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底端两侧均通过焊接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顶端通过限位杆卡接有卡板,所述底板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利用卡板,便于进一步对减震弹簧的一端进行卡紧固定,提高减震弹簧的一端的稳定性,方便实用,再利用减震弹簧、顶杆和缓冲块,便于对张力传感器本体进行减震缓冲,避免电梯在下落的过程中而到达某一楼层时,由于电梯惯性的作用,而导致缆绳对张力传感器造成撞击,通过三个滚轮和从转动杆,便于减小缆绳和滚轮之间的间隙,使得缆绳和滚轮之间紧密贴合,避免滚轮和缆绳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晃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底端两侧均通过焊接安装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一侧顶端通过限位杆卡接有卡板(3),所述底板(2)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4),所述减震弹簧(4)顶端边部通过卡板(3)与底板(2)固定卡接,所述减震弹簧(4)底端通过焊接安装顶杆(5),所述顶杆(5)底端安装有缓冲块(6),所述传感器本体(1)内部底端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底座(7);所述底座(7)顶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一侧均匀贯穿有主转动杆(9),所述主转动杆(9)一端通过齿轮卡接有齿轮带(10),所述主转动杆(9)另一端外部套接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一侧中部与主转动杆(9)对应位置处安装有锁紧螺丝(12),所述固定板(8)一侧边部均匀贯穿有从转动杆(13),所述传感器本体(1)外侧安装有保护箱壳(14),所述滚轮(11)位于保护箱壳(14)的内部,所述传感器本体(1)内部卡接有升降杆(15)。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底端两侧均通过焊接安装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一侧顶端通过限位杆卡接有卡板(3),所述底板(2)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4),所述减震弹簧(4)顶端边部通过卡板(3)与底板(2)固定卡接,所述减震弹簧(4)底端通过焊接安装顶杆(5),所述顶杆(5)底端安装有缓冲块(6),所述传感器本体(1)内部底端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底座(7);
所述底座(7)顶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一侧均匀贯穿有主转动杆(9),所述主转动杆(9)一端通过齿轮卡接有齿轮带(10),所述主转动杆(9)另一端外部套接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一侧中部与主转动杆(9)对应位置处安装有锁紧螺丝(12),所述固定板(8)一侧边部均匀贯穿有从转动杆(13),所述传感器本体(1)外侧安装有保护箱壳(14),所述滚轮(11)位于保护箱壳(14)的内部,所述传感器本体(1)内部卡接有升降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15)外部套接有防护罩(16),所述升降杆(15)底端外侧开设有螺纹(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15)底端外部套接有胶条(18),所述胶条(18)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升降杆(15)底端通过螺纹(17)与传感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15)顶端安装有密封帽(19),所述传感器本体(1)外侧边部通过导线安装有输出端头(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外侧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孔内部套接有固定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1)的内侧凹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滚轮(1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从转动杆(13)的直径与主转动杆(9)的直径相同,所述从转动杆(13)与主转动杆(9)之间的距离为10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6)外侧开设有线孔,所述防护罩(16)外侧表面涂有抗氧化剂,所述线孔的直径大于输出端头(20)的直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力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张力传感器是张力控制过程中,用于测量卷材张力值大小的仪器,范围包括用于制药、应变片型是张力应变片和压缩应变片按照电桥方式连接在一起,当受到外压力时应变片的电阻值也随之改变,改变值的多少将正比于所受张力的大小,但是,在将张力传感器用于电梯设备中以检测电梯缆绳的张力大小时,由于传统的张力传感器不具备减震的功能,当电梯在下落的过程中到达某一楼层时,会由于电梯惯性的作用,而导致缆绳对张力传感器造成撞击,降低了张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其次,由于传统的张力传感器与缆绳之间连接结构单一,只采用单个滚轮进行连接,滚轮和缆绳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晃动,综上所述,所以急需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将张力传感器用于电梯设备中以检测电梯缆绳的张力大小时,由于传统的张力传感器不具备减震的功能,当电梯在下落的过程中到达某一楼层时,会由于电梯惯性的作用,而导致缆绳对张力传感器造成撞击,降低了张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其次,由于传统的张力传感器与缆绳之间连接结构单一,只采用单个滚轮进行连接,滚轮和缆绳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晃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底端两侧均通过焊接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顶端通过限位杆卡接有卡板,所述底板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顶端边部通过卡板与底板固定卡接,所述减震弹簧底端通过焊接安装顶杆,所述顶杆底端安装有缓冲块,所述传感器本体内部底端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底座;
