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测井解释成果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氧比,含油饱和度,生产潜力
测井解释成果图论文文献综述
幸启威,章求征,候本锋,白杰[1](2017)在《利用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成果挖潜测井未解释层段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X1断块复产方案研究为依托,利用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成果挖潜测井未解释层段潜力,确定地层含油级别,为分析地层生产潜力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王秀琴,安红红,佟爱辉[2](2016)在《大数据量测井解释成果图绘制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探井平台大数据量成果图绘制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这一问题,采用将成果图转换成通用格式图像文件的方法,把形成的图像文件直接发送到绘图仪上绘制,既提高了出图速度,又压缩了成果图文件的大小。经测试分析证明,此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大数据量成果图绘制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张晓春[3](2014)在《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的时效性,采用Javar的VB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功能模块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基于中石油CIFLog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与CIFLog平台共享数据库中的成果数据,可以根据测井项目的不同需求,自动生成数据、图表、文字等各种样式的文档;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创建井文件模块、图头输入模块、成果表输入模块、报告输出模块、报告模板设计模块、报告模板设计模块和数据备份模块;使用Javar的CIFLog机制动态嵌入报告编辑、报告输入等功能模块,采用VBA语言实现测井解释成果图表的绘制。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各种样式的测井解释成果报告,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19期)
何小兵[4](2013)在《工区测井解释成果快速成图系统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区测井解释成果快速成图系统是在Windows XP环境下,利用Visual C++语言及微软的MFC多文档架构及面向对象技术结合测井绘图、XML编程等一系列技术研制而成。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快速实现工区小层平面图与井位数据绑定,通过在井位图上快速查找指定的井,直接双击井位查看测井解释成果图,并能够实现多井对比。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具有较强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02期)
张艳萍[5](2007)在《CAD技术在测井解释成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LGIS软件为基础,建立测井曲线数据库,并利用ARX开发环境提供的发展框架,开发AutoCAD测井图形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直接对AutoCAD内部和外部数据库的操作进行测井图形数据库管理,并利用AutoCAD的绘图功能实现测井成果平面图的数字化,完成一次性成图输出。(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田地质》期刊2007年S2期)
钟必能[6](2006)在《基于逐步简化的测井解释成果图矢量化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图矢量化是将纸介质工程图纸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对所得的扫描图像加以分析、识别,最终重建其中的目标对象的过程。本论文研究的测井解释成果图是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时使用的工程图纸。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也是十分宝贵的化工原料,因此世界各国对油气的勘探与开发都特别重视。测井数据的数字化将有利于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共享和网络传输,因此测井曲线的矢量化就成为各油田的核心工作之一。目前通常采用数字化仪或国外矢量化软件来完成这一工作,但是速度较慢,效率较低,例如,大庆油田曾经为了矢量化部分图纸,购买了矢量化软件,并购进大量SUN工作站,花了几年时间才只是处理了一部分。因此,如何把图纸上的测井曲线快速地自动识别和提取出来,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要求开展了测井曲线自动识别与提取的研究工作,根据不同测井解释成果图的特点。例如:测井解释成果图的背景网格与曲线频繁交叉、灰度相近,网格尺寸不固定等,提出了基于逐步简化的矢量化模型,对图纸进行分层次跟踪的曲线矢量化方法。并对矢量化之后的图纸反演技术进行了探讨。其中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空域识别的网格提取方法,包括:基于阶跃点的十字模板匹配法和Hough变换。2.曲线预处理方法,包括:拉普拉斯算子、形态学操作及进行必要的人工交互。3.曲线跟踪算法,包括结合空间分布信息的大津阈值方法、基于行程编码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和逐步完成的曲线跟踪方法。4.图纸反演,包括曲线细化和峰值补偿技术。最终完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并给出了相关的性能评价。(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杨丽萍[7](2003)在《测井解释成果图数字化与再利用模式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测井解释成果图为基础,建立面向现代计算环境的历史资料新型应用模式。