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侯梦娇[1](2021)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教研的规范化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
王婷[2](2021)在《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校本教研在推进学校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校本教研既是使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需要,又是促使中学物理教师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校本教研将教师与课堂教学质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将必然促进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目前,校本教研的开展工作已经全面顺利进行,但是,有很多问题在开展的过程中显露了出来。本论文随机选取了天津市的15所中学,以所选学校的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中学物理教师开展物理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物理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找出目前中学物理校本教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教研活动更为有效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也为今后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中学物理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教师群体存在职业倦怠,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校本教研的氛围缺失,制度和规划有待完善;校本教研的形式过于集中,内容狭隘脱离实际;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待提高。根据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第一,树立教师研究意识,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第三,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强化校本教研的管理,注重激励评价制度的应用,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和物质保障;第四,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第五,加强专业引领。充分发挥教育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李鹏瑞[3](2021)在《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教研活动作为教研体系的一部分,不论是对新课改地深化、学校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研活动作为教师职后教育的一种教育客观存在,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成为研究者,这已经成为当下教师身份的要求,是教师教研的必然转变,因此教研活动在学校开展已十分迫切,党和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加之应试教育的管理束缚、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已然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社会的现实需要倒逼当下教师必须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理论来开展研究,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立足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出现“为教研而教研”、理论支撑有所欠缺、支撑不到位等使得教研层次提升出现问题等,本文对教研活动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界定,并且对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通过对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其成因,进行个案实践,进一步提出针对该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对策及建议。本研究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为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现状,主要从调查研究设计、A小学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进行,并最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价;第三部分内容是针对该校教研活动存在不足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别从教研活动的主体、实践、成果、保障四个维度展开;第四部分针对A小学教研存在不足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教研活动的教师层面、团队层面以及学校管理层面三方面对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对A小学教研活动的理论诉求分别从适切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各省市的典型教研活动实践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根据上述情况得出教研活动质量提升的策略,以期为教研活动建设提供帮助。
周婷婷[4](2021)在《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个案研究 ——基于大中小学合作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大学与中小学通过合作构建校本教研共生体越来越受到理论研究者的重视。校本教研共生体建设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生命自觉发展以及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为主要目标的,学校全体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教研,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重建,形成共生共长的校本教研共生体。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理论工作者充分介入到校本教研,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为教师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指导教师的相关教育教学研究,同时,教师的相关教育教学实践也为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提供鲜活的实践案例,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共生。但是校本教研共生体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共生体的不断发展,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院相关专家与xx教育集团的Z小学开展合作,共同组建的校本教研共生体为研究个案,深入探讨校本教研共生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从理论适度先行、日常化研讨、制度跟进、文化创生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校本教研共生体,以期为其他遇到相关共生体提供借鉴思路。首先,理论适度先行,形成校本教研的学教研机制,教师在实践中学、在反思中学、在对比中学。其次,开展日常化研讨活动。以“听-说-评课”为载体,聚焦课堂,理论工作者深入介入评课研讨,采取“前移后续”的教研方式。第三,制度跟进,研究引领、分类指导,培养教师教研能力。第四,形成教师自我更新,团队共研共长的文化。
马维林,王嘉毅[5](2020)在《校本教研20年:主题演进、功能转型与组织优化》文中指出校本教研与时代共进,成为加快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20年来,校本教研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推进育人方式转型,其功能不断丰富、深化和拓展。面对教育发展的时代之需,校本教研表现出在学校运行中身份缺失、服务立德树人的功能滞后、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等困境。新时代校本教研应加快功能转型,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确立自身身份,推动学校育人方式转型,建构自身话语体系,构建新时代普通高中立德树人的转化机制。因此,新时代校本教研需要树立高度的育人价值自觉,提升育人格局和境界,不断优化组织机制,营造全新的校本教研组织样态。
