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论文和设计-郝英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首先配置模型相似材料;然后组装试验系统;再模拟隧道超挖,测量土体的变化情况;然后模拟补偿注浆,测量注浆的扩张形态和土体变化情况;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扩张轮廓计算模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方法,通过在隧道模型外表面加刻导流槽的方式解决了排水孔易被外覆薄膜堵塞的问题,也解决了流动性相对较差的浆液的注入与不均匀分布的问题。通过注入能够自硬化的浆液材料,不仅能够描述注浆补偿率与地表及土体内部竖向位移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盾构隧道补偿注浆的扩张形态。对盾构隧道补偿注浆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系统包括:模型试验箱,所述模型试验箱包括箱体和铺设在所述箱体内的土体;所述箱体为顶部开口的刚性箱体;隧道模拟装置,所述隧道模拟装置放置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土体内,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包括隧道模型、外覆薄膜、导流槽和密封环,所述隧道模型为筒状结构,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所述外覆薄膜将所述隧道模型环向紧密包裹,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隧道模型的两端,将所述隧道模型和所述外覆薄膜紧密连接在一起,使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和所述外覆薄膜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所述隧道模型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将隧道模型外表面和外覆薄膜之间形成的腔体与外界连通;补偿注浆模拟装置,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通过所述进液口向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内注浆;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上部,用于测量所述土体沉降情况;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周围的土体应力变化。

设计方案

1.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系统包括:

模型试验箱,所述模型试验箱包括箱体和铺设在所述箱体内的土体;所述箱体为顶部开口的刚性箱体;

隧道模拟装置,所述隧道模拟装置放置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土体内,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包括隧道模型、外覆薄膜、导流槽和密封环,所述隧道模型为筒状结构,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所述外覆薄膜将所述隧道模型环向紧密包裹,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隧道模型的两端,将所述隧道模型和所述外覆薄膜紧密连接在一起,使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和所述外覆薄膜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所述隧道模型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将隧道模型外表面和外覆薄膜之间形成的腔体与外界连通;

补偿注浆模拟装置,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通过所述进液口向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内注浆;

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上部,用于测量所述土体沉降情况;

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周围的土体应力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包括注液装置、进液管、进液阀、排液管和排液阀;所述注液装置通过所述进液管连接至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中部设置有所述进液阀;所述排液管连接所述出液口,所述排液管中部设置有所述排液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处理器、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位移导杆和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将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分别固定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上方,所述位移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位移导杆的另一端探入所述土体中;所述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便于读取测量的位移数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所述外覆薄膜的外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便于读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数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支架采用测量横梁,所述测量横梁横架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测量横梁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测量横梁的上表面保持垂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进液阀与进液口之间的进液管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环向螺旋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所述环向螺旋导流槽螺旋设置在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所述纵向导流槽与所述隧道模型的轴线平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螺旋导流槽的横截面为V形结构槽;所述纵向导流槽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螺旋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宽度3mm、深度为3mm;所述纵向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宽度4mm、深度为3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已是大势所趋。地下轨道交通最常用的施工方式是盾构法施工。盾构法施工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一般采用水囊法,在隧道模型外覆橡胶膜,通过排水和注水的方式模拟隧道超挖及补偿注浆对地层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并不能得出补偿注浆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的压力、变形及扩张形态。隧道模型材料因为受到周围土层的压力作用,极易导致隧道模型的排水口处的橡胶膜吸附现象从而造成排水口处的严重堵塞,不利于正常工行排水。而且现有的盾构隧道试验模拟系统或方法均无法得到补偿注浆时的真实的浆液扩张形态,只能统一简化为圆孔扩张,造成较大的计算偏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以至少解决目前盾构隧道试验模拟系统排水孔易堵塞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包括:

模型试验箱,所述模型试验箱包括箱体和铺设在所述箱体内的土体;所述箱体为顶部开口的刚性箱体;

隧道模拟装置,所述隧道模拟装置放置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土体内,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包括隧道模型、外覆薄膜、导流槽和密封环,所述隧道模型为筒状结构,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所述外覆薄膜将所述隧道模型环向紧密包裹,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隧道模型的两端,将所述隧道模型和所述外覆薄膜紧密连接在一起,使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和所述外覆薄膜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所述隧道模型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将隧道模型外表面和外覆薄膜之间形成的腔体与外界连通;

