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鳗鱼:乌克兰人穷中作乐论文

大西洋鳗鱼:乌克兰人穷中作乐论文

2014年年初,乌克兰经济一泻千里,货币狂贬。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引用“巨无霸汉堡”指数来例证乌克兰物价之低。据当时数据,巨无霸在乌克兰仅售1.57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的巨无霸为5.04美元。

不过,乌克兰并不是一直贫穷,它曾经富过。

首先,乌克兰虽然穷,但物质不缺乏。乌克兰境内大部分是物产丰饶的平原,作为全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它是整个欧洲的“面包篮子”。国家虽穷,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馆乃至旅馆的装修和格调,食物的摆盘与讲究,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

想要将一张风光照处理得漂亮,除了需要处理对比度、饱和度与色彩平衡之外,往往还需要压暗天空,或者添加适当的暗角以便吸引观众的目光。

其次,乌克兰人虽然穷困,但素质很高。比如,首都基辅的地铁出入口是没有闸机的。据我所知,只有德国、荷兰这种经济发达国家这样做,像英国、美国,都有闸机来防止逃票。我数次乘坐基辅地铁,细心观察发现,即便没有闸机,也没有人不刷卡进出站。公交上,那些因为拥挤不得不从后门上车的乘客,也会清一色地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把零钱往前递到前门的投币口。

(一僧一道)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

再次,乌克兰人精神世界丰富,艺术涵养高。乌克兰人虽穷,但歌剧院每天都爆满,而且路边随处可见的艺人,或穿着过时的路人,都随时会即兴跳起舞来,舞姿优美,体现着自小受到的艺术教育。

我去了基辅、利沃夫、敖德萨三个城市,发现市中心无一例外是歌剧院建筑。在利沃夫,最让我震撼的一件小事是,吃饭的时候,有位瘦骨嶙峋的乞丐老太太找我讨钱,我给了5块钱,她道谢后,蹒跚走远,经过路边两个拉小提琴的小伙子身边时,犹豫了一下,把我刚才给她的钱放进了琴手面前的帽子里。

这就是“吃不饱,我的世界里也要有音乐”的生活态度。夕阳之下,琴手拉着小提琴,都是些令人肝肠寸断的悲伤曲子,就像这个国家的整体基调一样。我坐在这里,听了一小时,无限陶醉。

(摘自《生活潮》)

标签:;  ;  ;  ;  ;  ;  

大西洋鳗鱼:乌克兰人穷中作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