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论文_舒华金,吴春萱,杨康,刘廷武,李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牵伸,铸工,加捻,纺丝。

复合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舒华金,吴春萱,杨康,刘廷武,李晨[1](2019)在《快速膨胀海藻酸钠/二氧化硅纤维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快速止血功能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丝,采用梯度冷冻干燥法及钙离子交联,最终得到一种海藻酸钠(ALG)包覆纳米二氧化硅的叁维支架,用于止血海绵(ALG/SiO_2/Ca~(2+)止血海绵)。通过扫描电镜,细胞实验,体内止血实验,对其结构、组成、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止血功能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ALG/SiO_2/Ca~(2+)止血海绵具有高度疏松的多孔结构,能快速吸水膨胀,浸水10s体积膨胀到原来的219%;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新型止血海绵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体内止血实验结果显示采用ALG/SiO_2/Ca~(2+)止血海绵在10s内完成止血,与医用纱布组相比,出血量显着减少。因此,这种新型止血海绵在深部创口中具备快速吸水膨胀止血并提供伤口湿润环境等优异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崔旭,赵普,熊需海,张忠宝,李书[2](2019)在《短切纤维对复合材料焊接强度的增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短切纤维作为增强剂对复合材料焊接界面的强化效果。以不锈钢网作为加热体,利用脉冲电阻焊接技术连接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酰亚胺(GF/PEI)层合板。对芳纶纤维(AF)、玻璃纤维(GF)、碳纤维(CF)作为增强剂的焊件分别进行单搭接剪切实验,以评估焊接头的强度。结果表明,纤维通过与不锈钢网加热体共同承担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来实现焊接界面强化。断口分析显示,在纤维的增强作用下,焊接初期主要失效模式均为纤维和基体剥离;焊件强度达到最佳时,失效模式转变为不锈钢网加热体和纤维同时撕裂。(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东星倩,何涛,霍元明,刘洪君,孙安娜[3](2019)在《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件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将实验所得数据结合Geodict软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和碳纤维长度对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为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后续工作展开和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越好;随着碳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小,并在5 mm后达到平稳的趋势,当纤维长度为1 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李伟刚,凤权,胡金燕,杨李燏,陈欢欢[4](2019)在《再生纤维素基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化学改性制备聚氨酯(PU)-偕胺肟聚丙烯腈(AOPAN)-再生纤维素(RC)复合纳米纤维膜,将其作为分离膜构建动态分离系统,并测定其对Fe~(3+)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液柱高度8 cm、膜层数5、Fe~(3+)的质量浓度5 mg/L的条件下,动态吸附率最高可达100%,溶液体积流量为4.60 m L/min;当Fe~(3+)的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动态吸附数据符合Thomas和Yoon-Nelson动态吸附模型,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17.0 mg/g和113.3mg/g。通过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拉伸力学测试表征发现,加入PU后,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升,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微观形态。(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李晔,石海鑫,李菁华[5](2019)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采用该种材料所生产的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结合当前汽车行业中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应用与研发案例,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针对其在材料、工艺和仿真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2019年12期)

刘培启,杨帆,黄强华,王迪,陈祖志[6](2019)在《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气瓶封头非测地线缠绕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分几何理论和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气瓶封头上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非测地线缠绕角微分方程,得到稳定的非测地线缠绕轨迹;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T700CFRP缠绕气瓶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非测地线轨迹对工作压力(30MPa)下T700CFRP缠绕气瓶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渐进损伤模型分析爆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于封头高h=50mm的T700CFRP缠绕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7MPa,约为6.4%;对于封头高h=160mm的T700CFRP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6MPa,约为11.5%。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得到的缠绕线型既能满足缠绕工艺的基本要求,又提高了T700CFRP缠绕气瓶的结构力学性能,可为实际缠绕工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宫学源[7](2019)在《瑞士科学家改进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以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据Phys.org网站2019年11月12日消息,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丹麦XnovoTech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改进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大幅缩短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检测时间。研究团队将X射线透镜阵列置于样品和X射线源之间,使得一次X射线照射能够探测样品多个区域的内部结构。该技术能够以每秒25张扫描图像的速度,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科技中国》期刊2019年12期)

