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废水最小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最小化,废水,线性规划,网络,联苯,用水,技术。
废水最小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娟,周丽娜,秦继华[1](2017)在《联苯类废水最小化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农药厂采用"蒸发析盐+树脂吸附"最小化预处理工艺与"铁碳微电解+沉淀+UASB厌氧塔+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协同处置联苯类生产废水的情况,研究了各处理单元对废水的实际处理效果,最终出水达到园区污水厂接管标准。根据该农药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该最小化处理工艺在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为农药行业同类难降解高浓度农药废水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郭光耀[2](2010)在《石灰一聚合硫酸铁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及其费用最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氟及其化合物的生产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含氟矿石的开采加工、化工、金属冶炼、铝电解、电镀、化肥、农药等在内的诸多与氟相关行业的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氟化物,它们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更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我国目前对于氟化工行业产生的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技术还不成熟,一般都存在着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除氟效果不稳定的缺点。本课题针对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研究了石灰沉淀法和石灰联合聚合硫酸铁(PFS)法除氟,为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在石灰沉淀法除氟研究中,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除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氟离子浓度、石灰投加量、pH、反应时间以及搅拌强度均影响上清液中残留F-浓度,但是单纯利用石灰除氟是不能有效将氟离子处理到浓度低于10mg/L。而用石灰联合聚合硫酸铁(PFS)法除氟就得到较好处理效果。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因子逐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投加量、pH、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对上清液中残留F-浓度有较大影响。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因子逐个分析,得出石灰除氟的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石灰投加量>8.5g/LpH=12.5反应时间=30min搅拌强度=400r/min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因子逐个分析,得出PFS除氟的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PFS投加量>1.6mL/LpH在6~8为宜,6~7最佳反应时间=10min搅拌强度=60~80r/min左右利用费用最小化模型得出,在出水达标的情况下,费用最小化条件下的石灰-PFS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的的最优参数为:一段石灰投加量=7.26g/L一段pH=9.26一段反应时间=35min一段搅拌强度=257 r/minPFS投加量=1.33mL/L二段pH=6.7二段反应时间=14min二段搅拌强度=97r/min费用最小化条件下的石灰-PFS法的运行费用比石灰-PFS工艺的运行费用低大约17%。在排污单位按照费用最小化的原则运行除氟工艺的条件下,如果氟离子浓度的排放标准从10mg/L提高到5mg/L,其运行费用将增加15.4%。总量控制下的运行费将比浓度控制下的运行费少4.2%。(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周建仁,崔兆杰[3](2008)在《低聚木糖厂废水最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聚木糖行业是用水大户,在水资源逐渐短缺、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实施废水最小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低聚木糖厂整个水分配系统操作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采用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3种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建立并求解超结构模型,对水分配系统进行优化,使其既满足各用水过程的需求,又使废水能够达标排放。以某集团低聚木糖厂为例,说明模型优化结果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0-01)
廖祖维,霍超,武锦涛,王靖岱,蒋斌波[4](2007)在《最小化新鲜水量与废水处理量的图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配网络由回用、再生和废水处理3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设计水分配网络需考虑质量负荷固定和流量固定两类用水操作模型。目前,兼顾两类用水操作的图形方法对水分配网络的研究局限于一个或两个子系统的设计,而缺少一种能同时处理3个子系统的方法。本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反映用水网络水源盈亏情况的总组合曲线,并由此得到最小废水量和新鲜水量。为考虑废水再生情况,提出通过用再生水线和废水线合成废水排放线的方法求解再生情况下的最小新鲜水量。同时,根据总组合曲线得到了废水组合曲线,求得最小废水处理量。实例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在具体网络设计前,在同一浓度-质量负荷图中确定单杂质水分配网络的各目标参数,且简便易行。(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杨霞,李玉刚,王玲美,郑世清[5](2006)在《水级联法确定间歇用水过程的夹点及废水最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级联分析法对间歇过程用水网络进行研究,确定过程的用水夹点及最小新鲜水用量和最小废水排放量,提出了间歇用水过程的全局夹点的概念,考虑了用水过程的流率限制,在水级联表格中用流率替代了传统水级联分析法中的传质量,识别过程中每个时间段的局部夹点及公用工程目标,通过全局夹点和局部夹点的比较,指出过程的用水瓶颈,设置储罐打破瓶颈,使用水网络公用工程目标最小化。通过实例对水级联分析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计算结果与文献一致,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易于理解、直观且简便有效的确定间歇过程用水网络的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6年12期)
