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跖楔关节截骨融合术治疗拇外翻

第一跖楔关节截骨融合术治疗拇外翻

韩德胡建军李志远(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骨科01404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040-01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受到多种临床因素影响,由于临床上遇到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作为通用方法使用.所以目前大约有250余种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2008-2010年对12例16足中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拇囊切除、周围软组织松解、第一跖楔关节截骨融合方法治疗,并且经过3月-2.5年随访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0岁,平均46岁。全部合并有拇囊炎、局部疼痛;Ⅱ、Ⅲ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其中扁平足6例。术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为20~36°,平均约27.4°;第1、Ⅱ跖骨间角(FMA)12~17°,平均15.1°。

1.2手术方法

拇囊切除、周围软组织松解:先于拇趾的跖趾关节的内侧做一弧凸向上的弧形切口,长约4cm左右,沿皮下组织向下游离,显露内侧跖趾关节囊及深筋膜,将关节囊及深筋膜做一纵向弧形切口、舌状瓣,暴露出跖骨头内侧骨赘,自跖骨头下方沟状凹陷处逆行用骨刀切除骨赘;再取关节外侧约2cm小切口,于近节趾骨基底切断拇收肌腱止点,外侧关节囊松解。截骨:于第一跖骨近端跖楔关节处内侧,取长约3cm左右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自骨膜下第一跖骨基底及跖楔关节游离,用小骨刀将第一跖骨基底部软骨切除,由内上向外下少量楔形截骨,再将第一楔骨关节面截除,截骨后使第一、二跖骨几近平行。同时注意保持第一跖骨及楔骨截骨面对合良好,尤其注意外侧接触满意。两枚螺钉交叉固定可靠。通过第一跖楔关节处截骨、旋转、融合,矫正跖骨前端内翻、旋前畸形,减小跖楔角,缩短第1、2跖骨头部间距,纠正第1跖骨内翻,拇外翻随之矫正。

1.3疗效判定标准:优:足部疼痛消失,可自由行走,X线片评价拇外翻≤10°,第一跖骨内翻≤5°,第一跖骨头骨赘消失。良:足部疼痛消失,可自由行走,不能选用尖,高跟鞋,X线片评价拇外翻≤12°,第一跖骨内翻角≤8°,第一跖骨旋前部分矫正。可:足部疼痛消失,长距离行走有轻度足部酸痛,选用宽松型皮鞋和布鞋,X线片评价拇外翻角≤15°,第一跖骨内翻角≤10°。差:足部行走疼痛不缓解,合并足部神经营养不良,X线片:评价拇外翻角≤20°,第一跖骨内翻角≤10°,第一跖骨旋前畸形同术前。

1.4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3个月-2.5年以上随访,按此标准,优15足,良1足。术后拇外翻角矫正最大30°、最小10°,第一、二趾骨间矫正最大7°,最小3°。第一趾骨短缩最长平均约0.5cm。没有拇囊炎发生。

2讨论

对于拇外翻的发生内因与外因都起着重要作用,内因包括扁平足、第1跖骨内翻、类风湿性关节炎、胶原及神经肌肉障碍性疾病、第1跗跖关节活动度过大和遗传因素。外因包括穿过紧的鞋和高跟鞋。其中第一跖楔关节松弛导致足的纵弓的塌陷,第一跖骨继发旋前畸形,导致足部负重点的外移,下方籽骨的相对性脱位,加重了足底及拇曩的疼痛,活动受限,为一主要因素。拇外翻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如Keller法,曾经广泛使用,其他的如Mitchell和Wilson截骨术在欧洲做的比较多。我们使用Lapidus术式治疗拇外翻畸形,包括第1跗跖关节融合,加之远端软组织手术治疗。适应证是比较重的畸形,同时年岁较大的患者,包括第1跖列活动度过大和第1跗跖关节退行性变,取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符合矫形外科治疗原则及生物力学要求。该术式1:针对拇外翻畸形病理解剖学变化和症状性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手术矫形。2:手术创伤小,截骨端稳定固定可靠,骨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后遗症低。3:矫形术后患者足形自然,保留了第一跖趾关节的原有功能,使术后步态正常。4;经长期随访疗效稳定,优良率高。5该手术适应于中老年畸形患者,设计更接近和适应于高发人群,拓宽了手术适应证和应用范围。本组病例术后随访的结果表明,虽然拇外翻角随时间增长可有少许的增加,但I、Ⅱ趾间角基本可保持不变,甚至有缩小的趋势,该术式手术简单.损伤小,效果好,是治疗拇外翻的优良方法。但是由于是截骨手术,术后受力点要重新回到第一跖骨头,所以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为其缺点,所以矫形手术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理解、配合。

标签:;  ;  ;  

第一跖楔关节截骨融合术治疗拇外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