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控制模型论文-向慧雯,胡欣灼,杨闰荣,隋雪

眼动控制模型论文-向慧雯,胡欣灼,杨闰荣,隋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眼动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词切分,词汇识别,阅读,眼动研究

眼动控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向慧雯,胡欣灼,杨闰荣,隋雪[1](2018)在《中文词切分的依据及眼动控制模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字母文字研究发现,词间空格是有效的词切分线索。而中文没有词间空格,那么是什么线索起着字母文字中空格一样的作用呢?总结以往研究发现,汉字的统计属性、词汇可能性、词素位置、词素熟悉性等因素可能是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线索。字母文字词切分依据物理线索,中文词切分可能依据"心理线索"。未来研究应该解决中文词切分的核心线索以及线索替代的可能性,并构建中文眼动控制模型来解释中文阅读过程及词切分问题。(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隋雪,杨帆,徐迩嘉[2](2018)在《交互激活眼动控制的Glenmore模型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Glenmore模型是由Reilly和Ralph提出的一种交互激活眼动控制模型,其主要由输入单元、字母单元、词语处理单元、特征单元、注视中心、眼跳触发器等模块构成。该模型认为,阅读时对词语的加工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的,同时高水平的认知加工会受低水平的眼球运动影响,而眼跳则是由注视中心决定触发的,并用特征地图这一概念来解释在阅读时自下而上的视觉信息和自上而下的词语特征对眼动的影响。该模型以简单的结构和简洁的加工过程很好地解释了阅读时的眼动过程,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释预示效应、溢出效应、回视、眼跳与再注视等的机制。该模型的基本理论结构与模型单元和实现方式,对中文阅读的适合性与仿真研究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高扬,温宝琴[3](2014)在《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最优眼动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眼动系统中,由于视网膜中央凹区域受到噪声的干扰,使得眼跳时间和准确度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化。为了得到最优眼动轨迹,在权衡眼跳时间和准确度的基础上,从眼动消耗最小入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和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提出了最优眼动控制模型;并利用眼动主序关系对此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任何给定的眼跳幅度条件下,都有唯一的最优眼跳时间使眼动总消耗达到最小,并且此时的眼动轨迹为最优眼动轨迹。该模型对优化飞行员、管制员等工作人员的眼动策略和眼动轨迹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隋雪,沈彤,吴琼,李莹[4](2013)在《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中文研究——串行和并行》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的眼动控制理论不断发展,其中有两个眼动控制模型对阅读的影响最大,分别是代表串行加工模式的E-Z读者模型和代表并行加工模式的SWIFT模型。总结中文阅读相关的眼动研究,发现了许多中文阅读研究中串行与并行眼动理论模型的研究证据,主要涉及中文阅读的知觉广度、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副中央凹的预视效应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未来中文阅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词频不光有语义特性,也存在字形上的特性,因此词频不适合成为研究语义加工阶段的自变量;(2)研究中字形、字号的平衡十分重要;(3)位于中央凹左侧的词也可以作为研究对象;(4)应更加注重中文阅读模型的完善与建立。(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姜衍仓,田芳勇,胡赤兵[5](2011)在《斜齿非圆齿轮滚齿加工最简数学模型与联动控制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斜齿非圆齿轮的制造难题,探讨斜齿非圆齿轮数控滚齿加工的最简数学模型与机床应该具有的联动结构。介绍了斜齿非圆齿轮齿廓的形成原理,综合运用螺旋齿啮合原理和工具斜齿条法,推导出斜齿非圆齿轮滚齿加工的最简数学模型,它是一个四坐标联动的结构。利用研发出的专用电子齿轮电路模板和脉冲合成电路模板,设计出斜齿非圆齿轮滚齿加工所需要的CNC系统联动控制结构,实现斜齿非圆齿轮的滚齿加工,解决斜齿非圆齿轮制造的难题。(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1年06期)

胡赤兵,田芳勇,操良伟[6](2009)在《叁阶椭圆斜齿轮滚切加工联动控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经研发出的覆盖非圆直齿轮滚切加工的"齿轮加工CNC系统",综合运用螺旋齿啮合原理和工具斜齿条法,设计出叁阶椭圆斜齿轮滚切加工联动控制方案,给出了CNC联动控制模型的原理图。试验滚切加工成功,切出的叁阶椭圆斜齿轮经配对啮合试验,转动灵活,侧隙均匀。(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9年02期)