龚美兰[6](2005)在《电镀工业废水污染及其最小化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电镀工业现状、废水污染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建立电镀工业中心、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用水量、提高回收率、强化管理等污染最小化途径,减小电镀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来源于《福建化工》期刊2005年03期)
徐冬梅,胡仰栋,华贲,王修林[7](2003)在《逐步非线性规划法求解多组分废水最小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组分用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即废水最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逐步线性规划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逐步非线性规划法的过程优化设计方法。新方法首先按每个组分的限定浓度对各操作进行排序,然后对每个操作序列进行逐级优化匹配。然后通过比较选出一个用水量最小的设计,作为过程的最终设计。其中,对单元操作i的优化匹配就是解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一个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是简单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3年06期)
李英,姚平经[8](2003)在《炼油厂废水的最小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炼厂作为用水大户 ,在水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实施废水最小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石油炼厂整个水分配系统年度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 ,提出采用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 3种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利用超结构建模求解所得优化的水分配系统不但要满足各用水过程的需求 ,而且使排放的废水达标。给出的实例证明 ,所提出的方法更全面地考虑了废水最小化的机会 ,且所得结果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03年04期)
李英[9](2003)在《废水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的逐年匮乏和环境污染的目趋严重,对过程工业提出了废水最小化的要求。过程工业不但消耗大量的新鲜水,而且排放大量的废水,因此成为工业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过程集成技术为废水最小化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系统化的方法。本文在全面分析废水最小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对其过程集成方法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以期对过程工业的节水降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废水最小化可以先通过考虑回用的用水网络设计减少废水量,再利用分布式废水处理网络设计降低废水中杂质含量以达到环境允许排放标准。这种分步设计所采用的两种主要过程集成方法:水夹点技术和数学规划法发展比较成熟,但各有局限性。本文提出了水夹点分析和数学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既加深了对过程的理解,又通过设计规则的使用实现了超结构降维;且不存在网络调优和操作分隔的问题。实例验证所得网络设计结果更接近全局最优。 2.用水网络和废水处理网络同步设计既进一步减少新鲜水的用量和废水的排放量,又可以减少废水处理费用。数学规划因具有同步优化和同时处理多目标权衡的优点成为同步设计的有效方法。作为废水最小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对水网络废水最小化同步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等废水最小化集成方法的有分流水网络超结构,它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分步设计中的两个子系统或限定为无分流水网络。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性为目标,环境排放标准为约束,建立了超结构NLP模型。由于模型约束中的浓度乘以流量双线性项导致问题非凸,根据其特点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求解。与分步设计和文献同步优化结果比较说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 3.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环境影响因素的优化开始集成到系统设计中,同时为了更好的处理废水中污染物微量浓度就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把环境因素作为设计目标,与经济目标进行权衡,从而形成废水最小化的多目标优化。以多目标优化结果为依据,对废水最小化设计提出了零排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废水零排放的复合型方法,首先通过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求得系统中所需最小循环水量:再通过分布式废水处理网络设计的常规处理使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 大连埋工大学t4」:学位论 义 到满足深度处理单元的入口要求:最后针对特定污染物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设备使 废水达到闭路循环的要求。