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流,特征,大气,异常,黔南,海南岛,南亚。
环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叶培龙,刘新伟,赵文婧,杨晓军,李艳[1](2019)在《2016年8月甘肃省持续性高温过程及其异常大气环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81个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发生在甘肃省的高温天气基本特征及高温期间异常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2016年夏季高温日数甘肃东部地区大部分站点比气候平均值多5天左右;尤其是7月底至8月下旬的高温天气过程,不论是高温天气强度,还是高温天气范围,均为历史罕见。(2)高温发生期间,南亚高压中心较同期偏北5~10个纬距,且中心略向东偏移,造成冷空气不易南下;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覆盖面积明显扩大,急流核的位置偏北3~5个纬距,急流中心区向东明显移动,且分布形态由纬向型转为经向型,对高温天气的发展维持有重要作用。(3)受南亚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稳定,同时,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出现天数达10天以上,抑制西风带槽脊系统的东移,甘肃境内难以形成有效的降温降水天气。(4)甘肃境内水汽含量虽较往年偏多约20%,尤其是甘肃西部地区,但水汽辐散偏强,不易形成降水;此外,下沉气流异常偏强,高层空气下沉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展与维持。(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徐亚钦,吴松涛,杨旺文,刘学华,黄艳[2](2019)在《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降水的对应关系及环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典型梅雨处于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强降水区与中低层锋生区有较好对应。锋区维持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形变锋生;锋区南压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低层水平锋生。低层梅雨锋北侧为超地转偏西气流,南侧为非地转东南气流,它们分别影响了北侧非平衡偏北气流和南侧平衡西南气流的发展,从而影响锋生系统。在锋区存在低层地转偏差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形成次级环流上升支,锋后反之。此外,锋前低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而锋后低空纬向风为超地转,高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这进一步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发展。合成场中,在200 hPa西风槽槽后及槽前分别存在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显着增强区;在700 hPa浙北(浙江北部)地区存在东北气流显着增强区。合成锋生各分解项的水平及垂直分布与典型个例较类似。低层锋生主要由散度项贡献,形变项次之,倾斜项则起负作用;中层锋生主要由倾斜项贡献,形变项次之;高层锋消主要由倾斜项贡献。(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孙玉[3](2019)在《鄂尔多斯市近50a夏季降水特征及典型异常年大气环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鄂尔多斯市1967年~2018年11个气象站近50a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小波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典型多雨年、少雨年的环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平均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中,第一特征向量很好的反映了全市夏季降水的一致性,并且降水存在着7~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北半球阻塞高压的建立或阻塞形势的维持是夏季产生降水的有利条件,而东亚环流的形成是水汽能否到达鄂尔多斯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11期)
胡萍,钟有萍,冉仙果,杨群,陈超[4](2019)在《低涡切变暴雨环流特征及物理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铜仁10个站点2013—2017年雨量资料,选取5—7月的区域暴雨个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ECP资料,总结了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比分析了冷性低涡切变暴雨和暖性低涡切变暴雨的环流特征及物理量特征。分析发现,①冷性低涡切变暴雨的环流特征表现为:500 hPa高空副高脊线稳定,多波动槽,中低层有明显的低涡切变,低涡中心在川渝一带,东移路径;地面无明显锋面,有弱冷空气渗透,多以偏北路径为主,无明显降温;其发生频率是低涡切变型暴雨的33%,以5—6月为主。②暖性低涡切变暴雨的环流特征表现为:500 hPa高空副高脊线稳定,中低层有明显的低涡切变,850 hPa低涡多位于铜仁上空,东移南下路径;地面多为均压场,处于暖低压底部,海上高压后部;其发生频率是低涡切变型暴雨的67%,以6—7月为主。③冷性和暖性低涡切变暴雨物理特征表现为:水汽条件在暴雨发生时段最大,结束时减小;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及k指数在暴雨发生前、发生时两个时段逐渐增大(发生时最大),发生后减小;其他不稳定能量条件没有规律;暴雨的发生与不稳定能量的相关性不大。(本文来源于《中低纬山地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高红梅,陈波,夏阳,唐红忠,潘启学[5](2019)在《黔南州凝冻气候特征以及异常凝冻年环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凝冻天气主要以雨凇形式出现,该文利用黔南州1968年12月—2018年3月12日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50 a来出现的雨凇和凝冻天气的空间分布、初始时间、持续时间等方面,同时利用NEC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究了黔南出现特重级凝冻和重级凝冻的500 hPa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凝冻天气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关系,尤其瓮安出现的凝冻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罗甸、荔波50 a来未出现凝冻天气;黔南凝冻平均初日在1月中旬到下旬初,平均终日在1月下旬后期;在区域性凝冻天气环流场分析中,高纬地区的冷高压位置越往南且强度越大,则影响黔南出现区域性凝冻天气可能性越大,尤其在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情况下,凝冻灾害最重。(本文来源于《中低纬山地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何林宴,简茂球[6](2019)在《广西贵港地区极端高温日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端高温事件是我国南方夏季频发的天气灾害,区域性明显,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环流背景及其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台站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对1961—2010年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发生的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应的大气环流场演变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1)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的高温日主要出现在6—9月,其中7—8月是高温日频发的月份;3天以上的持续高温日数占总高温日数的6成;8—9月的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桂东南在6—9月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与一些特定的天气系统的存在有紧密联系。