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门脉高压性肠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压,肝硬化,门静脉,肠病,疾病,食管,粘膜。
门脉高压性肠病论文文献综述
温杨[1](2014)在《病例讨论:门静脉海绵样变、门脉高压性肠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摘要女汉族,8个月20d。主诉:发热7天,便血2次。现病史:7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测体温37.8°C,患儿无咳嗽、气促、吐泻、抽搐等不适,家属自行给与"氨酚黄那敏"半包,患儿体温无下降,最高达39°C。遂就诊于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先后予"头孢呋辛、苯唑西林、头孢米诺、利巴韦林(具体剂量不详)"抗感染,并给予"鲁米那40mg,安定5mg"镇静。40min后患儿解暗红色血便(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4-16)
于卫华,王一平[2](2009)在《门脉高压性肠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门脉高压症是指各种肝内外因素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对胃肠道的影响尤为明显。继1882年Banti描述了门脉高压症之后,1902年Gilbert等提出“门静脉高压症”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1],Sarfeh于1986年又提出了门脉高压性胃(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09年01期)
任习芳,姚诘华,郑宗军,龚发良[3](2008)在《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肠病4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肠病与肝功能分级、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对4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跟踪随访两年,并对其并发PHC进行分析.结果:42例肝硬化患者中,PHC发生率52%,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为79%,其中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及套扎治疗者分别为26%、38%.PHG发生率为55%.随访跟踪两年,发现51%的患者发生下消化道出血.PHC发病率没有随肝功能分级加重(χ2=2.64,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增加(χ2=1.84,P>0.05),下消化道出血与PHC发病率存在明显相关性(χ2=13.14,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PHC发病率没有随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但PHC是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08年36期)
罗晓岚,吕富靖[4](2007)在《门脉高压性胃病、肠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的病变除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外,尚有非静脉曲张疾病,其中常见的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以往曾称为“糜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及“出血性胃炎”等。与非门脉高压患者不同(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尹朝晖,刘浔阳[5](2003)在《门脉高压性肠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门脉高压性肠病是一种田门静脉高压症而致的非炎症性的、独特的肠道黏膜病变,包括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变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本文以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为主对其发病率、内镜下表现等多个方面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03年10期)
陈一萍[6](2003)在《门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肝病最终可导致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其晚期常见并发症,并是引起胃肠道出血的重要原因。静脉曲张一旦形成,未经治疗者在1~2年内的出血率达20%~30%,之后2年内的再次出血率达60%,其中死亡率达40~50%。但是门脉高压性肠病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并不常见,其临床意义目前尚不清楚。本院最近诊治一例门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3-01)
卢向东[7](2002)在《门脉高压性肠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门脉高压性肠病 (PHE)系指在门脉高压 (PHT)基础上发生的肠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瘀血、血流量增加 ,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和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其范围仅限于由PHT引起的以血管改变为特征的肠道改变。人们对于PHE的认识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02年03期)
赵秋,刘南植,徐维田,王一鸣,许桦林[8](2000)在《门脉高压性肠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理及相关因子研究较多而且系统,但有关门脉高压性肠病的研究则较少。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门脉高压症时结肠、直肠肛管病变并初步探讨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肝功能分级、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内径的大小、直肠肛管静脉曲张和内痔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倪若愚[9](1998)在《门脉高压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门脉高压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倪若愚在发现和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意到消化道的其它部位亦存在与门脉高压(PHT)相关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并提出了一些诊断名称,如门脉高压性十二指肠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1998年07期)
谌辉,王天才[10](1998)在《门脉高压相关性肠病及其发病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门脉高压时类似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肠道病变的研究已渐受人们的重视。现就近几年来对门脉高压时肠粘膜的病理改变,门脉高压时肠功能紊乱及其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作一文献综述。(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期刊1998年02期)
门脉高压性肠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门脉高压症是指各种肝内外因素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对胃肠道的影响尤为明显。继1882年Banti描述了门脉高压症之后,1902年Gilbert等提出“门静脉高压症”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1],Sarfeh于1986年又提出了门脉高压性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门脉高压性肠病论文参考文献
[1].温杨.病例讨论:门静脉海绵样变、门脉高压性肠病[C].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2].于卫华,王一平.门脉高压性肠病[J].华西医学.2009
[3].任习芳,姚诘华,郑宗军,龚发良.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肠病4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
[4].罗晓岚,吕富靖.门脉高压性胃病、肠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
[5].尹朝晖,刘浔阳.门脉高压性肠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
[6].陈一萍.门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研究进展[D].浙江大学.2003
[7].卢向东.门脉高压性肠病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2
[8].赵秋,刘南植,徐维田,王一鸣,许桦林.门脉高压性肠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
[9].倪若愚.门脉高压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
[10].谌辉,王天才.门脉高压相关性肠病及其发病因素的研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