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结合位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位点,受体,病毒,尿激酶,细胞,黄曲霉。
抗原结合位点论文文献综述
陶鸽如,汪运舟,刘贤勇,索勋[1](2015)在《基于迭加ELISA方法检测新西兰兔IFN-γ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家兔实验动物学价值的日益突出和疫病防控的深入推进,对其拮抗疾病的免疫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单克隆抗体(mAb)以其高度特异性,广泛用于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而利用识别同一抗原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对进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还具有灵敏度高等特点。迭加ELISA可在一次试验中分析多个单克隆抗体对抗原位点的特异性,而无需将抗体进行标记偶联。本研究基于迭加ELISA方法,对获得的家兔IFN-γ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进行检测,以期获得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家兔免疫学研究提检测工具。本研究成功制备了7株家兔IFN-γ单克隆抗体(No.1、8、9、11、23、25、26),选取1号单克隆抗体作为基准,寻找与其识别不同抗原结合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第一步,以0.5μg/ml家兔IFN-γ重组蛋白包板,将所有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由1:50开始倍比稀释,以寻找抗原抗体最佳反应浓度——即OD 450呈现线性关系的抗体稀释倍数。第二步,将0.5μg/ml家兔IFN-γ重组蛋白包板,每孔加入单个或两个不同组合的单克隆抗体,其稀释度均为上述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内,且加入的两个单克隆抗体量相等。第叁步,将ELISA测定的单个单克隆抗体与组合单克隆抗体的OD450以下述公式计算迭加系数:。在最佳抗原抗体稀释倍数,若两个mAb结合到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时,,;当两个mAb所识别的是相同的抗原位点时,则,。考虑轻微的技术误差,当时即认为这两个单克隆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位点。实验结果证明:1,所用的单克隆抗体上清在稀释1:400至1:3200时,抗原抗体为最适配比;2、No.1与No.8所识别的是相同的抗原位点,与No.9、No.11、No.23、No.25、No.26识别的是不同的抗原位点。本研究利用迭加ELISA方法检测了7株家兔IFN-γ单克隆抗体对IFN-γ重组蛋白的抗原识别位点,并发现五株与No.1单克隆抗体结合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为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验,对上述单克隆抗体识别天然抗原的能力还有待检验。获得的IFN-γ单克隆抗体抗体对将很好的应用于家兔IFN-γ的分泌水平的检测方法,例如夹心ELISA、ELISpot、流式CBA等,为揭示家兔拮抗疾病的免疫应答与建立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8-22)
李珊珊[2](2015)在《RHDV衣壳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结合位点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是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的病原,是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成员,VP60是RHDV的主要结构蛋白。研究证实,RHDV与同属于杯状病毒科的诺如病毒一样,能够结合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促进感染的发生。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VP60蛋白能够自聚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探索RHDV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论文建立了 RHDV VP60蛋白结合HBGAs的酶联免疫方法,能够定性地检测VP60蛋白与HBGAs的结合能力;利用RHDV VP60蛋白P2亚区(287-449aa)的截短表达蛋白,分析其与受体HBGAs的结合特性,初步探索RHDV与HBGAs的结合位点;通过对VP60蛋白的411-417aa和502-510aa进行突变,构建了两个VP60嵌合体,研究这两个位点与RHDV血凝特性以及结合HBGAs能力的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VP60蛋白结合HBGAs苏联免疫方法的建立通过血凝抑制试验筛选含H型HBGAs的唾液样品,采用正交连续稀释法确定结合试验的包被条件、唾液最适稀释度、VP60蛋白浓度、一抗3D11最佳稀释度以及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建立RHDV衣壳蛋白VP60与唾液中HBGAs受体结合的酶联免疫方法。参照上述反应条件,通过筛选VP60蛋白结合H2型合成多糖的最适稀释液和最适反应温度,建立RHDV VP60蛋白与H2型合成多糖结合的酶联免疫方法,用于定性分析衣壳蛋白VP60与HBGAs的结合。2 VP60蛋白P2亚区的截短表达及其与受体HBGAs结合位点的初步分析针对RHDV VP60蛋白P2亚区(287-449aa)设计截短表达蛋白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pET32a(+)-250-350、pET32a(+)-330-449、pET32a(+)-330-350、pET32a(+)-330-345和pET32a(+)-335-350,采用大肠杆菌DE3表达系统表达截短蛋白P250-350、P330-449、P330-350、P330-345、P335-350,并通过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利用RHDVVP60蛋白的唾液结合试验以及合成多糖结合试验方法,检测P2亚区截短表达蛋白与HBGAs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两种酶联免疫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P2 亚区截短表达蛋白 P250-350、P330-449、P330-350、P330-345、P335-350均能够与HBGAs强烈结合。