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县笔山小学,四川省巴中市636457)
摘要:在对新课程教育进行改革时,很多的老师非常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到相应的培养和训练,不论是什么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关键和有效的,当然数学教学也包括在这之中。如果学生对数学有了学习的兴趣后,他们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也能更加积极的配合老师,使学习效果更加有效,在学习效率上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教育;思维模式
前言:
数学知识的渊源就是实际生活,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就是讲小学数学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但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并不能简单的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也并不是简单的将实际生活和数学进行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注重学生固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并且需要凸显数学教学的规律与本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1概述教育和生活结合的好处
许多学者多认为,孩子的智慧是存在于它的指尖和头脑之中,而众多的课堂教学实例也对这一点进行了巩固,许多的案例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才获得成功的。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个知识点时,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米和厘米,老师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在理解“千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学校操场,利用操场对他们进行讲解;再比如,教学“克和千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将石头和硬币进行称重,让他们自己体会克和千克直接的区别,不管什么知识,教师都应该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启发他们的思维。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些教师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使不同能力的学生不会因为能力的不同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发散自己的思维,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过硬专业知识的老师才能做到的,他们广泛挖掘教材包含的引申含义以及教材以外的相关教学内容,所以这样的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具有更深的意义,帮助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头脑。这种方法在语文等文科的学习上是常见的,其实它也更应该运用到数学课的教学上。
每个孩子都充满了好奇心,在实际的数学教学阶段,老师要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利用,积极培育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养成爱思考、爱学习、爱提问题的好习惯,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广,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知事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还要来源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要不然光依靠学生的想象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安排学生去观察事物,逐渐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将教学知识过渡为生活化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枯燥、单调的教学知识向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转变,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以结合。比如,老子在教导学生学习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算法时,最为根本的是取整和凑整,像对于378+88,不但可以表示为378+88=378+100-12,而且也可以表示为378+88=370+(8+88),还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马上就要过节了,小红跟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妈妈买了一身裙子花掉378元,小红买了一双鞋子花了88元,那么请问小红与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倘若小红买的鞋子花去了100元,就是378+100,然而鞋子比100元少了12元,因此是378+100-12,这样,倘若数学教学可以立足于学生平时的生活,那么就一定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要我学”逐步地转变为“我要学”。
还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过生日的实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节,并与今天学习的分数知识相结合。教师播放“明明过生日”的视频片段:明明将蛋糕平均分成2份,却发现一共有3个小朋友,灵机一动,从中间横着切一刀,便将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正在这时,又有2个小朋友陆续出现了。一共5个朋友,怎么办呢?明明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将1份送给了最后进来的小朋友。见下列:
生:看到第一幅画面,我联想到了分数知识。
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
生:我是从第二幅画面联想到的,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1/4。
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1/5。
生:不对,不是。(立即有很多学生反对)
师:看到第5个小朋友,联想到1/5的确很自然。不过,为什么第5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不能用1/5表示呢?
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5份,我觉得可以想到1/8。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明明最后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到1/2。
师:不过,这里的1/2是整块蛋糕的吗?生:不是,是平均分成4份以后,每一份的1/2。
生:是整块蛋糕的1/8。
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片段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真切感受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情境能扎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3创设适宜的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是形象思维,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相关知识教学,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快乐、轻松的学习知识,比如,来说在教导学生关于“相遇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和理解“相背而行”“相对而行”的差别和相似之处,这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为自我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快乐和满足,不但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原型,使学生切实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也体会到了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数学,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而言,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是一体的,比如,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的时候,可以让所有学生依次说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年龄大小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自己比其他同学年龄相差多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将实际生活有效的进行联系。为此,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一些学习素材进行收集,以使学生累积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表明,倘若教师能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探究数学素材,那么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变得更加亲切和自然,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像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身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进行发现和挖掘,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此确保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参考文献
[1]刘艳花.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小议[N].发展导报.2018-11-30(018)
[2]刘雪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N].发展导报.2017-11-07(033)
[3]阮红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N].发展导报.2019-01-1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