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乱象刑事优先治理政策之反思

互联网金融乱象刑事优先治理政策之反思

论文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出野蛮式生长与持续性"爆雷"并存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乱象治理中,刑事优先的治理政策副作用较为明显,导致罪刑法定让位于维稳需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演化为新的口袋罪、加剧行政执法惰性、宠惯金融消费投机心理、催生创新创业"寒蝉效应"等。刑事优先治理政策既不符合经济犯罪治理原理,也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越轨行为的治理,应当回归经济犯罪的基本原理,合理平衡市场与干预的关系,将"穿透式"监管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相结合,从资金的来源、去向、用途等角度进行实质判断,重新审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正当性,回归行政犯的要件从属性与违法独立性之双阶层关系。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互联网金融及其治理策略的现状梳理
  •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     1.短期内野蛮式生长与持续性“爆雷”并存
  •     2.背离金融规律与背离金融创新本质并存
  •   (二)刑事优先治理策略的现状
  •     1.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量激增
  •     2.非法集资犯罪的入罪门槛不断降低
  • 二、互联网金融刑事优先治理政策之反思
  •   (一)罪刑法定让位于维稳需求
  •   (二)新的“口袋罪”应运而生
  •   (三)加剧行政执法惰性
  •   (四)宠惯金融投机心理
  •   (五)催生“寒蝉效应”
  • 三、刑事优先治理政策的纠偏
  •   (一)调整企业越轨行为刑事治理的限度
  •   (二)融合“穿透式”监管理论与实质刑法观
  •   (三)适时修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四)回归金融犯罪之行政犯双阶层属性
  •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行政犯,穿透式监管,实质刑法观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刑法

    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 2019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金融领域风险防控与检察职能发挥”(GJ2019C09)

    分类号: D924.33

    页码: 102-114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1963K

    下载量: 32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互联网金融乱象刑事优先治理政策之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