葛兴瑜[6](2020)在《K小学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榕[7](2020)在《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家教育工作发展的总体质量。近年来伴随国家层面对教师队伍素质与质量提高的重视和推动,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一种重要和有效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研究。通过全面实施校本研修,深化教师培训模式并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不仅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且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一项极为重要并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要求的教育发展举措。但在校本研修的具体实施中,目前仍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和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开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进行实例性的调查研究,进而分析、归纳并探讨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及促进建议。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及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首先在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方向,进而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城市小学为实例,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并综合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在深入了解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进行了归纳、总结与探讨,并针对性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策略及建议。本文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综述国内外关于校本研修的相关概念、背景、内容、模式、现状和对策等,并确定本文研究的方向、方法及重难点等;第二章-校本研修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校本研修的价值导向、基础和原因、内涵解读、相关概念辨析、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三章-城市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选取呈贡区三所小学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和数据,了解当前城市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第四章-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增效实施的策略及建议,以对城市小学进行实例调查的结论为基础,结合理论研究的结论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及促进建议;结语部分包括主要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及理念在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培训模式,更注重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与相互协作。对学校而言,深入实施校本研修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对学校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教师而言,通过校本研修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职业发展,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对学生而言,教师通过校本研修提高了专业素养、职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促进了实施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发展,学生亦成为重要的受益者。在整体意义上,校本研修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提高专业水平和突破高原平台的一种有效设计,也是教师由平庸走向卓越、由被动转向主动、实现职业理想并提高职业幸福感的一条重要路径。
马保平[8](2020)在《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Y县Z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开展符合自身学校的教学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校本教研对教学改革起推动作用。对农村教师而言,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目前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不高,这对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在当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农村学校进行调研,找出制约其校本教研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的策略,对于促进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Y县Z中学的校本教研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校本教研实施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校本教研的有效策略。通过问卷及访谈发现,虽然目前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比较明确,开展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原因是为了教学、教研方式为听评课。但是校本教研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有限且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本教研实施中问题多,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不够,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不合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校本教研的对策: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学校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施力度,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李美仪[9](2020)在《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手教师是教师队伍里的新鲜血液,也是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新手教师是否能够有效成长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教师队伍的发展走向。