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论文_肖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宋神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宗,北宋,王安石,度牒,农田水利,洛阳,知人。

宋神宗论文文献综述

肖鹏[1](2019)在《“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神宗熙宁二年展开了一场有关科举制度革废的大讨论,其结果是维护现行科举制度的观点占了上风。在"君相无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的客观实情之下,科举制度恰恰是相对比较优越的选官制度,当时各种革废科举制度的方案非但无法解决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反而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虎,李利霞[2](2019)在《宋神宗在熙宁变法中的过失与历史之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神宗在熙宁变法中压抑相权使得王安石力不从心,姑息保守派引起变法派出现内讧及分裂,君主专制集权下人治多于法治,最终使得熙宁变法的失败成为必然。(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钱申[3](2019)在《君臣师生: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是古代和谐君臣关系的典范。在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国情和变革求治的传统与环境下,神宗与王安石较早树立了变法图强的理想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内,推行十多项涉及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新法,对熙宁政局乃至北宋中后期的政治产生较大影响。宋神宗与王安石二人由于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以及所承受压力不同等因素,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些分歧遍及熙宁时期的人事、变法、军政等领域,贯穿其合作过程的始终,并随着变法的深入而不断增多。然而,其之间的分歧并未对二人关系产生较大影响,二人基本上能够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叁个时期。其分界线大致为: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和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其中,第一个时期是变法展开前。宋神宗仰慕王安石的才学,所以,多次邀请王安石入宫长谈,吸取治国之术,对部分裁决不下的问题,听取王安石的建议,并且基本上能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第二个时期,是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变法,直至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时期。这一时期,宋神宗与王安石在青苗、免役、市易、保甲等新法事项上,在对部分反变法派官员的处置、部分变法派人员的对待等人事问题上、在宋与西夏、契丹之间的军政问题上,存有意见分和,且分歧随着变法的开展与深入不断增多。在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同的变法图强目标的驱动下,在王安石苦口婆心劝说、于情于理分析、以辞相等方式向神宗施压等形式的努力下,并在实际调查结果的支持下,宋神宗基本上能够听从王安石的意见,支持新法推行并推广。这一时期,又可以熙宁四年二月的庆州兵变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庆州兵变发生后,神宗更加惧怕变法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因而对王安石新法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两人分歧增多。第叁个时期,王安石经历了罢相、复相到再罢相。在此期间,宋神宗因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到复相期间,独立主持变法等事项,得到了一次走向独立的政治历练,因而对王安石的政治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在王安石复相后,对之政见的遵从程度也大不如前,但基本上能够行王安石之道,对王安石也较为关照。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合作,是最高指挥权、决策权与治国良策的结合。王安石一直在试图影响神宗、教育神宗。宋神宗也在试图学习并践行王安石的治国之道。然而,终因二人成长经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等差异,宋神宗始终未能习得王安石变法理念的精髓。观熙宁之世,二人也始终存有一定的分歧。然而,宋神宗与王安石始终抱有较为一致的变法图强目标,加上二人对分歧的适当处置等原因,神宗与安石的分歧并未对其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二人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君臣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林[4](2019)在《宋神宗时期官方鬻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时期,官方鬻牒开始出现。在经过熙宁、元丰两朝十七年的发展之后,官方鬻牒逐渐由一项临时措施转变成为重要的财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宋代官方鬻牒起源于何时的问题,学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观点,即太平兴国说、仁宗嘉佑说、治平四年说与熙宁元年说。由于有的学者错误理解了度牒与戒牒的概念,将二者混为一谈,得出太平兴国说;而有的学者未能认真考证史料,对相关史料搜集不全,导致解读文献错误,得出仁宗嘉佑说。经过考证,因治平四年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仍以治平为年号,所以宋代官方鬻牒起源是在治平四年神宗时期。