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庞现象论文_靳阳懿

导读:本文包含了勒庞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阵线,国民,法国,法兰西共和国,现象,拉克,社会民主主义。

勒庞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靳阳懿[1](2016)在《从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狂欢现象理解勒庞的《乌合之众》》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世界革命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激进程度也远超欧洲各国甚至是同时期的美国革命战争,当时的法国群众在革命开始直至革命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所表现出群众特有现象引起了学者之间的着书立论,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勒庞就是其中之一,他带有先验性的观点恰逢其时的迎合了当时普罗大众的口味,他在书中通过可谓触目惊心、耸人听闻的笔调对群众进行了批判,在群众非理性参与革命的年代以此来宣扬自己的精英领导主张,他的一些思想甚至影响至今。狂欢节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野,革命时期的狂欢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加入了革命特有的色彩,巴赫金在从文学艺术领域中提炼归纳出的狂欢化理论体系不仅局限于文学方面,其在狂欢活动领域的群众行为特征中也早己有所表现,而通过群众理论和狂欢理论的分析比较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共通关系,勒庞在以群众为说理对象时由于其经验性错误而导致其着述不够完善、例证不够充分,也成为后人所苛责的地方。本文试图在溯源狂欢化理论和勒庞乌合之众群众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勒庞在研究时忽略了哪些,重点论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群众的构成、群众的行为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在狂欢理论下的群众与精英的关系,将精英群体纳入新的群体时代中去考虑。对于勒庞的群众理论而言,确实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也不能忽视其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的缺陷问题,本文拟站在历史的角度,以狂欢理论和勒庞乌合之众群众理论为双切入点,为勒庞后的群体时代问题作出解答。(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12-30)

张爱军,王喜春[2](2016)在《微博“意识形态极化”现象研究——基于勒庞视角的知识社会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勒庞认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具有移山填海的力量。在人所能支配的力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居于支配地位。意识形态在微博上发生了变异和极化,它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聚散信仰的能量。微博形成了虚拟社会的网络群体心理,使个体性丧失,个人自我意识迷失,个体网民免责。网民更易受断言的影响,易受传染,易受暗示的驱动。微博是原教旨主义的重要诞生地、滋生地、聚散地之一。网民易受意见领袖的影响,甚至对意见领袖盲目崇拜,并因此受意见领袖的话语支配、操控。微博意见领袖与微博群体心理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对微博进行法治化管理和治理,对意见领袖和网民进行道德约束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郑若麟[3](2014)在《勒庞现象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右翼政治势力在欧洲各国目前都呈急剧上升态势。这说明,危机中的西方选出一个新的希特勒不仅是有可能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正在悄然大增……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民主选举必然有一种"趋中性",即左右两派为了争取到最多选民的选票,就要向"中间立场"靠拢,于是我们的政治学家由此得出结论,西方民主选举"选谁都差不多"其实是好事;由此而产生的低投票率,更是"说明选民对(民主)政治体制的信任"……如果真是那样,希特勒恐怕就无法通过选举上台了。然而问题是,西方民主体制几乎没有相(本文来源于《新民周刊》期刊2014年25期)

陈玉瑶[4](2011)在《从“勒庞现象”看法国移民》一文中研究指出"勒庞现象"是1980年以来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事件之一。主要是指一方面,作为极右党派——国民阵线主席,让-马里?勒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选民支持,另一方面,这些支持引起许多忧虑及社会动员,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期刊2011年06期)

陈永杰[5](2007)在《勒庞现象”需要更多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24日,法国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简称FN)的领袖勒庞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公布其参选政纲。经历了2002年意外进入次轮投票的一役,今年的选举对于年届78岁的勒庞而言无疑是最后一战,他能获得多少选民的支持,又将会对法国政治带来什么深远的(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07-03-02)

