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蹄,靶标,判据,装置,射流,利用率,圆柱。
控制角论文文献综述
周育炀,张华[1](2018)在《合成射流控制角区流动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合成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研究表明合成射流在控制二维分离具有明显效果。角区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工程应用中,角区形成的叁维分离和对应的非定常马蹄涡系结构比二维分离涡复杂。本文利用合成射流来实现控制角区流动的目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频率、布置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平板上放置圆柱体作为角区,分析了合成射流对马蹄涡主涡环量、边界层厚度、压强分布、壁面剪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频率合成射流会造成角区具有较大振动;高频率合成射流的性质更加接近于射流,在出口会产生较强的涡结构,能够对角区产生较为稳定且有效的控制。之后采用高频率合成射流,探讨不同布置参数的合成射流对角区流动的控制效果,得到最佳的布置参数。结果表明合成射流能够对角区马蹄涡产生积极的控制效果,最后讨论了合成射流的控制原理。(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陈威霖,及春宁,许栋[2](2019)在《不同控制角下附加圆柱对圆柱涡激振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弹性支撑的圆柱周围布置直径更小圆柱会影响剪切层发展以及旋涡脱落,进而改变其涡激振动状态.通过不同的布置形式和附加小圆柱个数可以实现对圆柱涡激振动的促进或抑制.激励更大幅值的振动可以更好地将水流动能转化为可利用的机械能或电能,抑制其振动则可以实现对海洋平台等结构物的保护.采用基于迭代的嵌入式浸入边界法对前侧对称布置两个小圆柱的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仅做横向振动,其中基于主圆柱直径的雷诺数为100,质量比为2.0,折合流速为3~11.小圆柱与主圆柱的直径比为0.125,间隙比为0.125.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控制角范围内(30°~90°),附加小圆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圆柱涡激振动的状态.当控制角较小(30°)时,附加小圆柱对主圆柱的振动起抑制作用;当控制角为45°~60°时,圆柱的振动分为涡振和弛振两个阶段,在弛振阶段,圆柱振幅随折合流速增加而持续增加;当控制角较大(75°~90°)时,附加小圆柱的促进作用随着控制角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地,结合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旋涡脱落以及圆周压强分布,解释了附加小圆柱对主圆柱涡激振动的作用机制.应用能量系数对圆柱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弛振阶段由流体传递到主圆柱的能量系数随折合流速的增加逐渐下降,旋涡结构的改变是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勇,李罡,程汉湘[3](2017)在《基于控制角大范围多工况的DSTATCOM系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影响DSTATCOM系统稳定性因数,通过提出控制角δ大范围多工况建立DSTATCOM动态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来实现全局控制,并依据劳斯判据得出了DSTATCOM的非线性控制参数与系统参数之间的稳定性关系。最后分别由控制角δ的大范围多工况模型和瞬态工况模型所得控制策略对DSTATCOM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大范围多工况模型控制系统突变程度较瞬态工况模型控制系统少,并且恢复到稳定运行时间较瞬态工况模型控制系统短,使系统有更强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7年03期)
郭洲,张华[4](2016)在《上游小柱体控制角区马蹄涡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区流动是一种典型和复杂的流动,角区的边界层在壁面突起物根部的逆压梯度的作用下,产生了复杂的叁维分离和空间马蹄涡系。角区流动分离不仅使流动噪音增强、系统结构震荡,同时还会增加阻力、降低流体机械效率等等。因此,如何有效的抑制和控制角区流动中的马蹄涡结构、探索角区马蹄涡抑制和控制的机理被广泛的研究。关于角区马蹄涡结构控制被动方法包括改变突起物前缘形状、设置上游沟槽以及增加边条等等,角区马蹄涡结构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上游边界层抽吸和吹除等,上述方法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对角区马蹄涡的抑制或控制效果。本文提出在角区平板上游放置一个远小于主柱体的小干扰柱体,用其产生的弱马蹄涡来抑制和控制角区的马蹄涡结构。目的是用上游小柱体产生的弱马蹄涡将下游角区的强马蹄涡输运走,使得角区马蹄涡结构由强变为弱、由大变为小、由多变为少、由非定常变为定常,以获得减小冲刷、抑制湍流、降低噪声、避免振动的工程效果。烟线和激光片流动显示实验表明在平板上游适当位置放置小干扰柱体的确可以有效抑制和控制角区马蹄涡结构,当小干扰柱体放置在原角区马蹄涡生成区时,其抑制和控制效果最佳;当小干扰柱体放置在上游区或下游区时,控制效果不好,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正好与此结果一致。但是,由于实验运用的是烟线和激光片流动显示的方法,并且是在低速条件下进行的流动显示实验,实验结果未能清晰显示小柱体顶端的分离。在高速条件下进行的数值模拟,小柱体顶端分离产生的头部涡则变得尤为突出,再次卷入突起物与小柱体之间的空隙,在角区产生涡系。虽然因为突起物阻塞造成的角区马蹄涡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头部涡的卷入使得角区涡系再次出现,同时带来负面影响。为消除控制小柱体顶端分离,抑制头部涡的产生,因此对小柱体的放置的结构做出了调整。将细长的小柱体倾斜搭靠在突起物的前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不同的倾斜角、小柱体直径对角区马蹄涡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适当的倾斜角下,小柱体能够有效的控制角区马蹄涡结构,减少突起物造成的上游堵塞,并且抑制了头部涡的产生。(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曲祥义,张淑芹[5](2012)在《大功率整流装置触发控制角调控的节能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山东海科胜利电化有限公司合理控制触发控制角(相控角),有效减少谐波影响的节能经验。(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2012年11期)