神宗时期,政府为缓解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开辟新的税收途径。度牒因其被官方赋予免役的特权,所以民间承担沉重差役的上四等户,对度牒中免役特权的需求,促成了官方鬻牒的产生。北宋时期官方鬻牒的出现,实际上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官方在鬻牒的过程中,皇帝、祠部、各地监司都参与其中,各方对官方鬻牒数量、价格的最终确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官方鬻卖的度牒中,度僧牒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主要是由当时佛教发展明显强于道教的社会现实决定的。相对于前朝后世,神宗时期的官方鬻牒存在着“用途广泛”、“不轻易发放”与“北重南轻”叁个特点。对神宗时期官方鬻牒的评价,受各自所持不同义利观的影响,当时人与后世人在官方鬻牒问题上分成了截然对立的两派。支持的一派从务实角度出发,认为官方鬻牒只要坚守不轻出的鬻牒原则,控制鬻牒数量,那么合理的鬻卖度牒完全能够缓解国家财政危机,救济灾民于水火。反对的一派出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耻于言利,认为官方鬻牒是国家追逐功利的体现,会使道德日渐衰败。并且在他们看来,民间购得度牒将会使朝廷损失人丁、赋税,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事实上,神宗时期的官方鬻牒,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它确实造成了我国佛教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神宗时期官方鬻牒不仅缓解了财政危机,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维护神宗时期的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神宗时期的官方鬻牒是值得肯定的。(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贤[5](2019)在《宋神宗政治改革中的官员任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宋独特的君主独裁专制体制之下,皇帝的行政事权被官僚体制剥夺,但他依然拥有对于国家大事的最终裁决权,这二者之间的平衡使得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得以存在并延续。宋神宗继位之时,北宋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如何带领国家实现富国强兵是萦绕在新皇帝心中的难题。宋神宗在众多的意见领袖之中选择了王安石,让他带领一班新锐践行自己的治国之道,以期带领北宋实现中兴。但是改革势必会对旧法造成冲击,因此受到了保守派士大夫的强烈反对。为了使得新法的创制不受干扰,宋神宗与王安石硬是在完备的官僚机构中增加了一个叁司条例司,却引来了更加激烈的舆论抨击。接着青苗、免役等新法的推行又遭受各方面的阻力,这一切都不得不让宋神宗加紧伸张皇权的步伐,果断将保守派从中枢权力系统中驱逐出去,专以变法派总领变法事宜。但是皇帝与保守派的合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矛盾、变法派内部的权力斗争、新法伤民等事相互纠缠,使得熙宁时期的变法一波叁折,王安石甚至两进两出也未能挽回变法派的败局,最终宋神宗不得不抛弃变法派,亲自操纵变法的方向盘。在这一过程中,宋神宗不断累积政治经验,对皇权的驾驭也愈发娴熟,他可以将自己对新法的反思付诸实践,可以发动对夏战争实现恢复汉唐旧境的理想,更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随意支配官员。宋神宗就这样打破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架构的平衡。但是宋神宗对这一权力架构的冲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宋神宗本身的局限性,比如他不肯放弃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对保守派若即若离,导致保守派能够在他身后迅速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士大夫们赖以依存的官僚体制得以完整的保留。宋神宗伸张皇权的行为必然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宋神宗留下的那些各自心怀鬼胎的大臣,相当一部分成为了北宋后期政坛的毒瘤,导致了北宋后期政局的反复,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北宋统治的根基,加速了北宋的灭亡。(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林鹄[6](2019)在《从熙河大捷到永乐惨败——宋神宗对夏军事策略之检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熙宁年间,神宗对夏军事准备策略,带有盲目自信的鲜明个性,虽取得熙河大捷,但并未完成其打破对夏僵持战局的战略构想,反而失去了牵制西夏的盟友,更助长了其灭夏的急迫心态。元丰年间,在策划灵州战事时,神宗突发奇想、一时兴起的行事风格也一定程度地导致了灵州战败。此后,他又一度采纳李宪的进取泾原、一战灭夏之策,虽然该策最终被搁置,但其灭夏的焦急心态和冒进的作风显露无遗。与此同时,神宗又按照自己的个性行事,偏信徐禧,以永乐城为据点图夏,最终酿成永乐之战惨败的悲剧。至临终前,他仍在策划不切实际的灭夏策略。可以说,从熙河大捷到永乐惨败,宋神宗对夏军事策略无不被烙上了个人性格之印记。(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吕志超[7](2019)在《宋神宗开边视野下宰相群体对边事的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神宗即位之时,赵宋王朝已经立国100余年,之前的宋辽"澶渊之盟"以及宋夏"庆历和议",使得北宋与辽、西夏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边疆环境,但是,这种相对稳定并非得自于赵宋有强大的国力,而是以宋输岁币的方式得到的。因此宋神宗甫一即位就励精图治,对内力行新法,富国强兵,对外积极开边,以图制服少数民族政权。对此,当时的宰相意见并不统一,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的态度关系到朝政大局,故有必要探讨神宗朝宰相对边事的立场和态度,及其对当时的开边行动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5期)