校本教研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新手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研究在对校本教研等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走进一线教研实践,探究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问题和疑虑,试图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达到改善现状、解决问题,进而促进新手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通过对武汉市H初中7名新手教师及学校领导层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了解到新手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中有效地习得了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提升,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对于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访谈结果也显示,新手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新手教师层面存在着诸如:对教研的内涵把握不清、重视不足、参与目的性较强等问题;而学校层面则存在:合作氛围不浓厚、教研未能满足教师需求、制度与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对问题进行归因,主要分为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分为:新手教师的多重角色负担、新手教师参与教研内动力不足;客观原因则分为:学校文化生态失衡、教研支持力度有限、师范教育准备不充分等。依据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及实践共同体理论,结合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尝试从如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索改进:教师层面逐步培养新手教师从教研的边缘参与者转向教研的中心者的超越,具体分为:唤醒其教研主体意识、培养教研能力;学校层面重在建构生态取向的教研文化,具体应:创生制度文化、营造教研氛围、满足教师需求;跨界支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通过学校与大学专家建立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效率等实现。
龙薇薇[10](2020)在《校本教研何以有效开展 ——基于U-S合作背景下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开展有效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教学提供有效途径。通常来说,所谓“有效校本教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校本教研的功能性,即其是否真实有效的发挥了作用,例如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要、促进教师发展、以及推动学校变革等。这一点在学术界已有广泛研究;二是指校本教研的开展过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尽管提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方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条件,导致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随意化、零散化、碎片化。近几年来,我国高校(university)和中小学(school)开展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试图打破大学与中小学在教育上的隔阂,共享资源,达到二者均衡全面发展。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武汉市江夏区一所参与U-S合作的S小学为个案,对这所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高校专家的力量与本校的力量相结合,推动了个案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当然,S小学在寻求合适的教研模式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高校的参与下,S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发生了从磨合、转变最终到融合的一个过程。本研究对整个动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记录事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探讨S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最终构成。本研究意在为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改革,改善湖北省U-S合作工作的实施效果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本论文从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详细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分别是以时间轴展开叙述。其中,第三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个案学校,其次讲述高校专家开展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不同教师在培训中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合作信息不对等。第四部分描述的是校本教研开展中期,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S小学调整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的主体从原来的“高校专家”转为“一线教师”。与此同时,校本教研注重教育科研,各方面应帮助及鼓励教师发表科研成果,以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是,H高校教师参与小学听评课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第五部分讲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磨合,S小学在H高校的帮助下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校本教研模式,主要有:组建优先发展团队,以优带优;外聘一线教学专家助校指导课堂教学;建立联片教师发展平台。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首先总结本研究第三、四、五部分S小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五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引领;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主要内容;保证教师的教研时间和精力投入;保证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其次,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现状 |
2.3 研究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3.2 校本管理理论 |
3.3 终身学习理论 |
3.4 学习型组织理论 |
4 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方案设计 |
4.2 调查过程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5 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及原因 |
5.1 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 |
5.2 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不高 |
5.3 校本教研的氛围缺失,制度和规划有待完善 |
5.4 校本教研的形式过于集中,内容狭隘脱离实际 |
5.5 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待提高 |
6 改进策略 |
6.1 树立教师研究意识,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
6.2 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校本教研时间 |
6.3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
6.4 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 |
6.5 加强专业引领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天津市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3)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二)教研活动薄弱现状改变的需要 |
二、文献综述 |
(一)教研活动的历史发展 |
1、教研活动的提出 |
2、教研活动的界定 |
3、教研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
(二)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
1、教研活动的基本类型 |
2、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 |