姜红明[6](2003)在《“勒庞现象”与“第叁条道路”的现实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社会党提出“第叁条道路”理论与政治主张,曾领风骚一时,以致欧洲政坛呈现一片粉红色,有人把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这次“神奇回归”称之为“第叁波社会主义”。然而,好景不长,在世纪之交,欧洲各国中左翼政党相继遭遇极右势力的严峻挑战,甚至被迫与其过去长期的政敌——右翼政党联合以对付极右势力。这一耐人玩味的欧洲政治钟摆的回荡说明,“第叁条道路”在理论上存在重大缺陷,在实践中已陷于困境。法国极右分子勒庞在大选中的失败虽在人们意料之中,但他力挫左翼进入第二轮选举,却使欧洲和全世界为之心惊。不仅如此,极右势力在西欧地区几乎同时崛起,形成了一股反全球化、反欧洲一体化、排斥外来移民的政治逆流,人们称之为“勒庞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欧洲极右势力的沉渣泛起?欧洲中左政党为什么在盛极一时后又突陷困境?“勒庞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党所奉行的“第叁条道路”有何关联?本文试图探寻个中奥妙,以期作出理论上的初步回答。 就“第叁条道路”而言,国内外已有大量论着对欧洲社会党的这一“新理论”、“新政纲”进行评述。尽管学者们对当代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者在理论上的“创新”褒贬不一,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各国社会党在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为解决国内政治经济问题、谋求选民支持所作出的理论回应。各国社会党在实践中对“第叁条道路”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其政策上有共同点,也存在着重大分歧。各国社会党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不尽一致,但今天都同时面临着极右势力的挑战。“勒庞现象”是欧洲政治乐谱中新近产生的不和谐音,但这一现象与社会党“第叁条道路”理论上的偏颇和政策上的失误有着诸多联系。社会党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不是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良方,“第叁条道路”也不是能够医治“西方病”的灵丹。它们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带来的,内部的改良不能从根本上革除资本主义的深层弊端,其基本矛盾的消除仍有赖于制度的彻底变革。(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3-11-01)

李英[7](2003)在《勒庞现象"解读——对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的几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现状入手,阐述了这股政治势力兴起的移民问题、政治经济模式及经济全球化等背景,分析了这股政治势力排外性、广泛性和连动性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这股政治势力对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欧洲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带来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言咏[8](2002)在《勒庞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谢天谢地。”当听到希拉克最终大败勒庞、连任法国总统的消息时,一位嫁给了法国人的中国女孩松了口气。 其实,当5月5日法国大选尘埃落定,法国甚至整个欧洲都松了口气,虽然希拉克的胜利并不出人意料。 勒庞是法国大选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作为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主席,他在4月21日的首轮投票中意外地淘汰了时任法国总(本文来源于《新闻周刊》期刊2002年42期)

王军[9](2002)在《“勒庞现象”及其对欧洲左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勒庞现象”既是法国左派衰微而导致的结果之一 ,同时也是包括法国社会党在内的欧洲左派进一步衰微的一个标志。包括极右翼在内的右翼在整个欧洲的回潮 ,使得社会民主党及其信奉的社会民主主义面临危机。(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02年08期)

肖禾[10](2002)在《“勒庞现象”考验欧洲》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5日,法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现任总统希拉克毫无悬念地以82%的选票压倒对手极右分子勒庞,再次入主爱丽舍宫。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本是一次例行公事的选举,却因勒庞的介入在法国乃至欧洲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一向以浪漫着称的法国人也开始严肃地思考起极右势力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老年》期刊2002年07期)

勒庞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勒庞认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具有移山填海的力量。在人所能支配的力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居于支配地位。意识形态在微博上发生了变异和极化,它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聚散信仰的能量。微博形成了虚拟社会的网络群体心理,使个体性丧失,个人自我意识迷失,个体网民免责。网民更易受断言的影响,易受传染,易受暗示的驱动。微博是原教旨主义的重要诞生地、滋生地、聚散地之一。网民易受意见领袖的影响,甚至对意见领袖盲目崇拜,并因此受意见领袖的话语支配、操控。微博意见领袖与微博群体心理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对微博进行法治化管理和治理,对意见领袖和网民进行道德约束显得十分必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勒庞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靳阳懿.从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狂欢现象理解勒庞的《乌合之众》[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张爱军,王喜春.微博“意识形态极化”现象研究——基于勒庞视角的知识社会学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

[3].郑若麟.勒庞现象再议[J].新民周刊.2014

[4].陈玉瑶.从“勒庞现象”看法国移民[J].中国民族.2011

[5].陈永杰.勒庞现象”需要更多理性分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

[6].姜红明.“勒庞现象”与“第叁条道路”的现实困境[D].武汉科技大学.2003

[7].李英.勒庞现象"解读——对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的几点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8].言咏.勒庞现象[J].新闻周刊.2002

[9].王军.“勒庞现象”及其对欧洲左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

[10].肖禾.“勒庞现象”考验欧洲[J].山西老年.2002

论文知识图

孑解.牛老弱提那月价人一{己交流二〔

标签:;  ;  ;  ;  ;  ;  ;  

勒庞现象论文_靳阳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