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疗效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贝前列素,黛力新,偏头痛,5-羟色胺
疗效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华,徐磊,熊晓辉[1](2019)在《贝前列素联合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贝前列素联合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黛力新治疗,B组于A组基础上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 <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VAS评分、血浆5-羟色胺和神经降压素水平均降低,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且B组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黛力新可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5-羟色胺和神经降压素水平及升高β内啡肽水平有关,且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贺前松[2](2019)在《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65例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与试验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火针能够更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罗小莉,罗文杰[3](2019)在《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病症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Hp率根除率,还能降低其病症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5期)
徐训贞,叶俊玲,林晋濠,王美蓉,王立杰[4](2019)在《理中固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理中固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方法 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理中固肠汤治疗组(美沙拉嗪肠溶片+理中固肠汤)和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理中固肠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2和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2水平高于治疗前,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理中固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高,炎症因子水平和中医证候得到显着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王晓丹,刘志杨[5](2019)在《颈叁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颈叁针配合艾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颈叁针加辨证施治,配合艾灸;对照组给予针刺颈夹脊穴及风池、肩井并给予TDP照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Vs、Vm、EDV、PI及RI、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脉动指数(PI)、循环阻力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叁针结合艾灸能够温经通络,促使血管扩张,增快局部血流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曾祥毅,凌耀权,戴伟莉,刘超群[6](2019)在《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面系统地评价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机理。方法选取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cKenzie技术治疗, 3次/周,共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患者病变椎间盘中心在T2加权成像(T2WI)下的MR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50例患者的CODI、CRMDQ及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评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分别为(9.68±5.87)、(2.32±2.02)、(8.23±4.35)、(3.36±1.64)、(1.27±0.5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6.97±7.57)、(8.31±5.28)、(27.41±6.39)、(7.92±1.17)、(3.24±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50例患者病变椎间盘中心在T2WI下的MR值(157.65±23.3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8.78±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可改善椎间盘的受力情况,改善疼痛所致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莫曙岚[7](2019)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用机理及疗效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用机理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12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显着,不仅能够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使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晶晶[8](2019)在《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1.1观察自拟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1.2采用大鼠湿疹模型造模,分别从背部皮损评分、组织形态学观察、皮损内IL-1β、IL-6、Claudin-1、ZO-1蛋白的表达、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检测探讨养血祛风汤可能的作用机制。2方法本研究课题分两部分进行:2.1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遵照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诊断标准,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76名,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法,用密闭信封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按照1:1产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安排,将对应的治疗分配信笺密闭封入信封,形成随机信件。按纳入病例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联合外用的治疗方法,外用药均给予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2次/d。试验组患者予自拟养血祛风汤口服,组方为:当归10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白蒺藜10g,乌蛇10g、生龙骨30g,煅牡蛎30g,骨碎补15g。经我院制剂室提取为颗粒剂型,沸水约200ml冲服,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剂口服10mg/d,1次/d。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疗程结束后评价整体疗效。患者需每周复诊一次,研究者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出现的副反应。病情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级量化,主要症状按照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次要症状按照心烦、面色苍白、心悸、疲乏等情况分别予以评分。综合疗效评价以瘙痒程度、皮疹情况的变化计算出疗效指数,最终将治疗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计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监测药物安全性,试验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和肝功能(ALT),肾功能(Cr、BUN)的检测。各访视点详细询问患者受试情况,判断患者有无不良事件发生。2.2探究养血祛风汤可能的作用机理2.2.1大鼠慢性湿疹模型背部皮损评分及形态学变化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的丙酮-橄榄油液于背部造模,成功后进行养血祛风汤药物干预,并设立阳性对照氯雷他定组及阴性对照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一周,观察大鼠背部皮损红斑面积、肥厚浸润程度、鳞屑程度等指标予以评分;将大鼠处死后取其背部皮损处皮肤,予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进行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鳞状上皮厚度,表皮角化过度或不全,真皮层血管以及炎细胞浸润程度。2.2.2大鼠背部皮损IL-1 β、IL-6、Claudin-1、ZO-1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养血祛风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以及空白组大鼠背部皮损IL-1 β、IL-6、Claudin-1、ZO-1的蛋白表达。2.2.3大鼠血清IL-1 β和IL-6含量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养血祛风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以及空白组大鼠血清中IL-1 β和IL-6含量。