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柱冲击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湿法,烟气,粒径,湍流,石灰石,数值,颗粒。
液柱冲击塔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明[1](2011)在《液柱冲击塔内的流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柱冲击塔是一种新的湿法脱硫技术,是在液柱空塔的基础上加装了多孔挡板改造而成的,具备液柱空塔和多孔盘吸收塔的双重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脱硫装置。液柱冲击塔具有脱硫效率高,性能可靠,适应性强,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水平高,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工业锅炉的烟气脱硫。目前,对液柱冲击塔的研究刚刚起步,仅进行过实验室规模的试验研究。因此,对大型化液柱冲击塔进行研究对以后的工业化应用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FLUENT商业软件为平台,对冲击塔的烟气入口倾角、挡板结构、塔内风速等进行优化模拟,以达到最佳的气液均混效果,为了给大型化液柱冲击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液柱冲击塔试验台为物理模型,使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液柱冲击塔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气液流场的影响,得出最佳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为液柱冲击塔试验台的搭建提供设计依据。试验台运行结构表明,系统脱硫效率高,气液混合效果较好,详见万小涛的硕士学位论文“碱基工业废弃物用于液柱塔湿法脱硫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入口倾角对塔内流动有显着影响,当入口倾角为15°时,塔内的流场与流速分布最佳;多孔挡板对气流有显着的整流效果,综合多孔挡板对流场的整流效果和塔内流速等因素,孔隙率为0.5时,多孔挡板对气流整流效果最优;塔内的最佳气流速度为3m/s。选取某化工厂220t/h锅炉湿法脱硫塔为数值计算的物理模型,使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塔内流动分布和压力分布,为化工厂脱硫塔的结构和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对冲击塔大型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浆液的喷淋对塔内流场整流效果显着,气流分布均匀,在多孔挡板区域形成回流区,加强气液间的混合,延长气流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多孔挡板至浆液液面之间的高度对冲击塔内气液两相分布有显着影响,当多孔挡板与浆液液面距离为冲击塔当量直径的1.56倍时,塔内气液两相分布较为均匀,效果最佳;在冲击塔入口至多孔挡板之间的湍流区内,随着高度的增加,同一高度层上的压力趋向均匀化且呈层状分布,而在多孔挡板至出口,气流的压力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5-20)
王君,高翔,郭瑞堂,骆仲泱[2](2006)在《液柱冲击塔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柱冲击塔内液柱雾化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脱硫效率,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挡板类型、液体进口流量、气体流速以及喷嘴与挡板的间距。在一小型液柱冲击塔模拟试验台上,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模拟试验塔内液柱雾化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场。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结构因素和操作参数对雾化流场内液滴的尺寸及其运动速率有显着影响,并且发现流场中的液滴粒径符合Rosin-Rammler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王君[3](2006)在《石灰石溶解特性和液柱冲击塔流场及其脱硫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工艺中,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它的溶解特性对整个系统的脱硫效率以及副产品石膏的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与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粒径分布、石灰石浆液的pH值、温度以及一些杂质离子等因素对脱硫剂石灰石溶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pH值越小越有利于石灰石的溶解,并且促进作用很明显;溶解反应温度的升高对石灰石的溶解存在促进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比较小的粒径分布十分有利于石灰石的溶解;在浆液中加入少量的石膏对石灰石的溶解略有阻碍作用;0.06wt%的飞灰轻微的抑制了石灰石的溶解;Al~(3+)与F~-形成的络合物对石灰石的溶解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实验测定的表观溶解速率常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脱硫剂石灰石的活性;以双膜理论为基础建立的石灰石溶解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和较好。 液柱冲击塔内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及其运动状态等流场特性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PIV技术对液柱塔内雾化流场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浆液流量、烟气流速、喷嘴与挡板间距、挡板类型等因素对雾化液滴粒径分布和运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烟气流速一定时,浆液流量越大,浆液液滴的平均粒径也越大;浆液流量一定时,液滴平均粒径随烟气流速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烟气流速和浆液流量下,喷嘴与挡板间距越小,雾化效果越好;雾化后的浆液液滴粒径符合Rosin-Rammler分布;在液柱冲击塔试验台上的测试结果与液柱冲击塔模拟流场的PIV试验结论相符,通过对液柱冲击塔试验台的模拟流场及其脱硫特性的研究可以得到其最佳的运行工况。(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2-01)
程峰,骆仲泱,高翔,王君,郭瑞堂[4](2005)在《液柱冲击塔湿法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柱冲击塔脱硫装置,通过冷态试验研究各种结构和运行参数的变化对液柱冲击塔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液柱冲击塔的脱硫效率随着喷液密度、塔内风速、液气比、循环水池pH值、烟气入口温度的增大而提高,随着SO2入口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减小液柱冲击塔阻挡层的通流截面或阻挡层与液柱喷嘴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改善脱硫浆液的雾化效果,从而显着提高脱硫效率.选择适当的结构和运行参数,液柱冲击塔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5年11期)
程峰[5](2005)在《液柱冲击塔湿法烟气脱硫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严重地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工艺成熟、脱硫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脱硫效率高、副产品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以提高脱硫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为目的,本文提出了液柱冲击塔,对这种湿法脱硫装置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液柱冲击塔的阻力特性和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试验研究了喷液量、塔内风速,结构等因素对阻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喷液量、塔内风速、循环水池pH值、SO_2入口浓度、烟气入口温度、结构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还研究了添加剂甲酸、甲酸钠和己二酸的脱硫添加剂的作用。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给出了液柱冲击塔的运行工况设计。 液柱冲击塔内,液柱冲击雾化形成的液滴的粒径分布、液滴速度等流场特性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PIV方法对液柱塔内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和运动状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浆液流量、烟气流速、喷嘴与挡板间距、挡板类型等因素对雾化液滴粒径分布和运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烟气流速一定时,浆液流量越大,浆液液滴的平均粒径也越大;浆液流量一定时,液滴平均粒径随烟气流速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烟气流速和浆液流量下,喷嘴与挡板间距越小,雾化效果越好;雾化后的浆液液滴粒径分布符合Rosin-Rammler分布。 以多相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湍流扩散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对液柱冲击塔建立二氧化硫吸收模型,考虑了喷淋密度、烟气流速、液滴粒径变化和分布等参数对塔内流场分布和SO_2吸收的影响,运用CFD对塔内的流场和二氧化硫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液柱塔入口的几何形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液柱冲击塔的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还对适用于中小型电站锅炉的湍流式简易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的阻力特性和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分析了简易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烟气带水的原因,通过试验研究优化旋流板设计,提高除湿效率,解决了烟气带水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6-01)
液柱冲击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柱冲击塔内液柱雾化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脱硫效率,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挡板类型、液体进口流量、气体流速以及喷嘴与挡板的间距。在一小型液柱冲击塔模拟试验台上,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模拟试验塔内液柱雾化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场。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结构因素和操作参数对雾化流场内液滴的尺寸及其运动速率有显着影响,并且发现流场中的液滴粒径符合Rosin-Rammler分布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柱冲击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明.液柱冲击塔内的流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王君,高翔,郭瑞堂,骆仲泱.液柱冲击塔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6
[3].王君.石灰石溶解特性和液柱冲击塔流场及其脱硫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程峰,骆仲泱,高翔,王君,郭瑞堂.液柱冲击塔湿法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
[5].程峰.液柱冲击塔湿法烟气脱硫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