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重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构,系统,物流,动态,夹具,柔性,广义。
可重构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思翰,王国新,商曦文,阎艳[1](2019)在《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多尺度构形概念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过程中的构形概念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命系统理论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多尺度构形概念模型设计方法。从系统、单元和机床3个尺度分析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构形概念设计过程,构建可重构制造系统构形多尺度模型;基于生命系统理论对可重构制造系统构形多尺度模型进行分解和表达,利用生命系统理论的20个关键子系统建立可重构制造系统多尺度构形概念设计的普遍适用模型,并采用成本对模型进行评估。面对订单波动,可以通过重用现有构形的概念模型,对其进行添加、删除、替代等操作,来实现新构形的快速设计,达到提高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效率的目的。通过一个案例研讨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11期)
张珊珊,刘韬[2](2019)在《“可重构成像”系统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探测器是实现智能对地观测卫星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2016年提出"可重构成像"(Re Imagine)项目,并对外公布了项目征询书,该项目旨在研制一种单一且多元智能的摄像传感器,既可以像普通静态及动态成像仪一样探测视觉场景,又能调整及改变自身特性以提供关于一个特定情境的最有用信息。DARPA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天、临、空、地的成像系统。实际上,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研制智能化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9年10期)
郑永佳[3](2019)在《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深入发展,智能、柔性、高效、高精、自动化已成为汽车装备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伴随着我国汽车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全球化,顾客和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汽车业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乃至"变品种、变批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转变。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车型及配置的发展方向,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5期)
马传干[4](2019)在《卫星电子载荷可重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电子载荷因定制开发,导致研制周期长、系统伸缩性差、通用能力弱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可重构的星载信号处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处理架构和统一的接口规范,并利用节点动态管理技术以及大带宽采样技术,实现了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可重构;通过软件版本切换、地面上注更新以及软件程序纠错等软件动态部署技术,实现了信号处理系统的软件可重组。同传统方案相比,可重构信号处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可靠性,且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郭晓玲[5](2019)在《3D打印机索驱动支撑系统的可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索驱动并联机器人(Reconfigurable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s,RCDPRs)是通过改变出索点或其他部分组件的位置来重新配置柔索分布的并联机器人,它是由索驱动并联机器人(CDPRs)发展演变而来的新型柔性机器人。与传统的CDPRs相比,RCDPRs具有更好、更高的性能,比如:能够避免柔索与环境之间的碰撞、扩大工作空间、提高系统刚度、增强有效负载能力、减小柔索张力等。本文以八索六自由度的RCDPRs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包括RCDPRs的构型设计、系统的非线性静力分析、系统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可重构算法以及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为RCDPRs的系统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扩展CDPRs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归纳如下:针对大型3D打印建筑技术的特点,基于机械结构模块化实现系统可重构的思想设计了相应RCDPRs的构型;构建了柔索的悬链线模型,完成了RCDPRs系统的非线性静力学的分析和求解,研究工作为RCDPRs系统的有限元参数化建模奠定了分析基础。通过MATLAB和ANSYS联合仿真建立了RCDPRs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基于此参数化模型,分析了RCDPRs的静力平衡状态,结果显示系统最大变形量为l0-611m,证明了RCDPRs的非线性静力学分析和求解模型是正确的。基于RCDPRs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完成了RCDPRs的模态分析,分析结果为接下来RCDPRs的可重构算法提供了优化性能指标。提出了基于图论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来实现系统Z方向的可重构,即Z方向的出索点不再固定,给出了六种成本函数,通过可重构优化算法实现系统的最优重构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只考虑重构总数或动平台姿态误差成本时的最优重构路径,结果表明,只考虑动平台的姿态误差时要比考虑重构总数时的姿态误差减少近1 8%,进而验证了可重构优化算法的可行性。以贝加莱PCC和Ethernet PowerLink为基础,拟定了RCDPRs的控制系统方案。完成了工业PC和GMC运动控制卡为核心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中,硬件选用贝加莱的工业PC 2100系列工控机、ACOPOSmicro驱动系统以及触摸屏面板;软件则选用基于模块化的Automation S tudio软件开发平台;根据系统选型的硬件配置了相应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并定义了相关的初始化参数。(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6](2019)在《可重构测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申请号:US201514936889申请日:2015.11.10公开号:US9880313B2公开日:2018.01.30申请人:OLIDEN TECH LLC; CHINA NAT PETROLEUM CORP;A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well logging assembly having an elongate sub with a bore therethrough, a leading end(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童一飞[7](2019)在《高精度可重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对高精度可重构数据采集系统有着迫切需求。