3、教研活动的运行模式 |
4、教研活动的实施流程 |
5、教研活动的制度管理 |
(三)教研活动的理论基础 |
1、终身教育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需要层次理论 |
4、教学最优化理论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3、政策文本分析法 |
第一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研究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实施 |
1、问卷的制定与施测 |
2、访谈的制定与施测 |
3、调查对象和样本的选择 |
(三)调查对象 |
1、学校基本信息 |
2、问卷调查对象情况 |
3、访谈对象选定 |
(四)调查过程 |
二、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调查分析 |
(一)调查内容的确定 |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
1、教研活动的开展现状 |
2、教研活动的组织构建 |
3、教研活动的实施效果 |
三、调查结果与评价 |
(一)开展多形式教研活动,打造学习型校园 |
(二)制定切实的教研计划,提高参与积极性 |
(三)夯实教研活动的基础,助力教研有序推进 |
(四)发挥教研成果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二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存在的不足 |
一、教研活动主体方面存在的不足 |
(一)参与教师缺乏主体意识,未能自主反思自身教学问题 |
(二)教研评价缺乏多元主体参与,难以突破学校教师主体局限 |
(三)各教研组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未能发挥专业表率作用 |
二、教研活动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 |
(一)教研的目的不切合实际,无助于现实的教学问题实践 |
(二)理论资源固守学科内部,研究性教研活动不能保障 |
(三)教研开展存在形式化倾向,无法有效促进教研深入实施 |
三、教研活动成果方面存在的不足 |
(一)教研成果有效转换遭遇困境,不易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 |
(二)活动的优质成果推广迟滞,教研未能切实服务于教学 |
(三)教研问题改进完善未及时,促进教师教学成长效果不佳 |
四、教研活动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 |
(一)教研缺乏完整规划设计,学生的实质性收获不明显 |
(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系统性教研活动 |
(三)教研评价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参与教师的热情难以激发 |
第三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存在不足的成因分析 |
一、教研活动的教师层面 |
(一)教师教研意识淡薄,以研促教认识不深 |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研能力不全面 |
(三)教师教研目的模糊,具体化程度不足 |
(四)教师教学事务繁重,教研精力不充沛 |
二、教研活动的团队层面 |
(一)缺乏专业人员引领,经验丰富教师较少 |
(二)教研合作流于形式,教研队伍间交流欠缺 |
(三)各级教研规划脱钩,研究内容与教学需求偏离 |
(四)教研活动评价不全,评价多集中于领导 |
三、教研活动的学校管理层面 |
(一)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日常规定代替制度 |
(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主动性难以调动 |
(三)忽视教研文化熏陶,品质提升不够明显 |
(四)缺乏合理教研系统,保障机制有待改进 |
第四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理论诉求与典型案例 |
一、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理论诉求 |
(一)学校长远价值追求要求教研开展具有适切性 |
1、必要前提:教学目标达成 |
2、开展基础:教研计划切实 |
3、实施关键:教师积极参与 |
4、根本保障:奖励机制明确 |
(二)教师专业发展体现教研开展的必要性 |
1、教师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
2、教师终身教育的现实要求 |
3、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身需求 |
4、教研活动薄弱的现状需求 |
二、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及反思 |
(一)各省市典型实践案例 |
1、常州市——以思维课堂为突破口,研课、授课、评课一体 |
2、北京市——以课题研究为突破点,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
3、湖南省——以同课异构为切入点,同课同上同评共研 |
4、贵州省——以课程整合为促进点,集思广益助成长 |
(二)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实践反思 |
1、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和谐课堂 |
2、课程资源整合,聚焦课程建设 |
3、教学方法多元,提高教学实效 |
4、教学目标具体,打造有效课堂 |
第五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
一、落实教研活动系统规划 |
(一)贯彻落实教研目的,引领教研活动科学发展 |
(二)完善内容加强总结,促进教研活动成果运用 |
(三)筹备制度制定小组,制定合理教研活动制度 |
(四)搭建教师合作平台,促进各教研组深度交流 |
二、优化教研活动实践过程 |
(一)切实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教研活动成效建设 |
(二)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加强教师之间同伴互助 |
(三)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加强教研活动理论学习 |
(四)“教”“学”“研”并重,促进教研常态化发展 |
三、完善教研活动评价体系 |
(一)关注师生实际需求,确保教研活动精准开展 |
(二)加强校级层面总结推广,强化教师教研意识 |
(三)制定教研评价系统规划,完善教研评价机制 |
(四)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保证教研持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个案研究 ——基于大中小学合作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传统的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通过构建校本教研共生体,促进教师的生命自觉发展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校本教研共生体 |
二、日常化研讨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校本教研共生体的研究 |
二、关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下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的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以及内容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内容框架 |
第五节 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成事成人 |
第一节 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的理念 |
一、基于大中小学合作 |
二、强调共生共长 |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四、促进教师生命自觉发展 |
第二节 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的原则 |
一、自愿结合与互助共赢原则 |
二、理论学习与日常研讨相结合原则 |
三、教师主体原则 |
四、理论工作者深度介入原则 |
第三节 理念指导下的校本教研共生体整体框架 |
一、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的前提 |
二、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的基础 |
三、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的保障 |
四、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的灵魂 |
第三章 理论适度先行:校本教研的学教研机制 |
第一节 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当前小学理论学习存在问题 |
第三节 理论学习策略探析 |
一、在实践中学 |
二、在反思中学 |