所述底座顶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均匀贯穿有主转动杆,所述主转动杆一端通过齿轮卡接有齿轮带,所述主转动杆另一端外部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一侧中部与主转动杆对应位置处安装有锁紧螺丝,所述固定板一侧边部均匀贯穿有从转动杆,所述传感器本体外侧安装有保护箱壳,所述滚轮位于保护箱壳的内部,所述传感器本体内部卡接有升降杆。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外部套接有防护罩,所述升降杆底端外侧开设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底端外部套接有胶条,所述胶条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升降杆底端通过螺纹与传感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顶端安装有密封帽,所述传感器本体外侧边部通过导线安装有输出端头。
优选的,所述底板外侧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孔内部套接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滚轮的内侧凹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从转动杆的直径与主转动杆的直径相同,所述从转动杆与主转动杆之间的距离为10cm。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外侧开设有线孔,所述防护罩外侧表面涂有抗氧化剂,所述线孔的直径大于输出端头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卡板、减震弹簧、顶杆和缓冲块,利用卡板的作用,便于进一步对减震弹簧的一端进行卡紧固定,提高减震弹簧的一端的稳定性,方便实用,再利用减震弹簧、顶杆和缓冲块的作用,便于对张力传感器本体进行减震缓冲,避免电梯在下落的过程中而到达某一楼层时,由于电梯惯性的作用,而导致缆绳对张力传感器造成撞击,进而提高了张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2、设置有齿轮带、滚轮、主转动杆和从转动杆,利用齿轮带和主转动杆的作用,便于带动多个滚轮进行往同一方向进行转动,再利用三个滚轮和从转动杆的作用,便于减小缆绳和滚轮之间的间隙,使得缆绳和滚轮之间紧密贴合,避免滚轮和缆绳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晃动。
3、设置有防护罩、升降杆和胶条,通过防护罩的作用,便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保护,避免电梯顶端安装的零件掉落砸坏传感器本体,再通过升降杆的作用,便于带动防护罩进行上下移动,避免防护罩阻碍操作人员对传感器本体进行安装,并通过胶条的作用,便于对升降杆与传感器本体卡接处进行密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滚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传感器本体;2、底板;3、卡板;4、减震弹簧;5、顶杆;6、缓冲块;7、底座;8、固定板;9、主转动杆;10、齿轮带;11、滚轮;12、锁紧螺丝;13、从转动杆;14、保护箱壳;15、升降杆;16、防护罩;17、螺纹;18、胶条;19、密封帽;20、输出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用张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传感器本体1底端两侧均通过焊接安装有底板2,为了便于将底板2固定在电梯顶端的固定安装板上,底板2外侧开设有螺孔,螺孔的数量为两个,螺孔内部套接有固定螺栓,底板2一侧顶端通过限位杆卡接有卡板3,底板2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顶端边部通过卡板3与底板2固定卡接,减震弹簧4底端通过焊接安装顶杆5,顶杆5底端安装有缓冲块6,传感器本体1内部底端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底座7。
底座7顶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一侧均匀贯穿有主转动杆9,主转动杆9一端通过齿轮卡接有齿轮带10,主转动杆9另一端外部套接有滚轮11,滚轮11一侧中部与主转动杆9对应位置处安装有锁紧螺丝12,固定板8一侧边部均匀贯穿有从转动杆13,为了便于增大缆绳与滚轮11内侧凹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滚轮11内侧的缆绳发生侧滑,滚轮11的内侧凹面开设有防滑纹,滚轮11的数量为三个,从转动杆13的直径与主转动杆9的直径相同,从转动杆13与主转动杆9之间的距离为10cm。
传感器本体1外侧安装有保护箱壳14,滚轮11位于保护箱壳14的内部,传感器本体1内部卡接有升降杆15,为了便于对传感器本体1进行保护,避免电梯顶端安装的零件掉落砸坏传感器本体1,升降杆15外部套接有防护罩16,升降杆15底端外侧开设有螺纹17,为了便于对升降杆15与传感器本体1卡接处进行密封,升降杆15底端外部套接有胶条18,胶条18的形状为圆环形,升降杆15底端通过螺纹17与传感器本体1固定连接,升降杆15顶端安装有密封帽19,传感器本体1外侧边部通过导线安装有输出端头20,为了便于将输出端头20从防护罩16内部穿出,并与设备之间进行连接,防护罩16外侧开设有线孔,防护罩16外侧表面涂有抗氧化剂,线孔的直径大于输出端头20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固定螺丝将底板2安装在电梯顶端的安装板上,接着将卡板3卡接在减震弹簧4的一端,从而便于进一步对减震弹簧4的一端进行卡紧固定,提高了减震弹簧4的一端的稳定性,方便实用,然后,缆绳放置在滚轮11的内侧并穿过保护箱壳14,当电梯在下落时,利用三个滚轮11的作用,便于提高缆绳在滚轮11内侧滑动的稳定性,同时设置有从转动杆13,主转动杆9与从转动杆13之间的距离为10cm,约为缆绳的宽度,缆绳在滚轮11上滑动时,带动单个主转动杆9进行转动,利用齿轮带10的作用,使得其余的主转动杆9往同一方向进行转动,综上所述,便于减小缆绳和滚轮11之间的间隙,使得缆绳和滚轮11之间紧密贴合,避免滚轮11和缆绳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晃动;
其次,当电梯在下落的过程中并到达某一楼层时,利用顶杆5顶端的减震弹簧4的作用,便于对传感器本体1进行减震缓冲,避免电梯在下落的过程中而到达某一楼层时,由于电梯惯性的作用,而导致缆绳对张力传感器造成撞击,降低了张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最后,将输出端头20从防护罩16内部穿出,向传感器本体1一侧方向推动升降杆15,使得防护罩16可以将传感器本体1盖住,通过防护罩16的作用,便于对传感器本体1进行保护,避免电梯顶端安装的零件掉落砸坏传感器本体1,操作便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5566.8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296200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G01L 5/10
专利分类号:G01L5/10
范畴分类:31J;
申请人:深圳耐特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耐特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42区宝安大道边华创达中心商务大厦D栋3-6楼301室
发明人:李鸿炉
第一发明人:李鸿炉
当前权利人:深圳耐特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仉玉新
代理机构:4452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