这表明VP60蛋白P2亚区能够结合HBGAs,依此推测,RHDV VP60蛋白与HBGAs的结合位点位于335-345aa处。3 VP60嵌合蛋白的表达及血凝j性分析针对RHDV VP60蛋白的411-417aa、502-510aa分别设计引物,通过SOE法将411-417aa和502-510aa等量替换成linker序列GSGGSGG、GGSGGGSGG,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FastBacTM 1-VP60-M-1、pFastBacTM 1-VP60-M-2,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M-1、Bacmid-M-2,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VP60嵌合蛋白P411-417和P502-510。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印迹等方法鉴定嵌合蛋白。通过负染透射电镜观察嵌合蛋白VLPs的形成,利用血凝试验、RHDV VP60的唾液结合试验及合成多糖结合试验等检测方法分析嵌合蛋白的特性变化。结果显示,411-417aa的替换不影响嵌合蛋白VLPs的形成,嵌合蛋白仍然能够结合HBGAs,但其血凝特性消失;嵌合蛋白P502-510未能形成清晰完整的VLPs,血凝性消失,不能结合HBGAs。这表明411-417aa和502-510aa能够显着影响RHDV的血凝特性,502-510aa可能对RHDV完整VLPs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VLPs的形成与否也可能影响VP60结合HBGAs的能力。VP60蛋白与HBGAs结合区域的初步定位和VP60嵌合蛋白血凝特性及其与HBGAs结合能力的初步研究,有助于阐明RHD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揭示RHD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高学鹏,朱嗣博,赵瑞华,朱乃硕[3](2014)在《基于ChIP-Seq进行肿瘤/睾丸抗原XAGE-1b的DNA结合位点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XAGE-1b(X antigen family member 1B)属于XAGE亚家族,是一种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表达于正常人睾丸组织和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该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系中呈高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XAGE-1b下游调控基因,本实验采用ChIP-Seq技术筛查XAGE-1b蛋白质可能存在的DNA结合片段.结果发现,XAGE-1b下游调控基因富集于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P-Value=7.95e-04)、细胞周期调控(cell cycle,P-Value=5.532e-03)、及癌症相关基因(GESA/MSigDB module_11,P-Value=2.010e-06)中.同时发现,XAGE-1b下游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产物(NCBI/interactions 22827,P-Value=4.678e-06)能与原癌基因c-Myc的启动子抑制蛋白PUF60发生蛋白质相互作用,并通过qPCR进行了验证.这些研究对阐明XAGE-1b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王舒宁,李国庆,吴迪,曹志伟[4](2012)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抗原表位及受体结合位点突变特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群中流行的H1N1病毒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人感染的猪H1N1病毒与人类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这两类病毒在流行频率、易感性和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文章收集了1918~2009年间17株人感染的猪甲型H1N1毒株以及21株季节性H1N1毒株,通过序列比对、氨基酸残基保守性分析及3D结构对比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揭示造成这两类病毒流行病学和感染性差异的机制。研究发现这两类病毒HA蛋白的进化路径并不相同,且两者具有不同的突变特征,人感染的猪H1N1病毒中,Ca1、Ca2、Sa和Sb四个位点均较为保守,仅Cb位点的突变较快;季节性H1N1病毒仅有Ca1位点较为保守,其他四个抗原性位点均具有较快的突变速率,且较多的突变为新类型的氨基酸。另外,对受体结合位点的研究也显示,这两类病毒的该区域存在5个氨基酸水平的差异(ALA138SER、GLN192LYS、GLN196HIS、ALA198GLU和ALA227GLU),这些位点的差异使得人感染的猪H1N1流感病毒比人类季节性H1N1病毒的易感性更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两类H1N1流感病毒感染性及致病性差异提供更多的信息,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H1N1流感病毒的进化机制。(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行妍妍[5](2011)在《一种靶向作用于反式亲同种抗原NCAM结合位点的模拟肽可促进海马的空间学习能力和神经可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是一种膜蛋白,人们认为在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研究方面,它可作为研发认知功能增强药物的一个相关靶点。但是,NCAM是一个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的分子,有多个功能结构域,涉及包括细胞粘附以及胞质信号传导在内的多种功能,确定药物究竟应该靶向NCAM分子的哪个片段来增强认知功能目前难度较大。