补偿注浆模拟装置,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通过所述进液口向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内注浆;

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土体沉降信息设置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上部,用于测量所述土体沉降情况;

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隧道模拟装置周围的土体应力变化。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包括注液装置、进液管、进液阀、排液管和排液阀;所述注液装置通过所述进液管连接至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中部设置有所述进液阀;所述排液管连接所述出液口,所述排液管中部设置有所述排液阀。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土体沉降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处理器、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位移导杆和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将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分别固定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上方,所述位移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位移导杆的另一端探入所述土体中;所述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便于读取测量的位移数值。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土体应力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所述外覆薄膜的外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便于读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数值。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支架采用测量横梁,所述测量横梁横架在所述模型试验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测量横梁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测量横梁的上表面保持垂直。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进液阀与进液口之间的进液管上。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导流槽包括环向螺旋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所述环向螺旋导流槽螺旋设置在所述隧道模型的外表面,所述纵向导流槽与所述隧道模型的轴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环向螺旋导流槽的横截面为V形结构槽;所述纵向导流槽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槽。

如上所述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优选的,所述环向螺旋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宽度3mm、深度为3mm;所述纵向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宽度4mm、深度为3mm。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通过在隧道模型外表面加刻导流槽的方式解决了排水孔易被外覆薄膜堵塞的问题,也解决了流动性相对较差的浆液的注入与不均匀分布的问题。通过注入能够自硬化的浆液材料,不仅能够描述注浆补偿率与地表及土体内部竖向位移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盾构隧道补偿注浆的扩张形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模拟装置和补偿注浆模拟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周围浆液厚度h在隧道周围沿圆心角θ之间的h-θ数据表;

图5为图4中的隧道补偿注浆的扩张形态的外轮廓坐标散点图。

图中:1、模型试验箱;11、土体;12、刚性边框;13、钢化玻璃侧板;14、加载横梁;15、可调支脚;151、万向轮;16、测量横梁;17、T型滑槽;18、高度刻度尺;19、长度刻度尺;21、隧道模型;22、外覆薄膜;23、密封环;24、进液口;25、出液口;26、环向螺旋导流槽;27、纵向导流槽;31、注液装置;32、进液管;33、进液阀;34、排液管;35、排液阀;36、压力表;41、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2、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3、位移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包括:

模型试验箱1,模型试验箱1包括箱体和铺设在箱体内的土体11;箱体为顶部开口的刚性箱体;为了加强模型试验箱1的强度,箱体的边框处设置有刚性边框12,为了便于观察箱体内土体11的铺设情况,采用刚性的透明板作为箱体的侧壁,例如厚度为16mm的钢化玻璃侧板13。为了在铺设土体11后便于层层压实,在模型试验箱1的上方设置有与刚性边框12连接的加载横梁14,需要压实土体11时,将油压机安装在加载横梁14上,便于实现土层的压实。为了便于转运,在模型试验箱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51。为了方便模型试验箱1的水平调整,模型试验箱1的底部设置有可调支脚15。在使用时,当模型试验箱1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后,调整可调支脚15,使万向轮151离开地面,并使模型箱保持水平。为了便于观察箱体内的土体11变化情况,本实用新型在箱体的竖直刚性边框12和上部水平刚性边框12处分别设置高度刻度尺18和长度刻度尺19。

隧道模拟装置,隧道模拟装置放置在模型试验箱1的土体11内,隧道模拟装置包括隧道模型21、外覆薄膜22、导流槽和密封环23,隧道模型21为筒状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隧道模型21采用聚氯乙烯材料,隧道模型21的外表面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外覆薄膜22将隧道模型21环向紧密包裹,外覆薄膜22采用橡胶材质,既保证了弹性需求,也使外覆薄膜22的强度满足需求,避免了压力导致的破裂。密封环23位于隧道模型21的两端,将隧道模型21和外覆薄膜22紧密连接在一起,使隧道模型21的外表面和外覆薄膜22之间形成密闭结构;隧道模型21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4和出液口25,进液口24和出液口25将隧道模型21外表面和外覆薄膜22之间形成的腔体与外界连通;为了防止进液口24和出液口25被外覆薄膜22吸附堵塞,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液口24和出液口25分别连接导流槽。优选地,导流槽包括环向螺旋导流槽26和纵向导流槽27,环向螺旋导流槽26螺旋设置在隧道模型21的外表面,纵向导流槽27与隧道模型21的轴线平行。进一步地,环向螺旋导流槽26的横截面为开口宽度3mm、深度为3mm的V形结构;纵向导流槽27的横截面为开口宽度4mm、深度为3mm的U形截面。