三、在对比中学 |
第四章 日常化研讨:聚焦课堂,全程深度介入式评课研讨 |
第一节 Z小学日常化研讨存在问题及成效 |
一、Z小学日常化研讨存在问题 |
二、Z小学日常化研讨发展成效 |
第二节 聚焦课堂,全程深度介入式评课研讨 |
一、以“听-说-评课”为载体 |
二、理论工作者主动深度介入 |
三、采取“前移后续”式的教研方式 |
第五章 制度跟进:研究引领、分类指导,培养教师教研能力 |
第一节 形成团队协作机制 |
一、强化骨干引领 |
二、凸显团队合作 |
第二节 完善日常化研讨制度 |
一、“前移后续”教研制度 |
二、四级研讨制度 |
三、“211+1”研讨制度 |
第三节 完善教师发展制度 |
一、教师梯队发展制度 |
二、教师分层考核评价制度 |
三、教师学习制度 |
第六章 文化创生:教师自我更新,团队共研共长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校本教研20年:主题演进、功能转型与组织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主题演进 |
(一)校本教研服务素质教育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阶段(2001—2010年) |
(二)校本教研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推进育人方式转型阶段(2010年至今) |
二、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困境与功能转型 |
(一)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困境 |
1.校本教研的身份危机影响其自身完善和功能发挥 |
2.中小学校本教研服务立德树人的转化机制尚未建立 |
3.中小学校本教研对教育改革重大问题的解决相对滞后 |
(二)新时代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功能转型 |
1.以助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促进育人方式转型 |
2.以高度的价值自觉和理论自觉构建立德树人的转化机制 |
3.以前瞻的校本教研行动建立中国基础教育的话语体系 |
三、新时代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组织优化 |
(一)校本教研组织形态优化 |
(二)校本教研组织运行机制优化 |
(三)以交往型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关系优化 |
(7)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校本研修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三、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与研究存在不足 |
四、基于在调研中的实践与问题思考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国内研究综述 |
四、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二章 校本研修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校本研修的价值 |
一、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二节 校本研修的内涵解读 |
一、校本研修的独特内涵 |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与要素 |
三、校本研修的实施理念 |
第三节 校本研修的理论基础 |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
二、终身教育理论 |
三、新课程教学理念 |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三章 城市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
一、研究设计思路 |
二、调查区域概况 |
第二节 呈贡区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 |
一、制度现状与分析 |
二、实施现状与分析 |
三、调查结论 |
第三节 呈贡区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校本研修定位方面的问题 |
二、校本研修内容方面的问题 |
三、校本研修方式方面的问题 |
四、校本研修评价方面的问题 |
第四节 呈贡区小学校本研修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校本研修的时间难以保障 |
二、校本研修的设计不够合理 |
三、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单一 |
四、校本研修的制度不够健全 |
第四章 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增效实施的策略及建议 |
第一节 国家层面 |
一、构建校本研修评价机制 |
二、构建校本研修保障机制 |
第二节 学校层面 |
一、发挥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 |
二、优化校本研修的定位与内容设计 |
三、丰富校本研修方式 |
第三节 教师层面 |
一、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 |
二、强化终身学习意识 |
三、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Y县Z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1.开展校本教研是新课改的要求 |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3.个人对农村教育的兴趣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校本教研”的研究状况 |
2.国外“校本教研”的研究状况 |
3.评析“校本教研”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研究过程 |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论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1.农村中学 |
2.校本教研 |
3.实施 |
(二)校本教研的理念、特点、要素 |
1.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
2.校本教研的特点 |
3.校本教研的要素 |
(三)理论基础 |
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终身学习理论 |
3.校本管理理论 |
三、Z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的现状 |
(一)校本教研实施的情况 |
1.抽取样本的基本情况 |
2.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
3.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原因 |
4.校本教研选题来源 |
(二)校本教研形式 |
1.教研形式以教研组为主 |
2.教研主要方式为“区域研讨”“听评课” |
四、Z中学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 |
(一)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 |
1.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次数少 |
2.教师缺乏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 |
3.校本教研的网络化程度不高 |
(二)“校本教研”实施中的问题多 |
1.校本教研有待于加强 |
2.实施中的教师遇到很多困惑 |
(三)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不够 |
1.教师开展“自我反思”不够 |
2.教师“同伴互助”不够 |
3.“专业引领”不够 |
(四)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不合理 |
1.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不够重视 |
2.校本教研的效果不佳 |
3.校本教研制度有待于完善 |
4.校本教研没有持续性 |
5.教研员的指导不够 |
五、Z中学校本教研问题形成的原因 |
(一)校本教研主体参与度不高 |
1.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有限 |
2.教师缺少理论学习 |
(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不够 |
1.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够 |
2.同伴互助不够 |
3.专家引领 |
(三)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
1.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 |
2.缺乏平台 |
(四)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 |
1.考核体系不完善 |
2.校本教研制度不合理 |
3.教研员指导不够 |
六、加强校本教研的建议对策 |
