2交替均匀分布,其余段随机分布;(3)在m/2段中Λ1和Λ2随机分布,其余段也随机分布;(4)在整个光纤光栅段折射率随机分布。对以上四种FBG的回波光谱分布进行测试与比较,可知采用分段折射率调制对Bragg光谱特性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以矩阵组形式的FBG若在m段分布时,则与传统串联型均匀FBG测试效果一致,具有两个明显的Bragg特征峰;而矩阵组在m/2段中分布时,测试光谱仍能明显获取折射率调制特征信息,即存在两个Bragg特征峰,但峰峰值减小,噪声谱增大,半宽变窄。同时,相比交替模式而言,随机分布形式此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可见,通过控制矩阵组分布对回波谱形中特征峰值、半宽及功率谱进行调制。该方法在预先设计折射率调制矩阵的条件下,可以对Bragg光谱分布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目标回波谱形的获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射率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迪,尹韶云,江海波,马宏博,高天元.基于折射率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全息衍射效率分析[J].光子学报.2019

[2].刘智超,张丽娟,杨进华,王高.折射率调制矩阵的Bragg光栅光谱分布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3].张留洋,杨莹,曲玉秋,程广真,赵子健.折射率线性调制晶体中超快倍频的数值分析[J].光子学报.2018

[4].张超,徐德刚,石嘉,钟凯,李绪锦.基于激光器内腔调制的低探测极限折射率传感系统[J].中国激光.2018

[5].骆琰,石福权,戴欢欢,陈佳佳,彭保进.基于SPR角度调制技术的溶液折射率检测系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陈琛.离子辐照对几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调制及光波导结构的制备[D].山东大学.2018

[7].唐秀福,罗家昌,卢逢旺,刘俊.介质折射率对对称结构光子晶体内部局域电场的调制[J].河池学院学报.2016

[8].姚琳琳,谢涛,景燕敏,吴晟,李英娜.光纤Bragg光栅折射率调制特性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

[9].刘丹骏.基于折射率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动态全息[D].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16

[10].李志红.包层折射率调制LPFG理论、传感和带通滤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

标签:;  ;  ;  ;  

折射率调制论文-王迪,尹韶云,江海波,马宏博,高天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