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汪浩,杨莉[8](2019)在《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C/C膜界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碳纤维表面沉积碳膜,探究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溅射功率改性后的碳纤维与改性前的碳纤维相比,石墨化程度、微晶尺寸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断裂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改性前相比,断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7.14%(150W)、32.98%(250W)、18.89%(350W)、17.94%(450W),弯曲强度提高了28.66%(150W)、39.45%(250W)、8.49%(350W)、3.28%(450W);并且改性后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会出现屈服阶段,不再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界面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明明,陈烨,李夏,王华平[9](2019)在《纺丝工艺对并列复合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不同纺丝工艺下牵伸和热处理方式等对并列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常规聚酯(PET)和瓶级PET为原料,采用将预取向丝(POY)经过牵伸加捻(DT)制备POY-DT和一步法制备全拉伸丝(FDY) 2种工艺纺制并列复合纤维,并对纤维卷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和不同热处理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DY的整体卷曲性能较POY-DT优异,且FDY的声速取向因子为0. 87,明显优于POY-DT的0. 43,二者结晶度均在30%左右;FDY经沸水处理后,即时沸水收缩率为8. 3%,明显低于POY-DT的12. 9%,但随着时间的延长,FDY收缩仍会继续发生,而POY-DT经沸水处理后,可得到尺寸相对稳定的纤维长丝;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纤维力学性能影响不同,POY-DT适合干热处理,FDY适合湿热处理。(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东强,成俊秀,张泽东,马创创,李启航[10](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壳及一体化车体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节能车轻量化和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一体化车体制作方案,该方案在保证车体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可有效减轻节能车的重量。从总体方案、温度环境、力学性能优化、碳纤维真空导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几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一体化车体及车壳制作方法。通过实验论证,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复合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短切纤维作为增强剂对复合材料焊接界面的强化效果。以不锈钢网作为加热体,利用脉冲电阻焊接技术连接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酰亚胺(GF/PEI)层合板。对芳纶纤维(AF)、玻璃纤维(GF)、碳纤维(CF)作为增强剂的焊件分别进行单搭接剪切实验,以评估焊接头的强度。结果表明,纤维通过与不锈钢网加热体共同承担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来实现焊接界面强化。断口分析显示,在纤维的增强作用下,焊接初期主要失效模式均为纤维和基体剥离;焊件强度达到最佳时,失效模式转变为不锈钢网加热体和纤维同时撕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舒华金,吴春萱,杨康,刘廷武,李晨.快速膨胀海藻酸钠/二氧化硅纤维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快速止血功能的应用[J].材料工程.2019

[2].崔旭,赵普,熊需海,张忠宝,李书.短切纤维对复合材料焊接强度的增强作用[J].材料工程.2019

[3].东星倩,何涛,霍元明,刘洪君,孙安娜.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数值模拟分析[J].锻压技术.2019

[4].李伟刚,凤权,胡金燕,杨李燏,陈欢欢.再生纤维素基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9

[5].李晔,石海鑫,李菁华.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9

[6].刘培启,杨帆,黄强华,王迪,陈祖志.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气瓶封头非测地线缠绕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2019

[7].宫学源.瑞士科学家改进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以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J].科技中国.2019

[8].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汪浩,杨莉.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C/C膜界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

[9].李明明,陈烨,李夏,王华平.纺丝工艺对并列复合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9

[10].刘东强,成俊秀,张泽东,马创创,李启航.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壳及一体化车体的制作[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复合材料对铬(VI)吸附前后XPS图谱(a...复合微球对铬(VI)吸附后的XPS图谱Cr2...热交联前后PVA/P2W18复合纳米纤维的红...复合纤维的荧光照片氧化石墨烯,聚苯胺纤维和GPA8复合材...富树脂区域缺陷的应力分布图(缺陷半径...

标签:;  ;  ;  ;  ;  ;  ;  

复合纤维论文_舒华金,吴春萱,杨康,刘廷武,李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