3结果3.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3.1.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面积评分、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及病情总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1.2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面积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3.1.3两组患者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Wilcoxon符号配对秩和检验,两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1.4试验组治疗前、后总病情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病情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情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3.1.5养血祛风汤组治疗慢性湿疹总有效率85.71%,氯雷他定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59%,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养血祛风汤组与氯雷他定组疗效相当。3.1.6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安全性检测比较无显着性差异。3.2作用机理研究3.2.1背部皮损形态评分比较与湿疹模型组大鼠相比,养血祛风汤组及氯雷他定组干预药物诱导的大鼠模型,对于背部皮损红斑面积及程度、肥厚程度以及鳞屑程度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P<0.05);养血祛风汤组与氯雷他定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3.2.2背部皮损形态学改变空白对照组:鳞状上皮层数如常,约3~5层,未见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细胞未见变性及坏死,真皮层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鳞状上皮层数增厚,约6~9层,钉突下延,细胞肿胀变性,细胞核大,胞浆充盈,细胞排列无序。角化不全,皮肤表面可见糜烂,真皮层血管增生明显,间质多量炎细胞浸润。氯雷他定组:鳞状上皮层数增厚,约5~8层,钉突轻度下延,细胞轻度肿胀变性,细胞核略大,细胞排列较整齐。轻度角化不全,皮肤表面可见少许糜烂,真皮层血管增生,间质中等量炎细胞浸润。养血祛风汤组:鳞状上皮层数增厚,约4~7层,钉突轻度下延,个别细胞轻度肿胀,细胞核略大,细胞排列较整齐。轻度角化不全,皮肤表面未见明显糜烂,局部真皮层血管增生,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3.2.3背部皮损中IL-1 β、IL-6的表达IL-I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达增加,IOD值增加,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表达轻度下降,IOD值减少,但未见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表达明显降低,IOD值减少明显,可见显着性差异(P<0.05)。氯雷他定组与养血祛风汤组相比,I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IOD值大幅增加,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表达减少,IOD值减小,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表达明显减少,IOD值减小明显,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氯雷他定组与养血祛风汤组相比,I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2.4背部皮损中Claudin-1、ZO-1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达Claudin-1、ZO-1显着减少,IOD值明显减低,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表达升高,IOD值升高,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表达明显升高,IOD值升高,可见显着性差异(P<0.01)。养血祛风汤组与氯雷他定组相比,IOD值增加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 血清 IL-1 β、IL-6 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及IL-6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IL-IP、IL-6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IL-1β、IL-6明显降低(P<0.01)。氯雷他定组与养血祛风汤组相比,IL-1P、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1)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在缓解患者瘙痒程度、改善睡眠、减轻患者皮损肥厚、苔藓化程度方面疗效显着,明显优于西药氯雷他定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2)养血祛风汤可能通过减少湿疹过程中大鼠血清IL-1 P、IL-6等炎症因子释放,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通过上调角质细胞中Claudin-1、ZO-1的水平,达到修护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6-02)
王文学,郭亚雄,胡静雪[9](2019)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5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和甲强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均治疗1 w,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9.74%)显着高于对照组(72.50%)(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显着(P <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而CD8+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善更显着(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减轻患儿炎症水平,调节T细胞亚群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雷鸣,苏华,董月,胡艳君[10](2019)在《中草药治疗扁平疣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及其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草药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比较中草药治疗扁平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合计1 6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草药化裁治疗扁平疣,总有效率[RR=1.22,95%CI(1.14,1.31),Z=5.78,P<0.05],不良反应[RR=0.59,95%CI(0.39,0.92),Z=2.3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SMD=0.19,95%CI(-0.09,0.46),Z=1.34,P<0.18],CD4~+[SMD=1.89,95%CI(-0.74,4.52),Z=1.41,P<0.05],CD8~+[SMD=-0.43,95%CI(-1.54,0.68),Z=0.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文献的方剂统计,板蓝根、薏苡仁、红花、甘草、桃仁、大青叶使用频次较高。结论中草药化裁治疗扁平疣疗效更好,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疗效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65例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与试验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火针能够更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疗效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华,徐磊,熊晓辉.贝前列素联合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
[2].贺前松.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9
[3].罗小莉,罗文杰.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分子机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4].徐训贞,叶俊玲,林晋濠,王美蓉,王立杰.理中固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5].王晓丹,刘志杨.颈叁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6].曾祥毅,凌耀权,戴伟莉,刘超群.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莫曙岚.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用机理及疗效探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8].王晶晶.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9].王文学,郭亚雄,胡静雪.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机理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
[10].雷鸣,苏华,董月,胡艳君.中草药治疗扁平疣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及其机理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