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宋词以靖康之变前后为过渡划分为南北两宋,北宋词与南宋词在风格、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这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文学内部的演进变化所造成的结果。南北宋词从整体来看具有应歌与应社,主写境与主写情,率性而为与匠心巧运的差别。即使是同类的豪放词与婉约词,南北宋之间也是存在着可观的差异。
关键词:北宋词;南宋词;比较
纵观宋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宋词由一个分界点分为两个部分,即由北宋到南宋。这里的南北宋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以靖康之变为界限而产生的确切分期,而是以十二世纪末为界,依据词的风格、写作内容与手法的转变而大致划分了南北宋词。由于政治剧变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而导致南北宋词给读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让我们看到词向着不同方向的多样化发展。
北宋词与南宋词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的,这种差异早在南宋之时就有人已经意识到。南宋末年政治家、学者柴望在《凉州鼓吹自序》中曰:“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作尤莫盛于宣、靖间,美成、伯可各自堂奥,惧号称作者。近世姜白石一洗而更之,《暗香》、《疏影》等作,当别家数也。”(《疆村丛书》)也就是说,在南宋时期的人们已经对于南北宋词的不同风貌有了一定的认识。南北宋词在对音乐的应用,对于情境的偏重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即使是同类风格的词,南宋与北宋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应歌与应社
词是一种配乐演奏的歌辞,所以自词自产生就是与音乐相伴而行的。北宋词承袭的是五代词风,文人作词,搭配乐曲由伶人演唱,使词与音乐有一个密切的结合。许多文人本身就懂乐理,所以做出来的词非常符合乐的节奏。最能把词与音乐结合的诗人群体就是大晟词人,其中又以周邦彦为代表,周邦彦擅长自度曲,他的词注重的是音律与宫调音色相和谐,根据各式的宫调而产生不同的音情,使词富有音乐性。
北宋的词大多数都是配乐演唱,与音乐息息相关,而南宋词则不然。因为古代社会缺乏比较系统的对于音乐曲谱的保存方式,因此,音乐的曲调大都是由歌伎以及乐工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的,但是因为北宋后期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所以许多曲调随着换代而消失。由于旧谱零落,所以逐渐的,南宋词开始脱离音乐,成为一种文人案头咀嚼斟酌而成的纯粹的文学形式。南宋时期词人们聚在一起集结成社,通过词来相互应答,词成为了显示风雅知识的工具,所以文字上更加钻研,如南宋的浙江词人,他们常在临安集聚,定韵作词,而后相互品评。
所以,由于上述南北宋的时代风气以及历史背景原因,从而导致了北宋词与南宋词的不同,北宋词注重音乐节奏,词作总是配乐演唱,是为应歌而做;而南宋词人缺少音律知识,故而转工文字,文人结社风气浓厚,常常作词赠答品评,是为应社而作。
二、主写境与主写情
情与境是词最为重要的两个支柱,但一首词若是让人觉得做得妙,必然是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相比之下,北宋词更加注重情境的塑造,以境取胜。而南宋词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情取胜。北宋词重境界,是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而南宋词则更喜比兴咏物来表达词人的内心感情,“在借物以寄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咏一物矣。”(《论词随笔》)试看南北宋两则词之比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姜夔《江梅引》
秦少游与姜白石之词,同写远行离愁别恨之苦,但读来却各有不同。纵观秦少游的《踏莎行》,其中情境的塑造是最引人注目的,当我们读完这首词,感受到的是月雾迷蒙、春寒料峭下的驿馆,是千里折梅传素书的相思景象,凡此种种,都如画一般映射在读词人的眼中。这是北宋词的独特之处,注重于情境与氛围的营造。南宋词则不然,南宋词通篇阅下,一种强烈的情感萦绕在心头,姜词的思念愁苦之情跃然纸上,让人读来下涕,虽然也有对情境的描写,可是读者对于情感的感受远远的超出了详读具体的情境如何,这便是南宋词以情为主的特征。
漫观《全宋词》,北宋的好词都是以境界取胜,南宋的佳篇也多感人。但这并不是说北宋词无真情实感,南宋词无绝美情境,只是侧重有所不同,如论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还酹江月的感慨固然惊奇,可却不如前述大江东去、周郎赤壁、小乔初嫁的情境塑造更震人心魄;再如稼轩《青玉案▪元夕》一词,纵然烟火绚烂、宝马雕车,也抵不过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转心悦,南北宋词之异,在这里显现得再不能过。
三、率性而为与匠心巧运
南北宋词在写作手法与技巧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北宋词人注重的是词作的浑然天成,兴致所到之处,便可有佳作,对于写作手法并不是特别注重,因而北宋词更有朴拙、率真、天然之气,是情境与情感在一瞬间的涌现。而南宋词人由于山河破碎,偏安一隅,同时以苏轼、柳永为代表的前代的词人把自然之词发挥到了极致,于是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在词的篇章上下功夫,细细研究字斟句酌,所以南宋词更显文人的风雅之气、雕琢又曲折。
