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离子侵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离子,混凝土,模型,硅烷,盐渍,抗压强度,渗透性。
氯离子侵入论文文献综述
万小梅,苏卿,赵铁军,任心波[1](2013)在《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微裂缝和氯离子侵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种无破损微裂缝估算指标-比裂缝面积来评价单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棱柱体的扩展微裂缝。加压卸载后试块暴露于氯离子环境中,测得试块中的氯离子含量分布。分析了单轴压力下混凝土微裂缝的发展以及荷载、微裂缝和氯离子渗透性的相关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约0.3的应力水平范围内,受压并卸载后的试块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普遍降低,但随着应力水平的继续提高,氯离子扩散性能开始提高并超过未加载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混凝土在单轴受压并卸载的情况下,其微裂缝的发展和恢复与应力水平关系密切。比裂缝面积能够较好地表征混凝土中微裂缝的发展,有助于分析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微裂缝对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梁哲兵[2](2012)在《氯离子侵入水泥基材料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有害介质侵入水泥基材料的过程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害介质侵入水泥基材料(如混凝土、砂浆)的速度和侵入量研究,评定混凝土耐久性并对其使用寿命进行预测,这样不但可以排除潜在危险,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和损失。氯离子是有害介质中的一种,其最大的危害是当其侵入混凝土后,引发钢筋的锈蚀,降低耐久性,减少使用年限。学者们对氯离子的扩散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在大多数对离子的扩散性能研究中,同时考虑了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饱和程度等)和孔结构特征(孔隙率、孔径大小、孔隙曲折度等)两方面的影响,如果将多孔材料的微观特征和环境因素对扩散的影响区分开,单独考虑,这样更有利于材料性能特征的研究,进而可以更好地预测多孔材料的耐久性。本文首先对当前的混凝土耐久性现状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归纳,然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的侵害过程进行分析,将环境因素与多孔材料自身特性单独考虑,在此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理想状态下的扩散模型,结合算例分别分析了环境因素和孔结构特征对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再结合实际,利用matlab编程对扩散过程模拟,对环境因素和孔结构的影响分别研究,然后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扩散模型的实际应用,可以判断出多孔材料质量的优劣。同时通过上述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和孔结构特征都会对离子的扩散量造成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孔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氯离子的扩散性能;而外界环境因素通过改变多孔材料内部的微环境使离子的传输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扩散量的大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2-11-01)
刘中辉,施养杭[3](2012)在《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沿海或使用除冰盐地区,氯离子是引起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进而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科学准确地描述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过程,对于已有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和新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描述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模型主要是Fick第二定律模型,该模型不能考虑各参数的随机性,可靠性模型则能够考虑模型中各参数的随机性,可以更科学全面的描述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乔頔,夏文俊,赵阳,周欣,徐永福[4](2011)在《盐渍土环境下氯离子侵入混凝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离子侵入引发钢筋腐蚀,降低了盐渍土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使用寿命。综合考虑混凝土孔隙溶液中氯离子的扩散、电迁移以及毛细吸附等运移方式,建立盐渍土环境下氯离子侵入混凝土模型,预测结构物寿命。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扩散电场、毛细作用对氯离子运移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多种离子运移产生的电场加速了氯离子的运移过程,且毛细作用在早期会使氯离子在混凝土表层累积。采用氯离子侵入模型,分析了保护层厚度对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建议连云港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50 mm。(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1年10期)
付飞,叶跃忠[5](2011)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粉煤灰、矿粉两种矿物掺合料与液体或固体防腐剂进行组合配置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对其28天和56天抗压强度和电通量的测试,分析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结果表明,粉煤灰、矿粉与固体防腐剂复合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是抗氯盐高性能混凝土。可为桥梁和高速铁路等具有高抗腐蚀性要求的百年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范宏,付燕弟,赵铁军[6](2011)在《暴露21年后混凝土的碳化及氯离子侵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暴露21年的挡浪坝和预制混凝土扭工字块钻取了一批直径100 mm的混凝土芯样。在实验室测定了芯样中的碳酸钙含量和氯离子分布;通过压汞试验测定了混凝土表层和内部的孔结构;分析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碳化及氯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较高时,混凝土碳化十分有限,且以未完全碳化区为主导;实际暴露混凝土中氯离子侵入深度不大;暴露混凝土表层与内部的微观结构差异明显,混凝土进一步水化和海水中的物质对表层混凝土的填充对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有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1年05期)
范宏,王鹏刚,赵铁军[7](2011)在《长期暴露混凝土结构中的氯离子侵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曲线评价暴露在海洋或道路除冰盐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风险,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对暴露26a的码头和暴露21a的挡浪坝钻取了一批直径100mm的混凝土芯样,同时在实验室制作了叁组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对比试验。对暴露混凝土的原始资料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测定了芯样和试件中的氯离子分布,根据氯离子分布曲线对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氯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暴露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暴露时间衰减明显;混凝土所处的局部环境造成表层氯离子分布形态有差异;但受混凝土暴露整体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分布则比较一致;混凝土质量差异对氯离子侵入的影响需经过长时间暴露后才能得以反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李荣鹏,路新瀛[8](2010)在《硅烷表面处理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侵入性能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与模型计算研究了硅烷表面处理对于水泥基材料的防护效果。文中采用NEL试验方法研究了硅烷浸渍前后净浆、砂浆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双层扩散模型,对硅烷表面防护抗氯离子侵入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硅烷表面处理可显着降低改性层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改性层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程度与其厚度对防护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0年06期)
