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演化论文_李满意,司洪涛,魏燕珍,廖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体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山体,巴里,地貌,天山,阿尔金山,多山。

山体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满意,司洪涛,魏燕珍,廖云平[1](2016)在《条形孤立单薄山体演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形孤立山体、单薄山脊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形成高陡临空的陡崖带,进而形成危岩单体。现行的规范、专着中对危岩体的勘查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对条形孤立单薄山体及陡崖带的勘查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少。以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刀子岩为地质原型,对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坡体结构特征、溶蚀发育特征及陡崖带下方堆积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以今推古的地质分析方法,得出该类山体的历史演化机制、岩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再现了该类山体在历史时期内的地质活动过程;最后提出刀子岩陡崖带勘查建议。对刀子岩陡崖带下方规划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同时为同类山体的分析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董风[2](2013)在《晚新生代南阿尔金山体隆升与周缘盆地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前人对阿尔金山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时间、期次、走滑位移量及分配规律等,对山体周缘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与阿尔金山隆升之间的联系并未重视。本文选南阿尔金山周缘新生代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对南阿尔金山晚新生代沉积组合和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对晚新生代沉积相、沉积演化和地貌演化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出一定的认识和进展,主要方面如下:⑴初步厘定了南阿尔金山地区的主要新生代地层结构及沉积环境。⑵通过对晚新生代各阶段沉积岩性特征、沉积相组合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推测南阿尔金山地区在晚新生代经历了叁个重要的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盆地萎缩期、盆地扩张期和盆地再次萎缩期。⑶通过晚新生代沉积组合、构造特征及物源分析,对南阿尔金山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地貌进行了一定的演化分析,尝试性地恢复了南阿尔金山古地貌格局:狮子沟组之前南阿尔金山地区可能零星分布少量的小山丘;狮子沟组时期南阿尔金山出现但未达到现今高度,山体两侧的沉积盆地仍然贯通;七个泉组时期索尔库里走廊南侧发生一定规模的隆升;中晚更新世南阿尔金山地区有期强烈的构造隆升,使该地区大规模的隆升为现今的地貌形态。(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5-28)

孙然好,潘保田,王义祥[3](2006)在《祁连山北麓地貌信息熵与山体演化阶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地貌演化的阶段和趋势,是地貌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ArcView的支持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祁连山北麓的河网和流域。利用Strahler积分计算了各个流域的地貌信息熵,按照主夷平面的高度将祁连山北麓的各个流域分为不同的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貌信息熵值。结果显示,祁连山地区正在进入戴维斯侵蚀旋回的幼年期阶段。(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6年01期)

王宗秀,李涛,柳永清[4](2005)在《准东南缘山体(博格达山)成山演化历程(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早期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的碰撞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北移和楔入是新生代地球发展演化历史中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仍在持续进行的板间强烈的会聚作用被从青藏高原直到天山宽达上千公里的地壳缩短、高原隆起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壳块体向东挤出等构造运动所分解吸收,不仅形成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诸多逆冲一推覆构造、隆起山链和前陆盆地,还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走滑断裂(Molnar et al,1975,1978,1989;Tapponnier et al, 1976,1977,1982;Paltzer et al,1987;England et al,1986,1990;Avouac et al,1993;Xu et al,1996)。这种板块间会聚所产生的挤压、隆起、走滑和逆冲作用造就了中国西部,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山、盆、原地貌和河流水系,也控制着破坏性地震的频繁发生,它是区域构造变形的动力源。作为远板块边界的大陆内部隆起山链,天山不仅在地质历史上作为古生代俯冲碰撞带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Chen et al,1985;Windely et al,1990;新疆地质矿产局, 1993),而且进入新生代以来也遭受到了强烈挤压和隆升等构造变形作用,形成大陆内部典型的复活或再生造山带(冯先岳等,1985;邓起东等,1991a;Hendrix et al,1994;Avouac et al, 1994)。(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期刊2005-11-01)

