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控制器论文-邓娜

逆变控制器论文-邓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变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免疫遗传,PID,逆变控制

逆变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邓娜[1](2017)在《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船舶电站逆变控制器功率PID控制及节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船舶电站控制系统中,主要是对逆变控制器进行功率控制,使整个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负荷要求,输出对应大小的功率,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也延长了电力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逆变控制器常年工作在高温的环境中,故障率也居高不下,因此需要科研人员对控制器的稳定性进行重点研究。本文主要结合免疫遗传控制算法,对船舶电力系统中的逆变控制器进行建模分析,并从系统需求的角度,采用了统一的PID控制算法,优化了控制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功耗,提升节能水平。(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20期)

童彬彬[2](2017)在《基于FPGA+ARM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方面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又由于一次能源危机的发生和煤炭产业整体退步,使得社会各界都感觉到寻求新能源供给的重要性。现在新能源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特别是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已经受到全世界极大的关注。分布式电源能够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它的加速研究和技术突破会对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起到重大作用。本文设计了基于FPGA+ARM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器系统,系统的主要电路组成有叁电平NPC逆变器系统模块、DC/DC变换系统模块、控制系统模块等。控制系统部分是由FPGA和ARM构成的处理内核和相应的信号采集系统模块及驱动电路系统模块组成。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出基于FPGA+ARM协同处理的双处理器结构的驱动控制电路,利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强大数据运算能力和现场可编程阵列的积木式设计结构、快速的响应速度,将驱动控制电路进行高效集成,这不仅仅很大程度上减少系统外围电路和元器件,还能够明显的提升系统的处理速度和性能。FPGA+ARM架构具有两个强大的CPU,设计充分考虑这两个处理器各自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两者协同处理。其中ARM具有流水线设计方法、硬件乘法器、PWM模块等丰富的资源,利用实现IGBT控制算法;而FPGA能够实现硬件实逻辑和时序的精确高效控制,用于对AD采样模块、叁相锁相环及MPPT模块的控制设计,这样最终实现FPGA和ARM功能上互补。另外,设计选用两级变换结构进,前一级采用升压式DC/DC变换电路来保证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稳定;后一级采用叁电平NPC逆变器系统,实现输出电压DC/AC变换后进行并网。论文最后通过MATLAB对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最终的验证系统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2)

赵志鹏[3](2017)在《风力发电机限速与充电逆变控制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能源消耗飞速增长,人类面临能源危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风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设施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风能,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当前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限速和卸荷装置在风速过大时存在一些弊端,风力发电控制器存在原创性不足、体积较大、功能不全、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为了改进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型控制器技术等对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离网型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风轮、发电机、充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控制器5部分组成。本文主要针对小型风力发电系统风轮的限速机构、充电控制器和逆变控制器进行了研究。本文设计了两种风轮限速机构,其省去了变桨距系统和电气卸荷装置,叶片自身能够通过快速调节受风面面积快速实现限速功能,且安全可靠,本文对其中一种限速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其可以有效降低风轮转速;本文针对300W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了充电控制器,其可以将发电机发出的不稳定交流电转化为稳定的28V直流电为24V蓄电池充电,斩波频率为100k Hz,这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控制器体积,其具有输出过流、过压保护,蓄电池满电、亏电检测功能;本文还设计了容量为500VA逆变控制器,其可以将24V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220V交流电供用户负载使用,其采用数字化控制模式,抗干扰能力强、拓扑简单,逆变效率、精度高,具有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功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倪云峰,王振[4](2016)在《基于FPGA的感应加热逆变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感应加热控制器存在的电路复杂、温度漂移等问题,对中频感应加热逆变电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同时考虑谐振逆变电路的负载功率因数,建立了全数字锁相环(ADPLL)电路设计,再对感应加热输出恒定功率进行专用软核的搭建设计。由ModelSim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基于FPGA的专用软核设计方案降低了使用成本,实现了输出恒定功率的控制及负载电流信号的跟踪,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阮滨,于蒙[5](2016)在《一种基于DSP的逆变控制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基于DSP的逆变器,通过逆变电路把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其中SPWM的基波频率是需要的逆变电源的输出频率,该信号经输出变压与隔离,再由LC滤波器滤掉SPWM波中的谐波转成正弦波,从而得到幅值和频率可调的叁相交流电。(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范瑞祥,刘斌,王蒙蒙,黄凯伦[6](2016)在《基于网侧电流修正的新型LCL逆变控制器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单L滤波器,LCL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叁相大功率并网发电系统。LCL滤波器可在有效滤除高次谐波的同时减小滤波器的体积、降低滤波器的功率损耗。但使用LCL滤波器的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更复杂。在传统单电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为解决LCL控制器的谐振问题,提出一种引入网侧电流修正量的新型控制器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张庆伟,路晓翠[7](2016)在《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发电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最理想的方式,但较高的光伏发电成本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是将光伏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能量损耗,增加了发电成本。因此,研究高效率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6年05期)