这一模式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针对测井曲线的特点,研究多介质种类测井解释成果图的高效数字化方法(SPCTR算法),实现测井曲线隐含信息的准确数字化;采用软件Agent技术建立测井曲线综合信息数据操纵平台,在高度灵活、健壮和统一的信息管理环境下,为分布存储的测井曲线综合信息再利用提供支持;进行测井曲线信息再利用实例研究,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应用模式的可行性。 测井解释成果图具有线型多、线间位置关系复杂、多比例、人为误差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测井曲线识别技术很难达到准确和高效数字化目的。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测井曲线方法(SPCTR算法)。该方法包括测井解释成果图扫描(Scanning)、原始图像模式规范化预处理(Preprocessing)、图像压缩(Compressing)、曲线跟踪(Tracing)、曲线偏差校正(Rectifying)等过程。鉴于目前各油田保存及使用的测井解释成果图的差异,对扫描进机的图像进行归一化预处理是必要的。预处理的目的是实现图像的去灰、消蓝和去噪,为后期的图像压缩、曲线跟踪和校正等过程提供良好保证。本文利用灰度直方图技术,结合网格信息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网格信息数据,提出了基于网格信息的测井解释成果图的预处理。在曲线压缩过程中,我们采用了LAG数据结构对测井曲线图像进行压缩,不仅压缩效率较高,且便于曲线的跟踪。在跟踪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曲线段数据结构,在进一步压缩数据的基础上,解决了跟踪时交叉线和粘连点的分离问题。根据测井曲线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坐标格的校正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曲线图变形、跟踪误差及图纸拼接错误等问题。 针对测井曲线信息的多样性和分布性,我们以软件Agent技术与叁层体系结构相结合为手段,实现了基于Agent的叁层体系结构的测井曲线综合信息数据操纵平台。叁层体系结构由应用服务层(用户Agent)、中间层(中间Agent)和数据服务层(数据库Agent和数据文件Agent)组成。Agent通讯语言(简称ACL)和系统信息库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系统各层间具有了通讯、交互与合作等能力,这不仅完成了曲线综合信息数据的智能操纵,同时也体现了该系统的Agent特性。 为了检验本测井曲线信息再利用模式的可用性,我们在本模式下开发了测井曲线解释信息的自动提取和测井曲线数据校深对比两个应用实例。经过在大庆油田实际应用,系统运行稳定。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概述部分,主要陈述了本系统开发的意义和必要性,并简单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任务和难点。第二章为基于Agent的测井曲线综合信息数据操纵平台的建立,介绍了系统体系结构以及系统模块。第叁章是基于Agent的测井曲线综合信息数据操纵的实现部分,着重介绍了基于Agent的各个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四章为测井解释成果图的数字化部分,着重介绍网格提取算法以及图纸的预处理,详细描述了预处理的主要处理过程;另外,对SPCTR算法的压缩和跟踪部分进行了讨论。在描述LAG数据结构和曲线段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曲线跟踪时候选段的选取问题。第五章介绍测井曲线数据再利用的研究实例。第六章为系统实现及工作总结,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基本组成,同时总结了已完成的工作,并提出了日后的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3-02-20)
李鹏翔,徐姣莲[8](1994)在《水平井测井解释成果显示图件的绘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描述井眼轨迹在地下空间的立体延伸情况,当采用垂直和水平两重深度显示任一解释层段的解释成果时,需要绘制井眼轨迹平面投影图、沿任一观察角的剖面投影图及沿井总倾斜力位投影轨迹的成果显示图.从分析钻井造斜数据的几何和数学关系入手,介绍了这叁种成果图件的绘制原理,并编制了相应的绘图软件,对华北油田任平1井资料进行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其效果与斯仑贝谢公司的处理结果完全一致.(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S1期)
测井解释成果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探井平台大数据量成果图绘制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这一问题,采用将成果图转换成通用格式图像文件的方法,把形成的图像文件直接发送到绘图仪上绘制,既提高了出图速度,又压缩了成果图文件的大小。经测试分析证明,此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大数据量成果图绘制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井解释成果图论文参考文献
[1].幸启威,章求征,候本锋,白杰.利用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成果挖潜测井未解释层段潜力[J].石化技术.2017
[2].王秀琴,安红红,佟爱辉.大数据量测井解释成果图绘制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16
[3].张晓春.测井解释成果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4].何小兵.工区测井解释成果快速成图系统研制与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3
[5].张艳萍.CAD技术在测井解释成果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7
[6].钟必能.基于逐步简化的测井解释成果图矢量化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杨丽萍.测井解释成果图数字化与再利用模式研究与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2003
[8].李鹏翔,徐姣莲.水平井测井解释成果显示图件的绘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