持续的下沉运动是造成广西东南部升温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垂直下沉运动的主要原因又与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或南海-菲律宾海出现的热带低压系统的北移路径偏东有关,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过程还与热带气旋的活动时间较长和强度偏强有关。(3)高压控制的晴空少云天气可导致地表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的升高,从而导致地表向上的长波辐射及感热通量增强,加热近地面空气,这些有利于近地面升温的热力过程以及垂直下沉绝热加热过程的增强,使得高温天气过程得以维持。(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次旺顿珠,措姆,加勇次成[7](2019)在《西藏地区2015年汛期天气气候特征及北半球500hPa环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2015年5~9月西藏地区降水、平均气温、日照资料等气象要素,分析了汛期气候特征,得出2015年汛期西藏中部地区偏旱、东南部地区极端降水频繁,全区大部地方雨季开始期较常年同期略偏晚,平均气温正常略高并对北半球500hPa中高纬环流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A、B指数和印缅槽等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华[8](2019)在《呼和浩特市夏季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呼和浩特市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夏季降水资料序列和美国NCEP/NCAR的1961—2017年夏季北半球月平均500hPa高度场、700hPa经向风场和200hPa矢量风场再分析资料及南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序列,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夏季降水气候特征及其典型年环流场特征,并对南亚季风与呼和浩特市夏季降水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夏季降水存在显着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2)夏季典型多雨年和典型少雨年具有明显不同的环流特征;(3)南亚夏季风与呼和浩特市夏季降水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朱晶晶,赵小平,吴胜安,汪正林,邢彩盈[9](2019)在《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年无冬"的海南岛,异常冷冬常给热带果木、橡胶树等农业及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近40年海南岛17个市县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温格点资料以及Nino3.4指数和AO指数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开展了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分析,并研究了其在冷冬趋势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年际变化特征,近年来海南岛共出现12次冷冬年,冷冬事件频发。海南岛冷冬发生期间,对流层低层冷高压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ENSO与AO指数可以作为海南岛冷冬预测的参考依据,ENSO冷位相对应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出现冷冬事件。另外,利用大气环流指数建立的冬季气温距平回归预报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海南岛冬季气温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9期)
孙健,李栋梁,邵鹏程,高娜[10](2019)在《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51—2014年中国160站月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季节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S-EOF)等方出现前、后冬相反甚至冷暖交替的现象。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存在3个主模态:全冬一致型、前后反相型和冷暖交替型。当西伯利亚高压冬季一致偏强(偏弱)时,冬季一致冷(暖);当海陆热力差异由强变弱、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由强变弱,东亚西风急流比较稳定,强度偏强,位置由南向北移动时,冬季前冷后暖;当大气环流发生突变,尤其是海平面气压场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大气活动中心的频繁调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月时间尺度上强弱交替时,冬季气温呈冷—暖—冷交替变化。(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环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降水的对应关系及环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典型梅雨处于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强降水区与中低层锋生区有较好对应。锋区维持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形变锋生;锋区南压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低层水平锋生。低层梅雨锋北侧为超地转偏西气流,南侧为非地转东南气流,它们分别影响了北侧非平衡偏北气流和南侧平衡西南气流的发展,从而影响锋生系统。在锋区存在低层地转偏差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形成次级环流上升支,锋后反之。此外,锋前低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而锋后低空纬向风为超地转,高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这进一步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发展。合成场中,在200 hPa西风槽槽后及槽前分别存在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显着增强区;在700 hPa浙北(浙江北部)地区存在东北气流显着增强区。合成锋生各分解项的水平及垂直分布与典型个例较类似。低层锋生主要由散度项贡献,形变项次之,倾斜项则起负作用;中层锋生主要由倾斜项贡献,形变项次之;高层锋消主要由倾斜项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叶培龙,刘新伟,赵文婧,杨晓军,李艳.2016年8月甘肃省持续性高温过程及其异常大气环流特征[J].高原气象.2019
[2].徐亚钦,吴松涛,杨旺文,刘学华,黄艳.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
[3].孙玉.鄂尔多斯市近50a夏季降水特征及典型异常年大气环流分析[J].现代农业.2019
[4].胡萍,钟有萍,冉仙果,杨群,陈超.低涡切变暴雨环流特征及物理量特征分析[J].中低纬山地气象.2019
[5].高红梅,陈波,夏阳,唐红忠,潘启学.黔南州凝冻气候特征以及异常凝冻年环流特征[J].中低纬山地气象.2019
[6].何林宴,简茂球.广西贵港地区极端高温日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J].热带气象学报.2019
[7].次旺顿珠,措姆,加勇次成.西藏地区2015年汛期天气气候特征及北半球500hPa环流特征[J].西藏科技.2019
[8].张华.呼和浩特市夏季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9
[9].朱晶晶,赵小平,吴胜安,汪正林,邢彩盈.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孙健,李栋梁,邵鹏程,高娜.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J].气象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