(一)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
1.教师应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
2.教师应该做“专题化研究” |
(二)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
1.开展“自我反思” |
2.开展“同伴互助” |
3.开展“专业引领” |
(三)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施力度 |
1.校长要引领校本教研的实施 |
2.教科室督促开展“校本教研” |
3.改革评价体系,设立“校本教研奖” |
4.加大“青蓝工程”的实施 |
5.引导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
(四)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
1.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
2.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
3.教研员开展定期的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校本教研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三 Y县2019年教育考核量化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二) 校本教研是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三) 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现实困境 |
二、选题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外校本教研的文献综述 |
(二) 国内校本教研的文献综述 |
(三)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文献综述 |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新手教师 |
(二) 校本教研 |
第一章 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 |
一、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一) 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内涵 |
(二) 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特征 |
二、实践共同体理论 |
(一) 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及要素 |
(二) 实践共同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
第二章 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研究设计与研究发现 |
一、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 访谈工具的编制 |
(四) 访谈过程与资料处理 |
二、研究发现 |
(一) H初中校本教研的类型及制度 |
(二)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
(三) 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取得的进步 |
(四) 校本教研与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
第三章 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问题呈现 |
一、教师层面 |
(一) 内涵的把握:“理论性的不是很了解” |
(二) 活动的参与: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
(三) 研究的目的:“只想直接解决问题” |
二、学校层面 |
(一) 合作的氛围:“不是那么乐意分享” |
(二) 教研的实效:“有的时候会跟不上” |
(三) 制度与评价:“有种领导执行任务的感觉” |
第四章 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原因 |
(一) 新手教师的多重角色负担 |
(二) 新手教师参与教研内动力不足 |
二、客观原因 |
(一) 学校文化生态失衡 |
(二) 教研支持力度有限 |
(三) 师范教育准备不充分 |
第五 促进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对策探寻 |
一、新手教师:边缘性参与转向主体超越 |
(一) 唤醒主体意识 |
(二) 培养教研能力 |
二、学校:生态取向教研文化的重构 |
(一) 创生制度文化 |
(二) 营造教研氛围 |
(三) 满足教师需求 |
三、跨界支持:共享技艺 |
(一) 搭建U-S伙伴关系 |
(二) 提升U-S合作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H初中校本教研制度 |
致谢 |
(10)校本教研何以有效开展 ——基于U-S合作背景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二) 校本教研需要有效开展 |
(三) U-S合作模式下的新路径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 研究现实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校本教研 |
(二) 有效校本教研 |
(三) U-S合作模式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 个案研究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校本教研的研究 |
二、国外校本教研的研究 |
三、U-S合作研究综述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合作初期的校本教研 |
一、S小学基本情况 |
二、开展教育理论培训 |
三、问题: F校长的困惑 |
第四章 不断磨合的校本教研 |
一、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
二、高校科研引领 |
三、问题:高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 |
第五章 不断优化校本教研 |
一、重点培养,以点带面的发展 |
二、以优带优,外聘专家参与校本教研 |
三、构建联片教师发展平台 |
(一) 开展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
(二) 建立教师专家听评课制度 |
(三) 实施师徒结对培养计划 |
(四) 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一、小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
(一) 校长是校本教研引领 |
(二) 教师是教研主体 |
(三) 课堂教学是教研主要内容 |
(四) 保证教师的教研时间和精力投入 |
(五) 保证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
二、高校在参与小学校本教研中的角色作用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 研究不足 |
(二)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论文类 |
附录 |
致谢 |
四、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教研的规范化设计与实施研究[D]. 侯梦娇.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D]. 王婷.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D]. 李鹏瑞. 大理大学, 2021(08)
- [4]校本教研共生体构建个案研究 ——基于大中小学合作的视角[D]. 周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校本教研20年:主题演进、功能转型与组织优化[J]. 马维林,王嘉毅.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5)
- [6]K小学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研究[D]. 葛兴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 [7]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小学为例[D]. 王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Y县Z中学为例[D]. 马保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初中新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美仪.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校本教研何以有效开展 ——基于U-S合作背景下的个案研究[D]. 龙薇薇.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