刘斌,王蒙蒙,黄凯伦,徐敏,胡质良[8](2016)在《引入网侧电感电流修正量的LCL逆变控制器及其状态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单L滤波器,LCL滤波器可在有效滤除高次谐波的同时减小滤波器的体积、降低滤波器的功率损耗。为解决LCL滤波器的谐振以及网侧电感电流畸变等问题,提出了在单电感型并网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引入网侧(或逆变器侧)电感电流修正量的控制策略。因在引入电流修正量时,须在非反馈侧安装电流传感器,为避免添加电流传感器带来的成本问题,利用二维状态观测器估计网侧电感电流,在不增加设备成本基础上有效观测网侧电感电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李赟,林明潮,刘红[9](2015)在《带谐振抑制的并网逆变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逆变侧电流、电容电流和电容电压反馈,可使系统稳定,但较多的控制参数增大了控制设计的难度。利用线性系统运动分析理论,建立了离散状态空间描述,设计了控制方程式,推导了参数的稳定性范围,研究了参数和谐振抑制的关系。最后,以2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为例进行了参数设计,并通过在弱电网环境下实验,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董开松,胡殿刚,秦睿,李臻,李韶瑜[10](2015)在《考虑系统多运行方式的微电网逆变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中光伏发电出力及负荷波动具有的随机性会造成微电网运行方式的动态变化,为在微电网逆变控制器设计中计及这种动态变化,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概率特征根分析的微电网逆变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这种方法以特征根的动态概率分布特性为微电网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将微电网中逆变控制器参数的整体优化表示为带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利用微分进化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计及微电网运行方式多样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到的最优控制参数对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5年06期)

逆变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方面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又由于一次能源危机的发生和煤炭产业整体退步,使得社会各界都感觉到寻求新能源供给的重要性。现在新能源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特别是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已经受到全世界极大的关注。分布式电源能够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它的加速研究和技术突破会对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起到重大作用。本文设计了基于FPGA+ARM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器系统,系统的主要电路组成有叁电平NPC逆变器系统模块、DC/DC变换系统模块、控制系统模块等。控制系统部分是由FPGA和ARM构成的处理内核和相应的信号采集系统模块及驱动电路系统模块组成。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出基于FPGA+ARM协同处理的双处理器结构的驱动控制电路,利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强大数据运算能力和现场可编程阵列的积木式设计结构、快速的响应速度,将驱动控制电路进行高效集成,这不仅仅很大程度上减少系统外围电路和元器件,还能够明显的提升系统的处理速度和性能。FPGA+ARM架构具有两个强大的CPU,设计充分考虑这两个处理器各自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两者协同处理。其中ARM具有流水线设计方法、硬件乘法器、PWM模块等丰富的资源,利用实现IGBT控制算法;而FPGA能够实现硬件实逻辑和时序的精确高效控制,用于对AD采样模块、叁相锁相环及MPPT模块的控制设计,这样最终实现FPGA和ARM功能上互补。另外,设计选用两级变换结构进,前一级采用升压式DC/DC变换电路来保证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稳定;后一级采用叁电平NPC逆变器系统,实现输出电压DC/AC变换后进行并网。论文最后通过MATLAB对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最终的验证系统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变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邓娜.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船舶电站逆变控制器功率PID控制及节能优化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7

[2].童彬彬.基于FPGA+ARM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控制器的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7

[3].赵志鹏.风力发电机限速与充电逆变控制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4].倪云峰,王振.基于FPGA的感应加热逆变控制器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6

[5].阮滨,于蒙.一种基于DSP的逆变控制器电路设计[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

[6].范瑞祥,刘斌,王蒙蒙,黄凯伦.基于网侧电流修正的新型LCL逆变控制器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16

[7].张庆伟,路晓翠.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

[8].刘斌,王蒙蒙,黄凯伦,徐敏,胡质良.引入网侧电感电流修正量的LCL逆变控制器及其状态估计[J].电网技术.2016

[9].李赟,林明潮,刘红.带谐振抑制的并网逆变控制器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5

[10].董开松,胡殿刚,秦睿,李臻,李韶瑜.考虑系统多运行方式的微电网逆变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J].高压电器.2015

标签:;  ;  ;  

逆变控制器论文-邓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