文中以实例阐述了废水零排放的设计过程及可行性。4.为了求解上述废水最小化同步设计所形成的非凸 NLP和 MINLP问题,本文丁{发了 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它克服了确定性算法山于数值奇异找不到可行解而收敛 困难或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局限性,自适应调整步长和温降的策略提高了算法的运 算速度和搜索到解的质量,并且遗传算法的加入弥补了其内层由于具有历史遗忘性 难以实现全局优化的不足。经对非凸 NLP和 MINLP问题的测试,表明该算法在收 敛速度、以更大概率获得全局最优解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 线性加权一改变权因子的方法将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用于多目标优化。(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3-01-03)
胡仰栋,徐冬梅,华贲,韩方煜[10](2002)在《逐步线性规划法求解废水最小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用水过程的优化设计即废水最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操作水源和操作序列的概念 .分别对单组分再利用、多组分再利用及单组分再生再利用问题 ,提出了逐步线性规划的解算方法 .新方法首先依据规则将操作对贫流的要求进行分段排序 ,然后按操作序列逐级进行富流和贫流水源的优化匹配 ,最终完成用水过程的设计 .给出了 4个实例 ,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和简便易行的(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废水最小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氟及其化合物的生产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含氟矿石的开采加工、化工、金属冶炼、铝电解、电镀、化肥、农药等在内的诸多与氟相关行业的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氟化物,它们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更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我国目前对于氟化工行业产生的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技术还不成熟,一般都存在着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除氟效果不稳定的缺点。本课题针对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研究了石灰沉淀法和石灰联合聚合硫酸铁(PFS)法除氟,为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在石灰沉淀法除氟研究中,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除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氟离子浓度、石灰投加量、pH、反应时间以及搅拌强度均影响上清液中残留F-浓度,但是单纯利用石灰除氟是不能有效将氟离子处理到浓度低于10mg/L。而用石灰联合聚合硫酸铁(PFS)法除氟就得到较好处理效果。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因子逐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投加量、pH、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对上清液中残留F-浓度有较大影响。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因子逐个分析,得出石灰除氟的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石灰投加量>8.5g/LpH=12.5反应时间=30min搅拌强度=400r/min利用条件实验对影响除氟效果的因子逐个分析,得出PFS除氟的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PFS投加量>1.6mL/LpH在6~8为宜,6~7最佳反应时间=10min搅拌强度=60~80r/min左右利用费用最小化模型得出,在出水达标的情况下,费用最小化条件下的石灰-PFS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的的最优参数为:一段石灰投加量=7.26g/L一段pH=9.26一段反应时间=35min一段搅拌强度=257 r/minPFS投加量=1.33mL/L二段pH=6.7二段反应时间=14min二段搅拌强度=97r/min费用最小化条件下的石灰-PFS法的运行费用比石灰-PFS工艺的运行费用低大约17%。在排污单位按照费用最小化的原则运行除氟工艺的条件下,如果氟离子浓度的排放标准从10mg/L提高到5mg/L,其运行费用将增加15.4%。总量控制下的运行费将比浓度控制下的运行费少4.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水最小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丽娟,周丽娜,秦继华.联苯类废水最小化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研究[J].江西科学.2017
[2].郭光耀.石灰一聚合硫酸铁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及其费用最小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周建仁,崔兆杰.低聚木糖厂废水最小化研究[C].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8
[4].廖祖维,霍超,武锦涛,王靖岱,蒋斌波.最小化新鲜水量与废水处理量的图形方法[J].化工学报.2007
[5].杨霞,李玉刚,王玲美,郑世清.水级联法确定间歇用水过程的夹点及废水最小化[J].化工进展.2006
[6].龚美兰.电镀工业废水污染及其最小化途径[J].福建化工.2005
[7].徐冬梅,胡仰栋,华贲,王修林.逐步非线性规划法求解多组分废水最小化问题[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
[8].李英,姚平经.炼油厂废水的最小化(英文)[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3
[9].李英.废水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10].胡仰栋,徐冬梅,华贲,韩方煜.逐步线性规划法求解废水最小化问题[J].化工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