因此,本文针对高精度、可重构、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不确定度分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根据某型号数据采集系统的指标要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可重构数据采集系统,并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基于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重构技术。设计主要基于FPGA内部逻辑程序的控制实现包括传感器接口模块类型、放大电路增益控制、滤波电路截止频率设置以及ADC采样率配置等参数的可重构。可重构技术能够动态地重构系统设计,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灵活性强、成本低等优点,有效拓展了本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领域。(2)研究了数据采集系统精度提高技术。本设计总体方案上采用组合滤波器电路、两级放大电路等设计方案,硬件设计部分着重从芯片选型、电路设计、PCB布板布局等方面展开研究,软件逻辑程序部分设计了独立ADC控制时序、数据缓存FIFO以及数据管理模块等,有效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3)研究了本数据采集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针对本数据采集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本课题利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对其进行了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和估算。最后基于本系统的测试平台下,结合指标要求,对各模块功能进行了调试和结果的分析,并基于各模块调试的结果上,着重对本数据采集系统整体精度、功耗、通道同步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和结果的分析。测试结果证明本次课题设计方案满足本项目要求的技术指标,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袁柳,涂吉,张睿,高阳阳,李勐[8](2019)在《基于PCIe交叉开关的可重构计算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服务器、数据中心中异构资源的高效互联要求,提出一种基于PCIe交叉开关实现的互联可重构计算系统。通过内部交叉开关和远程交叉开关的层次化硬件结构,实现基于地址的异构设备之间的高效访问,并借助交叉开关端口配置功能实现计算系统异构硬件资源间的连接重构。搭建可重构计算原型系统,测试验证PCIe的非透明桥、透明桥互联和端口重构配置能力,支撑可重构计算系统低延迟、高灵活性的互联通信。(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璧青,袁杰,沈霁,施雯,于大海[9](2019)在《可重构在轨计算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在轨计算机系统,借鉴欧空局和谷歌安卓的运营思路,对操作系统高级特性的应用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选用高可靠实时性VxWorks操作系统,通过软件的开放式架构设计,减少软件的复杂度和各功能耦合度,有效的保障软件任务过程中的低成本快速在轨维护。(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李斌[10](2019)在《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计算思维和计算透镜,分析了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与调度决策,基于"并行计算"、"异构计算"和"可重构计算"提出了计算物流视角下的集装箱码头作业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将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多种典型计算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和运作机制,泛化、迁移、修正、融合和定制到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中,设计了面向此计算模型的混合调度策略,提出了集装箱码头调度新的抽象计算模型与工程解决路径;以某大型集装箱码头为实例,基于集装箱码头作业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进行了物流广义计算自动化的设计与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模型能确定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上限,实例中约为码头年设计能力的2.75倍;在满负荷情况下,基于等待作业集装箱队列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和基于等待作业船型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均能将大型集装箱干线船舶物流广义计算任务延迟缩短约17 h;在明显作业过载时,前者能将物流广义计算任务延迟减少100~110 h,后者能减少约120 h;在满负荷和作业过载情况下,2种策略均能缩短大型集装箱干线船舶物流广义计算访问存储时间1~2 h,后者在作业过载情况下表现更佳;2种策略都能很好地优先服务重点班轮集合,且有各自对应的适用状况和调度重点,码头管理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可重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探测器是实现智能对地观测卫星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2016年提出"可重构成像"(Re Imagine)项目,并对外公布了项目征询书,该项目旨在研制一种单一且多元智能的摄像传感器,既可以像普通静态及动态成像仪一样探测视觉场景,又能调整及改变自身特性以提供关于一个特定情境的最有用信息。DARPA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天、临、空、地的成像系统。实际上,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研制智能化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重构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黄思翰,王国新,商曦文,阎艳.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多尺度构形概念模型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2].张珊珊,刘韬.“可重构成像”系统技术分析[J].国际太空.2019
[3].郑永佳.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马传干.卫星电子载荷可重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5].郭晓玲.3D打印机索驱动支撑系统的可重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可重构测井系统[J].国外测井技术.2019
[7].童一飞.高精度可重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不确定度分析[D].中北大学.2019
[8].袁柳,涂吉,张睿,高阳阳,李勐.基于PCIe交叉开关的可重构计算系统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9].郑璧青,袁杰,沈霁,施雯,于大海.可重构在轨计算机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10].李斌.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