王宗秀[5](2003)在《博格达山链的造山活动与山体形成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虽然经过近代一百多年的研究,但仍一直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特别是80年代以来,大陆造山带成因研究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最主要前沿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对不同类型造山作用与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在现代地学研究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新生代典型陆内造山的博格达山链,以其独特的造山面貌而有别与其它陆内造山带。针对这种“强造山”,“弱表现”的特点,本文从岩石学(沉积岩、火山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地质学、年代学、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角度入手,对博格达山的造山活动、山体演化历史等成山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博格达山链的成山过程划分为叁大阶段,提出了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的造山模式。同时对新生代的造山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远程效应与岩石圈深部约束联合作用的认识。 在本文的绪论部分,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系统查阅及综合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研究基础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前人的工作、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研究区及邻区所存在的地质问题以及争议点做了阐述。 在对前人资料系统地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新疆北部地区(包括东天山)二迭纪以前的古构造环境进行了概括分析,针对许多存在的地质构造质疑问题,提出新疆北部所出露的众多蛇绿岩带可能是产于古生代形成的同一个大洋的观点,即新疆北部可能只存在一个大洋——准噶尔-天山洋(隶属古亚洲洋一部分)。并以此为构造背景,对新疆北部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划分出两个被动陆缘(阿尔泰被动陆缘带、塔里木北缘被动陆缘带)和叁个弧盆带(东准噶尔泥盆纪弧盆带、北天山石炭纪弧盆带、南天山泥盆纪弧盆带)(见下表)。同时,在只存在一个大洋的前提下,对造山前的古构造演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叁个演化阶段:①震旦-寒武纪的陆壳拉张阶段;②奥陶-志留纪的洋盆形成阶段;③泥盆-石炭纪的洋盆消减阶段。并认为大洋的消减为向南、向北对称消减。而且整个新疆北部地区,古构造演化是一种不均衡的、复杂的构造变动。 对博格达山(研究区)区域的古构造环境认识,目前存在有限洋盆、裂陷槽、裂谷、岛弧之争。针对这个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本文在进行部分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区内王宗秀:博格达山链的造山活动及山体形成演化 己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认为博格达山地区在造山之前,经历 了裂陷槽、岛弧等复杂演化历史。其中在泥盆纪时期为一裂陷槽,随着大洋的消减,于石炭 纪演化成岛弧环境。. 针对博格达山链在整个天山造山带中的特殊构造位置,以及以往对该区研究的薄弱点, 从构造变形角度出发,对山链的变形构造进行了较细致的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首次在博格 达山区发现了韧性剪切变形带,并由此揭开了博格达山初始造山活动的神秘面纱。通过宏观 和微观变形构造的详细分析研究,确定了博格达山韧性剪切变形带的变形机制、变形期次、 构造式样。认为博格达山韧性剪切变形带的主变形为南北向剪切收缩,其后又经历了伸展剪 切和走滑剪切,是一条多期演化的复合型韧性剪切变形带。韧性剪切变形带的形成温度不大 于400℃,是一条低温剪切带,现今出露的部位为下部构造层次的中上部位以上部分。运用最先进的测试手段(错石SH班MP测试),对同构造期长英质脉体中错石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获得了较可靠的剪切带形成的年代学证据—晚石炭世,是年代学研究中的一种尝试,也为同样地质环境中构造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上述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晚石炭纪为博格达山初始造山的起始时间,初始造山的主要构造表现为南北向韧性剪切收缩应变。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为洋壳消减殆尽,板块拼贴,岛弧带内发生造山活动的产物。 从沉积学角度入手,通过沉积物类型、沉积层序、构造地层层序、古水系、物源等方面数据综合分析研究,对研究区的中生代地质环境进行了恢复,认为整个东天山地区在中生代期间整体处在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并在侏罗纪期间形成吐哈与准噶尔以及塔里木相通的 “泛湖”。晚古生代石炭纪末的洋壳消减和板块拼合使天山地区整体隆起,海西运动晚期结束了残留海相沉积,形成了与准噶尔盆地相通的吐哈、伊犁、叁塘湖、柴窝堡等盆地。叁迭纪沉积盆地分布广泛,尤其是晚叁迭世,湖盆范围扩大。侏罗纪整个天山地区相对稳定,整体沉降,叁塘湖盆地、吐哈盆地、柴窝堡盆地与准噶尔盆地连成一片,形成泛湖泊一河流-沼泽沉积背景,焉省盆地、库米什盆地可能与塔里木盆地相连,形成了广泛的湖泊、沼泽。由于中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博格达地区开始不断隆升,但幅度不大,因此将吐哈盆地与准噶尔(准东)两盆地暂时“分割”开来,在白坚纪初期,又重新恢复的区域伸展背景下,形成湖泊一河流相坳陷型盆地,白至纪中后期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被博格达山彻底分割开来。认为伸展机制可能源于板块拼贴后的应力松弛和地壳变形的弹性回跳。 从博格达山链中广泛发育的逆冲一推覆构造入手,通过褶皱与断层的配套与组、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序列、变形构造组合样式等综合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03-02-01)