比如词中写燕,北宋人苏轼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南宋人史达祖则说:“差池欲往,试入旧巢相并。”苏轼写燕一目了然,简洁易懂,只写燕之一物,与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而史达祖词一句之中,对燕进行了细致描写,把燕拟人化,“欲往”、“试入”两个词写得巧妙生动,具有动态美感,同时句中也暗含典故。“差池”二字源于《诗经▪邶风▪燕燕》,用“差池”典故来表现燕子羽毛长短不一的可爱样貌。
再如咏史怀古,北宋人王安石吟“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而南宋人辛弃疾则高喊“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于金陵怀古,登临远眺,怀念的是金陵城内曾建都于此的六朝旧事,“商女”之典故也是化用杜牧《泊秦淮》,借金陵旧地上的历史悲剧直白表达出自己登高谩嗟荣辱之心。而稼轩词虽是言登建康赏心亭怀古,实际上却牵古联今,层层设计,委婉曲折地表现出自己的伟大心愿与抱负,同时表现出愿望无法实现的愤懑之情。
南北宋词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体现的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变化,一种文学体裁的成长必然是由简入繁的过程,先是由于词人自身的感悟所作,而后逐渐细致,对于内容更加的雕琢修饰,唐诗与宋诗是如此,北宋词与南宋词也是如此。
四、旷达与豪迈、柔婉与骚雅
宋词按照风格可以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纵观南北宋的豪放词与婉约词,其中的变化是非常鲜明的,一方面这是南北宋时代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同时又与文学内部的演进息息相关。
(一)南北宋豪放词比较
豪放词的创作与宋代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因为时代环境的不同,所以在南北两宋时的词人对于豪放词的创作也存在着不同的观念。北宋的建立是唐末之后百年分裂的第一次统一,随着国家的统一,各项政治政策都得到了恢复,北宋豪放词人们感受到的是国家的富庶与强盛。北宋词豪放词多是对个人身世的感慨,基调也更加昂扬,盛世中的豪放之作,就算是有怨怼之词,可有盛世的底子托着,也变得向上了起来。而南宋则是靖康之变后从统一走向的另一个分裂,所以南宋词人在创作时总会联想到国家的孱弱与破败。因为北宋的繁荣与南宋的弱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人对国家兴亡有着更敏锐的感受。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差异自然而然的产生。我们可以从豪放派的代表苏辛两人的豪放词作中看出不同。苏轼主要生活在北宋最为安逸富庶的神宗与哲宗时代,虽然当时存在着激烈的党争,而苏轼也是几次因为党争而受到迫害的一员,但是他始终都是乐观向上的,有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反观辛弃疾,他所处的南宋时代是一个山河破碎的时代,辛弃疾几次上书请求北伐而徒劳,他满腔的热血都致力于恢复山河,所以他的词更有英雄的豪情,同时词中透露出一种繁华不再的悲凉之感。
(二)南北宋婉约词比较
宋代的婉约派仍然占据着词的大部分天地,用词来抒发细腻的情感是词人们一贯运用的手法。北宋时期重视文治,文人士大夫在当时享受着国家最优厚的待遇,他们可以吟风弄月、花前柳下,这导致北宋时期的婉约词大兴盛。而南宋由于国家的形式产生了变化,文人们跟随着朝廷逃到了江南地带,虽说是繁华之地,可是他们自幼熟读的圣贤书教导他们的那些忠君爱国之道使他们无法再活在被保护的梦幻之中,所以南宋的婉约词人在创作时,无论是观景还是咏物,抑或是叙事,格调总不是高昂的,这是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南北宋词产生差异的重大原因。
北宋词的柔婉清丽与南宋词的骚雅曲折别有一番风味。北宋词人吸收了唐五代词花间词的风格,所以整个婉约词的格调带有一种柔媚、艳丽的色彩。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先期词人喜爱艳情,使得情爱的题材在北宋词人的笔下显得丰富多彩,他们注重对于眼前美景的描摹以及美好事物的幻想与回忆,同时用缠绵细腻似女子口吻记录下自己的情思,形成了其独有的风貌。直至对词进行开拓的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人,他们的婉约词中也是带有清丽婉转之感。他们在词中表现的是更加生活化的内容,抛却了自己是一个士大夫,是一位朝廷的官员的束缚,仅仅把自己看成一个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普通人。
南宋词抛弃了北宋词的浮糜之风,注重对于文词的斟酌以及文章技巧的运用,注重文字的雕饰,同时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含蓄内敛,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其中内涵。南宋婉约词绝少提及个人的情爱事件,而更多的是表达离散愁苦的内容,失去故乡、无依无靠的飘零之感在他们的词中体现的更加鲜明,表现的是对于身世的自伤自悼。相比北宋词,南宋词在内容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量创作咏物题材的作品,南宋词善于描摹,对于事物进行从内到外的细致描绘,词人们会选择一个事物来进行题咏,谢章铤曾言:“夫咏物南宋最盛,亦南宋最工”(《赌棋山庄词话》),由此可以看出南宋注重咏物之风气。
南北宋词的差异,实际上体现的是文学演进的一种必然结果。一种文体的成熟,必然会从个人的创作与发展变为群体的一种行为意识。虽然后世有宗北宋与总南宋词之分别,但南北宋词的比较并无甚绝对的优劣,只是时代形式与个人喜好所趋而已。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唐圭璋编.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陈迩冬.宋词纵谈[M].北京:三联书店,2014.
[4]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作者简介:周燕懿,青岛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