补偿注浆模拟装置,补偿注浆模拟装置包括注液装置31、进液管32、进液阀33、排液管34和排液阀35;注液装置31通过进液管32连接至进液口24,进液管32中部设置有进液阀33;排液管34连接出液口25,排液管34中部设置有排液阀35;优选地,补偿注浆模拟装置还包括压力表36,压力表36设置在进液阀33与进液口24之间的进液管32上。

土体11沉降信息采集装置,土体11沉降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处理器、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位移导杆43和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将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和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分别固定在模型试验箱1的上方,位移导杆43的一端与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连接,位移导杆43的另一端探入土体11中;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和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分别与处理器连接,便于读取测量数值。优选地,传感器支架采用测量横梁16,测量横梁16横架在模型试验箱1的侧壁上部,测量横梁16的上表面保持水平;为了便于测量横梁16的安装,在模型试验箱1的侧壁上方的刚性边框12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滑槽例如T型滑槽17。再优选地,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和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分别与测量横梁16的上表面保持垂直。

土体11应力信息采集装置,土体11应力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布在外覆薄膜22的外表面,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便于读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数值。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该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的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模型相似材料作为试验用的土体11;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确定试验方案及其相似参数;

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勘查报告确定试验方案;依据相似理论确定相似参数,包括几何相似常数、时间相似常数、粘聚力相似常数、内摩擦角相似常数、压缩模量相似常数和重度相似常数。

S12,配制模型相似材料;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及步骤S11中确定的相似参数,计算出模型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包括几何尺寸、粘聚力、摩擦角、压缩模量、重度等;选择合适的相似材料并进行配合比设计与试验,配制出模型相似材料作为试验用的土体11。

S2,组装试验系统;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组合符合尺寸要求的模型试验箱1,调整模型试验箱1底部的可调支脚15使模型试验箱1保持水平。

S22,在模型试验箱1的上部垂直于隧道模型21的轴线安装测量横梁16,测量横梁16安装在T型滑槽17上,便于实时调整位置,测量横梁16的中点处安装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并以测量横梁16的中点为中心依次向两端对称排布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在另一个测量横梁16上安装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的排布方式与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的排布方式相同;

S23,将步骤S1中配置好的土体11依次分层填入模型箱内并铺平,当土体11填充至设计标高时,打开位于测量横梁16中点处的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根据激光点的位置放置隧道模型21,使隧道模型21的顶点与述测量横梁16中点位于同一铅垂面;

S24,打开排液阀35和进液阀33,通过注液装置31开始注液,待排液管34的出口处不再有气泡溢出且导流槽内充满水而外覆薄膜22仍紧贴隧道模型21的外表面时关闭排液阀35门,计算出进液管32、导流槽和排液管34内水的体积为V1<\/sub>;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注液装置31采用带有刻度的注液器,便于实时统计注液体积;在排液管34出口处设置有量筒,便于测量排液体积。

S25,打开进液阀33,根据试验方案注入相应超挖体积为V2<\/sub>的水量;沿隧道模型21径向截面的周向在外覆薄膜22的外表均布8个压力传感器;继续填充土体11至试验要求的标高处并进行平整;待土体11稳定后调试土体11沉降信息采集装置和土体11应力信息采集装置,使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和压力传感器正常工作且测量数值在有效测量区间中间范围,便于后续的准确有效测量。

S3,模拟隧道超挖,测量土体11变化情况;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模拟超挖,打开排液阀35,缓慢的从排液阀35中抽出体积为V2<\/sub>的水量。

S32,测量,通过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和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记录模拟超挖后地表及地层的沉降量,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抽水后土体11的应力变化情况。

S4,模拟补偿注浆,测量注浆的扩张形态和土体11变化情况;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41,配置注浆浆液;