黄培华[6](1995)在《黄山山体的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黄山区褶皱运动不是在印支放因而是在燕山旋回中期,与黄山花岗岩浆侵入同步,发生子125Ma左右.花岗岩体经长期缓慢上升和剥蚀作用于距今30Ma(渐新世中期)时形成了黄山顶部光明顶期夷平面.距今5Ma(上新世)时形成了黄山第二层地貌面-老人峰期剥蚀面.第四纪初(距今约2.5Ma)的喜马拉雅旋国第叁幕时,该区花岗岩体呈断块大幅度抬升,使现代的黄山正处于青年期中山峡谷阶段.依据地貌特征、堆积物分析、孢子花粉组合、气候特征以及山顶上奇峰巧石等证据,表明黄山第四纪时期没有经历过冰川作用,黄山顶部仅遭受了寒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王树基[7](1987)在《《天山山体演化》已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着的《天山山体演化》一书,己由科学出版社于1986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天山山体演化》一书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我国研究天山的第一本专着。全书共分八章,总计约28万字。本书是全面而详尽地论述天山山体演化的一书专着,它将天山的发展历史明确地分为叁(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1987年02期)

吴利仁[8](1959)在《论希宾次火山体硷性岩浆的演化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苏联学习时,曾对科拉半岛中部的希宾硷性岩体进行过一些工作。当我国硷性岩研究工作开始之际,对这方面作点滴介绍或不无裨益,因篇幅所限,本文只准备探讨希宾硷性岩体的演化及成因。(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1959年11期)

山体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前人对阿尔金山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时间、期次、走滑位移量及分配规律等,对山体周缘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与阿尔金山隆升之间的联系并未重视。本文选南阿尔金山周缘新生代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对南阿尔金山晚新生代沉积组合和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对晚新生代沉积相、沉积演化和地貌演化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出一定的认识和进展,主要方面如下:⑴初步厘定了南阿尔金山地区的主要新生代地层结构及沉积环境。⑵通过对晚新生代各阶段沉积岩性特征、沉积相组合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推测南阿尔金山地区在晚新生代经历了叁个重要的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盆地萎缩期、盆地扩张期和盆地再次萎缩期。⑶通过晚新生代沉积组合、构造特征及物源分析,对南阿尔金山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地貌进行了一定的演化分析,尝试性地恢复了南阿尔金山古地貌格局:狮子沟组之前南阿尔金山地区可能零星分布少量的小山丘;狮子沟组时期南阿尔金山出现但未达到现今高度,山体两侧的沉积盆地仍然贯通;七个泉组时期索尔库里走廊南侧发生一定规模的隆升;中晚更新世南阿尔金山地区有期强烈的构造隆升,使该地区大规模的隆升为现今的地貌形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体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满意,司洪涛,魏燕珍,廖云平.条形孤立单薄山体演化机制[J].山地学报.2016

[2].董风.晚新生代南阿尔金山体隆升与周缘盆地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D].长安大学.2013

[3].孙然好,潘保田,王义祥.祁连山北麓地貌信息熵与山体演化阶段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

[4].王宗秀,李涛,柳永清.准东南缘山体(博格达山)成山演化历程(摘要)[C].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2005

[5].王宗秀.博格达山链的造山活动与山体形成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

[6].黄培华.黄山山体的演化过程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5

[7].王树基.《天山山体演化》已出版[J].干旱区地理.1987

[8].吴利仁.论希宾次火山体硷性岩浆的演化及成因[J].地质科学.1959

论文知识图

山体演化的3种情况[44]一17新力1中心村沿水系空间的演化序列资...),图7.1博格达山造山历程及山体一9博格达山造山历程及山体演化模...涪院城区江南组团的天际眺变迁FIG9比扒...涪隆垂直娜度塑形态变迁Fig.3口

标签:;  ;  ;  ;  ;  ;  ;  

山体演化论文_李满意,司洪涛,魏燕珍,廖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