合成NCAM模拟肽(模(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孙秀兰,张银志,汤坚,朱瑜[6](2007)在《黄曲霉毒素B_1完全抗原构建中结合位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衍生化反应,合成了AFB1羧甲基活化物,然后利用碳二亚胺法合成AFB1-O-BSA偶联物,构建AFB1完全抗原,并通过多种光谱和质谱对合成完全抗原过程中偶联比和结合位点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光谱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FB1与BSA载体蛋白的偶联机制及偶联反应对BSA的构象影响,推测黄曲霉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的结合部位,同时发生在BSA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上,使得BSA疏水性增加,肽链伸展程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李永东,石小丽,GrahamParry,陈荔清,Jennifer,A,Callahan[7](2006)在《一种抗尿激酶受体抗体的晶体结构及其抗原结合位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尿激酶受体(urokinase receptor,uPAR)又称CD-87,是一种糖基化的表面膜蛋白,以其C末端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在膜上。它能够表达于包括白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光滑细胞、成纤维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各种肿瘤细胞的表面。尿激酶受体能够和包括尿激酶(纤溶酶原的主要激活物之一)在内的多种细胞外的分子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5-01)
温冬青[8](2006)在《用IgE受体结合位点多聚抗原肽抑制小鼠过敏性哮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IgE在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介导作用。当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选择性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而血清中游离的IgE可在不结合抗原的情况下通过其Fc片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多价变应原与致敏细胞表面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结合,使细胞膜表面受体发生交联,触发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及合成生物活性介质,从而引起局部或者全身过敏反应,症状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过敏性疾病已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也是相当可观的。由于IgE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环节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成为抗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和研究热点。IgE的分子结构已清楚,在人IgE抗体中与高亲和力受体以及低亲和力受体结合的位点位于Cε3结构域,与IgE分子Cε3结构域相关的主动免疫策略由于具备了特异性封(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6-04-01)
葛猛,徐俊杰,于少洋,董大勇,李冠霖[9](2005)在《炭疽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受体结合区与其功能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A的Asp683分别突变成为一系列带有不同电荷以及不同长度侧链的氨基酸,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探询电荷及立体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Asp683的一些邻近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的研究。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不同的突变导致了PA活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Asp683电荷的改变对其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但当它突变为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时,PA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而当Asp683突变为带正电的Lys后,PA却保留了相对较高的活性。结论Asp683所带的负电荷在PA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PA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期刊2005年11期)
陈敏,程通,许辰煜,吴婷,欧山海[10](2005)在《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疏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 (SCCA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pin)超家族的成员 ,具有多种变异体。有报道其中的两种(BP和AJ5 15 70 6 )能通过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1抗原促进表达SCCA1的细胞与HBV的结合。本研究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的一株SCCA1(A1)却不具备HBV结合能力。将A1的C末端与BP的C末端互换 ,获得的A1 BP能够结合HBV ,而BP A1却不能。A1与BP的C末端仅有 3个氨基酸的差异 ,其中 2个位于反应位点环域。一级结构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内 ,A1的疏水性较弱 ,而BP和AJ5 15 70 6的疏水性较强。将A1的aa349位的弱疏水性的谷氨酸突变为强疏水性的缬氨酸 ,则可获得HBV结合能力。反之 ,将BP同一位点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 ,则会丧失HBV结合能力。这些结果提示SCCA1与HBV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的疏水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抗原结合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是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的病原,是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成员,VP60是RHDV的主要结构蛋白。