崔玲[9](2010)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的侵入机理与分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经常观察到的恶化机理之一就是氯离子的侵入和随后的钢筋锈蚀。为了避免早期的钢筋锈蚀和高昂的维修费用,针对耐久性设计的许多观点在近几年内已经开始发展。在大部分的规定和介绍中,氯离子的侵入是基于菲克第二定律来模拟的,如果扩散是唯一的或者至少是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主要传输方式,那么这种方法几乎是可行的,那些永久性与海水或者其他盐溶液接触的结构构件的服役寿命,依据扩散公式可能说是合理的。然而事实上,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是暴露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比如海洋环境下的浪溅区和潮汐区;在冬季临时接触含盐水的环境。为了预测在大多数一般条件下的氯离子侵入,仍然有必要考虑不同的传输机理的作用,比如毛细吸收、扩散和对流。在氯离子侵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氯离子的扩散性能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混凝土内的湿度(含水量)、养护制度和环境条件。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针对毛细吸收作用,扩散作用和对流作用为主导因素展开试验,研究在各侵入方式为主导的情况下的氯离子侵入情况及变化规律。通过试验表明毛细吸收作用是水和盐溶液侵入混凝土内最强有力的传输机理,如果混凝土的表面接触盐水达到一定的深度,几乎所有的孔隙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充满。通过这种方式在7天后,混凝土的相对含水量达到了88.6-96.7%,氯离子可以在1-2周的时间内侵入到20mm深度处,要进入混凝土内更深的区域则是通过缓慢的扩散作用。在后续的干燥时期,侵入的部分氯离子又被对流作用冲刷掉。已经侵入到混凝土内一定深度处的氯离子由于对流作用,可能在长期的持续干燥下向表面移动。2.分析混凝土中初始湿度含量对毛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对于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湿度含量是影响氯离子侵入极其重要的因素,初始湿度含量越低,毛细吸收系数越高,从而导致侵入的氯离子含量越高。3.研究龄期与溶液成分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测得实验室环境下稳态扩散室试验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对比。试验发现龄期为28天的试样其氯离子扩散系数为龄期112天试样的1.6-4倍,适当的养护条件和足够长的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水化程度的高低有直接作用,充分水化的混凝土存在更少的毛细孔隙,因此单位时间内它将会吸收更少的氯盐溶液。相比较于在稳态扩散室试验规范中用到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使用水泥溶液所测得的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更贴近于在孔溶液中的扩散系数。4.对实验室环境与暴露环境下氯离子的侵入量进行结合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放置在永久性海水以下的混凝土吸收了最多的氯离子,其次是放在潮汐区的混凝土,然而放在实验室内盐溶液中的吸收量是最少的。(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0-12-14)
张利俊,蒋玉川,刘佳,诸葛顺金,李春亮[10](2010)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采用了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CSA抗裂防水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围绕混凝土的膨胀收缩规律和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表明,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一种抗裂性与耐久性兼顾的高性能混凝土。采用聚羧酸减水剂可进一步改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降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后期收缩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9)
氯离子侵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有害介质侵入水泥基材料的过程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害介质侵入水泥基材料(如混凝土、砂浆)的速度和侵入量研究,评定混凝土耐久性并对其使用寿命进行预测,这样不但可以排除潜在危险,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和损失。氯离子是有害介质中的一种,其最大的危害是当其侵入混凝土后,引发钢筋的锈蚀,降低耐久性,减少使用年限。学者们对氯离子的扩散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在大多数对离子的扩散性能研究中,同时考虑了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饱和程度等)和孔结构特征(孔隙率、孔径大小、孔隙曲折度等)两方面的影响,如果将多孔材料的微观特征和环境因素对扩散的影响区分开,单独考虑,这样更有利于材料性能特征的研究,进而可以更好地预测多孔材料的耐久性。本文首先对当前的混凝土耐久性现状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归纳,然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的侵害过程进行分析,将环境因素与多孔材料自身特性单独考虑,在此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理想状态下的扩散模型,结合算例分别分析了环境因素和孔结构特征对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再结合实际,利用matlab编程对扩散过程模拟,对环境因素和孔结构的影响分别研究,然后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扩散模型的实际应用,可以判断出多孔材料质量的优劣。同时通过上述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和孔结构特征都会对离子的扩散量造成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孔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氯离子的扩散性能;而外界环境因素通过改变多孔材料内部的微环境使离子的传输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扩散量的大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离子侵入论文参考文献
[1].万小梅,苏卿,赵铁军,任心波.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微裂缝和氯离子侵入性[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
[2].梁哲兵.氯离子侵入水泥基材料过程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2
[3].刘中辉,施养杭.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可靠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
[4].乔頔,夏文俊,赵阳,周欣,徐永福.盐渍土环境下氯离子侵入混凝土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
[5].付飞,叶跃忠.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J].路基工程.2011
[6].范宏,付燕弟,赵铁军.暴露21年后混凝土的碳化及氯离子侵入研究[J].工业建筑.2011
[7].范宏,王鹏刚,赵铁军.长期暴露混凝土结构中的氯离子侵入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
[8].李荣鹏,路新瀛.硅烷表面处理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侵入性能初步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0
[9].崔玲.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的侵入机理与分布发展[D].青岛理工大学.2010
[10].张利俊,蒋玉川,刘佳,诸葛顺金,李春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C].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