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缩醛酮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羰基,硫醇,分子筛,离子,催化剂,活性,环己酮。
缩醛酮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宾宾,李玲玉,王露露,李继阳,原越[1](2014)在《缩醛/酮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甲醇介质中,氯化乙酰存在下,易制备和稳定的2-(1,3-二噻)亚甲基-3-氧代丁酸作无气味代硫醇试剂能与缩醛/酮有效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且反应和后处理过程中,无硫醇的恶臭气味。(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4年09期)
程栖桐,王姗姗,梁馨月,张黎,张洁[2](2014)在《改性分子筛催化缩醛酮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甲基氯硅烷为改性剂,利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对分子筛表面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己酮与正丁醇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能够显着提高分子筛对缩醛酮反应的性能,采用3mg/g叁甲基氯硅烷改性后的ZSM-5分子筛,在催化剂用量0.20g、醇与醛(酮)摩尔比为1.2、回流速度为2~3滴/s及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催化合成缩醛(酮),产率从未改性前的26.7%提高到89.2%;改性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提高,表面亲油性增强,能够促进反应物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但改性过程未对ZSM-5分子筛的孔径分布、粒径分布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04期)
方林,张坤,陈露,吴鹏[3](2013)在《碳-硅复合介孔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缩醛(酮)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将糠醇负载在铝改性的SBA-15介孔孔道中,经550°C不完全碳化制备了结构规整、含多苯环的中空管状硅碳复合介孔材料.结果表明,通过温和磺酸化作用可使磺酸基团成功取代在多苯环上,其酸量随着多苯环涂层厚度变化在0.38~0.84mmol/g范围内可控调变.相比于蔗糖作为糖源的复合固体酸,所制碳多苯环-硅酸催化剂具有中空碳纳米管堆积的类似CMK-5介孔结构,以及较大的反应空间、稳定的机械性能、较高的比表面和大量可以接触的质子酸中心,因而在大分子缩醛(酮)反应中表现了良好的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于海丰,廖沛球[4](2012)在《肟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以无气味且稳定的α-羰基二硫缩烯酮(1)作为代硫醇试剂的肟(2)的硫缩醛/酮化反应.在乙酰氯-乙醇(体积分数95%)或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体系中及回流条件下,化合物1与肟2能有效地进行硫缩醛/酮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未闻到硫醇的恶臭气味.(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段国滨,杨水金[5](2012)在《微波技术在缩醛酮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反应中具有反应快速、高效、安全的特点。本文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微波辐射技术在合成缩醛酮化合物中的应用,综述了现代微波技术下简单无机盐、杂多酸等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制备缩醛酮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微波辐射条件下新型催化剂对缩醛酮反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甘肃石油和化工》期刊2012年02期)
周耀靓,周婵,彭慧,张海波,周晓海[6](2011)在《新型吗啉类离子液晶及其对缩醛酮反应的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晶是结合离子液体和液晶两者性质的一类新材料,通常是指由离子组成的热致液晶。由于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的各向异性的特征,近年来逐渐被重视,N-甲基-N-十六烷基吗啉氟硼酸盐(Mor_(1,16)BF_4)室温下为白色晶体,在升温至80℃时会形成各向异性的热致液晶相。本文采用Mor_(1,16)BF_4催化缩醛酮反应,无需溶剂,反应体系升温至80℃时为均相,反应后冷却,Mor_(1,16)BF_4盐以晶体析出,回收后可重复使用不失活。该反应体系为均相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后分相利于催化剂的回收,为催化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7)
余巍,彭慧,张龙,谌洪宇,周晓海[7](2008)在《新型吗啉类离子液晶及其对缩醛酮反应的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晶是结合离子液体和液晶两者性质的一类新材料,通常是指由离子组成的热致液晶。由于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的各向异性的特征,近年来逐渐被重视。本文将中性吗啉类离子液晶作为催化剂催化缩醛酮反应,对催化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龙金星,赵应伟,刘建华,李臻,陈静[8](2008)在《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缩醛(酮)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缩醛(酮)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用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底物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C4H8SO3Hm im]p-TSA是缩醛(酮)反应有效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主要由阳离子决定;该催化体系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经十次循环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08年03期)
梁学正,高珊,王雯娟,程文萍,杨建国[9](2007)在《不同分子筛对缩醛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仪(BET)、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分别对一系列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乙二醇和醛酮的缩合反应,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差异,以找出催化活性与催化剂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孔径对其催化活性非常重要,合适的孔径是保证高活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在选择合适的孔径后,催化剂的酸度也对反应有重要的作用,酸性越大,对应的催化活性也越高.同时,催化剂的孔径及酸度对催化剂的重复循环使用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7年03期)
孟利娜[10](2006)在《催化缩醛(酮)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缩醛(酮)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缩醛(酮)类香料的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贵州化工》期刊2006年06期)
缩醛酮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叁甲基氯硅烷为改性剂,利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对分子筛表面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己酮与正丁醇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能够显着提高分子筛对缩醛酮反应的性能,采用3mg/g叁甲基氯硅烷改性后的ZSM-5分子筛,在催化剂用量0.20g、醇与醛(酮)摩尔比为1.2、回流速度为2~3滴/s及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催化合成缩醛(酮),产率从未改性前的26.7%提高到89.2%;改性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提高,表面亲油性增强,能够促进反应物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但改性过程未对ZSM-5分子筛的孔径分布、粒径分布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缩醛酮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宾宾,李玲玉,王露露,李继阳,原越.缩醛/酮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J].辽宁化工.2014
[2].程栖桐,王姗姗,梁馨月,张黎,张洁.改性分子筛催化缩醛酮反应性能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14
[3].方林,张坤,陈露,吴鹏.碳-硅复合介孔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缩醛(酮)反应中的应用[J].催化学报.2013
[4].于海丰,廖沛球.肟的无气味硫缩醛/酮化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
[5].段国滨,杨水金.微波技术在缩醛酮反应中的应用[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2
[6].周耀靓,周婵,彭慧,张海波,周晓海.新型吗啉类离子液晶及其对缩醛酮反应的催化[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2011
[7].余巍,彭慧,张龙,谌洪宇,周晓海.新型吗啉类离子液晶及其对缩醛酮反应的催化[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8].龙金星,赵应伟,刘建华,李臻,陈静.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缩醛(酮)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8
[9].梁学正,高珊,王雯娟,程文萍,杨建国.不同分子筛对缩醛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比较[J].科学通报.2007
[10].孟利娜.催化缩醛(酮)反应的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