研究证实,RHDV与同属于杯状病毒科的诺如病毒一样,能够结合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促进感染的发生。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VP60蛋白能够自聚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探索RHDV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论文建立了 RHDV VP60蛋白结合HBGAs的酶联免疫方法,能够定性地检测VP60蛋白与HBGAs的结合能力;利用RHDV VP60蛋白P2亚区(287-449aa)的截短表达蛋白,分析其与受体HBGAs的结合特性,初步探索RHDV与HBGAs的结合位点;通过对VP60蛋白的411-417aa和502-510aa进行突变,构建了两个VP60嵌合体,研究这两个位点与RHDV血凝特性以及结合HBGAs能力的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VP60蛋白结合HBGAs苏联免疫方法的建立通过血凝抑制试验筛选含H型HBGAs的唾液样品,采用正交连续稀释法确定结合试验的包被条件、唾液最适稀释度、VP60蛋白浓度、一抗3D11最佳稀释度以及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建立RHDV衣壳蛋白VP60与唾液中HBGAs受体结合的酶联免疫方法。参照上述反应条件,通过筛选VP60蛋白结合H2型合成多糖的最适稀释液和最适反应温度,建立RHDV VP60蛋白与H2型合成多糖结合的酶联免疫方法,用于定性分析衣壳蛋白VP60与HBGAs的结合。2 VP60蛋白P2亚区的截短表达及其与受体HBGAs结合位点的初步分析针对RHDV VP60蛋白P2亚区(287-449aa)设计截短表达蛋白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pET32a(+)-250-350、pET32a(+)-330-449、pET32a(+)-330-350、pET32a(+)-330-345和pET32a(+)-335-350,采用大肠杆菌DE3表达系统表达截短蛋白P250-350、P330-449、P330-350、P330-345、P335-350,并通过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利用RHDVVP60蛋白的唾液结合试验以及合成多糖结合试验方法,检测P2亚区截短表达蛋白与HBGAs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两种酶联免疫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P2 亚区截短表达蛋白 P250-350、P330-449、P330-350、P330-345、P335-350均能够与HBGAs强烈结合。这表明VP60蛋白P2亚区能够结合HBGAs,依此推测,RHDV VP60蛋白与HBGAs的结合位点位于335-345aa处。3 VP60嵌合蛋白的表达及血凝j性分析针对RHDV VP60蛋白的411-417aa、502-510aa分别设计引物,通过SOE法将411-417aa和502-510aa等量替换成linker序列GSGGSGG、GGSGGGSGG,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FastBacTM 1-VP60-M-1、pFastBacTM 1-VP60-M-2,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M-1、Bacmid-M-2,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VP60嵌合蛋白P411-417和P502-510。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印迹等方法鉴定嵌合蛋白。通过负染透射电镜观察嵌合蛋白VLPs的形成,利用血凝试验、RHDV VP60的唾液结合试验及合成多糖结合试验等检测方法分析嵌合蛋白的特性变化。结果显示,411-417aa的替换不影响嵌合蛋白VLPs的形成,嵌合蛋白仍然能够结合HBGAs,但其血凝特性消失;嵌合蛋白P502-510未能形成清晰完整的VLPs,血凝性消失,不能结合HBGAs。这表明411-417aa和502-510aa能够显着影响RHDV的血凝特性,502-510aa可能对RHDV完整VLPs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VLPs的形成与否也可能影响VP60结合HBGAs的能力。VP60蛋白与HBGAs结合区域的初步定位和VP60嵌合蛋白血凝特性及其与HBGAs结合能力的初步研究,有助于阐明RHD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揭示RHD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结合位点论文参考文献
[1].陶鸽如,汪运舟,刘贤勇,索勋.基于迭加ELISA方法检测新西兰兔IFN-γ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5
[2].李珊珊.RHDV衣壳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结合位点的初步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
[3].高学鹏,朱嗣博,赵瑞华,朱乃硕.基于ChIP-Seq进行肿瘤/睾丸抗原XAGE-1b的DNA结合位点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4
[4].王舒宁,李国庆,吴迪,曹志伟.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抗原表位及受体结合位点突变特性的对比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2
[5].行妍妍.一种靶向作用于反式亲同种抗原NCAM结合位点的模拟肽可促进海马的空间学习能力和神经可塑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
[6].孙秀兰,张银志,汤坚,朱瑜.黄曲霉毒素B_1完全抗原构建中结合位点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
[7].李永东,石小丽,GrahamParry,陈荔清,Jennifer,A,Callahan.一种抗尿激酶受体抗体的晶体结构及其抗原结合位点分析[C].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8].温冬青.用IgE受体结合位点多聚抗原肽抑制小鼠过敏性哮喘[D].第四军医大学.2006
[9].葛猛,徐俊杰,于少洋,董大勇,李冠霖.炭疽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
[10].陈敏,程通,许辰煜,吴婷,欧山海.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疏水性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