吴俊,莫雷[7](2008)在《阅读中重要眼动控制模型的核心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分析目前两个最重要的阅读中眼动控制模型:EZ读者模型和SW IFT模型的核心架构,并比较这两个眼动控制模型的异同。这两个模型相同的地方为:两个模型都认为语言加工系统和眼球运动系统共同决定了眼动行为;眼球运动系统不受语言属性的影响。两个模型不同的地方为:EZ读者模型认为词汇加工是串行的,而SW IFT模型支持词汇的并行加工;SW IFT模型认为词汇的激活水平决定眼跳目标,而EZ读者模型用眼跳取消机制解释跳词现象。最后对比两个重要英文模型的异同,为发展中文模型提供参照。(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崔磊[8](2007)在《眼动控制中串行与并行模型的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在分析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在中文阅读条件下,探讨串行和并行模型之间的争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同一行的单词是以串行的方式逐个被加工还是多个单词可以同时被加工,这是串行和并行模型最根本的分歧,其具体表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副中央凹能否获取高层次水平的信息;(2)副中央凹获取的信息能否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即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并结合边界技术和启动技术的实验范式对串行和并行模型进行验证,具体包括叁个实验(4个分实验):实验1在非正常阅读条件下来探讨副中央凹获得的频率信息是否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影响,同时考察中央凹加工的负荷是否会对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产生影响。自变量是中央凹的字频和副中央凹预视字的字频。当眼睛注视点越过特定的位置时,副中央凹预视字则变为另一目标字,从而保证实验所控制的预视字只呈现在副中央凹区域内。结果显示,副中央凹能获得频率信息,并且获得的频率信息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即时的影响,副中央凹为低频字时,中央凹的阅读时间更短,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大小受到中央凹加工负荷的影响。实验2在正常阅读的条件下来探讨副中央凹预视字的字频高低是否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影响,从而为阅读加工理论中串行模型与并行模型之间的争议提供一些证据。实验2a操纵的自变量为副中央凹预视字的频率(高频和低频),这两类预视字与目标字和整个句子的意义均相符。实验发现,当副中央凹呈现的是低频预视字时,中央凹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会更短。实验2b在预视字与当前句子语义冲突条件下进一步探讨预视字的字频对中央凹加工的效应。自变量是副中央凹预视字的频率(高频和低频),两类预视字均不符合句子的语境。当眼睛越过特定的边界位置时,与句子构成语义冲突关系的副中央凹预视字会变为符合句子语义的目标字。这样设计既可以充分扩大副中央凹高低频字之间频率的差距,也可以降低其首次略读频率,增强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实验发现,副中央凹呈现的是高频预视字时,中央凹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会更短。这些发现表明,副中央凹的词汇属性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影响,副中央凹的加工困难会引发一个较早的词间眼跳以对副中央凹进行加工,从而缩短了中央凹的加工时间。实验结果为“磁性吸引”理论提供了证据,为阅读加工理论中的并行加工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实验3在正常阅读的条件下来探讨副中央凹能否获得语义信息,并且副中央凹预视字的语义信息是否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影响。自变量是副中央凹预视字与句子语境的语义合理性(语义一致和语义冲突)。结果发现,副中央凹为语义冲突预视字时,副中央凹的首次加工时间会更长,但是对中央凹的加工没有显着影响。综合上述结果,在中文阅读理解中,读者能够从副中央凹获取频率和语义等高层次信息,并且可以同时对多个汉字进行同时加工,副中央凹加工的困难会缩短中央凹加工的时间。总的说来,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在中文阅读理解中,可以对多个汉字进行并行的加工。(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苏在滨[9](2007)在《交通信号联动控制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路口交通流随时间变化的需求以及排队的形成随机性很强,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将交通流的变化按时间段进行划分,只考虑在饱和交通下的情况。虽然高峰期交通流不是均匀分布在该时段内的,但每个高峰期出现的时段基本确定,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峰值也基本不变,因此可以假设在某一个时段内车辆到达率为常值,这样处理也使得排队的形成变得简单易行,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采集数据来确定。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单一路口的周期长和绿信比变成了确定数值,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就是两个路口的相位差如何选择,以达到阻滞车辆数为最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07年04期)

陈庆荣,邓铸[10](2006)在《阅读中的眼动控制理论与SWIFT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研究者受注意梯度指导理论影响,结合心理学的最新发展以及在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WIFT模型。SWIFT模型遵循3条基本原则:(1)一定注意范围内的分布式词汇加工;(2)眼跳计划和目标选择的分离;(3)伴随中央凹目标抑制的眼跳机制。在构架上,该模型主要有两大功能模块:词汇加工和眼跳编程。(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5期)

眼动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Glenmore模型是由Reilly和Ralph提出的一种交互激活眼动控制模型,其主要由输入单元、字母单元、词语处理单元、特征单元、注视中心、眼跳触发器等模块构成。该模型认为,阅读时对词语的加工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的,同时高水平的认知加工会受低水平的眼球运动影响,而眼跳则是由注视中心决定触发的,并用特征地图这一概念来解释在阅读时自下而上的视觉信息和自上而下的词语特征对眼动的影响。该模型以简单的结构和简洁的加工过程很好地解释了阅读时的眼动过程,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释预示效应、溢出效应、回视、眼跳与再注视等的机制。该模型的基本理论结构与模型单元和实现方式,对中文阅读的适合性与仿真研究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眼动控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向慧雯,胡欣灼,杨闰荣,隋雪.中文词切分的依据及眼动控制模型的解释[J].心理科学.2018

[2].隋雪,杨帆,徐迩嘉.交互激活眼动控制的Glenmore模型述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高扬,温宝琴.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最优眼动控制模型[J].工业工程.2014

[4].隋雪,沈彤,吴琼,李莹.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中文研究——串行和并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姜衍仓,田芳勇,胡赤兵.斜齿非圆齿轮滚齿加工最简数学模型与联动控制结构[J].机械传动.2011

[6].胡赤兵,田芳勇,操良伟.叁阶椭圆斜齿轮滚切加工联动控制模型研究[J].机械传动.2009

[7].吴俊,莫雷.阅读中重要眼动控制模型的核心架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崔磊.眼动控制中串行与并行模型的冲突[D].华南师范大学.2007

[9].苏在滨.交通信号联动控制的数学模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

[10].陈庆荣,邓铸.阅读中的眼动控制理论与SWIFT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

标签:;  ;  ;  ;  

眼动控制模型论文-向慧雯,胡欣灼,杨闰荣,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