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国工业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国,经济学,过程,经济学家,理论,工业国,关联性。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培刚[1](2015)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培刚的着作《农业与工业化》,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发展经济学开山之作。20世纪40年代,张培刚深入研究了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对工业转型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工业化的发展因素与限制因素以及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分析了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先行官"作用等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迫切问题做了深入的积极探索,创建了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中国学者创建的在国际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对我们当前处理发展中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开发性金融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李佐军[2](2012)在《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何历久不衰》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2012年11月23日,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着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兹编发张培刚先生的入室弟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佐军博士的文章,以纪念这位学术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2-11-30)
张佑林,李萌[3](2006)在《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对我国解决叁农问题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奠基之作《农业与工业化》作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农业发展理论,对于解决我国今天所面临的“叁农”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主要从经济发展的主题,农业对工业化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张培刚的农业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挖掘。(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06年05期)
欧阳剑锋[4](2002)在《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考察了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中国学者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比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提出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观点。经济发展思想和理论是中国经济思想在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分支。在中国近代以前的几千年中,经济思想常常表现为政治谏疏的副产品,散见于其他各种文化资料之中,到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一部分接受过系统西方经济理论学习的中国经济学家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国工业化的理论和主张有了空前的发展。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叁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文章基本框架。 第一章论述了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产技术落后,人口压力沉重,失业严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贸易逆差和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经济命脉大多数为列强所掌握,也还存在民族资本和国家资本。在近百年来与列强摩擦和斗争中,大多数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认识到,经济侵略比武力侵占更可怕,只有国家经济力的增强,才是国家强大的根本之道。因此,有关经济发展理论,为中国经济思想家所主张。西方文化的传入,特别是西方经济理论的传入,培养出了一批熟悉西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从理论准备上奠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形成的基础。 第二章论述了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从工业化理论、工农业关系理论、对外贸易理论、计划化思想四个方面综合概述了当时众多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在总体上概述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之后,重点分析了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主要体现在他194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中。本文从七个方面概述了该书的主要理论:1、科学、独特而全面的工业化内涵;2、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论;3、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4、工业化的开始、程序、阶段和速度;5、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6、工业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7、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关系理论。在概述这些理论的同时,结合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论述了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 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第叁章在对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出现、早期发展和演进做了一个基本考察之后,把张培刚工业化理论与刘易斯早期经济发展理论、中国学者的农业观与舒尔茨农业观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6-01)
张建华[5](1993)在《从系统论看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一命题的阐述与论证在西方经济界却是几经波折,古典传统的“唯资本论”、“唯工业化”、“唯计划论”于前,依附理论革命、新古典主义复兴于后,在诸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乃至结构变动与国际环境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政策主张上,各持一见,长期争执不休,直到八十年代中初期出现了发展经济学“收益递减”乃至“死亡”的报告。(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3年01期)
张卫东[6](1992)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最新版本——读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我国着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撰写的《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一书,最近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最新观点,很值得一读。(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1992年05期)
于建国[7](1992)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发展经济学——介绍我国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至今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我国着名学者张培刚教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代发展经济学家。早在40年代中期,他就以比较系统地提出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着称于世。为此,张培刚教授也就被誉为“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文汇》期刊1992年05期)
张卫东[8](1991)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再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四十年代中后期,张培刚教授在留美期间所着《农业与工业化》(此书中译本直到1984年才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最早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专着。四十多年过去了,重读张先生的着作,并把他当时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一些成熟观点相互比较和印证,就会发现:经过不断演进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在许多方面是张先(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1991年02期)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者按 2012年11月23日,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着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兹编发张培刚先生的入室弟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佐军博士的文章,以纪念这位学术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
[2].李佐军.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何历久不衰[N].中国经济时报.2012
[3].张佑林,李萌.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对我国解决叁农问题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
[4].欧阳剑锋.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
[5].张建华.从系统论看农业国工业化理论[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6].张卫东.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最新版本——读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J].社会科学.1992
[7].于建国.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发展经济学——介绍我国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J].世界经济文汇.1992
[8].张卫东.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再发现[J].江汉论坛.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