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上海201203)
摘要:影视、动漫与游戏产业作为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电影市场迅速发展,国产游戏开始走向世界,智能手机游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国产影视动画的复苏,使中国的各大高校动画专业以及游戏动画的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关键词:动画表演;角色表演;表演;运动规律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只强调了动画的运动规律,并没有体现动画表演,而在国产动画电影游戏创作中,动作的表现往往表现力欠缺,甚至机械、呆滞,造就了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都缺乏表演性与生命力。
1.角色表演的概述
表演的“表”是表象,“演”是不断演变和变化,也就是把设定的情节或者技艺表现出来。传统表演动作是其核心,表演艺术的实质就是动作,但在表演方式上有着自身特点。动画的表演与真人影视作品的表演不同,是通过画笔结合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在动画角色的塑造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好角色的“动感”。角色表演是在运动规律与真实动作表现基础上的进行艺术加工与提炼,是动画师们在动画作品中二次创作的体现,是一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艺术创作。形体在运动变化时可以尽可能的夸张变形,充分利用形体的弹性来塑造具有动感的表演效果。
2.动画角色的表演性
动画原本并不具有表演,是通过动画师手绘的方式,将画面逐帧绘制出来的。动画表演是基于运动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些年动画创作都是参照“真人表演”,在其基础上进行夸张与修复,因此动画表演的核心是动画表演的动作,对动画角色造型进行设计,对动画角色动作进行规范,这是动画师“设计思维”得以体现的全过程。从“拟真”到“创真”的过程中,动作捕捉技术也就自然被运用到动画与游戏领域角色的表演性上。
在动画领域中往往过度关注动画规律,而忽视了动画表演性研究。在所有成功的动画背后,他们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表演风格。由此不难看出,世界范围内的动画工作者早已注意到角色表演对于动画来说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积极探索已经找到适合自身动画角色的表演形式。但是动画表演只是作为一个动画制作的一个环节,并没有被单独分开来作为一个学科被研究,依然处在探索、建设阶段,并没有足够完善的体系,且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做后盾。
动画的表演与真人影视作品的表演区别,前者是通过画笔结合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而在现实世界中,每一个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动势存在,为了避免动画成为单纯的画面组合,对角色动作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动画的角色应当有动感,并且制作者应当最大限度地运用运动规律在角色塑造中的表现作用,从而达到传递角色所表现的剧情内容的任务。因此,在动画角色的塑造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好角色的“动感”。
动画中的角色自然无法做到自主地“动起来”,因此动画制作者就充当了这个“力”的施加者。如果动画角色的肢体动作不能合乎运动规律,那么就等同于动画作品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僵硬的动作也会让观众在观看动画作品时产生“别扭”的视觉感受。因此,动画制作者对于角色的动作规律方面应当给予周到的考虑。动作是体现角色心理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掌握“力”的应用方法之后,还要根据角色的类型,例如人物、动物的区别以及角色的体态、性格等差异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在遵循基本运动规律的同时,寻找运动规律在不同角色、不同环境下的合理表现方式。
动画角色在形体与动作上具有的弹性特点是欧美动画表达其戏剧性的常用技巧。例如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大量使用“弹性”这一特点,老鼠用比自己大几十倍的锤子去打一只猫,猫被打成肉饼然后又弹回原形。这种具有巨大戏剧性的弹性表演在欧美动画中十分常见。因为弹性动画可以增加动画片中角色表演的重量感。因此角色形体上弹性这种技巧使动画角色简化的外形变得十分丰富,同时准确的诠释欧美人性格中外向、夸张、幽默的特点。
3.游戏角色的表演性
在游戏动画中,角色总是在不停的重复某几个动作,出于对游戏体验的考虑,这些动作必须严格按照游戏策划者的意图加以制作。很多动作并不符合运动规律,比如在街机游戏《拳皇》系列中,几乎所有的按键a动作,只有3帧构成。这动作如按照完整的运动规律来制作的话,需要6帧以上才足够完整。原因就在于只有这样制作动画,才能够带给玩家建立无法反应的体验。如果严格按照运动规律,那么这个动作需要的时间大概在0.1秒以上,就会让玩家有时间对其作出反应,脱离了游戏策划者的意图。显而易见,游戏角色动画的目的是为了带给玩家特定的游戏体验。
4.动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4.1基于动画表演中的夸张变形角色造型设计
运用圆润有特色的身体形态来进行角色表演的设计,造型被概括简化,调动作的时候,身体就会随之产生缓和的拉伸与变形,使得动作变得更富有动感,不会生硬。角色有大量的夸张变形,可以增加角色表演的魅力。模型的布线在角色绑定过程中尤为重要,处理好变形权重问题,避免多余的数据运算,从而提高制作效率。
4.2基于真实表演中角色动作的夸张化设计
适量化的压缩变形,弹性、碰撞等互动性动作很容易出现压缩或伸展的现象,将物的质感表现出来。虽不是真实的物理表现,但可以提升对象动作上的张力和场面的效果,一旦忽略就会使角色动作非常僵硬。
富有变化的曲线运动和时间控制,机械性K出来的帧使得动作比较生硬。三维软件中有动画曲线编辑器可以对此进行调整,当运动曲线过渡不是平滑时,角色表演会出现不连贯的情况;当动画曲线平滑时,角色动作就呈现连贯饱满的状态。
4.3基于真实表演中角色动作夸张化的具体展示
有着圆润身体造型的三维动画角色,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炯炯大眼睛,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来表达角色心中的真实情感,从而用表演来带动观众的情绪。在角色表演设计中插入戏剧冲突显得尤为重要,角色表演与戏剧元素两者的结合,既吸引了观看者的注意力,又给观众留下心理暗示,了解角色的内向情感。在三维动画制作中角色关键帧的设置要求比较高,角色表演时,往往需要在已设定好的动作中进行补帧或者微调,达到角色动作的完整性。
5.总结
动画的传统教学主要强调运动规律,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中的虚拟人物、动作捕捉技术等出现,仅仅掌握动画规律无法满足当今的动画学习与实际运用,角色的表演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许多成功的动画电影中不少采用明星进行先行表演,供动画师参考,甚至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在真实性表演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特别是次世代游戏的细节逼真度,更是全部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再现真实性。无论是动作捕捉还是动画师制作,都需要理解角色的表演特性,以及夸张性,以增加故事的表现力与戏剧张力。通过对表演理论的探讨,角色的表演的塑造,从而对故事产生深刻的影响。动画师完全掌控对数字人物的调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与制作角色动画的表演,是动画师岗位必备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动画表演》(动漫游戏)作者:张晓叶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2]《动画角色设计:造型表情姿势动作表演》作者:班克罗夫特著,王俐,何锐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3]《动画师生存手册》作者:迪斯尼动画大师理查德·威廉姆斯
[4]《数字电影表演创作》作者:张帆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