庞明启[8](2019)在《宋诗中的洛阳形象——以宋神宗朝居洛文人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都洛阳作为西京,是北宋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宋代文人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宋神宗时期,一大批反对新法的旧党名流聚居于此,写下了大量歌咏洛阳的诗歌,颇值得关注,其中代表性的诗人为邵雍、司马光、范纯仁、文彦博、范祖禹。他们的诗歌涉及洛阳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风土民情、园林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方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许珂[9](2019)在《“大文豪”与“改革家”的治国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东坡、王安石,皆是当时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是年轻有为的朝廷栋梁。两人因缘际会于北宋这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年代,又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党派之争。政治上的背道而驰,使得两人在官场上针锋相对。然而,两位集文学底蕴和政治卓见于一(本文来源于《衡阳日报》期刊2019-01-08)

钱申[10](2018)在《论宋神宗谨慎、宽厚的性格及其对变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神宗在变法辅臣的选择与任用、新法的设计与实施、朝中重臣的配置、与周边民族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谨慎的性格特征。无论是主张变法的王安石,还是反对、阻碍变法的保守派,无论是皇亲国戚、一般臣子,还是宫中侍从、黎民百姓,神宗都能以宽厚待之。宋神宗谨慎、宽厚的性格特征对其变法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会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宋神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神宗在熙宁变法中压抑相权使得王安石力不从心,姑息保守派引起变法派出现内讧及分裂,君主专制集权下人治多于法治,最终使得熙宁变法的失败成为必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宋神宗论文参考文献

[1].肖鹏.“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J].学习与实践.2019

[2].李晓虎,李利霞.宋神宗在熙宁变法中的过失与历史之鉴[J].领导科学.2019

[3].钱申.君臣师生: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相互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9

[4].孙林.宋神宗时期官方鬻牒研究[D].延安大学.2019

[5].王贤.宋神宗政治改革中的官员任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林鹄.从熙河大捷到永乐惨败——宋神宗对夏军事策略之检讨[J].军事历史研究.2019

[7].吕志超.宋神宗开边视野下宰相群体对边事的态度[J].长江丛刊.2019

[8].庞明启.宋诗中的洛阳形象——以宋神宗朝居洛文人群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9].许珂.“大文豪”与“改革家”的治国之道[N].衡阳日报.2019

[10].钱申.论宋神宗谨慎、宽厚的性格及其对变法的影响[J].山东工会论坛.2018

论文知识图

晋城青莲寺释迦殿全景熙宁变法和免役法-宋神宗宋神宗-宋神宗《宋神宗皇后坐像》Fig.12Portr...一1南薰阁旧藏宋神宗皇后像湖庄清夏图

标签:;  ;  ;  ;  ;  ;  ;  

宋神宗论文_肖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