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目的性价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的性,价值,经济法,工具,体系,目的,生态环境。
目的性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祯[1](2019)在《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对于经济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研究的重点,经济法在经济行为中所起到的公平性作用以及提升经济活动效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之一,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互支持补充,为构建完善经济法价值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经济法的价值目标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2期)
朱琳,郭超[2](2019)在《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存在是经济行为的前提和制约因素,经济法的经济目标也是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重心。然而,传统研究的背景和力量被打破,如果只从系统和等级方面来看,经济法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是一种工具化的结果,它包括公平和经济安全,以及机构和效率,第二,目标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动力。工具和目的价值要相互之间加强和巩固,以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经济价值体系。以下就是研究和分析经济法的工具和目的论价值。(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01期)
王卫军[3](2018)在《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法是对经济行为进行整体、系统、全面调整的一部法律,它对经济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经济法是将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作为其价值目标和研究重心。但是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较为分散,从体系和层次的角度看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可以被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工具性价值,它主要包括结果的公平、经济安全以及体制效率;另一种则是目的性价值,它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和完善、相互扶持,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本文就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以及目的性价值展开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22期)
王玉伟,钱亮亮[4](2018)在《基于目的性价值角度的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而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为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本文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共同目的性价值向度,来探讨和梳理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来创新构建一套高效、运转灵活的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06期)
肖信平[5](2017)在《“正当目的性”视角下的股东查阅权的法律适用与司法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股东查阅权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权利之一。对股东查阅权"正当目的"的考量,应该将股东的固有权利与公司的利益平衡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应将"正当目的"的适用作为股东行使查阅权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还需考查股东行使查阅权是否对公司造成实质性损害。(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刘诗浩[6](2016)在《浅谈经济法的工具性和目的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法在经济法学领域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会涉及到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经济法展开论述,研究了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包括工具性和目的性目标,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期刊2016年19期)
熊馨洁,周海玲[7](2016)在《论教师价值的回归: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完整的价值包括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工具性价值的特点是"我为",目的性价值的特点是"为我"。教师的主体生命与劳动工具无法剥离,这一特点要求统一实现教师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目的性价值失落、工具性价值异化的现象异常突出。从这一问题入手,分析教师角色认定工具化、教师个人价值消解、教师个体差异性弱化、教师情感泯灭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教师目的性价值回归、实现教师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统一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6年02期)
杜晓霞[8](2016)在《论价值评价标准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意识标准即价值主体运用各种意识形式对客体的属性、规律是否同主体的尺度相一致、相符合进行评判、断定的尺度。关于如何把握这一尺度,我们是在对其理论前提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其中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实践是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6年03期)
黄和节[9](2013)在《新闻评论价值选择:可能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以分析“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新闻评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新闻评论为分析对象,结合杜威评价理论的思想,评析该事件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思路,并提出对于具体新闻事件的价值选择而言,应该遵循可能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3年10期)
李浓[10](2013)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目的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性是人类实践的一个根本特性,也是我们研究教育以及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形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目的性具有二元结构,即既要担当宏观的社会进步的使命,也要满足微观的个人发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湘潮(下半月)》期刊2013年08期)
目的性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的存在是经济行为的前提和制约因素,经济法的经济目标也是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重心。然而,传统研究的背景和力量被打破,如果只从系统和等级方面来看,经济法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是一种工具化的结果,它包括公平和经济安全,以及机构和效率,第二,目标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动力。工具和目的价值要相互之间加强和巩固,以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经济价值体系。以下就是研究和分析经济法的工具和目的论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的性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王祯.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J].法制博览.2019
[2].朱琳,郭超.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J].纳税.2019
[3].王卫军.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4].王玉伟,钱亮亮.基于目的性价值角度的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
[5].肖信平.“正当目的性”视角下的股东查阅权的法律适用与司法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刘诗浩.浅谈经济法的工具性和目的性价值[J].全国商情.2016
[7].熊馨洁,周海玲.论教师价值的回归: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J].教育导刊.2016
[8].杜晓霞.论价值评价标准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J].企业导报.2016
[9].黄和节.新闻评论价值选择:可能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以分析“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新闻评论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10].李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目的性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