注浆浆液要求具有如下特性:(1)较好的流动性;(2)不泌水;(3)体积收缩率小于0.1%;(4)在一定时间后能够自硬化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为了达到要求的浆液特性,选取800目的超细水泥灌浆料,以水灰比0.5,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三聚氰胺减水剂进行均匀搅拌,制得注浆浆液,该浆液配比简单,操作方便,满足注浆浆液的使用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减水剂可以是密胺系减水剂(例如本例中的三聚氰胺减水剂)、粉末羧酸酯类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此类减水剂可以满足注浆料的减水率高、流动性能好、离析泌水等性能好的要求。

S42,模拟补偿注浆,测量注浆的扩张形态和土体11变化情况;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421,打开进液阀33和排液阀35,从进液口24处缓慢注入体积为V1<\/sub>的注浆浆液,同步从排液管34的出口处缓慢抽出体积为V1<\/sub>的水后关闭排液阀35。

S422,根据试验设计分步每次注入体积为V1<\/sub>\/100的注浆浆液并记录每次注入注浆浆液后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及压力传感器的数值,直至隧道模拟装置上方的土体11表面中心点抬升至超挖前的标高,关闭进液阀33。

S423,待注浆浆液硬化凝固后,通过光电式位移传感器42和机械式位移传感器41测量地表以及土体11内部的位移情况,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隧道模拟装置周围土体11的应力p的变化;

S424,取出隧道模拟装置,沿隧道模拟装置的径向切割截取横断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截取的隧道模拟装置横断面上,测量圆环各处的的壁厚,即可获得补偿注浆后注浆浆液沿隧道模型21周围的厚度即隧道补偿注浆的扩张形态。圆环的壁厚可以采用采用投影的方式进行测量统计,也可以在圆环上面均布多个测点进行壁厚的测量统计。在本实施例中,在圆环周向均布16个测点,测量这16个测点处的壁厚,将圆环的中心与坐标系的坐标原点重合,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以位于第一、四象限的横坐标轴为起始边沿逆时针方向测量每隔22.5°圆心角的圆环外轮廓的坐标。

S5,数据分析,将步骤S3和步骤S4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扩张轮廓计算模型;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51,绘制地表与土体11内部竖向位移s与注浆补偿率q之间的s-q曲线;在本实施例中,注浆补偿率q等于超挖量V2<\/sub>与隧道圆柱体的体积的比值;S-q曲线是为了获得注浆后地表抬升的值,整个曲线分梯度注浆,地表也会相应抬升,这个曲线就是每个梯度的注浆量与地表抬升数值在一个图中的散点拟合的曲线,这样就得到了注浆量与地表抬升的规律。

S52,绘制隧道管壁周围土体11应力p与注浆补偿率q之间的p-q曲线;以得出注浆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11的扰动情况。

S53,绘制隧道周围浆液厚度h在隧道周围沿圆心角θ之间的h-θ数据表,在表中附加该测量点处的外轮廓半径r,并根据数据表作出外轮廓的坐标散点图,再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拟合得出补偿注浆扩张轮廓,用于优化计算模型。

本试验在隧道补偿注浆对地表影响的计算时,初期采用数值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扩张轮廓计算模型。待步骤S51-步骤S53中的测量数值出来后,将测量数值进行分析整理,对扩张轮廓计算模型进行优化,从而使计算更加精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通过在隧道模型外表面加刻导流槽的方式解决了排水孔易被外覆薄膜堵塞的问题,也解决了流动性相对较差的浆液的注入与不均匀分布的问题。通过注入能够自硬化的浆液材料,不仅能够描述注浆补偿率与地表及土体内部竖向位移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盾构隧道补偿注浆的扩张形态。

本实用新型在隧道补偿注浆对地表影响的计算时,初期采用数值分析软件计算。然后对实际测量的数值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优化,从而使计算更加精准。对盾构隧道补偿注浆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4045.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24532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G01N 33/00

专利分类号:G01N33/00;E21D11/10;E21D9/06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安徽建筑大学

第一申请人:安徽建筑大学

申请人地址:230601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

发明人:郝英奇;李秉坤;曹广勇;黄赵美;马海军

第一发明人:郝英奇

当前权利人:安徽建筑大学

代理人:刘春成;刘素霞

代理机构:1138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模拟盾构隧道补偿注浆扩张形态的试验系统论文和设计-郝英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