王凯坡,王爱武,赵孟君[6](2012)在《控制角自动定位整流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解、电镀、焊接、铸造等生产工艺中,大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大功率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数字触发系统。设计同步电压检测电路,通过8OC196KC的高速输出口HSO输出脉冲,实现整流装置的可靠触发;通过键盘输入和显示接口芯片进行在线参数设定和实时显示,增强了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并通过软件部分设计实现控制角自动定位。该系统具有参数设定方便、硬件结构紧凑、体积小、调试方便、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实时性强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2年08期)
张华,穆罕默德·亚民·尤尼斯,胡波,刘尧龙[7](2011)在《应用小干扰柱体控制角区马蹄涡结构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简单的抑制和控制角区马蹄涡的被动控制方法。即在角区平板上游放置一个远小于主柱体的小干扰柱体,用其产生的弱马蹄涡来抑制和控制角区的马蹄涡结构。目的是使角区原来的马蹄涡结构由强变为弱、由大变为小、由多变为少、由非定常变为定常,以获得减小冲刷、抑制湍流、降低噪声、避免振动的工程效果。作者在风洞中采用烟线法和激光片光流动显示的方法开展研究,实验表明,在平板上游适当位置放置小干扰柱体的确可以有效抑制和控制角区马蹄涡结构。实验发现,当小干扰柱体放置在原角区马蹄涡生成区时,其抑制和控制效果最佳;当小干扰柱体放置在上游区或下游区时,控制效果不好。本文讨论了小干扰柱体控制角区马蹄涡的机理。此外,实验还研究了小干扰柱体相对尺度和截面形状对角区马蹄涡结构抑制和控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1年06期)
吴敏[8](2011)在《控制角阀在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控制角阀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法,对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控制阀的应用、选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1年14期)
王旭东,张思艳,余腾伟[9](2010)在《SVPWM过调制中控制角算法的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弱磁下低压电动机的高功率输出时由于电源内阻的影响,母线电压会随着输出功率的上升而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积等效原理的空间矢量脉宽过调制中控制角的算法,算法简单、准确,占用内存小,程序执行时间短,移植性强,能够完成调制比从0至1的线性调制到过调制中六阶梯波工作状态的平滑过渡,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增益。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控制下的低压电动机运行稳定,提高了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此应用是扩展电机转速范围、增加最大输出转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苑文亮,唐小明,朱洪伟,李国君[10](2009)在《一种基于云台控制角反射器的靶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利用云台伺服系统控制角反射器的最强回波方向对准机载雷达来波方向思路的出发,设计了一套能够用于机载雷达对海测试的靶标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必要的方案设计,并对作为伺服结构的云台解码器以及控制程序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此方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9-18)
控制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弹性支撑的圆柱周围布置直径更小圆柱会影响剪切层发展以及旋涡脱落,进而改变其涡激振动状态.通过不同的布置形式和附加小圆柱个数可以实现对圆柱涡激振动的促进或抑制.激励更大幅值的振动可以更好地将水流动能转化为可利用的机械能或电能,抑制其振动则可以实现对海洋平台等结构物的保护.采用基于迭代的嵌入式浸入边界法对前侧对称布置两个小圆柱的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仅做横向振动,其中基于主圆柱直径的雷诺数为100,质量比为2.0,折合流速为3~11.小圆柱与主圆柱的直径比为0.125,间隙比为0.125.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控制角范围内(30°~90°),附加小圆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圆柱涡激振动的状态.当控制角较小(30°)时,附加小圆柱对主圆柱的振动起抑制作用;当控制角为45°~60°时,圆柱的振动分为涡振和弛振两个阶段,在弛振阶段,圆柱振幅随折合流速增加而持续增加;当控制角较大(75°~90°)时,附加小圆柱的促进作用随着控制角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地,结合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旋涡脱落以及圆周压强分布,解释了附加小圆柱对主圆柱涡激振动的作用机制.应用能量系数对圆柱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弛振阶段由流体传递到主圆柱的能量系数随折合流速的增加逐渐下降,旋涡结构的改变是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角论文参考文献
[1].周育炀,张华.合成射流控制角区流动的数值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陈威霖,及春宁,许栋.不同控制角下附加圆柱对圆柱涡激振动影响[J].力学学报.2019
[3].李勇,李罡,程汉湘.基于控制角大范围多工况的DSTATCOM系统稳定性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7
[4].郭洲,张华.上游小柱体控制角区马蹄涡的数值研究[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5].曲祥义,张淑芹.大功率整流装置触发控制角调控的节能经验[J].氯碱工业.2012
[6].王凯坡,王爱武,赵孟君.控制角自动定位整流控制器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2
[7].张华,穆罕默德·亚民·尤尼斯,胡波,刘尧龙.应用小干扰柱体控制角区马蹄涡结构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1
[8].吴敏.控制角阀在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
[9].王旭东,张思艳,余腾伟.SVPWM过调制中控制角算法的分析与应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
[10].苑文亮,唐小明,朱洪伟,李国君.一种基于云台控制角反射器的靶标设计[C].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